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年年的大豐收已經讓大唐的糧價低到低谷。原本每斗在十五文上下徘徊,產糧之地的糧價低到每斗十三文。一石糧食只需一百三十文便可到手。這已經是大唐歷朝以來最低的糧價,正是吃進的最佳時機。王源撥出大筆的資金,大量吃進這些糧食,他希望將成都城中的幾百個大型糧倉都裝的滿滿當當的,有朝一日,這些糧食將比金粒還貴。

  第582章 再戰

  實際上,朝廷對吐蕃的第二次討伐的建議自年前王忠嗣兵敗之後便已經被提及了。這一次提及此事的是玄宗。在玄宗看來,石堡城之敗是扇在臉上的一記耳光,響亮而火辣。大唐氣勢洶洶調集重兵去懲罰吐蕃人,結果反被吐蕃人教訓了,這簡直比吃了吐出來的食物還讓人噁心難受。

  叱吒風雲數十年,自認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聖君的玄宗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自從他即位之後,大唐王朝蒸蒸日上,四海昇平萬方來朝成為宇內第一強國。但這樣的豐功偉績也讓玄宗從當年那個英明睿智勤勉謹慎的聖君變成了一個喜歡聽溜須拍馬喜歡歌功頌德的人。

  正因如此,大唐的朝廷之中如今手握大權之人也大多為善於揣測聖意,善於歌功頌德阿諛奉承之輩。譬如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人。王忠嗣所言的好大喜功,便是玄宗晚年最大的毛病。膨脹的玄宗接受不了任何一個失敗,在他的想像中,大唐天軍鐵蹄所到之處,所有人都該跪地臣服,否則他便心情不悅,不將之徵服決不罷休。

  從一代偉人到剛愎自用的晚節不保者大有人在,歷史和後世都有例子,倒也不必詳述。總而言之,玄宗決意要對吐蕃進行第二次報復,找回丟失的面子,將吐蕃人打過來的耳光更為兇狠的打還回去。

  對於玄宗的提議,群臣盡皆默然。隴右軍和河西軍新敗,傷口尚在流血,此時再進行二次討伐的條件並不成熟。而且朝中此時處於混亂之際,王忠嗣的論罪之事鬧得沸沸揚揚,此時該想的是平息此敗的餘波,安定朝廷上下天下軍民的心情,而非又進行一次隨意的討伐。

  這一次連楊國忠和李林甫都覺得不甚妥當,他們是朝廷的當家人,玄宗可以隨意的發出命令,但他們不得不掂量家底以及引發的後果。但玄宗已經下了決定,兩人隱晦的反對也被無視。這兩人都是聰明人,他們可不會像朝中的一些愣頭青一般為了反對陛下的一些命令呼天搶地頭破血流,在知道玄宗決心已定時,這兩人不約而同的轉變了口風,並積極的開始謀劃此事。

  這也是楊國忠提前寫了密信告知王源透露消息的原因。楊國忠心裡明白,隴右軍和河西軍遭受重創,本來討伐吐蕃他們是最大的主力軍,但現在新敗之後連補充新兵都來不及便要再次討伐吐蕃,隴右軍和河西軍是不可能做到的。那麼這第二次的討伐要想進行,便只能調動劍南軍和遠在崑崙山之西北的安西軍。以玄宗的脾氣,第二次的討伐規模會比第一次更大,所以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楊國忠是絕對不想讓劍南軍參與討伐吐蕃的戰鬥的,王忠嗣這樣的人物都在吐蕃人身上栽了跟頭,楊國忠擔心王源會葬送在吐蕃人的手上。王源可是楊國忠唯一的可以依賴的領軍節度使,相較於李林甫有安祿山領三鎮節度而言,自己已經寒酸的可憐。若是王源再敗於吐蕃之手,那自己可就虧大了。

  但這一切都是難以避免的,楊國忠明白,這一次劍南軍是絕對要出兵的,所以他才寫了密信通知王源,讓王源做好心理準備。

  正月底,王忠嗣的案子了結之後,第二次討伐吐蕃的事情終於正式提上日程。在經過數日的商議之後,最終決定了第二次討伐吐蕃的方案和日程。

  這一次玄宗下定決心要讓吐蕃人領教大唐的天威,他下令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安西軍以及所轄的土著兵馬七萬兵馬為西路軍,從崑崙山以西的大勃律國進入吐蕃西境,從西面對吐蕃發動進攻。臨時從朔方軍中調派一萬人馬歸於河西隴右聯軍,以哥舒翰為帥,李光弼為副,整合兩軍近五萬大軍為北路軍。北路軍的目的便是再一次攻擊扎陵湖和鄂陵湖一帶。而王源的劍南軍則為東路軍,調撥山南西道和黔中道兩道中僅有的一萬兵馬歸於王源所轄,以六萬大軍自東往西攻擊吐蕃國。

  這一次是真正的大手筆,三路兵馬近二十萬人,大有踏平吐蕃人的勢頭。玄宗自己都為這個計劃而沾沾自喜,但他卻不知道,這近二十萬兵馬的出征將會耗費國庫中的多少財物。這兩次討伐吐蕃之戰幾乎要耗空了大唐的國庫。

  朝廷的聖旨於二月初十抵達成都,王源早已等的心情焦躁之極。野牛城的形勢越來越緊張,已經有兵馬在野牛城西南八十里外的氂牛河畔的氂牛城集結。敵軍的探馬出沒於野牛城左近的頻率也越來越高。甚至烽燧唐軍守衛已經和吐蕃人的斥候小隊有過數次的小規模遭遇戰,這一切都預示著吐蕃人將會對野牛城發動進攻。而王源卻無法趕去野牛城坐鎮,只能在成都等待聖旨,這怎不叫王源心情焦躁之極。

  節度使衙門大堂中,剛剛抵達的宣旨內侍來不及歇息便展聖旨宣讀,王源率劍南道文武官員跪地傾聽。

  「王源並劍南道一干官員聽旨,年前石堡城之戰失利,王忠嗣領軍不力辜負聖恩,朕實憤怒不已。但與王忠嗣大敗而歸喪我大唐國威相比,劍南節度使王源率軍奇襲野牛城一舉得手,大大打擊了吐蕃宵小氣焰,此戰之勝彌足珍貴,也給朕些許慰藉。然石堡城兵敗之後,吐蕃宵小之國舉國歡慶氣焰囂張之極,著實令我大唐臣民憤懣不已。故朕決定對吐蕃國再行兵事。特遣安西軍、河西隴右二軍以及劍南軍組成三路討伐大軍討伐吐蕃。特旨任命王源為東路軍主帥,會同山南西道和黔中道一萬兵馬東進攻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