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源無奈的收手,但陸陸續續已經從那十幾處州府中吸引了四萬於戶落戶劍南和隴右兩道。兵員問題解決了四萬,兩道的人口還憑空增加了二十多萬,可謂是一場漂亮的挖牆腳之戰。

  這還不是全部,徵兵之途原來有千方百計可用。柳鈞便另闢蹊徑開闢了一條新路,而且他的成果讓人咂舌無語,王源知道後也先是驚愕,繼而大笑不已。

  第698章 準備

  柳鈞的徵兵之法很特別,嘗到了戰場上崑崙奴的驍勇善戰的甜頭後,柳鈞在上下如火如荼的展開募兵行動的時候便打好要組建一支崑崙奴騎兵的主意。

  崑崙奴的身體素質是組建王源一直希望建立的重騎兵部隊的絕佳人選。作為率領劍南騎兵的統帥,柳鈞對這隻重騎兵的組建也充滿期待。所以柳鈞從募兵行動的一開始便已經打算用純崑崙黑奴組建一支重騎兵的部隊了。

  當然,這些崑崙奴的來源只有一個辦法,那便是向楊國忠伸手。楊國忠早在幾年前便以戶籍的發放作為控制手斷,控制了大唐大大小小的人販子們。面對柳鈞的求肯,楊國忠不得不幫他這個侄兒這個忙,因為這可是秦國夫人的兒子提出的要求。

  楊國忠要黑奴那簡直易如反掌,他只需要一聲招呼,那些暗中同楊國忠關係緊密的大大小小的人販子們便會變戲法般的弄出大批的貨色來。於是短短半月時間裡,楊國忠便給柳鈞弄來了兩千名崑崙奴,而且個頂個是身材高大,氣力也大,且都經過淨身之後的崑崙奴。

  當然,柳鈞是絕不會出一文錢的,這些崑崙奴若以市價而言每個都價值萬錢,兩千餘名崑崙奴價值兩三萬貫。對於尋常人而言也許這是天大的數目,但對於楊國忠而言,這就好比是給柳鈞送了個小小的禮物罷了。

  王源知道此事後對柳鈞大大的誇讚了一番,因為柳鈞的作法提供給了王源一個新的思路,那便是用僱傭軍反而比募兵更為便宜。一名崑崙奴只有十來貫左右的費用便可成為一名士兵。而且招募他們還沒有後顧之憂,無需考慮他們的家眷以及戰死的撫恤問題,可謂是極為划算的。但不到萬不得已王源是不會這麼幹的。因為有好處的同時,弊端其實也不少。

  首先這麼做是不人道的,自己一旦大量接收販賣的黑奴為兵,勢必會助長大唐的人販子們。這些被販來的崑崙奴很多都是被拐騙而來,人販子們想盡手段的騙他們來大唐,還將他們割了卵蛋,這是一種獸行,是種族的一種壓迫,王源是不會助長這些野蠻的行為的。

  其次,大量的用這些崑崙奴其實對於軍隊的戰力也是不利的。一隻軍隊是否能戰無不勝,並非只靠武力,而是各方面的綜合。特別是精神上的激勵,士兵們之間的凝聚力,相互的協同合作的能力都是戰勝對手的重要因素。而崑崙奴是不具備這些的,他們或許人高馬大氣力粗壯,但他們是缺少精神的,他們也沒有為大唐死戰的精神上的鼓舞,只是一群奉命而為的機械戰士,那絕不是王源所想要的那種軍隊。

  從王源回到劍南開始,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劍南道和隴右道的兵馬數量呈直線上升之勢。從開始時候的舉步維艱,到十一月中旬,兩鎮兵馬總數已經突破了十萬人。各地都出現了蜂擁參軍的景象。照這個勢頭,兩鎮十二萬五千兵額的補滿當可在年前便可完成。

  雖然王源知道,如何讓這些新兵快速的訓練成長是個大大的難題,若不能訓練好這些士兵,便會如同吐蕃人那樣以數倍之軍反遭重創,效果適得其反。但這一切只是時間問題。哥舒翰和宋建功都是極富有經驗的將領,他們分別訓練之下,這些新兵應該會成長迅速。

  募兵之時是重中之重,此事一旦解決,王源的壓力頓時小了許多。營中有兵,心中便不慌了。當然,王源還有許多事情要忙。從京城帶回來的數百萬貫的錢被分割為幾大塊。近百萬貫被分配給柳熏直加大囤積糧食布匹物資的進度。一部分被用於撥付給張正一加快鑽研伏火方新用法的研究進度。再來便是軍中器械的配備,軍餉的補貼以及兵器盔甲的打造。看似三百萬貫是個大數目,但其實各方面瓜分之下,其實也還是捉襟見肘。

  但起碼,這三百萬貫丟下去,緩解了大部分的情形。譬如徵兵之事,譬如屯糧和物資之事。有了錢,這些事都迎刃而解。

  趁著冬閒,王源也開始下令劍南隴右各州府的城防加固之事。雖然沒有人覺得這件事是必要的,特別是東邊的那些州府,既不同吐蕃接壤,又處於巴山蜀水之地,基本上不會受到任何的威脅,這種加固城防的作法顯得有些閒的蛋疼。但王大帥的命令無人敢違抗,各地的州府還是組織起百姓開始對各處州府的城牆進行修繕加高加固。

  於是在嚴冬季節的劍南道,可以看見這樣一幅場景。各處城池都在進行加固加高,百姓們忙的熱火朝天。幾處邊鎮的軍營中,新兵們在雪地里進行著艱苦的訓練,忍受著嚴寒和大強度的訓練的苦痛。而成都城的城門內外的大道上,從內地州府回來的裝載的滿滿當當的糧食和物資的車隊排成長龍,將一車車上好的稻米運入成都的各大糧倉之中。這些場景幾乎是每日都常見的情形。

  高築牆勤練兵多積糧,這是王源目前需要做事情的整體概括。王源感覺自己是在同時間賽跑,因為他擔心自己的時間不夠多,無法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眼前的這些事王源其實並不太滿意,很多事做的很馬虎,完全達不到王源心目中所想的那種情形,但時間緊迫,也只能做到儘量完善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