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釗低聲說罷,從案後起身走向王源,撫掌大笑道:「妙極,妙極。我大唐天朝人才濟濟,能人才士層出不絕,前有李白王維等絕世詩才,後有後起之秀如王公子,詩文音律無所不通,真乃我大唐之幸。」

  王源微笑答謝道:「楊度支謬讚,小人雕蟲小技,博得陛下和貴妃一樂便是了。」

  楊釗一笑,拱手朝玄宗行禮道:「陛下聖明之君,治下大唐千秋盛世萬國來朝,大唐中也能人輩出,正是天降這些才士為我大唐效力。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玄宗的心思正放在貴妃身上,想著如何讓貴妃開心,聞言擺手道:「你說的很對,來人,重賞王源和李龜年,今日教朕大開眼界。」

  內侍送上幾匹娟帛和十幾貫銅錢來,擺在王源和李龜年面前;王源和李龜年行禮謝賞,賞賜倒是豐厚,只是這種東西豈是今日的目的。

  楊釗眼珠一轉,對王源道:「王公子有小李白之稱,陛下最愛李太白的詩句,當年力排眾議召太白入翰林,君臣相得,不僅留下清平調這等名篇流傳後世,也留下不拘一格禮賢才士的千古佳話。李太白生性不羈,寄情山水,陛下心中甚是遺憾,今日又有小李白驟然出世,豈不是天意麼?天意要陛下身邊有人相伴,今日之後也必是一段佳話了。」

  玄宗心中一動,聽起來倒也很有些道理,李白之後冒出來個小李白,而且也在這沉香亭畔相聚,此情此景倒像是昨日重現,倒有些天意的味道。

  秦國夫人不失時機的開口笑道:「阿兄這麼一說,倒像是老天安排好的一般,我看吶,不如陛下和當年一樣,賞王源翰林學士,好讓這段佳話得以流傳,豈不是好?」

  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盡皆會意,紛紛鼓掌笑道:「好啊好啊,這倒是要的,陛下開恩,金口一開,便又能成就一段佳話了。」

  玄宗見楊家姐妹齊齊提起此事,心中不免心動,但聞耳邊高力士輕咳一聲,想起力士所言,一時沉默無語。

  楊釗道:「陛下,臣也同意幾位國夫人之言,莫如臣來舉薦王源入翰林院如何?」

  見楊家姐妹步步緊逼,玄宗似有意動,高力士不能保持沉默緩緩開口道:「楊度支,豈能如此隨意薦人入翰林?當年李白是特例,可一不可二,你們何必讓陛下為難?」

  楊釗道:「怎麼是為難之事?這是件大好事啊,難道高爺不認為王源是個人才麼?」

  「當然是人才,但朝廷有科舉取士之制,楊度支要舉薦,也是舉薦王源參加科考才是。若直接薦入翰林,豈不是讓天下士人不滿,讓陛下落得罵名麼?」

  楊釗搖頭笑道:「怎麼是罵名呢?這事兒明顯是陛下不拘一格納賢的佳話才是。高爺也不打聽打聽,李白入翰林之後,天下士人歡欣鼓舞,均欽佩陛下識人之明。當然李太白為人不羈,後來弄得有些人不高興,逼著他離開了長安,那是另外一回事。李白離開長安後,天下士人一片哀嘆之聲,引為憾事。若陛下能再開特例,乃是提振人心之舉,我大唐士人必再次振奮不已。」

  王源暗挑大指,楊釗果然能言善辯,這話說的也是在理。今日的形勢自己也看出個七八分,本來是要舉薦自己的,可高力士在當中攔著,不得已楊釗只能和高力士正面交鋒了。王源現在對楊釗倒是有極大的好感,雖然楊家是要利用自己,但能為了自己的事情當眾和高力士對辯,這可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但聽高力士呵呵笑道:「度支郎的話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明擺著放著科舉之途不走,偏偏要直接舉薦,這豈不是給人留下不雅口實?若都如此,我大唐士人豈非要人人鑽營門路,那還要科舉之制何用?王源若真有才能,科舉一樣可進仕,何必授人以柄?」

  楊釗冷笑道:「科舉之途麼?當年太白考科舉中了麼?但誰又能否認李太白是我大唐第一才士之名?遠的不說,就拿月前右相李林甫所主持之春選國考之事來說,全大唐應考之士兩千七百餘人,無一中舉,呵呵,高爺給我解釋解釋。」

  一旁垂目靜聽的王源心頭一緊,楊釗這話說的可過分了,這是被高力士逼得急了,自己亂了陣腳。此言一出要被抓住痛處了。而且王源聽他說國考春選無一得中,頓時想起了杜甫來。可憐杜甫是為了這次國考而來,卻不得不再一次失望了。

  高力士果然敏銳的抓住了楊釗的語病,淡淡笑道:「原來度支郎打心底里對我大唐科舉毫無好感,剛才的話似乎也是暗諷李相國的春選國考是場鬧劇不成?你的心不小啊,這是想一竿子推翻,另起爐灶麼?」

  楊釗驚覺失言,忙掩飾道:「我可不是那個意思,我只是就事論事罷了,高爺不用給我戴高帽子。我忠心耿耿為陛下辦事,見了王源這樣的人才自然想要舉薦,可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高爺你何必給我下套。」

  高力士正要說話,玄宗陰沉著臉低喝道:「都給我住嘴。今日本是賞花遊樂之日,被你們鬧得心境全無。楊釗,你枉議朝制,映射他人,當真是無法無天。力士,你何必跟他們一般見識,跟楊釗在這裡爭吵,成何體統?你們是成心讓朕心情不好麼?」

  高力士和楊釗趕忙跪下請罪,楊貴妃和三位國夫人也立刻跪倒,李龜年及周圍眾侍者也跪了一大片,王源無可奈何,也只得跪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