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辰時末,王源趕到政事堂接聖旨,昨日午後關於王源任命的聖旨經政事堂的討論已經通過。左右相都沒意見,其他人也都跟著和和稀泥走走程序。

  左相楊國忠親自給王源宣讀聖旨。聖旨曰:「門下:欣聞戶部侍郎出任河北道黜陟使期間,屢克敵寇強敵,以少勝多勇武無畏之舉震懾宵敵,壯我大唐威嚴,堪稱文武之才,朕心甚慰之。為表其功,朕特旨嘉獎,授王源劍南節度副使之職,用其所長。其戶部侍郎之職即日免除,余職如故。另加封三品歸德大將軍,賜紫金魚袋,帛百匹,錢十萬。望王源不負朕望,蕩平南詔賊寇,彰顯臣節,欽此!」

  王源高呼萬歲接旨謝恩,周圍眾人紛紛上前道賀,雖然未必是真心實意,但大家都明白,節度副使之職非同小可,無論他出身如何,怎麼當上這個節度副使的,這都不重要了,絕不可小覷輕視這個王源了。

  「哈哈,恭喜恭喜啊,二郎,你如今也是四品上的武將之職了,你這升官的速度,我都羨慕的緊。算來算去,一年時間而已。我在京城三年,還只不過混了個五品的戶部度支郎的官職,你比我可快多了。」楊國忠呵呵笑著拉著王源去公房用茶,兩人閒聊一會,王源心中還有事情,於是便告辭出來。

  離開了大明宮,王源直奔興慶宮去向玄宗謝恩,進了宮中,直奔南熏殿,那裡是玄宗的住處,但到了南熏殿卻發現除了寥寥幾名內侍和宮女在灑掃之外,這裡居然極為冷清。連守衛的羽林軍侍衛都少了很多。

  王源不知其故,依舊上前請門前內侍通稟求見玄宗,那內侍詫異道:「難道不知道今日陛下不見外人麼?」

  王源不知其故,問道:「為什麼?」

  那內侍訝異道:「這都不知道?今日臘月初一,按照慣例陛下今日子時起便起駕望仙台道觀了。陛下每月初一十五兩日,必於望仙台內齋戒一日,聽道觀內的仙長傳授煉丹打坐仙術。今日子時到明日子時,陛下都閉關呢,沒人能見得到陛下。看來您是並不經常見駕的人呢。」

  王源無語,原來玄宗還有這個習慣,扳著指頭一算,今日確實是臘月初一,看來是自己來的不是時候了。

  王源忽然想起了一事,正欲轉身離去時又回頭道:「敢問一聲,未知貴妃娘娘是否陪駕一同在望仙台道觀中齋戒?」

  王源問這話的用意是,如果貴妃娘娘也一同隨著陛下在望仙台閉關,那麼直到今晚子時也同樣沒人能見到她,那麼自己判斷的李龜年要對貴妃的刺殺便是錯誤的,因為沒人能見得到貴妃娘娘,貴妃娘娘也絕不會今日傍晚召見李龜年和自己去聽什麼新曲兒。

  王源很希望聽到肯定的答案,但那內侍的話讓他的心再往下沉了一截:「貴妃娘娘豈會同去?貴妃娘娘從不陪同陛下去望仙台,每月這兩天都會在金花閣中練舞。」

  王源不再多問,他心裡已經很明白了。難怪南熏殿周圍的羽林軍和內侍宮女們人數減少,那是因為玄宗去瞭望仙台,所以戒備的重心也在望仙台。陛下在哪裡,哪裡便是防衛的重點,這毋庸置疑。然則這確實是個李龜年口中所言的機會。金花閣在興慶宮東北角,而望仙台在龍池之西南角,兩處相聚甚遠,這可能便是一種行動的有利因素。

  雖然目的動機以及手段尚不明確,但到此時,王源百分百斷定這是一次真正的刺殺行動,而非試探自己。而且在王源看來,目標也百分百是貴妃娘娘了。

  出瀛洲門後,王源坐在龍池北岸的亂石無人處靜靜沉思,半晌後他忽然將手中的石頭丟入水面,長身而起,邁步離去。

  ……

  夕陽西下。王家大宅的院子裡綑紮好的行李堆成小山,李欣兒帶著青雲兒黃三等人正在仔細的清點著行李,新買的十幾輛馬車也都停在院子裡,幾十匹明日要馱行李的騾馬也都靜靜的站在院子角落裡。行前的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雖然李欣兒自認為和黃三他們已經準備的夠妥當了,但畢竟還要一家之主的王源看一眼認可才放心。可是這人一早出門後便沒有回家,吏部的人將賞賜的東西都送到了,也沒見他的人影兒。不免引起了李欣兒的埋怨。

  就在李欣兒埋怨王源的時候,興慶宮龍池東南橋下,王源和李龜年剛剛接上了頭。事實上是王源早就到了,在南橋下的柳堤上徘徊了許久,李龜年才現身出來。

  「你怎麼才來?我都等你很久了。」王源迎上去低聲道。

  「急什麼?沒有定力,難成大器。」李龜年像呵斥下屬一般的呵斥王源,但實際上無論在羅衣門內還是在朝廷官職上,李龜年都遠不及王源高。李龜年不會告訴王源,其實他已經躲在一旁監視王源半天了。

  王源倒也不爭辯,只道:「我不是急,我是擔心罷了。我都不知道要殺什麼人,也不知道具體細節,如何能不急躁?要是你蒙在鼓裡,你也會急躁。」

  李龜年道:「該讓你知曉時便會讓你知曉,急也無用。拿著這個。」

  李龜年伸手遞過來一個短短的包裹,王源接過手來,瞬間便明白這是短兵刃。入宮中所有人都不得帶著兵刃,李龜年顯然早就準備好了,王源的心開始咚咚猛跳。兵刃到手,預示著刺殺行動正式開始,已經沒什麼好懷疑的了。

  「能告訴我殺誰麼?」王源將包裹藏進懷裡,開口問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