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公子,老夫是李左相身邊的管事,老夫姓柳,你叫我柳管事便成。李左相將你的詩作帶回府中,老夫和左相席下幾位先生拜讀之後都覺得公子是個人才。今日老夫來見王公子,便是想請王公子參與二月里的梨花詩會的。」

  「梨花詩會?」王源驚訝問道。

  「是啊,這梨花詩會主持之人便是當今右丞相李林甫,每年二月二,在平康坊梨花館園內進行的這場詩會英才匯聚,大唐才子濟濟於此一論高下。雖說文無第一,但每每有名篇出爐傳誦天下,很多人都是在詩會上一夜揚名天下的。」

  王源嚇了一跳,搖頭道:「我這一介草民,焉能有幸參與如此盛會?我不過是永安坊一個小小坊丁罷了,雖讀了幾年書,哪裡能上的了這樣的場面?」

  老者微笑道:「才學和出身無干,當朝多少名士的出身都很貧寒,但只要有機會,便風雲際會直上青雲。王公子似乎缺的也是這個機會吧。」

  王源想了想還是搖頭道:「還是算了吧,我這粗鄙之才還是不要去丟人了,丟自己的臉倒也罷了,丟了左相的臉我可擔待不起。」

  老者微笑道:「莫非王公子害怕?抑或是那首詠鏡之詩根本就不是你的詩作,你只是盜用他人的詩句?若如此的話,便當老夫今日沒來過。」

  王源心道:你還真猜對了,那詩確實是盜版的,只是盜版的人還沒出生罷了。

  「柳管事,你也莫要激將我,我不想去不是害怕自己沒有那個本事,而是覺得此事有些不可思議。想我一介百姓,跟李左相不過是一面之緣,那首銅鏡詩也不過是尋常之作;若說李左相因此便邀請我去參加這場盛會,打死我也不信。我是個實際的人,從不信天上掉下金元寶的事。」

  柳管事蹙眉道:「這有何懷疑?李左相向來惜才愛才,多少青年才俊都是經左相之手推薦給朝廷入仕為官的,你那首銅鏡詩雖非絕頂之作,但李左相和我等都認為,此詩頗有意味,雋永回思,餘韻良久,絕對可稱為佳作。故而給人印象深刻,否則你以為李左相為何花兩貫通寶買你那銅鏡麼?還不是因為惜才愛才,讓你不要荒廢才情麼?」

  王源咬著下唇皺眉不語。

  柳管事嘆口氣道:「也罷,你既不信李左相誠意,老夫也不必勸你,只是老夫覺的頗為可惜。我大唐科舉之難盡人皆知,多少像你這等人才埋沒民間,這詩會也許是你的一次機會,詩會揚名,再得左相推舉,科舉便容易的多了。若你只想當一輩子坊丁,便當老夫什麼都沒說。」

  王源怦然心動,也許這確實是次機會,但是機會來的這麼隨意和馬虎,又讓王源覺得是個陷阱。一個多月來,王源已經看到了知道了不少不該看到的東西,他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

  事實上,王源預感並非多餘,這柳管事一直含而不吐真實的原因,確實是因為此事另有隱情。

  但有一點柳管事沒有誇張,便是大唐科舉確實挺難。

  大唐科舉分明經、進士、明法、明算等十餘科,但被士人看重的便只是進士明經兩科而已。其中進士科最難,登科之後也最為人所認可,所以要想鯉魚登龍門,進士科中舉才是王道。

  雖然大唐科舉的門檻倒是不高,平民百姓官家子弟你認為自己有本事的都能報名參加科舉,而且科考也是一年一度頻繁的很,按理說,這樣一來應該是取士如雲登科無數才對,但可惜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每一次科舉,能中進士科的不過一二十人,正所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真正登科的鳳毛麟角。之所以難,難就難在進士科需要考詩賦。特別是在開元之後,詩賦水平幾乎成為進士科取士的最大標準,而這一項又恰恰最考驗真本事。帖經墨義之類的考核,或許只需要死記硬背便可,而寫詩作賦靠的是文采靈性積累以及天賦,這便是進士科難的地方。

  又因為名額所限,就算你詩賦寫的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你好的一籮筐,或者哪怕是跟你一樣好的,甚至沒你好的,他們都有可能排在你的前面,原因很簡單,假如他們的名氣比你大的話。大唐科舉考試可是不糊名的,考官聽過你的名氣,讀過你的詩作,你中進士的機率便比那些籍籍無名之輩要大的多。

  鑑於此,很多讀書人在科舉之前,想著法子得提高知名度,因為知名度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便越大。如何提高知名度,在大唐通用的做法便叫做「投卷」。所謂投卷便是將自己的大作敬獻給當朝達官貴人或者是文壇名士,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識,得到他們的推薦,甚至是借他們之力提高知名度,增加中舉的機會。

  開元十九年的狀元,後世大名鼎鼎的大詩人王維便是通過投卷這種辦法,得到岐王和睿宗九公主的推薦而一舉奪魁,足見這種辦法的效用之佳。其他各種無名人物通過這種辦法中進士的不勝枚舉。

  柳管事對王源說的那番話當中,便是暗示王源可以借參與詩會之名投卷李左相,從而達到揚名的機會,李适之再加以推薦,中進士的機會便成百上千倍的增加了。

  這番話對其他讀書人稍微透露一分一毫,那些人便會立刻明白其中的關竅,個個會趨之若鶩,喜出望外。只可惜柳管事引誘的對象是王源,王源對這其中的關竅一知半解,所以效果並不大,這反倒讓王源能冷靜思考,懷疑去李适之的動機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