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軟柿子都被鳥吃了,總能找到些漏網之魚,這些柿子甜一些,可以單獨放起來,回去後放起來儲存幾天再吃,味道會更好。

  我們摘的柿子一排排的碼在大籮筐里,最底下我墊了一層稻糙,多少能避免下山的時候這些柿子被撞爛。

  我們摘柿子的時候,還不斷有鳥落在枝頭上來啄柿子吃。翅膀上有嫩黃色斑紋,眼圈有一圈紅色的鳥兒站在離我很近的一根枝丫上,歪著頭好像在觀察我,一點都不怕人。它看了一會兒,啄了啄柿子,突然又飛走了。

  我們摘了整整五大筐的柿子,已經足夠多了,但樹上還剩下不少。這些柿子最後就是留在山裡爛掉了,我覺得有些可惜,但姜羊說:“這些留在這裡給小鳥吃也很好啊。”

  這山裡的柿子,本來也不是我們種的。是我們摘了吃了,還是鳥吃了,或者掉在地上爛了,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但還是很心疼,這毛病大概改不了。

  我們拿了六個大筐上山,最後一個空筐是用來裝那一樹獼猴桃的。

  “要是還能找到野葡萄就好了。”姜羊下山的時候砸吧砸吧嘴說,他對之前找到的那些甜甜的野葡萄念念不忘。

  我聽了,就一路上注意周圍,但是可惜沒能再找到野葡萄。不過,這五筐柿子和一筐獼猴桃,也是一個大豐收,要把這幾筐搬回家,也是累得夠嗆,這是下山還好,要是上山背著這麼重的東西,我估計是做不到。

  好不容易把獼猴桃和柿子搬回了家,趁著這幾天太陽好,我就準備先把柿餅給做了。那些太軟太黃的要挑出來,就放進墊了糙木灰和稻糙的箱子裡,放一陣就會變軟了。還有那些摘下來沒有蒂的,就要現在吃掉,因為這種沒法儲存太久,也不好做柿餅。這種沒把蒂一起摘下來的,大多都是姜羊的傑作。

  其他的柿子,要先去掉皮。其實我不知道去皮有什麼意義,但是從前教我做柿餅的李姨跟我說過,做柿餅是要去皮的。有很多事都是這樣,前人的這種生活經驗總結,即便不明白,也要聽一聽。

  給這麼多柿子去皮不是個小工程,還好我們上次在市里找到了一盒的刮皮小刀,用來刮皮方便很多。我把這些捏起來還是硬的柿子一個個刮去皮,就交給姜羊,他負責把這些柿子晾起來。青山端出了晾曬乾菜的竹排,因為太多了,不是放在院子裡,而是放在了院子外面。

  原本我們院子外面長了很多雜糙野花還有樹,地形也是不太平的。現在被青山整理了出來,他把野糙燒掉,把那棵長得不太好的雜樹挖出來當柴燒了,高出的坡剷平,剷出的土就填進低洼的坑裡。最後把那些鬆軟的土壓結實,我們的院子外面就有了一個很寬闊平整的平台,可以曬東西了。

  雲高天闊,微風徐徐。我這邊忙著削柿子皮,姜羊和青山就看著柿子,不讓那些鳥落下來吃,還時不時要去給柿子翻個個,壓一壓。

  好不容把柿子處理好了,我看見那一大筐還沒吃動的獼猴桃,同樣選出一部分放在灰和稻糙里儲存,其餘的試著和柿子一樣削皮晾乾,說不定也能做成獼猴桃干,雖然我沒聽李姨說過有獼猴桃干。

  我在那削獼猴桃,姜羊跑過來看,然後跟我說:“麻,切成片不是更容易幹嗎?”

  “那就切成片吧。”我說。其實這么小的獼猴桃,說是切成片,也就是一刀切成兩半而已。不過這些獼猴桃實在太小了,處理了半筐我就不想繼續下去,剩下的就放在牆角讓姜羊他們自己拿著吃。

  也是天氣好,這幾天都接連出了太陽,我們曬的柿子很快軟了,不過這樣還不行,大概還要曬上十幾天。

  這期間,準備做的臘肉也要拿出來處理了。

  要把肉一塊塊的從鹽水裡提出來晾曬,想曬這些醃製的肉,不能用竹排。我帶青山上山砍了幾棵松樹,選中間那一段直直的樹幹,在兩邊釘上兩排長釘子,兩邊做兩個架子撐起來。最後把那些醃製的肉穿上繩子,掛在這些釘子上吊著曬。

  包括魚肉,整整曬了七排。

  剁下的松枝堆在太陽底下曬乾,之後用來燒火燻肉都可以。熏制臘肉需要很多柴火,這一點是不夠的。帶上耙松針的工具,我們去山上打柴。

  耙松針的工具長得像豬八戒的釘耙,前面梳子一樣的齒,在厚厚的松針落葉堆里耙幾下,就能輕鬆耙出一擔的松針葉。

  這些松針葉很輕,一會兒就燒過了,但是濕潤的松針葉蓋在火堆上,能逼出很多的煙,這些煙才是醃製臘肉的主要因素。

  除了這些松針葉,還要選耐燒的樹幹,最好是樹根,一棵樹根能燒很久,省的一直加柴。

  山上這些樹長得密密麻麻,因為每年的樹籽落下來,都會有很多長成樹,挨挨擠擠的,所以這些樹雖然長得茂盛,但是都長不了多高。青山選了幾棵枝葉長了蟲的松樹給連根挖了出來,背到家門口的大平台上曬乾。等用鹽醃製過的肉曬得差不多了,這些樹就能派上用場了。

  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還得建一個專門燻肉的小屋子。

  去年我也做了臘肉,不過那時候我一個人,肉也少,就在燒火的灶台旁邊燻肉,現在這麼多肉,非得專門建個屋子來熏不可。

  也不用做的很大,能掛下這些肉就可以了。我選了個位置,用樹枝畫了大概的位置,和姜羊青山兩個一起準備動手蓋個小房間。

  第73章 073

  有姜羊和青山這兩個幫手,蓋個小屋子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地方選好了,人有了,材料也是現成的。磚的話,村子裡那麼多荒廢的屋子,隨便找一戶,拆兩面牆下來就可以。至於柱子,可以去山上砍幾棵樹,山上的樹一年比一年多,密的找不道路,我們想砍多少都有。

  扛著斧頭上山,尋摸了半天,最後選了幾根碗口大的松樹。這些松樹都長得筆直,把多餘的枝椏砍下來,只留下一截樹幹,曬幾天就差不多了。離我們家不遠的一戶也是個老屋子,已經倒塌了一半,我決定從那個房子卸一些磚頭來蓋我們的小房子。

  因為不是那種水泥砌上的紅磚,而是老屋的青磚,所以荒廢了這麼久之後,只要用錘子敲敲,青磚就能從牆上脫落下來,不怎麼吃力。

  廢棄牆壁上爬滿的深綠色藤蔓被割下來扔到一邊,我篤篤篤的敲磚,敲下來一塊就遞給姜羊接著,他一塊塊的碼進小車裡。

  這小車是我們上次去鎮上,在路邊一戶人家的庫房裡找到的。就是那種兩個輪子的手推車,一般是在工地上用來推水泥和磚的。先前我們用它來推穀子,還有運土去填坑窪的地方。之前這邊路不好,這推車沒有太大作用,現在附近的路都被青山勤奮的修整了一遍,再用這種小推車就輕鬆很多。

  我在敲磚,青山就在家裡挖坑。我畫的那個位置要挖幾個坑和溝,用來做個簡單的地基。

  我這邊磚才敲下來一車,青山就過來了。

  “你的坑挖好了?”

  “挖好了,我不知道那麼深行不行。”

  一聽青山這話,我就覺得有點不對,他肯定挖的太深了。我決定先回去看看,結果回去一看,果然挖的很深。我找了根長棍子來比了比,給青山劃了道線。“青山,看到沒,到這裡就可以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