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卑鄙了。」阿蘿蹙眉喃喃道,王源說的結果是阿蘿絕不想看到的,王源這叫損人不利己,簡直太卑鄙了。

  王源冷笑道:「隨你怎麼說?兩軍交戰,我豈會管什麼無恥不無恥,卑鄙不卑鄙。而且你莫忘了,你南詔國是皮邏閣借我大唐之力征服六詔建立而成。我毀城之後率軍撤出這裡,但不代表我對閣羅鳳便無能為力。一旦南詔國滅,你兄長勢力盡失,其他被你父親征服的各詔蠻族還會聽一個名存實亡的南詔國主閣羅鳳的命令麼?到時候我只要稍微用些手段,都不用我親自動手,有人便會將你阿兄的頭顱送到我手裡。」

  阿蘿呆呆道:「什麼手段?」

  王源冷笑道:「手段很簡單,和當年我大唐給你老爹皮邏閣助力那樣,我只需扶植除了你蒙舍詔之外的其他五詔的任何一名蠻族首領,蒙巂詔也好越析詔也好,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任何一詔都好,供給他們兵器盔甲弓箭糧草,讓他們替我大唐重新統一這片土地便可。他們可比我們唐軍善於在山林之中作戰。用你的小腦袋想一想,你阿兄能逃得出我手心麼。」

  阿蘿倒吸一口冷氣,呆愣無語,心中砰砰亂跳。她當然明白,如果唐人當真那麼做的話,其餘五詔中任何一名詔主都必然趨之若鶩。慢說是要阿兄閣羅鳳的人頭,便是要他們的妻兒子女,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獻上。

  「好好的想一想吧,不要再執迷不悟。我想要滅南詔,彈指之間的事情。我想要這片地方,甚至不用我親自動手。我對你們已經足夠仁慈了。」王源淡淡道。

  第480章 談判(二)

  阿蘿的頭腦比之閣羅鳳來的更為清醒。雖然她是閣羅鳳的堅定支持者,但在和大唐為敵這件事上,阿蘿曾不止一次的提醒閣羅鳳這是危險的行為。只可惜閣羅鳳新任國主,滿懷一腔雄心壯志,自以為會成就一番大事業,所以將阿蘿的話當做耳旁風罷了。

  自王源所率劍南軍攻入南詔國境內之後,阿蘿便一直希望閣羅鳳能夠同唐軍議和,讓情勢不至於變得惡化。故而與閣羅鳳因為戰或者和的事情上產生過多次爭執。閣羅鳳也直到羊且咩城之戰一敗塗地,才豁然明白了阿蘿之前的苦心。

  此次阿蘿鋌而走險,也是想最後挽救南詔國於危難之中。能控制住王源,便能為南詔國爭取最大的利益。直接控制王源下令退兵或許顯得突兀,但起碼能夠讓王源接受那些無關痛癢的和議條款,這才是阿蘿想要的。而現在,自己的行動宣告失敗,而王源剛才的話又描繪了一個更為可怕的場景,這如何讓阿蘿不心驚肉跳,恐懼不已。

  「求……求你不要那麼做。求你。」阿蘿忽然站起身來,盈盈跪倒在地朝王源磕頭,高貴的公主終於低下了她不屈的頭顱。她不懼自己的生死,不懼自己的清白受污,但她懼怕的是黯淡血腥的南詔國的未來。

  王源肅容道:「公主請起,不必如此。」

  阿蘿低聲道:「但求你不要那麼做,阿蘿願一生一世為你的奴婢,但求你不要讓我們南詔國陷入混亂和廝殺之中。蒼山之下,洱海之濱已經混亂了幾百年,南詔百姓們已經受夠了,再也經不起自相殘殺的局面了。」

  王源微笑道:「我既跟你坦陳說出我的打算,便是不想走到那一步。是否要那麼做,不取決於我,完全取決於你們南詔國。你明白我的意思麼?起來說話,這樣很彆扭。」

  阿蘿緩緩起身,咬唇道:「我明白,你提出條件吧。希望我南詔國做出什麼樣的讓步?」

  王源道:「我這裡有擬定好的幾條和議的條件,你可以瞧一瞧,只要答應這些條件,和議便成,你南詔國便可存留。」

  王源起身走到一旁的矮櫃邊,從矮櫃中取出一張寫著幾行字跡的紙張來遞給阿蘿公主,阿蘿公主伸手接過,在紅燭下仔細閱讀。

  「其一,南詔國需立刻上書大唐朝廷認罪,承認南詔國臣屬於大唐朝廷,年年進貢歲歲納捐,以臣子自居。大唐皇帝陛下可封南詔國主閣羅鳳為南詔王,以皇命統帥六詔。」

  「其二,南詔國需立刻遣使至吐蕃國,宣布與吐蕃斷絕干係,將吐蕃國贊普所封的王爵之位,所贈駝馬金銀等物品盡數退還。並宣布除非大唐朝廷准許,否則絕不同吐蕃國有絲毫的來往瓜葛。逗留南詔之吐蕃國使者官員必須一律交於大唐處置。」

  「其三,大唐朝廷將在安定城、弄棟城兩處設立兩處羈縻州,南詔國需協助朝廷建立這兩處羈縻州府,絕不准許這兩處羈縻州的建立。在重建安定城的事項上要給予人力的協助。南詔國國境以弄棟城和安定城一線為界,若有越界行為,將被視同反叛。朝廷將毫不留情予以打擊。」

  「其四,南詔國攻占姚州之後劫掠之百姓財物一律退還,此次討伐南詔國戰死唐軍數目高達五萬餘,南詔國難辭其咎。但南詔國亦死傷慘重,故撫恤之事可免。但南詔國需在洱海之畔為大唐陣亡將士立碑,寫明這些將士的陣亡是因為南詔國叛唐所致。閣羅鳳需親自祭拜此碑謝罪。」

  紙上的協議只有四條,但這四條每一條都是極難接受的條件。接受了這個協議,南詔國其實便喪失了很多土地和自主權。成為大唐屬國這是必然之事,在安定城和弄棟城設立新的羈縻州府,這便等於是一東一西兩柄尖刀插在南詔國的國門前。同吐蕃國絕交便杜絕了南詔國唯一可以聯合對抗大唐的可能,南詔國從此再無力興風起浪。最後一條看似沒什麼實質性的損失,但這是一種精神上的侮辱和鎮壓。一旦在洱海之畔的唐軍陣亡將士的大碑落成,這次和大唐的交戰便成為一道刺目的紋身永遠的紋在南詔軍民的心裡。而閣羅鳳還要親自祭拜,那更是過分的要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