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源一愣,皺眉道:「鹽湖?那裡的鹽湖?」

  老嚮導道:「野牛城西邊三十里有座很大的鹽湖,湖裡都是毒鹽。沙蠍王都在鹽湖左近出沒。關鍵是在野牛城左近,找沙蠍王還得防著野牛城的吐蕃人。要不然我倒是可以多去找幾隻這東西,可惜不太敢。這一次我也是壯了膽子去找沙蠍的。二兒子要娶妻,鹽湖左近沙蠍數量不少,我也是不得已去冒險,沒想到遇到了這東西,當真是運氣。」

  王源耳邊聽著老嚮導的絮絮叨叨,心中卻已經思緒飄飛到了另一處。野牛城左近有鹽湖,這消息像是一盞燈火一下子照亮了王源心中的濃霧。王源正在煩心有什麼賺大錢的辦法,這座鹽湖的出現豈非正是雪中送炭?若是真有一座鹽湖在那裡,沒準正是一次極佳的轉機。

  第540章 鹽事

  王源的興奮是有原因的,鹽在古代可是個好東西。自有王朝統治以來,這玩意便是國家壟斷的重要民生物資之一。每個王朝幾乎都會實行食鹽專賣制度,鹽鐵糧茶這些壟斷的基本物資每年都會創造出巨大的利潤,給朝廷帶來巨大的收入。

  大唐王朝自然也不例外,私鹽的販賣是被絕對禁止的,只有由朝廷進行專賣。但即便如此,民間私鹽的販賣依舊屢禁不絕。私鹽販子冒著砍頭的危險依舊進行著私鹽的販賣活動,因為利潤著實可觀。

  大唐王朝的產鹽地除了有限幾處的鹽井鹽山之外,主要來源便都來自於東南海濱之地的海水曬鹽,產量極其有限。正值天寶年間,糧米價格賤如草芥,但鹽的價格卻基本保持一個較高的水準。以長安為例,天寶六年長安糧價一石糙米只有一百八十錢,一匹普通的布的價格只有兩百三十文,可謂是便宜的令人髮指。這就是為何大多數人大唐百姓每月只有兩三貫的進帳卻能養活一家幾口的原因。

  還是在長安,鹽價每斗百文上下,也就是說,每石鹽的價格在一貫左右。別小看這一石一貫的鹽價,唐人口味重,喜歡吃醃製的食物,這導致了食鹽消費量的龐大。長安京兆一地人口一百五十萬左右,普通百姓一年消耗粗鹽四十萬石。也就是說,僅僅長安一地,每年普通百姓消費食鹽這一項便要花費四十萬貫的收入。

  這還僅僅是長安一地的普通百姓。在大唐,士兵供給的食鹽標準比之普通百姓高處一倍,長安城南北衙禁軍以及京畿兵馬三十餘萬,這些士兵每年消耗的食鹽在十五萬石左右,這便是十五萬貫錢的消耗。

  你若以為只是人吃鹽,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牲口吃鹽的數量也是極為龐大的。特別是軍中的戰馬。馬無鹽奔行無力,和人一樣,要想有氣力,必須要吃鹽。大唐兵部規定的馬鹽供給的條例便可見一斑。「馬鹽,一馬日支鹽三合,一月九升,六個月五斗四升。一軍馬日支鹽三十七石五斗,一月一千一百二十五石,六個月六千七百五十石。」。所謂「一軍馬」數目相當於一萬兩千匹戰馬。而京畿之地騎兵數量超過八萬人,所飼養馬匹超過十萬匹,所以,僅僅是軍馬食鹽這一項,便需要五萬石,那也是五萬貫的巨款。

  百姓養的豬樣牛馬等牲口食鹽也不用去算了,但是長安京兆周邊的這近兩百萬軍民,每年在食鹽的消耗上便超過了六十萬貫錢。放眼大唐天下,百姓近億,軍隊近百萬,戰馬超過四十萬匹,這個龐大的國家每年消耗的食鹽價值千萬之數。

  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當然這塊蛋糕是屬於朝廷的,朝廷才有資格獲取這塊巨大利益。但對於王源而言,在如今的情形下,即便是冒著風險,只要有機會,他也敢在這塊蛋糕上咬上一口。

  當然,前提是他要有鹽,還要有隱蔽的銷售鹽的渠道。現如今得到了一個寶貴的信息,得知在劍南以西的吐蕃人的國境內有一座鹽湖,王源當然會往這方面去想。至於如何能掩人耳目,幹這件朝廷決不允許的事情,王源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和楊國忠合作。

  楊國忠手下的戶部關著鹽鐵糧茶等事務的專賣,只要能打通這個渠道,將從鹽湖之中取得的鹽並如朝廷的專賣系統。或者乾脆和楊國忠做私人的交易,將楊國忠也拉進這個買賣里來,讓他也得到巨額利潤的話,這件事十之八九會成。

  以王源對楊國忠的了解,這傢伙可不是沒膽子的人,為了錢他可以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譬如在買賣崑崙奴的那件事上,正是楊國忠想出了將黑奴綁定身份歸於朝廷公開販賣的辦法,讓大唐朝廷每年從黑奴貿易上多增加了數百萬的收入。楊國忠自己也從中撈了巨額的油水。可以說只要有利可圖,楊國忠絕對不會拒絕。

  有一個問題是,老嚮導口中的鹽湖中的鹽是毒鹽,那究竟是什麼樣的鹽湖尚且不太清楚。以王源的知識儲備而言,鹽湖中的鹽摻雜著大量的雜質成分,會對人產生危害。這或許便是老嚮導口中所謂毒鹽的原因。但王源在後世參觀過鹽湖製鹽的工廠,知道大多數的鹽湖中的鹽分都是可以經過處理之後用來食用的。後世當然會有各種辦法使之變得純淨精細,但少量的雜質其實也不會對人畜產生多大的影響。

  大唐如今行銷天下的粗鹽也是一些含有大量雜質的鹽,很多都是直接曬海之後的沉澱物,含有泥沙雜質和大量的其他鹽分,老百姓們還不是照樣吃下肚去,也沒見人被鹽給毒死。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確定這座鹽湖是正常的鹽湖,如果真的是全都是毒鹽,那麼這件事倒也可以不用再提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