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不過何文昱找遍了幾近千人的檔案,也未能再看見關於那人的蛛絲馬跡。
他當初說過不會再來打擾他的生活,就真的再也沒有出現過在他的面前。甚至連同以前存在的痕跡,都抹得乾乾靜靜。
何文昱覺得自己的這個弟弟一生就沒有守過幾個承諾,這樣一個無聊幼稚的承諾,實在也沒有什麼守的必要。他確實恨著他,憎著他,可在這茫茫人海中再也見不著他,卻又覺得少了些什麼。
像是有一雙想要伸出去的手,再也沒有了伸出去的機會。
在這些事情差不多都處理完了的當口上,忙得暈頭轉向的何文昱才猛然發覺,自己已有大半年沒有見到過太子了,反倒是寧王殿下,不再像以前那樣氣定神閒疏落不羈,而是漸漸有了擔當大任的能力,頻繁地出現在朝中上下。看上去,也更有……王者氣息了。
正當他估摸著著兩兄弟的權斗中又出現了什麼轉機時,梁帝的兩道御旨降下,隨即舉國同喪,而又舉國同慶。
一道御旨上悲痛地陳述了太子與順昌二十年年末病逝的過程;另一道御旨誇讚了寧王一番,並冊立他為太子,繼承梁朝大統。
梁帝終究是全了太子的體面,隱瞞了宣奕逼宮未遂於駕前自戕一事,並以太子的禮數將他下葬。
寧初靜靜地看著面前的陵寢,不知該說些什麼。
這樣的結局她是料想過的,甚至梁帝最後的處置結果也並不完全在她的意料之外。她的這個舅舅其實意外地挺聰明,但事實上卻真的對於權力和欲望沒有過多的追求。比起太子和寧王,她其實要更喜歡梁帝。她只是會替梁帝感到悲哀。
但仔細想來,這位太子殿下更值得讓人為他悲哀不是嗎?
寧初利用了他很多年,也理解了他很多年,他幫助她實現了夢想,她也幫他,做了她一直想做卻又無法去做的事情。
十年前,她還是一個真正的小姑娘,豆蔻年華好顏色,算不上驚艷,卻很是討人喜歡。她其實很感謝自己的這副長相,讓她在失去了父母之後還可以很好地利用起來,在這世界過得遊刃有餘。
她那說來沒心沒肺的母親向來不忌諱告訴她些什麼,有關皇宮裡的大小事務,包括皇親貴胄宮女內侍之流,想起什麼說什麼。所以對於此後自己的人生該如何寄託,寧初的心裡早有打算。
從絜羭到陵安要走很長一段路,而寧初故意繞著圈子走了一條遠路,她想慢慢地走,不管能不能到陵安都沒有關係,除了需要留心草藥之外,更重要的是,她想慢慢地找點什麼來填補自己過度空虛的人生。
於是就這麼遇見了葉原,在江南的煙雨季節。
寧初還記得那時節開得正好的蓮花,和空氣里寂寞的味道。記得他突然出現在這世間,將其他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陪襯般的存在。記得那時節明明是夏日的光,照在他身上卻顯出一派冬天的光景。
她喜歡他,喜歡他的感覺和神情,喜歡他對一切充滿興趣但實則滿不在乎的樣子,喜歡他淡定儒雅的舉止,喜歡他陽光落在他臉上絨毛時淡淡的溫柔。
她空虛的人生出現了轉機。
寧初若是與葉原說起這一段往事來,他應當是不記得的。不記得也很正常,畢竟當初的她,並不想那麼快留下自己的痕跡。
她跟了他很久,從江南一直到陵安,見過了他見過的人,看過了他看過的景。她愈發地喜歡他。
也是在那趟旅途中,她認識了林長弋。並不是說葉原比起林長弋來不夠細緻,連林長弋都發現了的人他卻沒發現。而是由於林長弋表現得太過有錢,寧初覺得很有必要和他認識一下。果然認識了之後寧初越發欣賞林長弋的生活方式。
於是就在葉原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們意外而又必然地結成了摯友。
太子逼宮事後,雲琮作為反賊被羈押了起來,但不過一夜,便沒有人能找到他。寧初想都沒想就明白究竟發生了何事。
能從接連從太子手裡和天牢中不動聲色地接走犯人的,葉原認識的也就那麼一個。那麼一個她曾經因為有錢好辦事而結交下的朋友。
雖然一開始的目的是他,但她沒去找他。
她想賭一次,賭他會不會回來找她。
那段旅程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不過一年多,便也這麼走到了陵安。
她沒再繼續跟著他,而是按照一開始打算,進了太子府。
她與太子說得甚是清楚明白,連試探摸索都沒有。從母親簡短的談話和與他簡短的接觸中,寧初就確定他們可以達成很好的合作關係。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寧初當初沒有騙過哈蘇爾,她確實沒有見過太子,每次與太子接觸,為了保證彼此合作愉快,他們都使用著特殊的交流方式,甚至太子知道寧初的病情,也是在很久以後。
那個很久以後,就是葉原入府以後。
寧初清楚人與人之間的利益交換,也明白人性之中的善惡掙扎。她在那些年裡為太子出過不少頗有成效的主意,百分百的真心,因為她做這一切的目的不是為了太子,而是自己確實也很討厭那些人。
只有一件事。
在葉原還是雲琮的時候,他是陵安城出了名的天才。陵安城人才輩出,不是年紀小又有點學識就可以稱作天才的,雲琮的見解實實在在地每次都會給當權者以震撼。
他當初說過不會再來打擾他的生活,就真的再也沒有出現過在他的面前。甚至連同以前存在的痕跡,都抹得乾乾靜靜。
何文昱覺得自己的這個弟弟一生就沒有守過幾個承諾,這樣一個無聊幼稚的承諾,實在也沒有什麼守的必要。他確實恨著他,憎著他,可在這茫茫人海中再也見不著他,卻又覺得少了些什麼。
像是有一雙想要伸出去的手,再也沒有了伸出去的機會。
在這些事情差不多都處理完了的當口上,忙得暈頭轉向的何文昱才猛然發覺,自己已有大半年沒有見到過太子了,反倒是寧王殿下,不再像以前那樣氣定神閒疏落不羈,而是漸漸有了擔當大任的能力,頻繁地出現在朝中上下。看上去,也更有……王者氣息了。
正當他估摸著著兩兄弟的權斗中又出現了什麼轉機時,梁帝的兩道御旨降下,隨即舉國同喪,而又舉國同慶。
一道御旨上悲痛地陳述了太子與順昌二十年年末病逝的過程;另一道御旨誇讚了寧王一番,並冊立他為太子,繼承梁朝大統。
梁帝終究是全了太子的體面,隱瞞了宣奕逼宮未遂於駕前自戕一事,並以太子的禮數將他下葬。
寧初靜靜地看著面前的陵寢,不知該說些什麼。
這樣的結局她是料想過的,甚至梁帝最後的處置結果也並不完全在她的意料之外。她的這個舅舅其實意外地挺聰明,但事實上卻真的對於權力和欲望沒有過多的追求。比起太子和寧王,她其實要更喜歡梁帝。她只是會替梁帝感到悲哀。
但仔細想來,這位太子殿下更值得讓人為他悲哀不是嗎?
寧初利用了他很多年,也理解了他很多年,他幫助她實現了夢想,她也幫他,做了她一直想做卻又無法去做的事情。
十年前,她還是一個真正的小姑娘,豆蔻年華好顏色,算不上驚艷,卻很是討人喜歡。她其實很感謝自己的這副長相,讓她在失去了父母之後還可以很好地利用起來,在這世界過得遊刃有餘。
她那說來沒心沒肺的母親向來不忌諱告訴她些什麼,有關皇宮裡的大小事務,包括皇親貴胄宮女內侍之流,想起什麼說什麼。所以對於此後自己的人生該如何寄託,寧初的心裡早有打算。
從絜羭到陵安要走很長一段路,而寧初故意繞著圈子走了一條遠路,她想慢慢地走,不管能不能到陵安都沒有關係,除了需要留心草藥之外,更重要的是,她想慢慢地找點什麼來填補自己過度空虛的人生。
於是就這麼遇見了葉原,在江南的煙雨季節。
寧初還記得那時節開得正好的蓮花,和空氣里寂寞的味道。記得他突然出現在這世間,將其他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陪襯般的存在。記得那時節明明是夏日的光,照在他身上卻顯出一派冬天的光景。
她喜歡他,喜歡他的感覺和神情,喜歡他對一切充滿興趣但實則滿不在乎的樣子,喜歡他淡定儒雅的舉止,喜歡他陽光落在他臉上絨毛時淡淡的溫柔。
她空虛的人生出現了轉機。
寧初若是與葉原說起這一段往事來,他應當是不記得的。不記得也很正常,畢竟當初的她,並不想那麼快留下自己的痕跡。
她跟了他很久,從江南一直到陵安,見過了他見過的人,看過了他看過的景。她愈發地喜歡他。
也是在那趟旅途中,她認識了林長弋。並不是說葉原比起林長弋來不夠細緻,連林長弋都發現了的人他卻沒發現。而是由於林長弋表現得太過有錢,寧初覺得很有必要和他認識一下。果然認識了之後寧初越發欣賞林長弋的生活方式。
於是就在葉原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們意外而又必然地結成了摯友。
太子逼宮事後,雲琮作為反賊被羈押了起來,但不過一夜,便沒有人能找到他。寧初想都沒想就明白究竟發生了何事。
能從接連從太子手裡和天牢中不動聲色地接走犯人的,葉原認識的也就那麼一個。那麼一個她曾經因為有錢好辦事而結交下的朋友。
雖然一開始的目的是他,但她沒去找他。
她想賭一次,賭他會不會回來找她。
那段旅程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不過一年多,便也這麼走到了陵安。
她沒再繼續跟著他,而是按照一開始打算,進了太子府。
她與太子說得甚是清楚明白,連試探摸索都沒有。從母親簡短的談話和與他簡短的接觸中,寧初就確定他們可以達成很好的合作關係。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寧初當初沒有騙過哈蘇爾,她確實沒有見過太子,每次與太子接觸,為了保證彼此合作愉快,他們都使用著特殊的交流方式,甚至太子知道寧初的病情,也是在很久以後。
那個很久以後,就是葉原入府以後。
寧初清楚人與人之間的利益交換,也明白人性之中的善惡掙扎。她在那些年裡為太子出過不少頗有成效的主意,百分百的真心,因為她做這一切的目的不是為了太子,而是自己確實也很討厭那些人。
只有一件事。
在葉原還是雲琮的時候,他是陵安城出了名的天才。陵安城人才輩出,不是年紀小又有點學識就可以稱作天才的,雲琮的見解實實在在地每次都會給當權者以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