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六章 芭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平府的春雨淅淅瀝瀝下了一夜,李小麼懶懶的躺在床上,靜聽著外面雨滴打在芭蕉葉上的聲音,窗外這幾棵芭蕉,是她前兩天剛看著人移過來的,好應上那句『何人無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好象她要這裡能住上幾百年似的。

  床前的簾帷輕輕掀起,淡月探進頭來,見李小麼已經醒了,鬆了口氣笑著稟報導:「姑娘,長遠說有急事要稟報姑娘。」李小麼一下子撐著上身坐起來,翻身下床吩咐道:「讓他稍等片刻,我這就好!」長遠這麼急著要見她,必有急事大事!說不定是哪裡有了突破口!李小麼急急的漱了口,三兩下綰了頭髮,換了衣服出來,長遠衣服半濕,長揖見了禮,低聲稟報導:「姑娘,昨天丑正剛過,林丞相裹著黑斗篷,只帶了幾個護衛,突然離了府,叫開城門出去了,盯著林府的諜報沒法跟出城,我就趕緊讓西安和南寧帶著幾個人趕緊跟出去,昨天夜裡下著雨,林丞相一行人走的慢,西安很快就重新綴上了,一直跟到白雲山下,林丞相進了一處庵堂,天近明,林丞相才從庵堂回去,西安一路跟回來,南寧留下來打聽了,那座庵堂叫穀雨庵,是白雲山下一處小庵堂,姑娘知道,白雲山上除了白雲寺和白雲庵外,前山後山還星羅棋布著許多寺院庵堂,這穀雨庵位於後山,周圍景色很好,很僻靜,幾乎沒有什麼香火,庵里現有十四個尼姑,由一個叫慧清的老師太主持。」

  「林丞相這麼急去穀雨庵見誰?」李小麼脫口問道,長遠苦笑著搖了搖頭:「到了庵堂,林丞相帶的幾個護衛警戒四周,西安沒敢輕舉妄動,庵里從始至終,連盞燈也沒點,早上南寧伏在庵外樹上仔細數過,十四個尼姑都看到了,沒看出有什麼不對處。」李小麼吸了口氣,凝神想了想,看著長遠問道:「林丞相神情如何?看到過沒有?」

  「我仔細問過了,林丞相出府門時,諜報看到了一眼,說神情象是很凝重,西安說出庵堂時林丞相神情悲傷。」長遠答道,李小麼怔怔的想出了神,那個庵里有什麼人、什麼東西、什麼事能讓林丞相半夜叫開城門,冒雨前往?神情是凝重和悲傷,到底是什麼事、什麼人?

  「吩咐下去,派妥當的人,去查穀雨庵所有尼姑的來歷和??????所有能查到的東西,要快,再派人去緊盯著穀雨庵,嗯,甲一那邊人手也不寬裕,穀雨庵那邊咱們派人盯著就行。」李小麼吩咐道,長遠沉聲答應,見李小麼沒再有別的吩咐,才告退出去。

  李小麼心情愉快的站起來,走到廊檐下,仰頭看著密密飄落的雨滴,窗下那幾棵新移的芭蕉被雨水洗的青翠欲滴,院子一角新栽的枇杷樹已經生出了新葉,這是棵十年生的枇杷樹,今年就能結果了,也不知道這棵枇杷樹品種如何,若是運氣好??????淡月取了件薄絲棉斗篷,輕手輕腳的披在李小麼身上,李小麼抓住斗篷,轉頭看著淡月笑著說道:「這雨下的真好,咱們移的這些花啊樹的,你看看,都活了。」

  「看姑娘這意思,好象咱們要在這裡長長久久的住著似的。」淡月笑著,低低的嘀咕道,李小麼轉頭看著她,認真的說道:「可不能這麼說,活著就要好好活,一天也不能馬虎,你想想,那樹。」李小麼轉頭衝著那棵生機勃勃的枇杷樹努了努下巴:「它能生長几百年,若它有靈,豈不是會說,看你們人,也不過匆匆幾十年,還要爭這要那,何苦呢?」淡月抿嘴笑著,推著李小麼一邊往屋裡進,一邊笑著說道:「姑娘今兒怎麼啦?咱們可是天天好好活著的!昨天南寧尋人買到棕葉了,海棠昨晚上趕著包了十幾個棕子,捂了一夜,姑娘睡著的時候,我和海棠先嘗過一個了,味道真是好!姑娘趕緊洗漱了,嘗一嘗!」李小麼忙垂涎三尺的點著頭,今天淨是好事,她有種直覺,那個穀雨庵,一定能給她帶來好運氣。

  吃了早飯,李小麼乾脆帶著淡月和海棠去了趟彩雲坊,一主兩仆挑了整整一個上午,看遍了彩雲坊所有的新衣,李小麼訂了十來件衣裙,又給淡月和海棠訂了兩三件衣裙,彩雲坊的婆子驚奇不已,到彩雲坊的非富即貴,一次訂上十幾件衣裙都是常事,可給丫頭到彩雲坊訂衣服的,還真是沒見過,淡月拉了拉李小麼,輕輕嘀咕了一句,李小麼看著她笑著低聲說道:「沒事,最多說咱們鄉下人不懂規矩,人傻錢多,也疑不到別的地方去。」淡月和海棠對視了一眼,不再多話,三個人又轉去江南坊吃了午飯,才悠悠然的回去。

  南寧已經趕回來了,正等著李小麼回來,一路跟著進了正院,海棠砌了茶,和淡月退到外面,做著針線看著四周,南寧利落的躬了躬身子稟報導:「姑娘,穀雨庵那邊查的差不多了,庵里十四個尼姑,都見到查過了,主持慧清師太今年五十三了,原在天寧庵修行,十七年前從天寧庵遊歷白雲山下,就在穀雨庵落下了腳,一直做主持到現在。」

  「天寧庵?和天寧寺是一處的麼?」李小麼一下子直起了上身,南寧忙點頭應道:「是一處的。」李小麼輕輕呼出口氣,驚訝的幾乎要叫起來,那個智靜和尚,就是在天寧寺受戒修行的!這穀雨庵的不凡處,必和這慧清有關!

  「你接著說。」李小麼呼了口氣,笑著示意南寧,南寧忙接著說道:「其餘十三個尼姑都是本地人,有八個是從小就在穀雨庵出家修行的,其它四個,有兩個是掛單在穀雨庵的遊方尼,還有兩個,在慧清師太過來前,就在穀雨庵修行了,這十三個人,每天的日程幾乎一樣,沒有不尋常處。」

  「那八個從小在穀雨庵修行的尼姑,今年都多大了?」「不到三十歲,二十七八歲。」南寧想了想答道,

  「那就是說,都是慧清師太到穀雨庵後才收來修行的?」

  「是!」南寧若有所悟的看著李小麼,

  「十七年前的穀雨庵,有多少人?」李小麼追問道,南寧眨了下眼睛,忙垂頭答道:「是我疏忽了,我這就去打聽。」

  「嗯,要是我想的不錯,十七年前的穀雨庵,應該只有三五個人。」李小麼嘴角帶著笑,慢吞吞的說道,南寧看著李小麼沒有說話,李小麼想了想,看著南寧低聲說道:「林家有個交情極好的高僧,就是天寧寺出身,我猜著那慧清師太十七年前必是應了林家邀請,專程來穀雨庵,要主持什麼事!或是要掩著護著什麼人!一定是要掩護著什麼人,庵里只有三五個人的時候,日常供奉上就不好掩護,若有十三四人,那再多兩三個人的供奉,就極不容易讓人發覺了。」南寧凝神聽著,點了點頭,低聲贊同道:「姑娘說的極有道理。」

  「嗯,兩件,一,緊盯慧清師太,二,看清記好每天送進穀雨庵的東西,一件也別落下了,隱在庵里的人最近必是出了什麼事,必定有動靜。」李小麼咬著嘴唇吩咐道,南寧乾脆答應,退出去安排了。

  雨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一早,朝霞綻出地平線,李小麼早早起來,換了條最常見的淺灰素綢寬幅裙,一件銀紅素綢夾襖,披了件灰綢夾斗篷,上了車,帶著長遠、南寧等人,往城外玉台山天慶觀行去。今天是老君誕會的正日子,玉台山下已經熱鬧了四五天了,今天的誕會正日,聽說大皇子妃宋氏和側妃楊氏要去天慶觀做法事,為皇上和百姓祈福。

  李小麼的車子出了城,慢慢悠悠行了七八里路,遠遠已經能夠看到鬱鬱蔥蔥的玉台山,李小麼的車子在一處狹長的谷地入口處停下,這處狹長的谷地一邊是玉台山脈延伸過來的山地,一邊片極大的湖沼,湖沼邊樹藤密布,延伸極遠,是至玉台山的必經之處,長遠和西安將車趕到路邊,卸了只車輪子,兩人仿佛修車般研究著輪子,李小麼坐在車子,透過車簾縫隙看向太平府方向,這個大皇子妃,敬神也不恭敬些,這都什麼時辰了,還沒過來!

  正腹誹間,遠遠塵土高揚,南寧忙直起身子,敲了敲車廂板:「姑娘,來了。」

  「嗯,看清楚了。」

  「姑娘放心。」南寧環顧四周,警惕的往上打了個手勢,蹲下來繼續和長遠修著車子。

  不大會兒,大皇子府的護衛鮮衣怒馬,氣宇昂然的騎在馬上,一路小跑過來,兩個護衛勒馬到李小麼的車旁兜了兩圈,見南寧和長遠滿臉汗泥、互相埋怨數落著笨拙費力的裝著車輪,對視一眼笑了笑,撥轉馬頭歸隊報了無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