第11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源苦笑道:「誰也勸不了,誰說這樣的話都會被陛下當做是怯敵畏戰,我去說,難道是去找死麼?我也不會去領軍,高仙芝領軍能力高我許多,看看他的下場,搞不好便身首異處。我去領軍走得是和高仙芝一樣的策略,豈非也要步其後塵?朝廷和陛下的策略和心態不改變,誰領軍結果都是一樣。我不是不肯出力,而是出不了力。死人是無法出力的。」

  秦國夫人默默無語,輕嘆一聲道:「我承認你說的對,現在到處是一片亂糟糟,朝廷上下都六神無主,想到哪裡做到哪裡,根本毫無章法。照你這麼說,長安也將不保,我大唐豈非要亡了麼?」

  王源笑道:「不是還有我在麼?我手中尚有十萬兵馬,劍南之地豈是安祿山能踏足的地方?再說,安祿山是當不成皇帝的,就他那個樣子,豈是有氣運之人?當朝廷需要我的時候,我還是會站出來。但在此之前,我希望你跟我走,我不希望你留在這裡,這裡太危險。」

  秦國夫人微微搖頭道:「我不能走,大姐小妹都在這裡,除非他們走,我才能走,我不能丟下她們。」

  「那就請韓國夫人一起去劍南便是。貴妃娘娘是走不了的,她需得跟著陛下在一起。除非陛下去劍南,但那又怎麼可能?」

  秦國夫人低聲道:「所以,我不走,我要跟小妹她們一起走。我楊家姐妹一體,我不能獨自離開她們,那是絕對不成的。你莫在提此事了。」

  王源嘆了口氣,伸手將秦國夫人摟在懷裡,不再多言。確實,秦國夫人是楊家姐妹之中的頂樑柱,她也為了楊家甘願做一切事情,要她獨自離開躲避危險,顯然是很難做到的。王源欽佩於秦國夫人對於楊家的責任感,但也為她的命運深深擔憂。

  第722章 自毀

  潼關之前,為了抵禦安祿山的叛軍到來的進攻,在高仙芝的率領下,唐軍兵馬利用叛軍到來的空隙大規模的展開加固城防,挖掘工事的備戰工作。

  潼關自古以地勢險要而著稱。依靠險峻的麒麟山建立的雄關虎踞龍盤,北臨黃河,南接秦嶺山脈余脈。城東北的風陵渡口是數百里範圍內唯一可大規模渡過黃河的渡口,東邊是深溝巨嶺名曰:溝天塹,是從東面進入的唯一通道。任憑你千軍萬馬,但想從東入長安,則必須從此咽喉要道而入。後世有潼關懷古之句形容地勢曰: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可見潼關地勢的險要。

  西進長安的叛軍沒有別的路可走,他們只能攻下潼關,否則便無法攻到長安城下。而高仙芝便是要利用潼關的險峻地勢大做文章。譬如城東的溝天塹要道,高仙芝不僅在兩側山坡上多築堡壘,埋伏駐紮了大量的弓箭兵,還在山谷道路上挖掘了大量的陷馬坑安裝了尖刺之物。風陵渡口一帶也設下了大量的陷阱和暗堡,以防叛軍從風陵渡繞行突擊。更別說麒麟山坡道抵達雄關之口的這段路了,這最後的攻城之路更是處處設防,層層有工事,埋伏下弓箭手無數。

  高仙芝相信,以這樣的防禦規模,別說安祿山的二十萬叛軍,便是再多一倍,也休想攻下潼關進逼長安。當叛軍氣勢削弱之時,自己便可揮軍反攻,一舉擊潰叛軍。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朝廷給他自由指揮之權的情形下的設想,實際的情形卻叫高仙芝憂心忡忡。

  數日前,那次營帳中的大爭吵之後,監門將軍邊令誠便寫了奏摺上奏朝廷,奏摺的內容不得而知,不過絕非什麼好事。然後不久,朝廷便下達了聖旨,要高仙芝封常清速速整軍出潼關攻擊洛陽。高仙芝豈會這麼做,一面頂住壓力繼構建城防工事,一面寫了奏摺詳細的介紹了安祿山的兵馬情形以及為何不能出兵攻打洛陽的理由,更將自己的全盤設想言辭懇切的告知玄宗。高仙芝希望自己的這一番苦心能夠得到朝廷的支持,不要再干涉自己的領軍之權。

  數日以來,高仙芝都在等待著朝廷的回音,他相信玄宗不會無視自己的奏摺,身為領軍之帥,自己的話也比邊令誠要有分量的多。陛下不會不顧大局而逼迫自己去冒險,他相信陛下的英明,不會糊塗到看不清形勢的地步。

  臘月二十八日午後,高仙芝和封常清從溝天塹視察工事後回營,一路上兩人還在熱烈的討論著如何利用地勢拒敵之策,當他們回到營中時,卻立刻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勁。自己的帥帳之外,這段時間根本見不到影子的監門將軍邊令誠正挺胸疊肚的站在大帳門前,他的身後站立著百餘名他從京城帶來的宮內禁衛,一副虎視眈眈的樣子。

  「邊監門這是要尋本帥有事麼?」高仙芝詫異問道。

  邊令誠嘿嘿一笑,傲然道:「當然,否則咱家怎敢在你高大帥面前出現,不怕被你們給砍殺了麼?你們好兇的。」

  「邊監門這是什麼話?本帥可沒空和你磨牙,我還要和眾將領商議拒敵之事,安祿山的兵馬距離潼關只有六十里了,這兩日恐便要發動進攻了。」

  高仙芝扭頭便朝帳內行去,但聽邊令誠冷聲道:「高大帥不想和我磨牙,我也不想和高大帥磨牙。人來,將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給我拿下。」

  百餘名禁衛刀劍出鞘湧上前來,高仙芝和封常清臉上變色,他們身後的護衛也反應迅速,蒼蒼蒼刀劍兵刃響個不停,紛紛拔出兵刃上前護衛。

  「誰敢攔阻便是抗旨,格殺勿論!」邊令誠尖聲喝道,伸手從懷中掏出一物來,在空中一抖而開,口中高叫道:「聖旨到,高仙芝封常清接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