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好在,在趕往談判地點的路上,倚祥葉樂用嘶啞的嗓音低低的告訴了他原因,這讓額那兒古驚的目瞪口呆。

  倚祥葉樂告訴額那兒古,他們的大讚普尺帶珠丹已經躺在邏些城王宮的水晶棺中,冰川中採集的大量用來消暑的冰塊現在成了保存尺帶珠丹屍體不腐之物。而尺帶珠丹駕崩的消息到現在為止都秘而不宣,知道內情的人不超過一掌之數。

  當得知是蘇毗王沒陵贊率兵叛亂導致大讚普駕崩之後,額那兒古當即便跪倒在馬車車廂中連連磕頭不止,若非車底板是木頭所制,怕是要磕破了皮砸腫了頭。

  「大丞相,這件事跟我毫無干係啊,我和那蘇毗王沒陵贊素無往來,他雖然舉薦我為神川都大將軍之職,但我可從沒有因此便同他交往密切。我額那兒古只為贊普效忠,此情天日可表,若有二心,教天鷹琢目,熊狼剜心,死後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托生。」

  倚祥葉樂伸手扶起額那兒古道:「大將軍,你這是做什麼?我若懷疑你和沒陵贊勾結,還會將此事告知於你麼?正因為對你信任,我才告知你此事。目前為止,得知此事的人只有你我恩蘭將軍以及贊普身邊的兩名貼身內侍。你知道了此事便可,不可太著於色,這件事暫時不能公開,否則教唐人知曉,必不會同意與我和議。」

  額那兒古點頭道:「大丞相說的是,沒陵贊和狗賊趁著國難之際反叛,當真罪無可恕。這條惡狼逃回蘇毗部落之後將會後患無窮。贊普為他們所謀害,國中之事當如何處置?」

  倚祥葉樂道:「邏些城中的局勢暫時穩定住了,恩蘭大將軍坐鎮邏些城當無大礙。贊普臨終前授命於我同恩蘭將軍,也點了繼任贊普之人。眼下我吐蕃國內憂外患,但攘外之先必先安內,所以贊普臨終前說了,要我們一定要和唐人議定協議,唐人退兵之後,我們便可騰出手來先解決沒陵贊的反叛之事,穩定住局面再說。我可以提前跟你透個底,討伐蘇毗部落的事情,我屬意於你。待此處和議達成,你便可帶著匹播城的大軍去剿滅沒陵贊,以償你盡忠贊普之願。」

  額那兒古跪在車廂地板上昂首望天,舉起手臂叫道:「我對著贊普的在天之靈發誓,必剿滅沒陵贊祭告贊普。」

  「甚好,你是明白人,眼下咱們須得不動聲色,全力同唐人周旋將和議談成。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可不要露了破綻。」倚祥葉樂輕聲道。

  額那兒古點頭道:「但聽大丞相的吩咐便是,我多一句嘴問一聲,但不知大讚普臨終前指定的繼位之人是誰?」

  倚祥葉樂低聲道:「大讚普指定的繼位王子是小王子赤松德贊。」

  「啊?怎麼是他?」額那兒古失聲叫道。

  倚祥葉樂皺眉道:「怎麼?你覺得不妥麼?」

  額那兒古忙道:「不是不是,我吐蕃贊普之外可沒有什麼傳長之束,幾名王子均有資格。只是赤松德贊小王子的身份……他可是大唐和親的金城公主之子,身上有一半是大唐人的血脈的。」

  倚祥葉樂嘆息道:「大將軍啊,你還是不夠聰明啊。從這件事便知贊普的大智慧啊。雖臨終彌留之際,腦子還是清楚的很的。正因為小王子是金城公主之子,身上流淌著一半大唐皇族的血脈,這才是我吐蕃國今後一段困難時間安全度過的保障。討伐蘇毗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現如今軍中幾乎有一半的兵馬是蘇毗族人,一旦此事公開,你以為你的十萬大軍還能剩下多少?」

  額那兒古道:「我出兵之前,必先肅清甄別蘇毗族士兵的身份,這一點大丞相儘管放心。」

  倚祥葉樂道:「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即便如此,蘇毗族實力龐大,物產豐茂糧草充足,我們剿滅他們其實相當的不容易。可以想見,這之後的幾年,我大吐蕃國將處於動盪之中。這時候若唐人反悔和議,我們拿什麼去抵禦唐人?而繼任贊普既是金城公主之子,那便大大不同了。若論輩分,他和大唐當今皇帝是親叔侄關係。以此為紐,唐人或可因此而不至於對我吐蕃大動干戈。大讚普雖然故去,但這一招應該是留有後手了。哎,我大吐蕃國歷代贊普中,除了松贊干布大讚普,便是當今贊普為明君了。明君隕落,天地同悲,乃我吐蕃之失啊。」

  額那兒古終於聽明白了,不覺咂嘴贊道:「原來大讚普智慧若此,真乃聖明洞察之人。哎,大丞相說的是啊,大讚普這一去,我大吐蕃國確實前途黯淡。但有大丞相和恩蘭將軍為中流砥柱,當可渡過難關。」

  倚祥葉樂微笑道:「還有你,額那兒古大將軍。你也是一根中流砥柱呢。」

  ……

  倚祥葉樂和額那兒古終於在午後的陽光中抵達了談判的場地,下車之後,見到王源和高仙芝兩人翹著腳在風中抖動,談天說地哈哈不止的樣子,倚祥葉樂吁了口氣,定了定神臉上露出微笑快步走入陰涼的篷布之下。

  「大丞相,你可來了,再不來我和高大帥都快被這高原的日光烤成人幹了。若我們兩個在這裡被熱死了,你可就是罪魁禍首了。」王源呵呵笑著站起身來,隨口開著玩笑。

  「豈敢,豈敢。本大丞相可擔不起這個責。兩位大帥久等了,確實是因事耽擱,贖罪則個。」倚祥葉樂微笑行禮。

  雙方見禮已畢,額那兒古的身份也被介紹給王源和高仙芝。不知是不是心理原因,額那兒古覺得王源看著自己的眼神中帶著一絲蔑視的笑意,想必是嘲笑自己在之前的十六萬大軍進攻六萬唐軍的戰鬥中一敗塗地。但今日的基調已經定下來了,要竭力同唐人定下和議,額那兒古只能將這恥辱咽下肚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