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源道:「我對高大帥的人品武功極為仰慕,希望能和高大帥交個朋友。或者是冒昧一些,和高大帥結為異性兄弟,不知是否高攀。」

  高仙芝呵呵笑道:「有趣,我高仙芝可不太受人待見,我得罪的人怕是有一籮筐,你反倒主動要和我攀交情。按理說你的名氣已經不亞於我,又何必和我套這樣的交情。」

  王源正色道:「這不是套交情,這是真心的仰慕。你若不願我也不勉強,交個朋友也好。」

  高仙芝點頭道:「我為何不願?我對你印象也不錯呢。這事兒便這麼定了。你既有此心,也不用打賭,你我直接結拜便是。」

  王源愕然以對,沒想到高仙芝竟然如此爽快。一口便答應了。

  「至於這賭局嘛,這麼著兄弟,我家中有個小七妹,生的美貌無雙,賢淑答禮。你賭贏了的話,我替你引見我這小七妹。」

  王源愕然擺手道:「不不不,這可不成。」

  高仙芝皺眉道:「怎麼?嫌棄我家出身低麼?」

  王源忙道:「那可不是,論出身,誰還低的過我?我是說這可不妥,一來我已經有了己方妻妾,二來這賭局豈非對你一點也不公平。我輸了可沒有絲毫的懲罰。」

  高仙芝哈哈笑道:「你想到哪裡去了?我只說替你引見,你想怎樣?我這小七妹一般人可看不上的,我是聽說你曾經是長安名士,寫的一手好詩,才替你引薦的。再說了,若我家七妹要是看上你了,當你的妾又如何?只要她自己願意,我可沒意見。要說這賭局是否公平嘛,那可公平的緊,你若輸了便見不到我這位小七妹了,你可知道,那將是你這一輩子最大的遺憾,這還不夠公平麼?」

  王源瞠目結舌,已經對這位高仙芝高大帥五體投地了。人怎麼能驕傲到如此的地步,見不到他的妹妹便是最大的懲罰,這個逼裝的簡直太無恥了。難道你的妹妹能比我房中的幾位極品還極品不成?絕無可能。

  第648章 混亂

  數月以來,吐蕃國都城之中都籠罩著一股壓抑緊張的氣氛。自從去年石堡城之戰,額那兒古殲滅了王忠嗣的五萬唐軍之後,國中王公大臣們便為接下來的局面而爭吵分化為兩派。

  一派認為這場勝利讓吐蕃國揚眉吐氣,重挫大唐的銳氣,一洗青海湖之戰和吐谷渾被奪的恥辱,是一場莫大的功勳之戰。而另一派則認為,大唐實力強勁,石堡城之戰會激怒大唐,導致接下來大唐的殘酷報復。

  兩派爭吵不休,互不相讓。一派認為另一方膽小怕事,有損大吐蕃國的尊嚴。而後一派則指責前一排好大喜功,不顧大局,將吐蕃國置於危險的境地,將會惹來滅國大禍。

  這兩派的代表人物都是大吐蕃國中的實力派人物。大唱讚歌的一派以蘇毗王沒陵贊和吐蕃國九大政務大臣中的朗梅色和末東則布為主,為此戰大唱讚歌,並且力主將額那兒古升任神川都大將軍之職。這位蘇毗王沒陵贊其實大有來頭,雖非贊普尺帶丹珠的王親,但即便大吐蕃國贊普尺帶丹珠對沒陵贊也禮讓三分。

  沒陵贊出身自蘇毗國,這個蘇毗國原本便是在吐蕃國北境青海湖一帶的一個小國。隨著吐蕃國的強大,蘇毗國被吐蕃征服兩國合二為一。而蘇毗國素以出產豐厚的物資而出名,因為蘇毗國所在之地水草豐茂,天地肥沃,是個大糧倉。而且蘇毗國的人口也極為興旺,被吐蕃國征服之時,蘇毗國的人口甚至比吐蕃國還要多。只是因為蘇毗王太過懦弱,這才在吐蕃的鐵蹄之下屈服,拱手將大好的土地和數以百萬的部落臣民送給了吐蕃。這也直接的為吐蕃國的崛起做了大貢獻。

  吐蕃國吞併蘇毗國之後,為了安定人心,對蘇毗部落臣民採取了懷柔之策,看中的便是蘇毗部落的大量物產以及大量的人力。近百年內,吐蕃國大軍中幾乎有一半的士兵都來自於蘇毗部落,一半的糧草牛羊都產自原蘇毗國的土地上。為了能讓蘇毗部落的臣民沒有異心,吐蕃贊普對蘇毗王系後人禮敬有加。不但繼續分封他們為王爵之位,而且在待遇和禮節上也是極盡尊敬。道理很簡單,穩住了蘇毗部落的王,便穩定了蘇毗部落的百姓,便能更好的從蘇毗部落中剝削人力和物力。

  贊普之位傳到尺帶丹珠手中,他當然也會這麼做,所以這一代的蘇毗王沒陵贊也是尺帶丹珠禮敬有加的對象。在贊普的王座之側,永遠都設有一個金燦燦的位置,那便是沒陵贊的座位。即便是大丞相倚祥葉樂,在王座面前也沒有一席之地,足見沒陵贊在國中的尊榮位置。

  在石堡城之戰的爭論中,沒陵贊便是大唱讚歌的那一個。而另一派擔心會產生嚴重後果的代表人物便是大丞相倚祥葉樂了。作為一個曾經在嶲州城外被王源欺騙,三萬大軍被打得狼狽而逃的吐蕃國大丞相,倚祥葉樂有著政治家的隱忍和目光。石堡城之戰後,倚祥葉樂竭力反對沒陵贊等人繼續向大唐發出挑釁的信號,做出各種侮辱大唐的行為激怒大唐。他主張石堡城之戰雖然獲勝,但應該立刻同大唐商談兩國罷兵之事,將陣亡的唐軍將士的屍骨以及俘虜送還,以彰和平誠意,平息大唐的怒火。

  然而,他的主張被當時也正處於興奮之中的尺帶丹珠拋諸腦後,尺帶丹珠的心思更傾向於沒陵贊那一派,不但在戰後耀武揚威,還命人發國書羞辱大唐。倚祥葉樂深深的嘆息,但又無可奈何。他只能默默的去為即將到來的大唐的報復做準備,正是他的提前準備,吐蕃國在大唐三路兵馬進攻之前便已經將兵馬擴充到了四十萬人。倚祥葉樂的眼光讓吐蕃國在強敵來襲之前其實便做好了準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