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55

  此人如此勸罷,遙遙跟在身後的一眾弟子都慌得變了臉色,半數在驚詫這名弟子顛倒黑白,半數是先前就參與了商議,只畏懼飛光識破。

  飛光仙君亦是有些錯愕,腳下一頓,在原處垂眸袖手而立,人細細想了片刻,才極輕地問:「我若不願呢?」

  他這一問,自把提議的弟子驚出一身冷汗,沖飛光長躬告罪道:「一切以仙君心意為準,弟子不過隨口一提。」

  可再行數十步,那弟子復道:「只是閉生死關著實兇險,仙君不妨多贈下幾樣庇體護身、清心明智的法寶,也好叫老祖安穩渡過這一劫。」

  其餘弟子聽到此處,見飛光仙君還非發作,已發現這位仙君神仙手眼、菩薩心腸的傳聞不假,一時間紛紛放下心頭大石,跟著為首的弟子一道作揖相求起來。

  眾人此時所求之事,原本也在情理當中。

  飛光既然答應同閉生死關,若有兇險之處,自然打算回護一二。

  然而古怪的是,此時此刻,他重新細想此事,偏覺躁悶得很——

  同樣是結契,與他結契的另外一人,儲物戒中除去雜花亂石、劣酒壺杯,便空空如也,那人恐怕從未要過什麼饋贈。

  他附在那人身上,不過短短數刻,就挨了許多冷眼……那人恐怕也從未受過自己的護持。

  他既然還未看顧過他的……他的道侶,既然還未給過想給的人,如今為何要給呢?

  飛光雜念既起,在參透此事之前,閒人縱有諸般請求,他只閉口不語。

  那為首弟子費勁口舌,足足聒噪了一路,眼見著萬霞山主殿近在眼前,這才悻悻作罷,領著其餘的弟子拱手告退。

  飛光逕自踏入主殿,就見那萬霞山老祖,正孤身一人,立在三清供台前。

  那老祖四五年前焚香禱祝之時,風儀尚稱卓然,一眼可知年少時皮相冠絕於世。

  如今不過短短數年,已是身量清減,鬚髮枯白,一具枯槁之體骨立形銷。

  那人聽得飛光步履聲,回過頭來,先笑問了一句:「方才那一行人,已是我萬霞山年輕一輩當中的翹楚。飛光,平心而論,以為如何?」

  飛光仙君忍不住微微蹙眉。

  那人一望便知,搖頭笑道:「心性、手段、修為、眼界、格局,都無一處可觀。不如何,對嗎?」

  飛光仙君聽得微垂了眸,就事論事勸道:「觀你氣色,那天人五衰之相又重了幾分。近來還是專心突破進境,切莫多憂多想。」

  老祖先嘆後笑,朝他擺了擺手,只道:「這些小輩謀劃之事,我也聽到過些許風聲。你莫聽他們胡言,你我所結,確是最上等的御獸法門,只求神識維繫,不求血脈桎梏,只當是修仙大道上,締結了一名良師益友。」

  「你我當日能結成上等契約,可知彼此志向相投,性情相似,我之煩惱,你自清楚。你看我近千載壽數,見過人間世情不知凡幾,萬霞山憑我之力,憑你之來,已為玄門第一大宗。我原本也活得夠了。」

  他頓了頓,神色忽然蕭索了幾分,更顯出暮氣沉沉之色,輕輕嘆道:「但我總也在想,若我當真突破不成,如今這些弟子,哪一人能擔得起宗門基業。飛光,你以為呢?」

  飛光鎮守萬霞山數年,與這人不說是知己,也算是老友,聽他如今句句不離生死大事,不由誠心勸了一句:「你還是安心突破為上。你所修之道,一合你平生行事,二得天道眷顧,前些關頭還一度有所參悟,一旦突破,就能再延兩千年的壽數,換骨脫胎,名列地仙……為何要這般心灰意冷呢?」

  那老祖聽得又是一陣嘆息,從供台桌上取了三支線香,以法訣點燃,扇去明火,誠心插在香爐上,拜了幾拜,復道:「正是那次參悟,我忽然發現,我證不了自己的道了。飛光,不如我同你說上一說?若是你也開解不了,你我便無須耗費心力,去閉什麼生死關了。」

  56

  飛光自然道:「你說。」

  那老祖於是衝著案上飛煙香爐、三清泥塑,將心結從頭理了一遍:「《清靜經》中曾言:『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飛光想必也清楚,我等人修來參悟這無形、無情、無名之物,便如盲人摸象,不過是各有所感,各執一詞,各證其道。能證得圓融,進境便勢如破竹。」

  「在我初入玄門時,世間尚有天縱奇才,能將身旁三尺設為領域,更改領域內的法則,這等人物,都是極年少時,就定下了終身所證之道。於是便有賢德聖人點撥世間:越早定下終身之道,登天之路走得越遠;心中無道,甚至半途改弦更張的,往往道途不永。」

  「比起碧霞仙宗、天命儒門的同修,我一路進境尚算順遂,四百歲已踏入元嬰。我便照著前賢之言,早早立下大志——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道可運轉日月,人道理應也有秩序規章。世上既是末法時代,令強者不強,弱者離亂,仙途名存實亡,我願重修人之秩序,也免去後人修行的些許磨難。」

  飛光聽到此處,不由附和了一句:「我初初聽你提及,便覺此道極好。」

  老祖只無奈嘆道:「唉,我原本也是如此以為。再往後修行,我便借著萬霞山這點虛名,廣邀當世大宗大派,每逢甲子之年,輪流為天下修士開啟宗門內一兩處秘境洞府,叫天下人皆有尋寶試煉的機緣,各大宗門皆有天道氣運的善果,此為秩序之一;你到此地之後,我也是一面請你點撥萬霞山弟子,一面邀你為其餘宗門之主說法論道,將道法遠遠傳開,此為秩序之二;後來顧念著無門無派的散修,我又派遣弟子在山麓建起功德房,為這些散修指了一條得你當面傳道,或是買賣借閱天下功法的門路,此為秩序之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