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珍珠不會飲酒,又不懂政事,若真跟去大哥必然分心,怎能無所顧忌?”我吟吟笑著拒絕,踏進殿門,大哥搖手告別,我們互道再見,殿門悄然合上。
這夜直到三更大哥還未回來,五更我出房洗了把冷水臉,回房時注意到縮在門外的宮女,那宮女有張秀氣的臉,半邊腫起,五指指印還在。“去加件衣服,今晚寧國公主不會來。”我告訴她,她木然無應,只又瑟縮一下。
扔下件外衣,我關起房門。這裡到處是張妃和莫青桐的人,我與大哥無法坦誠交談,卻能知心交心。那女孩可憐,大哥令她挨上一掌,才換得今晚李輔國的出現。
從被軟禁這裡已半月有餘,除了莫青桐時常鬼魅出現外,張妃從無半點動作,無威無脅,無利無誘,不過當然,她費盡心機抓我們一定是掂量了我們的價值。他人的價值無非是體現在對己的益弊,大唐既然是太子監國則肅宗皇帝的病情一定不容樂觀,套用歷史劇永恆不變的體裁,這位野心勃勃的皇后娘娘是想上演一場奪位大戰了。
我們的價值…李豫再不在乎我,那麼,就是軍方的支持,大哥手上的朔方軍了。我相信大哥,他絕不會為張妃左右,他所作所為只是為掌握自己的命運,為讓我們有朝一日走出這座是人間天堂又是人間煉獄的皇家禁苑。我們血脈相通,能看懂對方唇形,讀懂互相心意,直到現在才知道自己淺薄,我自以為懂,誰知道他的累…墜落此間,棄商從武,終於戰甲換了儒袍,卻是勾心鬥角不見血。他不讓大嫂來,也不去探望孩子,他是怕她們卷進波及,我的哥哥,他從來笑對家人…我送他襪子時,他說,他以為我還在怪他。怪他不讓我走?怪他讓史朝義一敗塗地?我不會,我從來沒怪過他,沒怪過任何人。
史朝義,大哥,李豫,甚至李系,都有他們的理由,他們的傷痛。史朝義被大哥腿踢,被九瑾刀捅,每一腿,每一刀,他不避不讓,為我而受,為安慶緒而受。李豫又是怎樣的恨絕失望,他曾是多麼驕傲的一個男人,一次次被拒,一次次找尋,是用情也好,是不甘也好,還是命中注定也好,我不怪他,所以我為孩子取名“李迥”,而非“郭迥”。
一個人,一顆心,不負如來不負卿那是痴人說夢,我現在只希望他們都平平安安,封疆稱帝,與我何干。
我思想一夜,精神始終不懈,天微亮時房外細碎腳步零亂,我跑出寢殿接到大哥,他醉意有些,但腳步穩穩。我叫宮人送進熱水熱茶,關了房門喝盡一壺茶水他倒頭便睡。我絞了熱毛巾拭他臉上身上酒氣,脫袍解衣時赫然看到他肩頭背上指甲抓痕,怔怔中視線焦著,忽然發現,他月白中衣,鑲邊白袍,由里至外,都不是去時模樣。
這一日他睡到午後,起來梳洗一新,殿外宮人來請。我們上轎,兩人座的軟轎,他無聲打量,我自顧心事,一路都未說話。落轎時天已半黑,我們走進大殿,殿裡幽幽燭火,正中珠簾半垂,一名珠翠曳裙的人端坐簾後。
“郭子儀見過皇后娘娘。”大哥正襟施禮,我僅屈身一福,簾後的人是張妃,她終於現身。
“汾陽王還不改口?呵呵。”
一聲清脆笑聲,珠簾嘩地兩邊捋起,張妃笑著走到我們面前,她扶我站起,我與她平視。多年未見,張妃姿容甚好,燭火下只見眼角淡淡尾紋,身材皮膚保養有道。
“這孩子倒是一點未變,只是清減些,讓人直想好好憐愛疼惜著。”張妃親切牽我手往殿後去。
“娘娘。”大哥發聲,他左腿四平邁前,不是跟來,但也不退。
“本宮留珍珠吃頓飯,敘敘家常,明日一早派貼心之人護送。王爺公事纏身不如先行回府,輔國,車馬可備了?”
張妃額首身旁,李輔國應聲而答。“本閣昨夜與汾陽王相談甚歡,今日同往,同往啊!”李輔國熱情招呼大哥出殿,我們相望道別,大哥躬身再施一禮——“珍珠還望——還望母后照顧,子儀多謝母后!”
張妃呵呵開懷,我在她笑聲中愣怔前行,一陣暖霧熏面,回過神時張妃不知何時離去,而我身處一座內殿溫泉。殿內宮女褪我衣衫請我入池,她們為我洗髮洗浴,澆灑花瓣。我踩著光滑細緻的鵝卵石出浴,先食一勺珍珠粉,再飲一盅冰糖燕窩。她們梳理我及肩中發,綴以珍珠;她們淡描我五官臉龐,丹蔻十指;她們妝扮我衫里裙底,粉妝玉琢。我被推到鏡前,平日容貌早熟捻於心,今日精雕細琢,方知不同。
“怎那麼久?人呢?”莫青桐迎著面來,銅鏡撤去時我明顯看她滯了一滯。她今日不同以往,當年同為王妃她對我親切有加,後來收復兩京已是怒斥不爭,到如今她曾摑我罵我,仿佛我愈傷心她愈開心。
“走吧。”她扯了我往前殿走,我跟她吃力一不小心前腳絆後腳。
“看著點啊!”她較力拽我,我借力站穩,突然見她小臂裸露,幾處掐痕指印紫紅片片。
“走吧,母后等得久了。”她落袖掩飾,我下意識冥想——母后?是,大哥最後一句說的是“子儀多謝母后!”,大哥,他…“郭珍珠你走不走!”莫青桐失了耐性,她拉我大步走向正殿。
殿內明燭高照人聲清亮,只聽一個優雅男聲響起:“母后那件禮物可真是耗時許久,系俗事纏身,恐怕不能多做停留,請容兒臣改日再來!”
“母后!”莫青桐推我出去。
我踉蹌幾步撲進光亮,張妃咯咯笑道,“本宮說的禮物就是她了,系,不知這份禮物,可合你心意?”
轟隆一聲春雨滂沱,他驚詫久久。
“我們走。”李系抓起我手就走,
“段志恆,送越王。”張妃也不攔阻,我跟著李系出殿,他拉我走得疾,甚至可說飛奔。殿外大雨如注,泥水糙漿沾上他銀灰袍擺,他劈手搶過殿門旁一人的油傘。
“殿下走好,王妃走好。”那人雙手遞送李系油傘,折腰躬送。
“你……段……段公公?”李系突然停下腳步,扭頭折返。
“奴才段志恆,入宮之前,名叫段誠志。”那人抬起頭,是一張中年微福的臉,聲音面貌似遙遠不識,又幾分熟悉。
段志恆?四年前李豫設計我接旨時就是他頒的聖旨,李豫說我容貌雖象但身材太瘦,萬幸是段志恆……但是,這張臉,仔細看來竟然有些別樣似曾相識,別樣得讓人心驚……“嗬,原來是故人,段誠志,段管事!”李系一語衝破我腦中梏窒。段管事!從前廣平王府那個段管事!
“瑾——”我咽下驚叫,李系死死看他,轉身,他放開我,大步走回正殿。
“王妃經年不變,卻不知宮中發生的變故。昇平郡主前些月受了驚嚇,夜夜高熱不退,殿下不眠不休陪伴照料,前些日才康復。”段志恆陪我站在檐下,我一句說不出,他自顧自說,敘述一個半月之前太子東宮發生的事故,他說一群黑衣死士闖進東宮,意圖搶走雍王世子與昇平郡主,幸得越王施金蟬脫殼之計,以一雙冒名兄妹釣出史朝義這幕後之人。後來昇平受驚發燒,李豫李系雙雙離宮,待回宮時孩子病已沉重,李豫徹夜陪伴,藥石俱下,反反覆覆數十日才轉危為安。
“王妃不走了嗎?”段志恆無絲毫阻攔之意,可我只能走回殿去,他再次折腰躬送。
“段公公。”我突然向他福下,他吃了一驚。“多謝公公相告。”
我愈沉靜,他愈凝重表情。“娘娘正等著王妃,您請。”段志恆引我回殿,我一步步跟他,笑看他稀少鬚髮,老胖模樣,笑得悽慘,卻也慶幸。
段志恆,當年廣平王府的忠誠管事,居然刻意變老變胖淨身入宮,張妃娘娘真非常人也,這段無間之計恐怕不知源於多少年之前,可笑李系長安城破之日差點將瑾兒託付於他。老天庇佑,若不是當年我自覺虧欠李系而將瑾兒認作親生女兒,恐怕今時今日,這孩子早不知被人賣到何處!
快步走回殿中,李系下首而坐,張妃命人準備晚膳,我不喝酒,她卻示意宮人為我斟酒。
“母后,珍珠身子弱,不飲辛辣。”李系擋了酒杯,張妃鳳眼含笑,她不說話,宮人便繼續為我斟酒,直斟得珠滿杯沿,半滴再不能多加。
“系,年前豫兒提及你娶妃之事,當時你說未有中意相配女子。後來雍王叔父倒是說起了元載元丞相的長女,不過我看你也無甚興趣,想是不襯心意,本宮心目中倒是有個人選,你可願聽聽?”張妃擺手,一殿宮人悄聲退下,整個大殿,明燭劈啪,只餘三人。
“不愛宮牆柳,只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無從去,住也如何住,若得江上泛扁舟,妾願隨君往。好個有才情重情誼的女子,系,這女子可稱你心,如你意?”張妃長長鳳仙花染丹蔻指尖拉平畫卷上下兩軸,一副水墨丹青徐徐展開,翠影墨湖,音容宛然,一刻我們楞怔,她咯咯輕笑。
這夜直到三更大哥還未回來,五更我出房洗了把冷水臉,回房時注意到縮在門外的宮女,那宮女有張秀氣的臉,半邊腫起,五指指印還在。“去加件衣服,今晚寧國公主不會來。”我告訴她,她木然無應,只又瑟縮一下。
扔下件外衣,我關起房門。這裡到處是張妃和莫青桐的人,我與大哥無法坦誠交談,卻能知心交心。那女孩可憐,大哥令她挨上一掌,才換得今晚李輔國的出現。
從被軟禁這裡已半月有餘,除了莫青桐時常鬼魅出現外,張妃從無半點動作,無威無脅,無利無誘,不過當然,她費盡心機抓我們一定是掂量了我們的價值。他人的價值無非是體現在對己的益弊,大唐既然是太子監國則肅宗皇帝的病情一定不容樂觀,套用歷史劇永恆不變的體裁,這位野心勃勃的皇后娘娘是想上演一場奪位大戰了。
我們的價值…李豫再不在乎我,那麼,就是軍方的支持,大哥手上的朔方軍了。我相信大哥,他絕不會為張妃左右,他所作所為只是為掌握自己的命運,為讓我們有朝一日走出這座是人間天堂又是人間煉獄的皇家禁苑。我們血脈相通,能看懂對方唇形,讀懂互相心意,直到現在才知道自己淺薄,我自以為懂,誰知道他的累…墜落此間,棄商從武,終於戰甲換了儒袍,卻是勾心鬥角不見血。他不讓大嫂來,也不去探望孩子,他是怕她們卷進波及,我的哥哥,他從來笑對家人…我送他襪子時,他說,他以為我還在怪他。怪他不讓我走?怪他讓史朝義一敗塗地?我不會,我從來沒怪過他,沒怪過任何人。
史朝義,大哥,李豫,甚至李系,都有他們的理由,他們的傷痛。史朝義被大哥腿踢,被九瑾刀捅,每一腿,每一刀,他不避不讓,為我而受,為安慶緒而受。李豫又是怎樣的恨絕失望,他曾是多麼驕傲的一個男人,一次次被拒,一次次找尋,是用情也好,是不甘也好,還是命中注定也好,我不怪他,所以我為孩子取名“李迥”,而非“郭迥”。
一個人,一顆心,不負如來不負卿那是痴人說夢,我現在只希望他們都平平安安,封疆稱帝,與我何干。
我思想一夜,精神始終不懈,天微亮時房外細碎腳步零亂,我跑出寢殿接到大哥,他醉意有些,但腳步穩穩。我叫宮人送進熱水熱茶,關了房門喝盡一壺茶水他倒頭便睡。我絞了熱毛巾拭他臉上身上酒氣,脫袍解衣時赫然看到他肩頭背上指甲抓痕,怔怔中視線焦著,忽然發現,他月白中衣,鑲邊白袍,由里至外,都不是去時模樣。
這一日他睡到午後,起來梳洗一新,殿外宮人來請。我們上轎,兩人座的軟轎,他無聲打量,我自顧心事,一路都未說話。落轎時天已半黑,我們走進大殿,殿裡幽幽燭火,正中珠簾半垂,一名珠翠曳裙的人端坐簾後。
“郭子儀見過皇后娘娘。”大哥正襟施禮,我僅屈身一福,簾後的人是張妃,她終於現身。
“汾陽王還不改口?呵呵。”
一聲清脆笑聲,珠簾嘩地兩邊捋起,張妃笑著走到我們面前,她扶我站起,我與她平視。多年未見,張妃姿容甚好,燭火下只見眼角淡淡尾紋,身材皮膚保養有道。
“這孩子倒是一點未變,只是清減些,讓人直想好好憐愛疼惜著。”張妃親切牽我手往殿後去。
“娘娘。”大哥發聲,他左腿四平邁前,不是跟來,但也不退。
“本宮留珍珠吃頓飯,敘敘家常,明日一早派貼心之人護送。王爺公事纏身不如先行回府,輔國,車馬可備了?”
張妃額首身旁,李輔國應聲而答。“本閣昨夜與汾陽王相談甚歡,今日同往,同往啊!”李輔國熱情招呼大哥出殿,我們相望道別,大哥躬身再施一禮——“珍珠還望——還望母后照顧,子儀多謝母后!”
張妃呵呵開懷,我在她笑聲中愣怔前行,一陣暖霧熏面,回過神時張妃不知何時離去,而我身處一座內殿溫泉。殿內宮女褪我衣衫請我入池,她們為我洗髮洗浴,澆灑花瓣。我踩著光滑細緻的鵝卵石出浴,先食一勺珍珠粉,再飲一盅冰糖燕窩。她們梳理我及肩中發,綴以珍珠;她們淡描我五官臉龐,丹蔻十指;她們妝扮我衫里裙底,粉妝玉琢。我被推到鏡前,平日容貌早熟捻於心,今日精雕細琢,方知不同。
“怎那麼久?人呢?”莫青桐迎著面來,銅鏡撤去時我明顯看她滯了一滯。她今日不同以往,當年同為王妃她對我親切有加,後來收復兩京已是怒斥不爭,到如今她曾摑我罵我,仿佛我愈傷心她愈開心。
“走吧。”她扯了我往前殿走,我跟她吃力一不小心前腳絆後腳。
“看著點啊!”她較力拽我,我借力站穩,突然見她小臂裸露,幾處掐痕指印紫紅片片。
“走吧,母后等得久了。”她落袖掩飾,我下意識冥想——母后?是,大哥最後一句說的是“子儀多謝母后!”,大哥,他…“郭珍珠你走不走!”莫青桐失了耐性,她拉我大步走向正殿。
殿內明燭高照人聲清亮,只聽一個優雅男聲響起:“母后那件禮物可真是耗時許久,系俗事纏身,恐怕不能多做停留,請容兒臣改日再來!”
“母后!”莫青桐推我出去。
我踉蹌幾步撲進光亮,張妃咯咯笑道,“本宮說的禮物就是她了,系,不知這份禮物,可合你心意?”
轟隆一聲春雨滂沱,他驚詫久久。
“我們走。”李系抓起我手就走,
“段志恆,送越王。”張妃也不攔阻,我跟著李系出殿,他拉我走得疾,甚至可說飛奔。殿外大雨如注,泥水糙漿沾上他銀灰袍擺,他劈手搶過殿門旁一人的油傘。
“殿下走好,王妃走好。”那人雙手遞送李系油傘,折腰躬送。
“你……段……段公公?”李系突然停下腳步,扭頭折返。
“奴才段志恆,入宮之前,名叫段誠志。”那人抬起頭,是一張中年微福的臉,聲音面貌似遙遠不識,又幾分熟悉。
段志恆?四年前李豫設計我接旨時就是他頒的聖旨,李豫說我容貌雖象但身材太瘦,萬幸是段志恆……但是,這張臉,仔細看來竟然有些別樣似曾相識,別樣得讓人心驚……“嗬,原來是故人,段誠志,段管事!”李系一語衝破我腦中梏窒。段管事!從前廣平王府那個段管事!
“瑾——”我咽下驚叫,李系死死看他,轉身,他放開我,大步走回正殿。
“王妃經年不變,卻不知宮中發生的變故。昇平郡主前些月受了驚嚇,夜夜高熱不退,殿下不眠不休陪伴照料,前些日才康復。”段志恆陪我站在檐下,我一句說不出,他自顧自說,敘述一個半月之前太子東宮發生的事故,他說一群黑衣死士闖進東宮,意圖搶走雍王世子與昇平郡主,幸得越王施金蟬脫殼之計,以一雙冒名兄妹釣出史朝義這幕後之人。後來昇平受驚發燒,李豫李系雙雙離宮,待回宮時孩子病已沉重,李豫徹夜陪伴,藥石俱下,反反覆覆數十日才轉危為安。
“王妃不走了嗎?”段志恆無絲毫阻攔之意,可我只能走回殿去,他再次折腰躬送。
“段公公。”我突然向他福下,他吃了一驚。“多謝公公相告。”
我愈沉靜,他愈凝重表情。“娘娘正等著王妃,您請。”段志恆引我回殿,我一步步跟他,笑看他稀少鬚髮,老胖模樣,笑得悽慘,卻也慶幸。
段志恆,當年廣平王府的忠誠管事,居然刻意變老變胖淨身入宮,張妃娘娘真非常人也,這段無間之計恐怕不知源於多少年之前,可笑李系長安城破之日差點將瑾兒託付於他。老天庇佑,若不是當年我自覺虧欠李系而將瑾兒認作親生女兒,恐怕今時今日,這孩子早不知被人賣到何處!
快步走回殿中,李系下首而坐,張妃命人準備晚膳,我不喝酒,她卻示意宮人為我斟酒。
“母后,珍珠身子弱,不飲辛辣。”李系擋了酒杯,張妃鳳眼含笑,她不說話,宮人便繼續為我斟酒,直斟得珠滿杯沿,半滴再不能多加。
“系,年前豫兒提及你娶妃之事,當時你說未有中意相配女子。後來雍王叔父倒是說起了元載元丞相的長女,不過我看你也無甚興趣,想是不襯心意,本宮心目中倒是有個人選,你可願聽聽?”張妃擺手,一殿宮人悄聲退下,整個大殿,明燭劈啪,只餘三人。
“不愛宮牆柳,只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無從去,住也如何住,若得江上泛扁舟,妾願隨君往。好個有才情重情誼的女子,系,這女子可稱你心,如你意?”張妃長長鳳仙花染丹蔻指尖拉平畫卷上下兩軸,一副水墨丹青徐徐展開,翠影墨湖,音容宛然,一刻我們楞怔,她咯咯輕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