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玄宗的話就像一記榔頭,一下子將有人要斥責王源的話給打回肚子裡憋住。眾人終於明白了,玄宗對王源今日所為是持讚賞態度的,這便是基調,想拿這件事來搞王源,那是不太可能了。

  「可是……你總不能假冒陛下口諭吧,這可不是件小事。」王鉷畢竟直性子,憋不住這句話,還是問了出來。

  王源搖頭道:「我根本沒假傳什麼口諭,剛才我的表達或許引起了眾人的誤解,實際上我救濟難民的時候,有難民跪謝我的大恩,我就告訴他們『要謝便謝陛下恩惠,朝廷沒有忘記難民,陛下更是記著難民的疾苦。』。正因如此,難民們才在西門外跪呼萬歲。如果說這也是假傳口諭的話,那我也認了,哪怕是被下大獄砍頭,只要讓百姓們明白陛下之恩,死也值了。」

  「好厲害,馬屁拍到如此境界,這王源豈是善類。」眾人心中均閃過這樣的念頭。

  眾人看著玄宗的臉色便知道,陛下心裡舒服的要命。即便是皇上,也是需要虛榮的,聽到難民們跪拜陛下之恩的事情,讓玄宗的心情一下子變得燦爛起來。

  第171章 對策

  「朝廷之中,少一些爭吵,多一些做實事之人便好了。」玄宗似在自語,又似乎在說給眾人聽。這話聽在李林甫李适之等人耳中,就像是被當堂打了幾耳光一般顏面無存。

  「王源,朕想聽聽你對難民之事有何見解,難民是遣返還是安置,眾卿爭執不決難以決斷,你今日去接觸了他們,應該心裡有些想法吧。」玄宗問道。

  李林甫等人臉色再次大變,陛下問計於王源,這更是一種對群臣的輕慢。哪有當著左右丞相的面,當著御史台,各部首腦官員的面問一個小小翰林學士意見的,這可難以容忍。

  「陛下,翰林學士無議論朝政之權,陛下豈能問計於他。」李林甫臉色陰沉道。

  玄宗愣了愣,點頭道:「朕倒是忘了這個規矩了,翰林學士確實無法參政,李相國倒是提醒朕了。嗯……翰林學士滿三月之後便會授予侍御史的職位準許參政,那麼朕便提前這麼辦吧。來人,擬旨,授王源侍御史之職,准其議政。」

  眾人一片譁然,玄宗此舉可不是為了聽王源的意見,他這是故意要駁李林甫的面子,對李林甫處處於鏊插一腿的行為表達不滿之意。李林甫何其精明,立刻便明白今日不宜再多言,面色如常的退到一旁去。

  王源也沒料到事情會如此轉變,他可不願意發生這一切,雖然加侍御史的職位擁有了對朝政說三道四和上奏議政的權力,但王源寧願不在此事不在此處,因為看李林甫和李适之等人的臉色,顯然是對自己壓抑著憤怒。他們絕不會去怨恨陛下不給他們面子,而只會怨恨自己出來攪局,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但無論如何,玄宗金口一開,事情便成定局,王源略有些尷尬的自己給自己擬旨加了侍御史的職位,宣讀謝恩之後,王源還是王源,但身份已經不同。

  既然今日已經這樣了,王源倒也橫下心來,反正已經得罪人了,便不用再顧忌許多了。

  「陛下,難民的事情,臣確實有些想法。」

  「很好,朕看得出你有想法,從你去救濟難民這件事上,朕便知道你一定有著自己的看法。說吧,暢所欲言。」

  王源道:「臣今日接觸了數千難民,深知難民之苦,千里迢迢從邊鎮逃難,一路顛沛流離受盡苦難,實在讓人難以接受這個事實。想我煌煌大唐天下盛世,卻讓子民受苦若斯,這實在是不太應該。」

  玄宗臉上微微變色,皺眉不語。

  「有人說他們聚集在長安城外是件壞事,會讓京城中人心惶惶云云,但臣認為他們能自發聚集在城外等候朝廷救濟,這反倒是一件好事。他們聚集於此恰恰是因為他們是純善之民,來到京城是因生計無著,尋求朝廷庇護的行為。而一旦朝廷不聞不問又不加以救濟的話,百姓們餓到了極點反倒不會再乖乖呆在長安城。到那時為了吃飽肚子,他們恐怕什麼事都會做得出來。長安城外的近郊州府便首當其衝成為難民的衝擊之地。一旦有一件搶奪殺人之事產生,便會起連鎖反應,到那時便不是安置難民的問題,而是暴民作亂的大問題了。」

  玄宗臉色鄭重,撫摸著長須沉吟不語,眾臣有的微微點頭,有的卻面露不屑之色。

  「這幾千人能鬧出什麼亂子來?只要他們敢作亂,數日之內便教他們全部人頭落地,王源,你未免將事情想得太嚴重了。」王鉷不屑道。

  王源搖頭苦笑道:「王中丞,我相信朝廷旦夕之間便可平息此事,但這樣一來對朝廷有何好處?明明是順民,為何一定要逼成暴民。砍了幾千百姓的頭難道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麼?而且這當中所要調配的兵馬錢糧,損毀的財物,用來救濟這數千百姓綽綽有餘。為何朝廷不提前救濟,反倒等事後用這樣的手段去鎮壓?這不是本末倒置麼?況京畿一旦發生暴民作亂,傳遍大唐天下,所產生的影響何其巨大,可不是長安城中的一些流言蜚語可比了。一場暴亂帶來的民心之變才是整件事中最可怕的部分,不知我的話諸位認同否?」

  座上重臣焉能不知王源所言的道理,太平盛世之中並非沒有矛盾,只是盛世繁華掩蓋了矛盾。太平盛世之中,哪怕只是一場小小的暴亂,也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力,他會喚醒許多人心中的魔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