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建功翻身上馬揚長而去,趙司庫哭喪著臉站在原地,喃喃道:「總之是我倒霉。來人,卸車入庫。」

  第536章 立場

  王源看到那一批破爛物資時,其實也挺想罵娘,甚至有一種將這些破爛堆在一起當著兩名官員的面焚燒的衝動。但王源明白決不能這麼做,經歷過這麼多的事情,王源已經變得老謀深算,對事情的考慮也深刻了許多。

  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其發生的緣由,在不了解這種緣由的情形下做出不恰當的舉動,那是一種莽撞幼稚的行為。譬如眼前的這件事情而言,以楊國忠的立場,他絕不可能做出這種舉動,除非他不得不這麼做。

  兵部是楊國忠的兵部,在此之前,征討南詔國的戰役之中,楊國忠可謂傾盡全力的支援自己,供應了最好的武器裝備。而時隔數月,楊國忠竟然任由這一批破爛物資送往劍南,這是不合邏輯的一件事情。楊國忠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接到這批物資時的反應,也應該知道此事對他並沒有好處,但他依舊這麼做了,其中必有緣由。在沒弄清楚這緣由之前,王源是不會輕易表現出任何情緒的。

  況且,再破爛的物資也是物資,這些武器盔甲雖然破爛不堪,但總比新兵們光著身子赤手空拳的上戰場要好的多。而且這些東西還可以重組,盔甲可以重新的修補,那些鏽跡斑斑的兵器物資還可以磨的鋒利,再不濟可以回爐重鑄,總是能物盡其用。尤其是此刻,王源並無能力將自己手中的劍南軍武裝到牙齒,那麼這些物資還是有用的。無論從哪方面考慮,拒絕接受這些物資都是不理智的。

  午後的宴席上,王源也確實問出了緣由。雖然這兩名兵部的官員說話很是謹慎,但在堂堂節度使的殷勤招待下,在美酒佳肴的伺候下,他們還是招架不住,話里話外透露了不少的信息。

  在兩名官員的話語中,王源得到了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軍器監製造出的武器盔甲最近全力供應的王忠嗣所轄的隴右河西兩鎮。隴右河西兩節度兵馬正在全力更換武備。二是,左相楊國忠親自下的命令,要求全力供應隴右河西兩節度的兵馬,並親自下令讓這批破爛物資運往劍南。

  雖然兩位官員並沒有說明這兩件事的具體情形,但王源敏銳的感覺到朝中發生了大事。隴右河西兩節度是王忠嗣手下的統領的節度兵馬,隴右節度所轄兵馬七萬五千人,治所在鄯州,位置正在劍南道北方,是威懾吐蕃國的最重要的力量。河西節度兵馬所轄兵馬七萬三千人,處於吐蕃和突厥之間,起著割裂吐蕃和突厥之間的聯繫,分割大唐兩大強敵的職責,治所在涼州。

  除了數年前大唐兼併吐谷渾之戰外,這兩大節度軍從來都是大唐西北最大的威懾之力,但這幾年很少有戰事發生,因為擁有近十五萬兵馬的兩大節度軍,絕對是吐蕃和突厥最不願招惹的對象。正因如此,兩大節度軍所轄之地遠比大唐其他邊鎮之地更為安寧,除了王忠嗣的治軍有方之外,也是因為這十五萬兵馬的巨大威懾力。

  而現在,兩位官員透露出朝廷正全力給這兩大節度兵馬換裝備,按照正常狀況下大唐節度兵馬五年一換裝的原則,這次換裝來的有些突兀。上一次這兩大節度的裝備全面更換還僅僅在兩年之前。王源接手劍南節度使之後便知道了大唐節度兵馬換裝的原則。原則上每年十大節度兵馬中的兩隻會得到兵刃和盔甲的更新。這樣五年下來,十大節度兵馬的裝備便會得到一次全面的更換和提升。而王忠嗣所屬的兩大節度兵馬提前換裝,顯然是違背這個原則的。

  只有一種可能才能解釋這次朝廷的決定,那便是這兩大節度兵馬要打仗了。這是唯一可能的解釋。

  而至於為何楊國忠會給劍南道運來這些破爛的裝備,王源還是難以索解。這些裝備明顯是不能裝備兵馬的,就算拿換裝之後的舊武備運往劍南,也比給這些壓倉底的破爛裝備要好的多。不知楊國忠到底用意是什麼。

  不得不說,王源的嗅覺是靈敏的,從兩名兵部官員透露的消息中也確實判斷出了一些風向。但王源卻並不知道朝廷中的局勢遠比他所想的那般撲朔迷離。這一次朝廷給河西和隴右兩節度兵馬換裝也確實是即將督促這兩軍展開軍事行動。但這其中的台前幕後的具體情形,王源卻一概不知。

  實際的情形是,大唐朝廷之中的局勢自王忠嗣被任命外中書平章之後便產生了化學反應般的效果。在很短的時間內,朝中便形成了以李林甫楊國忠以及太子黨所支持的王忠嗣三足鼎立的形勢。太子李亨付出了整個河東道這個巨大的代價,將王忠嗣調入京城進入政事堂的策略明顯是有回報的。在朝廷的事務上,王忠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本就對王忠嗣很是寵信的玄宗對王忠嗣表示了極大的信任,王忠嗣的風頭大有後來居上蓋過楊國忠和李林甫之勢。

  對李林甫而言,王忠嗣的入朝從一開始便被視為是太子李亨對自己的反擊,雖然李林甫讓李亨付出了代價,活生生將河東道挖出來交給了安祿山,但這顯然是不夠的。面對玄宗對王忠嗣的寵信,病體未愈面臨被替代的命運,這種感覺是極難平復的。更何況李林甫心裡清楚,一旦王忠嗣在朝中的地位得以穩固,在李亨的授意下,攻擊的首要目標便是自己。誰叫自己一直都挺壽王而對太子不屑一顧呢。在太子看來自己是他的死敵,一定是要處之而後快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