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謝長廷或許已不在人世,這時方天朔造有預感的事。袁通這麼一說,方天朔頓時明白了黎老夫人綁他的原因——謝長廷的死,很有可能與黎府有關。
於是他二話不說把袁通打暈,迅速殺至佛堂內,找到了黎老夫人,威脅她說出了真相。
然而這個真相,卻尤其慘烈。
十多年前的某個中夜,已經睡了的黎府大老爺黎驄,急匆匆地從被窩裡鑽出來,披上外衣打開後門,迎進兩位遠道而來的朋友。
那兩人披星戴月一路風塵僕僕,掀起斗笠,斗笠下的臉滿是疲憊。而他們穿的黑袍下,還裹著一個三五歲的孩子,三人輕手輕腳地進去,久別重逢的喜悅沖淡了一路奔波的辛勞,三人交談至破曉方才休息。
這兩位友人,便是謝長廷與西南巨富家的大公子,溫玄青。那個孩子,便是溫玄青的兒子。
溫玄青雖是溫家大公子,可其實是私生子,從小就不知母親是何許人氏,長大了便按照家裡的意思娶了一個門當戶對的姑娘,為溫家打理產業做牛做馬。
只是成親一年後,那位姑娘便因難產死了,溫玄青為人清心寡欲,沒有續弦的意思,便帶著兒子兩個人過。
只是後來一次行商途中,他遇到了謝長廷。
二十幾年人情冷暖,早已讓溫玄青日漸涼薄。然而謝長廷不同,一個行俠仗義赤子丹心的大俠,是溫玄青從未遇見過的人。
於星夜下他們席地飲酒,於客舟中他們臨江垂釣。謝長廷孤身一劍立於船頂,在那湘江雲水間閉著眼感受天地風清,那番瀟灑肆意,是溫玄青從未見過的風景。
心生愛慕,許是水到渠成之事。
然而堂堂溫家大公子要跟一個男人在一起,何其荒誕。一個謝長廷,縱是一代大俠,又如何與偌大一個溫家抗衡?
然而溫玄青心意已決,抱起兒子就秘密逃出了溫家,他已不再欠這個地方什麼了,這裡也沒有真正將他放在心上的家人。謝長廷也因此退出天華派,帶著溫玄青和孩子,在一路追殺之下,遠赴江洲。
黎驄於危難之中伸出援手,藏了二人一段時間。但溫家欲奪回長孫,找不到人誓不罷休,於是謝長廷和溫玄青為了不給黎驄帶來麻煩,便隱居無牙山。
可好景不長,溫家的人最後還是尋到了江洲,陰差陽錯之下,黎家十多歲的小公子黎青帶著他們找到了避世所在,一場慘劇,便於秋山夜雨中,悄然而至。
那晚的夜雨下得那麼大,沖刷著血水流入酒泉,漫過草叢,蜿蜒而下。而倒在血泊中的人還緊緊地握著手,主人已逝,孤劍落下,徒留一世輕嘆。
“是黎青?”阿白的指尖忽然開始泛涼,只聽身後哐當一聲,驀然回首,就見黎青恍然無措地站在不遠處的牆角,腳邊滾落著銅盆。而眼淚,再次從他那睜大的不可置信的眸子裡奪眶而出。
阿白心中一沉,他忽然想到一個可怕的可能——為何五爺年年與黎青通信,卻不肯見他?為何他獨居春風樓,看起來無牽無掛?
溫玄青當年的那個孩子,還活著嗎?
阿白不知該如何與黎青說,黎青卻攥緊著拳,自己走了過來,聲音沙啞地問方天朔,“你方才說的,是真的嗎?你說是我是我把那些人帶到了山上?”
方天朔不知黎青也在此地,他不認識黎青,但對黎老夫人惡感已成,對於間接導致謝長廷死亡的黎青,當然也沒有好臉色。阿白來不及阻止,方天朔的誅心之語便已脫口而出,“不是你又是誰?連你祖母都已承認,你還要如何狡”
“方天朔!”阿白冷聲打斷他的話,當年之事已不可考,黎青當是也只是個半大的孩子,被哄騙著上了山也未嘗不可能。
更何況,他現在看起來已經完全不記得當年之事了。
然而已經晚了,黎青已然臉色煞白,他似乎如醍醐灌頂般忽然想通了什麼,眼底的悲戚像水墨般暈染開來,逐漸覆蓋他的瞳孔。
“黎青?”阿白擔心著叫著他的名字,然後下一秒,黎青就像被抽去了所有力氣,倏然倒下。
小小的白府,頓時忙碌了起來。
阿蒙第一時間給黎青診脈,而阿白等不及結果,便前往春風樓找人。然而洞開的門庭薄紗搖曳,那位紅衣的風塵客已不知去往何方。
五爺走了,沒留下任何一封信,走得悄無聲息。
青竹抱著膝蓋坐在門前石階上,遙望著前方那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似乎還希冀著那個人能再度歸來。
阿白走到他身邊,還沒開口,他便自己說起了話。
“七年前,他便是從這裡走過來的。當時春風樓的一個公子得罪了官爺,官爺下令讓春風樓停業,樓里所有人都心慌慌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時我還小,剛被賣進來,覺得怕極了。”
青竹的聲音透著時間的蒼涼,將阿白帶回七年前的那個夜晚,青石板斑駁的劃痕逐漸消失,院牆上探出的枯枝重新開出花朵,阿白也仿佛看見了那個十幾歲的紅衣少年,打著傘款款而來。
“那時候大家都快撐不住了,不能開張,就沒有飯吃。那天晚上有人提議要那惹事的公子自己去賠禮道歉,化解這場危機,可誰都知道,這一去,恐怕不能善了。那人心裡也害怕,手都在哆嗦,可為了這麼多人,也只能去了。可他沒走到巷口呢,五爺就來了。
於是他二話不說把袁通打暈,迅速殺至佛堂內,找到了黎老夫人,威脅她說出了真相。
然而這個真相,卻尤其慘烈。
十多年前的某個中夜,已經睡了的黎府大老爺黎驄,急匆匆地從被窩裡鑽出來,披上外衣打開後門,迎進兩位遠道而來的朋友。
那兩人披星戴月一路風塵僕僕,掀起斗笠,斗笠下的臉滿是疲憊。而他們穿的黑袍下,還裹著一個三五歲的孩子,三人輕手輕腳地進去,久別重逢的喜悅沖淡了一路奔波的辛勞,三人交談至破曉方才休息。
這兩位友人,便是謝長廷與西南巨富家的大公子,溫玄青。那個孩子,便是溫玄青的兒子。
溫玄青雖是溫家大公子,可其實是私生子,從小就不知母親是何許人氏,長大了便按照家裡的意思娶了一個門當戶對的姑娘,為溫家打理產業做牛做馬。
只是成親一年後,那位姑娘便因難產死了,溫玄青為人清心寡欲,沒有續弦的意思,便帶著兒子兩個人過。
只是後來一次行商途中,他遇到了謝長廷。
二十幾年人情冷暖,早已讓溫玄青日漸涼薄。然而謝長廷不同,一個行俠仗義赤子丹心的大俠,是溫玄青從未遇見過的人。
於星夜下他們席地飲酒,於客舟中他們臨江垂釣。謝長廷孤身一劍立於船頂,在那湘江雲水間閉著眼感受天地風清,那番瀟灑肆意,是溫玄青從未見過的風景。
心生愛慕,許是水到渠成之事。
然而堂堂溫家大公子要跟一個男人在一起,何其荒誕。一個謝長廷,縱是一代大俠,又如何與偌大一個溫家抗衡?
然而溫玄青心意已決,抱起兒子就秘密逃出了溫家,他已不再欠這個地方什麼了,這裡也沒有真正將他放在心上的家人。謝長廷也因此退出天華派,帶著溫玄青和孩子,在一路追殺之下,遠赴江洲。
黎驄於危難之中伸出援手,藏了二人一段時間。但溫家欲奪回長孫,找不到人誓不罷休,於是謝長廷和溫玄青為了不給黎驄帶來麻煩,便隱居無牙山。
可好景不長,溫家的人最後還是尋到了江洲,陰差陽錯之下,黎家十多歲的小公子黎青帶著他們找到了避世所在,一場慘劇,便於秋山夜雨中,悄然而至。
那晚的夜雨下得那麼大,沖刷著血水流入酒泉,漫過草叢,蜿蜒而下。而倒在血泊中的人還緊緊地握著手,主人已逝,孤劍落下,徒留一世輕嘆。
“是黎青?”阿白的指尖忽然開始泛涼,只聽身後哐當一聲,驀然回首,就見黎青恍然無措地站在不遠處的牆角,腳邊滾落著銅盆。而眼淚,再次從他那睜大的不可置信的眸子裡奪眶而出。
阿白心中一沉,他忽然想到一個可怕的可能——為何五爺年年與黎青通信,卻不肯見他?為何他獨居春風樓,看起來無牽無掛?
溫玄青當年的那個孩子,還活著嗎?
阿白不知該如何與黎青說,黎青卻攥緊著拳,自己走了過來,聲音沙啞地問方天朔,“你方才說的,是真的嗎?你說是我是我把那些人帶到了山上?”
方天朔不知黎青也在此地,他不認識黎青,但對黎老夫人惡感已成,對於間接導致謝長廷死亡的黎青,當然也沒有好臉色。阿白來不及阻止,方天朔的誅心之語便已脫口而出,“不是你又是誰?連你祖母都已承認,你還要如何狡”
“方天朔!”阿白冷聲打斷他的話,當年之事已不可考,黎青當是也只是個半大的孩子,被哄騙著上了山也未嘗不可能。
更何況,他現在看起來已經完全不記得當年之事了。
然而已經晚了,黎青已然臉色煞白,他似乎如醍醐灌頂般忽然想通了什麼,眼底的悲戚像水墨般暈染開來,逐漸覆蓋他的瞳孔。
“黎青?”阿白擔心著叫著他的名字,然後下一秒,黎青就像被抽去了所有力氣,倏然倒下。
小小的白府,頓時忙碌了起來。
阿蒙第一時間給黎青診脈,而阿白等不及結果,便前往春風樓找人。然而洞開的門庭薄紗搖曳,那位紅衣的風塵客已不知去往何方。
五爺走了,沒留下任何一封信,走得悄無聲息。
青竹抱著膝蓋坐在門前石階上,遙望著前方那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似乎還希冀著那個人能再度歸來。
阿白走到他身邊,還沒開口,他便自己說起了話。
“七年前,他便是從這裡走過來的。當時春風樓的一個公子得罪了官爺,官爺下令讓春風樓停業,樓里所有人都心慌慌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時我還小,剛被賣進來,覺得怕極了。”
青竹的聲音透著時間的蒼涼,將阿白帶回七年前的那個夜晚,青石板斑駁的劃痕逐漸消失,院牆上探出的枯枝重新開出花朵,阿白也仿佛看見了那個十幾歲的紅衣少年,打著傘款款而來。
“那時候大家都快撐不住了,不能開張,就沒有飯吃。那天晚上有人提議要那惹事的公子自己去賠禮道歉,化解這場危機,可誰都知道,這一去,恐怕不能善了。那人心裡也害怕,手都在哆嗦,可為了這麼多人,也只能去了。可他沒走到巷口呢,五爺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