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光弼和哥舒翰沉思良久,兩人從內心中其實都是贊同王源所說的,但他們也只是想想而已,從不敢真正的去表達出來,更別說上奏朝廷要求朝廷如何如何了。王源的所言所為讓兩人自慚形穢,之前對王源兩人其實都是抱著輕蔑的態度的,聽到這個人的名字都會聯想到外界對於王源的一些不好的傳言。什麼出身市井,什麼攀附權貴,什麼為了上位甘做面首云云。但實際上和王源接觸這數日以來,兩人對王源有了新的改觀。此人是有真本事大智慧大膽量的,與之相比,自己二人才是庸碌之輩,根本不及他十之一二。

  「兩位大帥,你們若有顧慮的話,我也不勉強你們。這件事我和高大帥已經決定了,我二人將聯名上奏朝廷,要求朝廷給予答覆。數日之後,高仙芝大帥將率兵前來於我劍南大軍匯合,反正我劍南軍的補給是通暢的,加固營寨,吐蕃人也沒膽量來進攻我們,我們便在此靜候朝廷的消息,根據朝廷的聖旨進行下一步的動作。」王源沉聲道。

  王源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絲微不可覺的輕蔑,哥舒翰和李光弼當然能察覺出來。三路大軍,現在只有北路軍全軍覆沒,兩位大帥成了光杆司令,藉助劍南軍的庇護才得以有機會立功恕罪。哥舒翰和李光弼本就已經對這些敏感的很,現在,王源徵求兩人的意見兩人又不敢應答,事後一定更是被人所輕視。想到這裡,哥舒翰和李光弼覺得不能再這麼唯唯諾諾下去,此刻必須要表達出態度來,否則自己兩人便從此便威名掃地了。

  「王節度使,我們同意你的提議,那奏摺上我二人願意聯名簽署上奏,請求朝廷給予答覆。」李光弼沉聲道。

  「對,我們願意聯名上奏。」哥舒翰也瓮聲瓮氣的道。

  王源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來,起身一拍桌案道:「好,果然兩位大帥終沒教王某失望,咱們四人聯名上奏,朝廷便該好好的考慮此事了。咱們盡所能讓這場戰事善始善終,於朝廷,於個人,於眾將士都是一件大好事。」

  第646章 會師

  數日後,四名領軍討伐吐蕃國的節度使聯名的奏摺被快馬送往京城。這封奏摺要得到回覆那也起碼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遠隔萬水千山,即便是快馬極遞來回也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

  劍南大軍也拔營挺進匹播城下,在距城三里之外紮下了更為堅固的大營,做好了長期堅守的準備。王源除了讓閣羅鳳帶著他的全部兵馬加入後勤物資的運送之中,還另外調撥了兩千兵馬參與保障後勤物資的運送。這樣一來,劍南軍中的戰鬥兵馬數量又減少了六千。但以目前的局勢,重中之重是保證糧草物資的及時充足的供給,讓劍南大軍得以軍心穩定的駐紮在匹播城下騷擾施壓,至於軍中多幾千少幾千的兵馬卻是無關緊要的。

  匹播城中的吐蕃大軍也像是被打蔫了一般,完全不考慮出城交戰的事情,任憑劍南軍每日城下叫罵,耀武揚威的逼近城下挑釁,他們也緊閉城門絲毫不理,下定決心要把烏龜做到底。劍南軍十幾架神威炮架在城下數百步外,每日發射幾十枚霹靂彈到匹播城的城頭城內,天天炸得他們不得安寧。吐蕃人也忍氣吞聲,在被炸之後默默的滅火抬走屍體,然後縮著脖子等待下一次的轟炸,完全沒有了銳氣。

  按照預定的計劃,高仙芝在六月中決定領兵東進,和王源的劍南軍匯合。一來高仙芝的三萬五千兵馬尚在邏些城西南,面對著近七萬吐蕃大軍的攔阻,他無法突破,也不能突破,因為有北路軍的前車之鑑在那裡。但這麼一來,三萬五千兵馬便只能困在那裡無所作為。而且處在他們所在的位置和劍南軍相隔近兩百里,雙方無法做到相互呼應進退甚至救援相助。這便是一開始王源提出要合兵共擊共同進退的原因。本著這個原則,高仙芝也要將兵馬開往東面和劍南軍匯合。

  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便是,高仙芝的兵馬在邏些城西南的尼木縣一帶已經呆的太久。高仙芝的補給靠的是以戰養戰的原則。前段時間,他率兵橫掃近千里的路程,一路上的補給靠的是攻下城池,劫掠吐蕃本地的牧民的牛羊,甚至是獵殺高原上的野物補充。

  但在尼木待了近一個月,當地的吐蕃百姓都已經逃了個乾淨,已經無糧為繼。高仙芝的兵馬本就沒有後勤補給的線路,從大小勃律國到邏些城近千里之遙,沿途高山峽谷荒原冰雪之地,這是一條沒有後勤保障的路徑。而當北路軍全軍覆沒之後,吐蕃北境以及西北的大小城池已經盡數被吐蕃人重新占領,也根本沒有糧草的來源。現在三路兵馬中一直保持著後勤物資通道暢通無阻的便只是王源的劍南軍了。就算沒有合併的規劃,到了這個時候,高仙芝唯一可能的辦法也是和劍南軍合併,共享這條生命線了。

  六月十六日,高仙芝率兵從尼木出發,他沒有直接往東,而是往東南方向,意圖避開吐蕃人的攔阻,跨過雅魯藏布江的大峽谷,從峽谷之南的山巒之地往東繞到匹播城南邊的大雪山,之後再跨江北渡和劍南軍匯合。這便等於是饒了一個弓形的大圈子。但他的大軍一動,虎視眈眈駐紮於他和邏些城中間的曲水城和貢嘎城的七萬吐蕃兵馬立刻便知曉了他的意圖。他們急忙起兵追擊,意圖阻擋高仙芝渡過雅魯藏布江。

  高仙芝將計就計,在位於大峽谷北側的山巒之地設下了埋伏,同時偽裝出大軍正奮力渡江的架勢,吸引的西川都的兩萬騎兵沖入了他的包圍圈。安西軍截斷他們的後路,來了個關門打狗,將這兩萬騎兵活活悶在了山谷里。最後只有三千多吐蕃人在這場埋伏中生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