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裡那裡,王源有今日是陛下提攜,外加他自己有本事,跟老臣可沒半分關係。倒是適之是他的伯樂,但不知為何適之沒有舉薦王源。」李林甫呵呵而笑,不痛不癢的刺了李适之幾句。

  李适之面色青紅,滿臉陰雲;看著王源的眼神頗為不善,只是今日剛剛鎩羽,似乎知道今日再不宜對王源的事發表什麼高論了。

  「李相國,爾等對朕欲召王源入翰林院可有何異議麼?朕昨日口諭徵詢你們的意見,若有異議可現在提出來。」玄宗終於回到了主題。

  眾人其實都知道,所謂徵求政事堂的意見其實便是走個過場;陛下雖然這幾年不太勤政,但是他從宮中傳出的口諭是和以前一樣不容置疑的。甚至可以說,在以前,有些事還有商榷更改的餘地,近年陛下歲數越來越大之後,他的所有口諭都變得不可違背了。稍有違背,都會讓他大發雷霆,總有人會因為此事倒霉。

  所以除非確實有重大謬誤,而且會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否則政事堂是絕不會提出異議的。而特招王源入翰林院不過是件芝麻粒般的小事,政事堂中無論李林甫和李适之乃至下邊的各房主事,又豈會這般自討沒趣。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李林甫的回答居然不是一口答應,而是表示了一些疑問。

  「啟奏陛下,臣等對陛下不拘一格為國納才之舉均表示贊同,唯一有一丁點疑問需要證實。」

  「什麼疑問?」玄宗皺眉道。

  李林甫謙恭拱手道:「是這樣,老臣知道之前有特招李白入翰林的特例,這次也算是遵照前例而為,倒也不違先例。只是陛下昨日的口諭臣有點沒弄明白。」

  「何處不明?」玄宗道。

  「老臣聽口諭說,陛下召王源入翰林院為翰林學士,而非為翰林院供奉之職。臣若沒記錯的話,當年陛下召李白入翰林院的時候是召他為翰林供奉的。老臣是想弄清楚,是否是口諭傳達有誤還是有其他的原因;畢竟翰林學士和翰林院供奉是不同的職位。若以李白召入的先例來看,臣以為是傳口諭的內侍有口誤。」

  翰林學士和翰林供奉可不一樣,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這些學士們擔負著為皇帝陛下起草詔書,隨時召對問話,替皇帝解釋疑問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做是皇帝陛下身邊的顧問或者貼身秘書。前任丞相張九齡便曾經是翰林學士,後來直接便轉到政事堂當上了丞相,可見翰林學士這個職位看似不高,其實潛力無限,是天下士人最眼紅的位置。而翰林院供奉則只是個虛名,並非是個實職,只是名譽上的好聽,卻無實際的權力。當年李白便是翰林院供奉之職,所以李白老兄才覺得不被重視不開心,天天在長安市上買醉胡鬧,最後被趕出了京城。

  「朕說了召為翰林學士麼?力士,你記得朕怎麼說的麼?」玄宗自己也有些糊塗了。

  「陛下,老奴記得您是說召王源為翰林學士,但說了是無品無級的翰林學士。」高力士忠實還原了當日的原話。

  玄宗緩緩點頭,恍然道:「你這一提醒朕便記得了,朕確實說召他為無品級的翰林學士。那是因為朕不希望施恩過甚,所以不予王源品級。但王源文才好,朕又想讓他幫朕幹些實事,當年李白牢騷滿腹也有一部分是因為朕沒有給他實職,所以朕不能重蹈覆轍,不能以供奉之職敷衍王源,給他個學士之名是朕想好了的。」

  「原來如此。」李林甫微笑點頭道:「臣也就是問一問清楚而已,老臣對王源的才學也是極為佩服的。梨花詩會上老臣便曾經有舉薦王源的心思,但因為王源是李左相府中的幕賓,老臣不好越俎代庖。卻沒想到舉薦王源的不是李左相,而是楊度支郎和幾位國夫人,甚是出乎意料。」

  李适之今日所受的打擊已經夠多了,李林甫還是找到機會便刺他一下,總之怎麼讓李适之噁心難受便怎麼做,促狹惡毒的很。

  李适之像個木頭人一言不發,承受著李林甫當面的諷刺和羞辱,但卻無任何反擊的機會。

  「既然眾卿都沒什麼意見,那便宣旨吧。」玄宗高聲道。

  高力士展開擬好的旨意當堂宣讀,王源高呼萬歲接旨謝恩,專人當堂授予官衣官帽,內侍伺候著穿戴起來,官衣上身,立刻從一個布衣小民一躍而成為一名翰林學士了。

  早朝也至此告一段落,群臣恭送玄宗退朝下殿之後,殿上頓時鬧哄哄起來。不少官員紛紛上前道賀,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上來客氣一番,這便是官場之道。

  特別是知道了王源是楊家舉薦的之後,誰都不願輕易失禮以免無意得罪王源。王源一一微笑回禮,忽見李适之鐵青著臉在人群之後注視著自己,想了想分開眾人走上前去,拱手行禮。

  「李左相,在下衷心感謝您昔日的挖掘提攜之恩,若無左相,在下焉能有今天。」

  第139章 馬料

  李适之面色冰冷,淡淡道:「我道你為何不辭而別,原來是嫌我李适之門檻太低,急著另攀高枝去了。也罷,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倒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你身為讀書人的品行便不覺得有虧麼?」

  王源輕聲道:「李左相,何必如此?在下為何離開左相府,你難道不明白緣由麼?若左相誠心待我,我又何必枉做小人?這些事咱們還是不提的好,無論如何總是得左相提攜,否則我尚是永安坊一小小坊丁呢。這是我肺腑之言,絕非虛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