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端坐聆聽的公孫蘭蹙眉道:「謝坤之死我是聽聞的,當年我在宮中時,這謝坤是陛下遊園隨駕的常客,為人豁達開朗的很,忽然聞聽他死了也是很驚訝,只是天寶元年我們剛剛逃出宮中隱居於此,擔心行跡暴露,對對外邊的事情倒也不太敢過多關注。」

  李欣兒道:「謝坤也算是長安名士,師傅也說此人是豁達開朗之人,這樣的人怎會自殺而亡?二郎你也該知道這裡邊是有很大隱情了吧。」

  王源呆呆看著李欣兒,他隱約明白了李欣兒話外之意。

  李欣兒紅唇噏動繼續道:「天寶二年,參與梨花詩會的洛陽名士趙青林宅中入賊,被砍七刀而死。天寶三年,長安名士郭群在參與梨花詩會之後家中遭火災,妻兒均未逃脫,郭群聞噩耗悲傷過度變成瘋癲。天寶四年參與梨花詩會的新晉翰林院編修陳維中秋日城外郊遊時摔馬而死……這幾人都是名噪一時的詩才,他們都是應李适之之約參加梨花詩會之後便遭了難。」

  王源眼睛瞪得溜圓,額頭緩緩滲出一層細汗來,就算再遲鈍,也明白了李欣兒要說的潛台詞了。

  「十二娘的意思是說,所有這些人都是被人謀害的?但凡受李适之之約參與梨花詩會並文采出眾之人,事後都會發生意外變故,或家宅遭難,或自己無端喪命?你是不是說這一切都是李林甫命人下的手?」

  李欣兒輕輕道:「奴不能斷言,但事實恐怕就是如此,稍只要不是瞎子聾子,都能看出這一連串關於梨花詩會參加的名士的慘遇不是巧合。案子雖然了結,但其中疑點難以掩飾。羅衣門的卷宗一般不會記載民間案件,長安城每日都有人死於非命,羅衣門若沒件案件都去記載豈非要累死所有的人麼?可為何偏偏關於梨花詩會的幾件案件都被記載,並著重指出疑點之處?顯然是有原因的。」

  王源點頭道:「我明白了,這幾件案子恐怕都是李林甫暗中命人下的手,李林甫這麼做是在殺雞駭猴,告誡所有人不要跟李适之走到一起,更不要在梨花詩會上出風頭讓李林甫一方難堪。」

  「二郎,你算是明白過來了,你應該也明白了為何堂堂左相只因在西市上看了你的一首詩便記得你,還專門派人來請你去替他參加梨花詩會這件事了吧。我不信你接受邀約之時心中沒有產生過疑問,為何你一個永安坊的坊丁居然會收到當朝左相的垂青。」

  王源用力點頭道:「是,當時我確實有一種天上掉金元寶的感覺,也不敢相信會有這樣的好事發生。我還以為李适之禮賢下士,不計出聲高低唯才是用。現在想來,是我大錯特錯了。」

  李欣兒嘆道:「禮賢下士之人自然有,但絕非是李适之,同他參與梨花詩會的官員和名士接連遭受意外,他可曾替他們出頭?這麼明顯的疑點,他可曾在此事上深究?這就說明,他只顧梨花詩會上與李林甫一爭短長,卻罔顧參與詩會之人的安危,絲毫不加以庇護,此人才是第一等愚蠢自私之人。外表上和李林甫爭權,貌似剛正不阿,其實他是個非常膽小的人。也正因如此,即便李林甫如此驕狠專斷,朝中支持李适之的人還是非常的少,大多是因為不齒李适之的人品。」

  王源呼了一口氣,咬牙道:「所以沒人願意站在他這一邊參加詩會了,所以他才將眼光從長安名士身上移到民間來,所以他才廣撒大網,找一些不明底細的文人表示禮賢下士之意,其實卻是將他們推向火坑,卻連說都不說一聲。而我就是他廣撒大網之中的一條魚兒,我落了網卻不自知,還以為是一次機會。」

  王源心中充滿了憤怒,他完全沒想到李适之這個謙謙君子禮賢下士的樣子竟然是裝出來的,完全罔顧參與詩會之人的安危,欺騙眾人參加詩會。此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李欣兒低聲安慰道:「二郎消消氣,事已至此,你生氣也沒用。」

  王源看著公孫蘭道:「那日我來梅園,你曾告誡過我,可惜我剛愎自用沒有聽你的告誡,現在我終於自食其果了。」

  公孫蘭淡淡道:「有所得必有所失,你得到了機會,便不得不承受這樣的後果。只是當時我也並不知這些內情,若非今日欣兒說出來,這些事連我也是不知道的。目前的情形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解決目前的難題,本來或許可以依靠李适之,但現在看來李适之也是靠不住了。」

  王源點頭道:「說的很是,事情已經如此糟糕,有能糟糕到什麼程度?起碼現在我知道這些內情,總比怎麼死的都不知道要好的多。放下李适之且不談,起碼他不是我的敵人,目前我還需要與之虛與委蛇,不必和他撕破臉皮。」

  公孫蘭點頭道:「能屈能伸乃大丈夫,暫時隱忍是上策,無需喪氣。這世間之事本就有許多讓人無可奈何沮喪之極,但那又如何?未必便無解決之道,很多事事在人為。」

  王源感激道:「多謝你的安慰,我不是容易喪氣之人,大人物又如何?難道便能隨意左右我們小人物的命運麼?我卻不信這個道理。太白說的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太白一介布衣也能藐視權貴,我雖不是太白,但也有一腔熱血和不平之氣。他們視我為草芥,總有一日我會讓他們為今日之行付出代價,會讓他們後悔今日這般玩弄於我,我在此立誓。」

  王源說這些話時拳頭緊握胸膛挺起,身上散發出一股凌厲的氣概,公孫蘭和李欣兒均覺詫異,卻絲毫不覺得王源此話說的太過自信浮誇,反倒有一種堅信此人之言不虛的感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