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啊,宋將軍當日斷後與敵廝殺的功勞被你一言抹殺了麼?簡直胡言亂語。」

  「你是說當日北岸兵馬都是望風而逃?」

  眾人紛紛附和,對柳鈞厲聲質問。柳鈞皺眉低頭不語,王源也沒說話,只微笑看著眾人爭吵。

  「都住口。」宋建功擺手喝道:「柳小將軍的話是有道理的。那場戰役之後我一直在疑惑一件事,當日我率一萬兩千兵馬斷後,但與我糾纏的蠻兵數量確實不多,怕也只有萬餘兵馬。當時為了保護鮮于大帥的三萬五千兵馬迅速撤出谷地,我也沒做多想。事後想想確實應該是蠻兵將大部分兵馬放在攻擊南岸渡河的兵馬身上。否則若以南詔當日伏兵五萬盡數攻擊北岸大軍的情形下,我們又怎能那麼輕鬆的撤離谷地?」

  眾將無語看著宋建功,但見宋建功沉聲續道:「所以柳小將軍的話大致無誤,閣羅鳳當日確實將近四萬兵馬用來攻擊已經渡河的兵力,北岸的萬餘蠻兵之事為了騷擾嚇阻我大軍接應南岸。哎,當時一片混亂,我也昏了頭,一心只想著讓大軍撤出危險的地形。但事後其實我心中想想非常後悔,若我早一些明白過來,請鮮于大帥揮軍反擊,也許並非會是這樣的結局。最起碼能殲滅萬餘北岸蠻兵。想想真是慚愧之極。」

  李宓沉聲道:「宋將軍不必自責,即便當時你明白過來的話,鮮于大帥也不會同意回頭攻擊的,當日的情形我是知道的,於你宋建功無干。」

  王源開口道:「宋將軍,當日一戰你已經做了你最好的選擇,你不必為此事介懷。柳鈞其實並無指謫你之意。我聽出來了,柳鈞的意思是說,南詔兵馬其實非常的謹慎,即便是伏擊也絕不肯以劣勢兵力對我優勢的兵馬。所以他們選擇的最佳伏擊地點依舊是趁著我大軍渡河之際進攻。柳鈞,你是這個意思麼?」

  柳鈞忙點頭道:「副帥,我正是這個意思。當日的情形跟現在的有些類似。我大軍五萬有餘,閣羅鳳手頭有三萬兵力,正如當時他以五萬對我劍南軍近八萬一樣。他還是處於兵力劣勢,更有可能是在渡河之際進行伏擊,而不會跟我們在眼前的谷地交手。這便是末將的判斷。」

  「小將軍對傍晚時分斥候遇襲有何見解?既無伏兵,為何斥候小隊會被蠻兵伏擊?」有人冷聲問道。

  柳鈞道:「若蠻兵埋伏在兩側山林中,應該是銷聲匿跡絕不會讓我們發現才是。而公然襲擊我斥候小隊則恰恰說明他們並無埋伏,只是故意派小股兵馬在沿途驚醒嚇阻和干擾。這叫做欲蓋彌彰。越是有人不斷的出來襲擊,則說明他的主力越是不在瀘水北岸伏擊。」

  眾人靜默沉思,不得不說柳鈞所言是有道理的,伏擊敵人的時候又怎會暴露行跡打草驚蛇?柳鈞的思路雖然簡單,但卻是常理,這一點大家竟然忽視了。

  「啪啪啪。」王源微笑鼓掌,讚許道:「柳鈞,說的頭頭是道,有理有據,看來你確實很用心。不論你的判斷最後是對還是不對,我都要嘉許你的這種態度。為將者不能莽撞蠻幹,要深思熟慮有勇有謀。不但要站在自己的立場想,還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透了,事情便好辦多了。」

  李宓也笑道:「柳小將軍果然不同凡響,這一席話讓老夫都汗顏,老夫都沒想到這麼多,慚愧之極。」

  柳鈞被人誇讚了反倒變得扭捏不安起來,這時候便能看出他其實還是個孩子。

  「副帥,不知你心中作何打算,何不說出來讓大伙兒也聽一聽。末將相信,副帥心中怕是早有想法了吧。」宋建功拱手問道。

  眾人靜了下來,眼光盯在王源身上。經過嶲州之戰,王源不僅是因為副帥的身份而得到尊重,更是因為在嶲州之戰中表現出的膽識和謀略都高處眾人太多,所以他的想法顯然是最重要的。

  「我的想法麼?」王源笑道:「好吧,那我便說一點自己的想法。」

  王源站起身來走到眾人中間站定,笑道:「諸位今日多有擔憂,我都看在眼裡。但我想說的是,諸位還是對南詔兵馬心有餘悸,或者說不夠自信。你們想一想,經過嶲州之戰,我南詔軍以不足兩萬之兵破四萬之敵,對閣羅鳳已經是一記重擊了。消息傳到曲州的當天,閣羅鳳立刻從曲州撤軍,這說明什麼?」

  「說明他害怕了。」宋建功道。

  王源點頭道:「他當然是害怕了,他的有力的幫手爨崇道已經被我們殲滅,現在他只有手頭的三萬兵馬,若你們是閣羅鳳,還敢跟我劍南軍做正面交鋒麼?」

  李宓道:「副帥的意思是,閣羅鳳不會在路途設伏於我交戰?」

  王源搖頭道:「我的意思是,無論有沒有埋伏,我們都不用懼怕。明日大軍照常開拔,若遇伏擊,便與之交戰便是。現在無論士氣裝備兵力我大軍都全面占優,反倒來擔心他出來與我交戰?豈非是笑話。」

  眾人愕然,原來副帥根本就沒當回事,這想法可是危險的很。李宓皺眉道:「副帥,當日瀘水之戰時我劍南軍可也是裝備兵力全面領先的。遭遇伏擊可不是鬧著玩的。」

  王源笑道:「當日是鮮于大帥領軍,現在領軍的可不是他。當日他遇到伏擊第一個念頭是撤退,你們認為我會下達撤退的命令麼?或者說,你們誰會遇到伏擊便趕忙逃跑?當日南詔蠻兵用毒瘴嚇阻我大軍,現在毒瘴對我們還有用麼?當日有嶲州之戰殲滅四萬之敵的威勢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