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還有個說法,龐居士宣布他第二天中午要走了,到了第二天差不多是時候了,他就叫女兒出房間,看看太陽當頂了沒有。靈照出去看了,回來說,當頂是當頂了,不過太陽周圍多了一圈。龐居士覺得奇怪,就下座自己去看,那知道靈照竟然自己坐上去,搶先一步走了。你說龐居士沒神通,他怎麼可以預知死期?你說龐居士有神通,他居然還上女兒這個當!等龐居士回房間一看,女兒已經走了,他自己只好遲一步走。他兒子當時在田裡工作,妻跑去告訴他兒子,說老頭子走了,兒子聽了,站著拿個鋤頭就走了。老太太看這情景,一家四口一下子走了三口,氣得「不知所終」。我推測龐婆可能一氣之下,去了寒山寺,因為文獻上記載,當時在寒山寺常有個老婆子出現,所以我作這樣的聯想。他們一家人對生死都有把握,有自在神通。
講回《維摩詰經》,釋提桓因稱這本經是「不可思議,自在神通,決定實相經典」。決定就是絕對,實相是道之體。
要講禪宗就離不開這本經,《楞嚴經》是後來才加入的。禪是沒辦法教的,不是建立在言語文字上的,一用言語文字表達,就已經不是它了,不是實相了。實相無相,無相的東西要怎麼講?你說空,空也是相。所以真正佛法是不可說,不可思議的。我們現在是在不可說,不可思議中,勉強表達出來。 天帝的願心──供養修行
「如我解佛所說義趣,若有眾生聞此經法,信解受持讀誦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況如說修行?」釋提桓因繼續說,照我所理解佛所說的道理和旨趣,如果有人聽了這部經,能深信、理解、領受、保持、讀、背誦這本經,一定真正懂了《維摩詰經》所講的佛法。懂了不算,還要照著修行求證。
這裡提到讀經,小時候長輩就說讀書要入藏。後來學佛了才理解到,是要讀入阿賴耶識,藏識。你能入藏的話,不但一輩子不忘記,下輩子也不會忘記。蘇東坡的名言「書到今生讀已遲」是真話,有些古書我拿來一翻,內容就了解,也都記得住,就好像以前讀過的,可是我知道自己這一生中,確實沒有讀過。
有些同學說記憶力不好,這多半是你讀書方式不對,所以要用讀誦念出聲才容易真讀進去。你在這裡聽了《維摩詰經》,回去有讀誦嗎?沒有讀怎麼能「得是法無疑」?很多東西要先記住,以後機緣到了,就會恍然大悟。
「斯人則為閉眾惡趣,開諸善門,常為諸佛之所護念。」能讀誦本經,依法修持的人,就可以避開一切惡趣(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趣道),打開一切善門。我們常常不小心發了獸心,就是畜生道的行為。那一臉兇惡怨恨的樣子,就是餓鬼道的行為。這樣不能避開惡趣,怎麼能去開善門呢?學佛只要常拿這「閉眾惡趣,開諸善門」八個字提醒自己,就是學佛。能做到了,自然能「常為諸佛之所護念」。諸佛菩薩要加被你,你就先要有個基礎,你本錢都沒有,他怎麼能加被你呢?
我看年輕人學佛,乃至學其它宗教,會很替他擔心。很多年輕人後來學成了神經,因為沒有從作人的基本學起,人都作不好,怎麼學佛?現在也有提倡人間佛教的,佛教本來就在人間的嘛,不在天上。這麼提倡好像自打嘴巴,如果要講人間佛教,也就先從學作人做起,才算人間。
「降伏外學,摧滅魔怨。」能做到避惡開善,就可以「降伏外學,摧滅魔怨」。魔也好,鬼也好,都是怕善人的,做了善事,你的陽剛之氣就大了。我有個老朋友,專去傳說中鬧鬼的地方,甚至還燒香請鬼現身給他看一看,可是個一輩子就沒碰見過鬼。因為他的陽氣太強,是常常行善之故。你行惡,陰氣就重,那魔就會被你所吸引。一個不打牌的人會有人常來兜他打牌嗎?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在找趣味相投的。
「修治菩提,安處道場,履踐如來所行之跡。」菩提是覺悟,所有的地方都是道場。很多人埋怨自己沒有一個好的修行環境,告訴你,我剛剛來台灣時先到基隆,作點生意,一個晚上一萬兩黃金沒有了。我只有去租個小房間住,一家四口擠在裡面,還要放一張公事桌寫文章,吃飯也在上面。打坐時把桌面一清,就爬上去打坐,那就是我的道場、飯廳、辦公室、書房。富貴貧賤都一樣能過。有時知道明天沒有米了,今天晚上到明天還有六七個鐘頭,先睡覺再說,不管明天的米!它自然會來的,算不定半夜一場大地震什麼都下去了,急什麼呢?這就是「安處道場」。如果要環境對了才學道,我們這裡的環境很好,怎麼也沒有幾個人真在學道啊?
所以修行不要挑時間和地方,不管在哪裡,你心一安定,就對了,就「安處道場」,不用外求。能做到這樣了,才是跟著佛的腳印走,才是學佛。如果不能「履踐如來所行之跡」,照著佛走過的路線前進,你再怎麼聽經也沒有用。
「世尊,若有受持讀誦,如說修行者,我當與諸眷屬,供養給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曠野,有是經處,我亦與諸眷屬,聽受法故,共到其所。」這是釋提桓因對著佛所發的願,假使將來有人受持讀誦這部經,照著修行的人,我會帶領天兵天將,供養他,為他服務。不論是在城市、鄉村、山林、曠野,只要有這部經的所在,我們都會去聽法。
我們這課室中有這麼多本《維摩詰經》,大家有沒有看到他們呢?你小心,說不定就在你身後!所以你的心念不要亂。現在的科學已經可以把你的心念照出來,如果你動惡念或者起善心,照出來光的顏色就不同,你打起坐來,就有不同的顏色,一看就知道。
「其未信者,當令生信,其已信者,當為作護。」天帝繼續說,這部經所在之處,如果有不太信的人,我們會影響他,使他起信心;對於已經起了信心的人,我們會保護他。 供養如來與修行的福德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說,吾助爾喜。」佛聽了釋提桓因所發的願,對他讚許有加,替他高興,就是隨喜功德。所以佛仍然在修功德。
「此經廣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不可思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本經是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想要大徹大悟的不可思議法門。
「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供養是經者,則為供養去、來、今佛。」剛才講要從作人學起,要學習行善,才能夠稱得上是善男子善女人,人道才有基礎,才夠資格學佛。大家不要輕易放過佛經上的用語,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要從人道做起。所以,假使將來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受持讀誦供養這部經的,就等於是供養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來滿中,譬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減一劫,恭敬尊重,讚嘆供養,奉諸所安,至諸佛滅後,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寶塔,縱廣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剎莊嚴,以一切華香、瓔珞、幢旙、妓樂,微妙第一,若一劫,若減一劫,而供養之。天帝,於意云何,其人植福,寧為多不?」佛又對天帝說,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一劫那麼長的時間,供養了滿布三千大千世界數不盡的如來,乃至在如來過世之後,又為所有如來全身每一顆舍利子,都造一個如天下那麼高大的寶塔,又用一劫的時間,用一切一切最上乘的東西,供養舍利塔,你說,這人的功德多不多?
講回《維摩詰經》,釋提桓因稱這本經是「不可思議,自在神通,決定實相經典」。決定就是絕對,實相是道之體。
要講禪宗就離不開這本經,《楞嚴經》是後來才加入的。禪是沒辦法教的,不是建立在言語文字上的,一用言語文字表達,就已經不是它了,不是實相了。實相無相,無相的東西要怎麼講?你說空,空也是相。所以真正佛法是不可說,不可思議的。我們現在是在不可說,不可思議中,勉強表達出來。 天帝的願心──供養修行
「如我解佛所說義趣,若有眾生聞此經法,信解受持讀誦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況如說修行?」釋提桓因繼續說,照我所理解佛所說的道理和旨趣,如果有人聽了這部經,能深信、理解、領受、保持、讀、背誦這本經,一定真正懂了《維摩詰經》所講的佛法。懂了不算,還要照著修行求證。
這裡提到讀經,小時候長輩就說讀書要入藏。後來學佛了才理解到,是要讀入阿賴耶識,藏識。你能入藏的話,不但一輩子不忘記,下輩子也不會忘記。蘇東坡的名言「書到今生讀已遲」是真話,有些古書我拿來一翻,內容就了解,也都記得住,就好像以前讀過的,可是我知道自己這一生中,確實沒有讀過。
有些同學說記憶力不好,這多半是你讀書方式不對,所以要用讀誦念出聲才容易真讀進去。你在這裡聽了《維摩詰經》,回去有讀誦嗎?沒有讀怎麼能「得是法無疑」?很多東西要先記住,以後機緣到了,就會恍然大悟。
「斯人則為閉眾惡趣,開諸善門,常為諸佛之所護念。」能讀誦本經,依法修持的人,就可以避開一切惡趣(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趣道),打開一切善門。我們常常不小心發了獸心,就是畜生道的行為。那一臉兇惡怨恨的樣子,就是餓鬼道的行為。這樣不能避開惡趣,怎麼能去開善門呢?學佛只要常拿這「閉眾惡趣,開諸善門」八個字提醒自己,就是學佛。能做到了,自然能「常為諸佛之所護念」。諸佛菩薩要加被你,你就先要有個基礎,你本錢都沒有,他怎麼能加被你呢?
我看年輕人學佛,乃至學其它宗教,會很替他擔心。很多年輕人後來學成了神經,因為沒有從作人的基本學起,人都作不好,怎麼學佛?現在也有提倡人間佛教的,佛教本來就在人間的嘛,不在天上。這麼提倡好像自打嘴巴,如果要講人間佛教,也就先從學作人做起,才算人間。
「降伏外學,摧滅魔怨。」能做到避惡開善,就可以「降伏外學,摧滅魔怨」。魔也好,鬼也好,都是怕善人的,做了善事,你的陽剛之氣就大了。我有個老朋友,專去傳說中鬧鬼的地方,甚至還燒香請鬼現身給他看一看,可是個一輩子就沒碰見過鬼。因為他的陽氣太強,是常常行善之故。你行惡,陰氣就重,那魔就會被你所吸引。一個不打牌的人會有人常來兜他打牌嗎?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在找趣味相投的。
「修治菩提,安處道場,履踐如來所行之跡。」菩提是覺悟,所有的地方都是道場。很多人埋怨自己沒有一個好的修行環境,告訴你,我剛剛來台灣時先到基隆,作點生意,一個晚上一萬兩黃金沒有了。我只有去租個小房間住,一家四口擠在裡面,還要放一張公事桌寫文章,吃飯也在上面。打坐時把桌面一清,就爬上去打坐,那就是我的道場、飯廳、辦公室、書房。富貴貧賤都一樣能過。有時知道明天沒有米了,今天晚上到明天還有六七個鐘頭,先睡覺再說,不管明天的米!它自然會來的,算不定半夜一場大地震什麼都下去了,急什麼呢?這就是「安處道場」。如果要環境對了才學道,我們這裡的環境很好,怎麼也沒有幾個人真在學道啊?
所以修行不要挑時間和地方,不管在哪裡,你心一安定,就對了,就「安處道場」,不用外求。能做到這樣了,才是跟著佛的腳印走,才是學佛。如果不能「履踐如來所行之跡」,照著佛走過的路線前進,你再怎麼聽經也沒有用。
「世尊,若有受持讀誦,如說修行者,我當與諸眷屬,供養給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曠野,有是經處,我亦與諸眷屬,聽受法故,共到其所。」這是釋提桓因對著佛所發的願,假使將來有人受持讀誦這部經,照著修行的人,我會帶領天兵天將,供養他,為他服務。不論是在城市、鄉村、山林、曠野,只要有這部經的所在,我們都會去聽法。
我們這課室中有這麼多本《維摩詰經》,大家有沒有看到他們呢?你小心,說不定就在你身後!所以你的心念不要亂。現在的科學已經可以把你的心念照出來,如果你動惡念或者起善心,照出來光的顏色就不同,你打起坐來,就有不同的顏色,一看就知道。
「其未信者,當令生信,其已信者,當為作護。」天帝繼續說,這部經所在之處,如果有不太信的人,我們會影響他,使他起信心;對於已經起了信心的人,我們會保護他。 供養如來與修行的福德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說,吾助爾喜。」佛聽了釋提桓因所發的願,對他讚許有加,替他高興,就是隨喜功德。所以佛仍然在修功德。
「此經廣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不可思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本經是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想要大徹大悟的不可思議法門。
「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供養是經者,則為供養去、來、今佛。」剛才講要從作人學起,要學習行善,才能夠稱得上是善男子善女人,人道才有基礎,才夠資格學佛。大家不要輕易放過佛經上的用語,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要從人道做起。所以,假使將來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受持讀誦供養這部經的,就等於是供養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來滿中,譬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減一劫,恭敬尊重,讚嘆供養,奉諸所安,至諸佛滅後,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寶塔,縱廣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剎莊嚴,以一切華香、瓔珞、幢旙、妓樂,微妙第一,若一劫,若減一劫,而供養之。天帝,於意云何,其人植福,寧為多不?」佛又對天帝說,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一劫那麼長的時間,供養了滿布三千大千世界數不盡的如來,乃至在如來過世之後,又為所有如來全身每一顆舍利子,都造一個如天下那麼高大的寶塔,又用一劫的時間,用一切一切最上乘的東西,供養舍利塔,你說,這人的功德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