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是!”這位可是掌管後宮二十餘載的皇貴妃娘娘,身為皇帝近侍,他自然清楚這位在皇上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就算她將整個乾清宮的奴才都杖斃了,怕是皇上也不會說上半句,如今自己能脫身實屬難得。
君玉將視線轉向太子和內閣朝臣,太子微微作揖道:“今晨大朝會時,江南發來六百里軍報,汗阿瑪看過後,便怒極攻心,吐血昏迷。”
“軍報呢?”
“在這裡。”張啟麟呈上一份奏章。
君玉接過後,遞給太子,道:“雖然不好僭越,但事出緊急,又關乎皇上龍體。如今眾位阿哥和閣臣都在,太子便打開看吧。若無機密,就拿給眾位傳閱一番便是。”
“是!”
眾閣臣翻閱後,佟國維上前道:“其實不過是些貪官污吏,官逼民反,再加上天地會、白蓮教的攛掇竟成了燎原之勢,可能事涉曹、李幾家,皇上才動了大怒。但皇上於內憂外患中繼位,多年來風風雨雨都經歷過,此事想必不會牽動太多思緒。”
“陛下中風是事實,事發時在大朝會上,這事顯然也瞞不住。”裕親王道,作為康熙的兄長,此時他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不如就對外公布吧,然後由太子監國,調步軍統領封閉九門。”
“可以。”
在無人注意的地方,胤禛看了君玉對視了一眼,眼神中透著一絲瞭然。
康熙這一昏迷便是五天,眾人心裡也是越來越涼,中風之人昏迷的越久,後面的恢復便越不易啊。
太子接手了國事,卻也幾乎就蹲守在乾清宮了,反正閣臣也在這兒。空閒時間就天天盯著太醫,把幾個會診的太醫逼得恨不得自個抹了脖子。
太醫的醫術的確精湛,君玉下的藥分量不輕,就是想給人已康熙快不行了的假象。不過在太醫醫治下,五天後康熙還是醒了過來,只是情況比較嚴重,除了能轉動頭和眼珠子,動動手指頭,他幾乎動彈不得,也說話也很艱難。
君玉見康熙醒來,趕緊上前,倒了一杯水餵給他,道:“皇上,你終於醒了!”
康熙雖說人不能動,腦子卻不糊塗,看著君玉頂著兩個黑眼圈,眼睛裡還帶著血絲,就知道她起碼幾天沒好好睡個囫圇覺了,艱難地開口,一字一字含糊道:“朕昏過去多久了?”
君玉趕緊道:“已經五天了!”說著,急急忙忙叫道:“太醫,快過來給皇上診脈,張啟麟去叫太子和閣臣進來!胤礽也一直守在這裡,只是江南那邊有摺子傳來,便去側殿處理事情了。”
一直守在一邊的太醫連忙進來,行了一禮,就開始給診脈,結果卻並不樂觀。醫正給出的結論是,康熙這次中風非常嚴重,哪怕持續針灸治療,也最多只能恢復幾分,日常行止定會有些異常。
周遭皇子和大臣面上都很憤怒和傷感,爭相斥令太醫好好救治,讓皇上恢復如初。
康熙卻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他使了個眼色,君玉會意,便命人都出去,只留下太子跟他說話。
之後的日子便也就這樣了,康熙起不了身,直接當著閣臣的面命太子監國,大阿哥則被他遣去西伯利亞邊境駐守,算是變相發配。至此清史上最出名的九龍奪嫡提前落幕。然後,胤礽便開始了他比往常更加辛苦的監國生涯。
胤礽從小被康熙和孝莊教導帝王之術,君玉來得這些年也是潛移默化的想辦法影響這他,加上又在朝堂上歷練多年,如今倒也是遊刃有餘。他是名正言順的儲君,又有手段,也不是什麼心慈手軟的可欺之輩,因此,朝堂上並沒有發生什麼動盪,好似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康熙在與不在,已經沒有了太大區別。
而君玉要得也是康熙能認清這樣的事實罷了,哪怕他還是放不下權勢,他的理智終究會逼他下定決心。退一步海闊天空,如今一切尚有迴旋之地,總比最後如歷史那般兄弟鬩牆、父子相殘、夫妻離心、臣子叛變要來得好些。
四十三年秋,康熙下詔,立皇貴妃佟佳氏為皇后,冊封典禮後的第三天,久未現身的康熙帝出現在大朝會上,宣布禪位於太子。
所有的事情解決之後,已經是第二年春天了,二月初二當天,禪位大典舉行,大清第一任明旨冊封的皇太子終於坐到了那個高高的龍椅上。半年來,眾人已經習慣了太子掌控大權的日子,連那些如狼似虎的皇子也接受了這個事實,到了典禮天竟是一片平靜。
胤礽登基名正言順,之後追封仁孝皇后為母后皇太后,奉康熙帝為太上皇,奉君玉為太上皇后,移居暢春園。至於後宮的諸多妃嬪,有子有女的跟兒子出宮建府或是去公主府,無子算是倒了霉,幾十個妃嬪擠在壽康宮、慈仁宮等寥寥幾個院落。因為上皇發話,暢春園裡只住他和太上皇后兩人。
另外,就是那些皇子皇女,如今單序齒的皇子便有十八個,十四後面那些阿哥都還未成年建府,自然要養在宮裡。而皇女雖說不多,但嫁的晚啊,加起來也有近十個了。這些都成了胤礽和瓜爾佳氏的責任,胤礽乾脆將那些年幼的皇子們照例送到了上書房,幾個年紀差不多的公主也直接指了婚,叫內務府修建公主府。
至於年長的幾個,胤禛一直支持胤礽,自然是封了親王。胤褆被康熙變相發配,胤礽也就不再計較當初那些事,畢竟是長子,也將他的爵位提到了親王。底下三、五、七、十、十三這些或者支持太子或是平淡無爭的封郡王,剩下那些就都是貝勒了。
君玉將視線轉向太子和內閣朝臣,太子微微作揖道:“今晨大朝會時,江南發來六百里軍報,汗阿瑪看過後,便怒極攻心,吐血昏迷。”
“軍報呢?”
“在這裡。”張啟麟呈上一份奏章。
君玉接過後,遞給太子,道:“雖然不好僭越,但事出緊急,又關乎皇上龍體。如今眾位阿哥和閣臣都在,太子便打開看吧。若無機密,就拿給眾位傳閱一番便是。”
“是!”
眾閣臣翻閱後,佟國維上前道:“其實不過是些貪官污吏,官逼民反,再加上天地會、白蓮教的攛掇竟成了燎原之勢,可能事涉曹、李幾家,皇上才動了大怒。但皇上於內憂外患中繼位,多年來風風雨雨都經歷過,此事想必不會牽動太多思緒。”
“陛下中風是事實,事發時在大朝會上,這事顯然也瞞不住。”裕親王道,作為康熙的兄長,此時他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不如就對外公布吧,然後由太子監國,調步軍統領封閉九門。”
“可以。”
在無人注意的地方,胤禛看了君玉對視了一眼,眼神中透著一絲瞭然。
康熙這一昏迷便是五天,眾人心裡也是越來越涼,中風之人昏迷的越久,後面的恢復便越不易啊。
太子接手了國事,卻也幾乎就蹲守在乾清宮了,反正閣臣也在這兒。空閒時間就天天盯著太醫,把幾個會診的太醫逼得恨不得自個抹了脖子。
太醫的醫術的確精湛,君玉下的藥分量不輕,就是想給人已康熙快不行了的假象。不過在太醫醫治下,五天後康熙還是醒了過來,只是情況比較嚴重,除了能轉動頭和眼珠子,動動手指頭,他幾乎動彈不得,也說話也很艱難。
君玉見康熙醒來,趕緊上前,倒了一杯水餵給他,道:“皇上,你終於醒了!”
康熙雖說人不能動,腦子卻不糊塗,看著君玉頂著兩個黑眼圈,眼睛裡還帶著血絲,就知道她起碼幾天沒好好睡個囫圇覺了,艱難地開口,一字一字含糊道:“朕昏過去多久了?”
君玉趕緊道:“已經五天了!”說著,急急忙忙叫道:“太醫,快過來給皇上診脈,張啟麟去叫太子和閣臣進來!胤礽也一直守在這裡,只是江南那邊有摺子傳來,便去側殿處理事情了。”
一直守在一邊的太醫連忙進來,行了一禮,就開始給診脈,結果卻並不樂觀。醫正給出的結論是,康熙這次中風非常嚴重,哪怕持續針灸治療,也最多只能恢復幾分,日常行止定會有些異常。
周遭皇子和大臣面上都很憤怒和傷感,爭相斥令太醫好好救治,讓皇上恢復如初。
康熙卻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他使了個眼色,君玉會意,便命人都出去,只留下太子跟他說話。
之後的日子便也就這樣了,康熙起不了身,直接當著閣臣的面命太子監國,大阿哥則被他遣去西伯利亞邊境駐守,算是變相發配。至此清史上最出名的九龍奪嫡提前落幕。然後,胤礽便開始了他比往常更加辛苦的監國生涯。
胤礽從小被康熙和孝莊教導帝王之術,君玉來得這些年也是潛移默化的想辦法影響這他,加上又在朝堂上歷練多年,如今倒也是遊刃有餘。他是名正言順的儲君,又有手段,也不是什麼心慈手軟的可欺之輩,因此,朝堂上並沒有發生什麼動盪,好似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康熙在與不在,已經沒有了太大區別。
而君玉要得也是康熙能認清這樣的事實罷了,哪怕他還是放不下權勢,他的理智終究會逼他下定決心。退一步海闊天空,如今一切尚有迴旋之地,總比最後如歷史那般兄弟鬩牆、父子相殘、夫妻離心、臣子叛變要來得好些。
四十三年秋,康熙下詔,立皇貴妃佟佳氏為皇后,冊封典禮後的第三天,久未現身的康熙帝出現在大朝會上,宣布禪位於太子。
所有的事情解決之後,已經是第二年春天了,二月初二當天,禪位大典舉行,大清第一任明旨冊封的皇太子終於坐到了那個高高的龍椅上。半年來,眾人已經習慣了太子掌控大權的日子,連那些如狼似虎的皇子也接受了這個事實,到了典禮天竟是一片平靜。
胤礽登基名正言順,之後追封仁孝皇后為母后皇太后,奉康熙帝為太上皇,奉君玉為太上皇后,移居暢春園。至於後宮的諸多妃嬪,有子有女的跟兒子出宮建府或是去公主府,無子算是倒了霉,幾十個妃嬪擠在壽康宮、慈仁宮等寥寥幾個院落。因為上皇發話,暢春園裡只住他和太上皇后兩人。
另外,就是那些皇子皇女,如今單序齒的皇子便有十八個,十四後面那些阿哥都還未成年建府,自然要養在宮裡。而皇女雖說不多,但嫁的晚啊,加起來也有近十個了。這些都成了胤礽和瓜爾佳氏的責任,胤礽乾脆將那些年幼的皇子們照例送到了上書房,幾個年紀差不多的公主也直接指了婚,叫內務府修建公主府。
至於年長的幾個,胤禛一直支持胤礽,自然是封了親王。胤褆被康熙變相發配,胤礽也就不再計較當初那些事,畢竟是長子,也將他的爵位提到了親王。底下三、五、七、十、十三這些或者支持太子或是平淡無爭的封郡王,剩下那些就都是貝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