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魏公公嘆了口氣:“我們新帝當著王爺的時候,那府里就清靜得很,雅玉王妃那是頂賢淑的女子,可見不是悍婦河東獅吼,而是新帝打心眼裡敬愛著王妃,如今,新帝爺要讓登基大典與封后大典一同進行,其內的深意便是要二人比肩而立,成就一番帝後佳話啊!咱們這些個管事兒的,當時明了聖心,成全了聖上敬愛皇后之心,那些個主次倒是不用太過明顯……這下章大人可是心內有數了?”
這幾日因著滿京城都在議論著皇帝是否會另外選後。加上雅玉王夫人產下的也不是可以傳承大統的兒子,頗有點傳嫡無力,有失寵的嫌疑。若不是新帝貼身的公公這般指點,那章大人還真是未曾想過新帝對雅玉王妃的寵愛之心竟是到了如此這般的地步。
當下便是恍然大悟,點著頭寫過了魏公公。待得回了禮部,便是將先前制定好了的章程全數推翻,著重潤色了封后大典的流程,新後的鳳袍,也揀選了百名精湛的繡工精心趕製。鳳輦也是請了工匠重新鑲嵌寶石,拉縴金絲裝裱一新。
可是偏偏還是有人不識相,因著短缺了魏公公的指點,大著膽子來給新帝滾燙的心腸潑冷水來了。
雖然還未登基,但是驍王依然在龍椅之旁設座開始主理朝政了。
早朝過半,便是有人大著膽子請奏驍王,這新後人選當慎而又慎。萬萬不得被女色所惑,選出個出身卑賤,不堪鳳儀的女子為後,讓百夷藩國恥笑,朝中的文武寒心……
因著請奏的乃是位老翰林,文采斐然,引經據典,慷慨激昂,只聽得在場的百官頻頻點頭,愈加覺得新帝在皇后的人選上不大慎重。
驍王臉色不驚不喜,從案上奏摺中挑了一本,命魏公公交給這位老翰林。
“卿將這份奏摺念出來,讓文武百官都聽一聽。”驍王說道。
老翰林不知驍王何意,展開奏摺大聲的念出來。這份奏摺是關於連通京城和淮南的運河的。淮南乃在三季之時乃是稻米之鄉,更因為緊挨伯夷女國,香米名揚天下。民間有“淮南熟,天下足”的諺語。但是淮南和朝廷腹地交通不暢,每年都要耗費大量民力物力,才能將淮南的糧食運出,折算下來每運出一擔糧食,就要損耗三擔糧食。如果開鑿了運河,淮南的糧食就能水路運到腹地和京城了…
老翰林念到這裡,朝臣們紛紛搖頭。這份奏摺卻是想當然了。淮南糧食不易運出,大家豈有不知之理。前朝大梁時,就曾經計劃築路或開鑿運河,但幾經周折都因為徵用民夫過多,耗費錢財太多而放棄了。後來驍王治理淮南雖然開通了商路,連接了老舊的運河,然而一到汛期,河水滿溢,便是不能通船。而這份奏摺里卻是大膽提出,開鑿新的運河,既可以在汛期起到分流洪水的作用,同時也便於更多的船隻通行,南北更加暢通無阻,老翰林繼續念奏摺。下面卻是建議修建很多新的器具,有開鑿船,鐵鑿,鋼尺等,共計六種工具,並詳細說明了工具的製造方法。按奏摺所述,使用新工具後,開鑿運河的速度可提高叄倍,而耗費的人力物力只有原來的不足一半。
老翰林念完,朝臣們一時間竊竊私語,直向寫出這奏摺的工部侍郎尉遲敬賢投去讚許的目光。
霍尊霆不動聲色的問:“尉遲愛卿,為何你這份奏摺對淮南運河的見地如此通透?”
尉遲敬賢趕緊出列說道:“臣委實不敢居功,開鑿運河的方位圖紙俱是雅玉王妃在淮南時,親自帶人勘察河道,逐一詳實繪製出來,因著是新近繪製的,內容要比工部先前繪製水道圖還要詳細準確,避免了施工時許多無謂的錯誤,而且每一河段的吃水量也是記錄詳實,需要擴寬加深的地方都逐一標註出了。這樣的圖紙沒有兩年的時間是繪製不出的。而且那些勘探工具,許多是雅玉王妃的獨創,臣當初拿回工部時,同僚們也是嘖嘖稱奇,讚嘆不已……”
其實尉遲敬賢說的前半段倒是實情,飛燕身在淮南時,因為主理船塢事宜,深切感到運河在汛期的不便,便是起了彌補的心思,組織人手勘探,只是後來驍王被調至北疆,才被迫中斷,待得回了京城後,她心內一直掛念這未盡的事宜,才請示了驍王后,將圖紙一併給了身在工部的堂弟,囑託他代為為完成。
但是那些奇巧的工具,其實都是端木先生的手筆罷了,不過飛燕頂了黃千機高徒的名頭,這般說辭卻是不會惹人質疑的。
聽了敬賢的話後,驍王的臉色慢慢有些陰沉了:“本王的王妃雖然因著家中逢變而受過些苦楚,然而正因為如此,她深知庶民之苦楚,體味了民間百態,與本王在淮南期間,雅玉王妃盡卸了金釵玉環,青布包頭,粗布衣衫親自出入鹽場改良造鹽器具。更是親自帶人布置善堂粥棚,熬粥施藥給挨餓受凍的饑民,又是身受皇帝的重託改造戰船,繪製圖紙可以熬度至深夜。
她雖是女子,卻從不以身居後宅享受錦衣玉食為樂,殫精竭慮替本王分憂,以造福一方百姓之福祉為己任。這般心懷黎民,才華出眾的女子都當不得皇后,那麼本王倒是要問問翰林馬大人,何等的女子才擔當得起鳳儀?”
朝中的群臣們也是對驍王寵愛這位妾室扶正的王妃頗有耳聞的。只是先前都未深究,也只當這女子因著容貌出眾才得了驍王的寵愛。
可是今日朝堂上的這番對峙,可真是一句話點醒了夢中人——方才驍王所言,絕非杜撰,林林總總他們也都是聽說過的,更有荒誕的說辭,說那女子竟然是以前白露山的軍師諸葛先生。雖然不可信,但是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那就是這位雅玉王妃的才幹不下於朝中的任何一位臣子,絕對當得起國君的賢內助。
而且也不知這王妃是不是注意道了尺度,只專注於水利工程,卻從不過問朝政。竟是讓諫臣也挑不到半點錯處。這樣的得體識度,該是怎樣一個聰慧的女子?能盡得冷麵驍王的心思,豈會是個單單以色侍人的妖媚?
終卷:穩宮長相守
第194章
驍王本就是不怒自威者,更何況這言語犀利得更是讓人招架不住,那位直諫的馬大人臉色頓時掛不住了,想要當個名垂青史的忠毅諫臣也是需要一嘴的鐵齒鋼牙,若是在朝堂之上都不能慷慨陳詞,向聖上進言盡書自己的義膽忠肝,怎可能被人牢記得住?
怎奈這新帝便是沒理都能辯駁出三分的主兒,馬大人一時準備不足,頹敗得灰頭土臉,被驍王冷聲問了五遍:“誰堪當賢后,愛卿可否拉出個名單來?”
言語雖然勉強算得上和藹,可是那殺氣騰騰的眼神再搭配上了磨牙的模樣,怎麼看都是要依著那名單挨個殺光斬盡的模樣……
一時間被宮中後位空懸誘惑的群臣們這才猛然想起了以前關於驍王克妾殺妻的傳聞,一時間都是為自家的千金捏持了一把冷汗,各個膽戰心驚地望著下巴抖著鬍鬚的馬大人的嘴唇,生怕他老人家一個頂不住新君的龍威壓迫,說出了自己府內千金的名姓來!
幸虧尉遲敬賢及時解圍,順勢向驍王請奏了治理運河的事宜,這才讓馬大人得以體面地下了朝堂。也讓群臣們暗地裡長長地舒緩了一口氣。
至此後,再無人妄議皇后的人選。說到底,即將登基的新帝乃是強勢帝王,與講究制衡懷柔的先帝大是不同。這不是個守成謹慎之輩,做事講究雷厲風行,更是心內自有一番主張,不被朝中的群臣撼動,說到底,大齊天下真正的開拓者終於上位了。至於該如何與這新君相處,乃是朝中文武務必要從頭學起的,頭一件便是,新帝的家事切莫張口伸嘴,不然便等著龍威震怒,禍及九族。
大齊盛華元年,大齊第二任君主伴著旭日東升,錚錚作響的金鞭之聲,大齊玄武聖帝正式登基,同時冊封雅玉王妃為大齊新一代掌宮皇后,賜號鳳卿。
不同於以往,觀禮只有文武百官,因為有封后大典,各個府里的誥命婦人以及後宮裡先帝的嬪妃們俱是在大殿之外觀禮。
昔日的太子妃也是跪在人群之中,這幾日宮內的動亂,早已經讓這位養尊處優的世家女熬度了最後一點心血,滿臉的憔悴,望著本該自己安享的榮寵便是這樣付之東流,心內的苦澀真是難以言表……
在封后大典上,皇帝居然親自下了台階,走到了正陽門外,親自攙扶著華冠錦帶的新後下了鳳輦,帝後二人攜手一同踏上九十九層的台階,兩手相攜,一同在金鑾殿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宣布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那一刻,霍尊霆含笑眼望著自己身旁,頭戴鳳冠,顯得臉蛋愈加可人的女子,只覺得著比肩而立的時刻,竟是似乎上輩子便期盼了許久的了。
在佳人的巧笑嫣然間,似乎眼前一時有晃過了二人初次相逢的情形,一個身著男裝的清秀麗人,坐騎在馬背之上,一雙鳳眼閃著靈動的秋波,朝著自己抱拳問道:‘敢問閣下,前方的驛站該是往哪裡走?”
就算間隔了經年,可是那第一眼的驚鴻似乎還在眼前,終於與那畫中人相見而讓心內的產生的,如驚濤一般的悸動動始終未曾停歇。
從此之後,”弓弦馬上劍,傾國頻笑粲”,全力拼得這萬里河山,也不過是為了換得心愛女人的一世平安。
如今終於可以讓他最心愛的女人,光明正大地站在自己的身側,由此得來的慰藉,竟是勝過權利傾軋獲勝的欣喜。
當天夜裡,一身紅紗,嬌媚無限的鳳卿皇后被新帝親自抱到了龍床之上,剝掉了衣衫,此時宮燈籠著紅色的透紗,襯得燕兒那一身的肌膚愈加粉紅嬌艷。
霍尊霆龍袍半解,露出衣襟里健壯的胸肌,支腿半坐在龍榻之旁,嘴角含笑,那深邃的眉眼卻是被半明半媚的目光映襯得邪氣十足。
此時再抬眼望去,哪裡還是什麼白晝里器宇軒昂的大齊帝王,分明是剛剛潛入繡樓,要行那孟浪之事的不羈之徒。
飛燕也是被霍尊霆那略帶邪氣的笑容弄的心內有種說不出的悸動,便是翻身揚起優美的脖頸,輕笑道:“陛下為何這般看著臣妾?莫不是方才飲那西域葡萄酒,嘴上掛了酒漬不成?”
霍尊霆望著他的親親皇后,那兩片被紅酒暈染的櫻唇,眼波又是暗沉了幾分,勾起嘴角道:“雖是成禮兩次,可是只有今日牽著燕兒的手一同登上那高台之上,才有種與你是真正成禮之感,不禁想到當初與你初遇時,燕兒那般矜持,朕當時已經是對燕兒一見鍾情,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以後每每想起被燕兒硬著心腸回絕的模樣,便是傷心得睡不著覺,當下便是立下了大志願,若有一日得此女,定當報了當日之仇。可惜初時得了你時,還是千嬌百媚的少女,真是不忍辣手摧花……”
這幾日因著滿京城都在議論著皇帝是否會另外選後。加上雅玉王夫人產下的也不是可以傳承大統的兒子,頗有點傳嫡無力,有失寵的嫌疑。若不是新帝貼身的公公這般指點,那章大人還真是未曾想過新帝對雅玉王妃的寵愛之心竟是到了如此這般的地步。
當下便是恍然大悟,點著頭寫過了魏公公。待得回了禮部,便是將先前制定好了的章程全數推翻,著重潤色了封后大典的流程,新後的鳳袍,也揀選了百名精湛的繡工精心趕製。鳳輦也是請了工匠重新鑲嵌寶石,拉縴金絲裝裱一新。
可是偏偏還是有人不識相,因著短缺了魏公公的指點,大著膽子來給新帝滾燙的心腸潑冷水來了。
雖然還未登基,但是驍王依然在龍椅之旁設座開始主理朝政了。
早朝過半,便是有人大著膽子請奏驍王,這新後人選當慎而又慎。萬萬不得被女色所惑,選出個出身卑賤,不堪鳳儀的女子為後,讓百夷藩國恥笑,朝中的文武寒心……
因著請奏的乃是位老翰林,文采斐然,引經據典,慷慨激昂,只聽得在場的百官頻頻點頭,愈加覺得新帝在皇后的人選上不大慎重。
驍王臉色不驚不喜,從案上奏摺中挑了一本,命魏公公交給這位老翰林。
“卿將這份奏摺念出來,讓文武百官都聽一聽。”驍王說道。
老翰林不知驍王何意,展開奏摺大聲的念出來。這份奏摺是關於連通京城和淮南的運河的。淮南乃在三季之時乃是稻米之鄉,更因為緊挨伯夷女國,香米名揚天下。民間有“淮南熟,天下足”的諺語。但是淮南和朝廷腹地交通不暢,每年都要耗費大量民力物力,才能將淮南的糧食運出,折算下來每運出一擔糧食,就要損耗三擔糧食。如果開鑿了運河,淮南的糧食就能水路運到腹地和京城了…
老翰林念到這裡,朝臣們紛紛搖頭。這份奏摺卻是想當然了。淮南糧食不易運出,大家豈有不知之理。前朝大梁時,就曾經計劃築路或開鑿運河,但幾經周折都因為徵用民夫過多,耗費錢財太多而放棄了。後來驍王治理淮南雖然開通了商路,連接了老舊的運河,然而一到汛期,河水滿溢,便是不能通船。而這份奏摺里卻是大膽提出,開鑿新的運河,既可以在汛期起到分流洪水的作用,同時也便於更多的船隻通行,南北更加暢通無阻,老翰林繼續念奏摺。下面卻是建議修建很多新的器具,有開鑿船,鐵鑿,鋼尺等,共計六種工具,並詳細說明了工具的製造方法。按奏摺所述,使用新工具後,開鑿運河的速度可提高叄倍,而耗費的人力物力只有原來的不足一半。
老翰林念完,朝臣們一時間竊竊私語,直向寫出這奏摺的工部侍郎尉遲敬賢投去讚許的目光。
霍尊霆不動聲色的問:“尉遲愛卿,為何你這份奏摺對淮南運河的見地如此通透?”
尉遲敬賢趕緊出列說道:“臣委實不敢居功,開鑿運河的方位圖紙俱是雅玉王妃在淮南時,親自帶人勘察河道,逐一詳實繪製出來,因著是新近繪製的,內容要比工部先前繪製水道圖還要詳細準確,避免了施工時許多無謂的錯誤,而且每一河段的吃水量也是記錄詳實,需要擴寬加深的地方都逐一標註出了。這樣的圖紙沒有兩年的時間是繪製不出的。而且那些勘探工具,許多是雅玉王妃的獨創,臣當初拿回工部時,同僚們也是嘖嘖稱奇,讚嘆不已……”
其實尉遲敬賢說的前半段倒是實情,飛燕身在淮南時,因為主理船塢事宜,深切感到運河在汛期的不便,便是起了彌補的心思,組織人手勘探,只是後來驍王被調至北疆,才被迫中斷,待得回了京城後,她心內一直掛念這未盡的事宜,才請示了驍王后,將圖紙一併給了身在工部的堂弟,囑託他代為為完成。
但是那些奇巧的工具,其實都是端木先生的手筆罷了,不過飛燕頂了黃千機高徒的名頭,這般說辭卻是不會惹人質疑的。
聽了敬賢的話後,驍王的臉色慢慢有些陰沉了:“本王的王妃雖然因著家中逢變而受過些苦楚,然而正因為如此,她深知庶民之苦楚,體味了民間百態,與本王在淮南期間,雅玉王妃盡卸了金釵玉環,青布包頭,粗布衣衫親自出入鹽場改良造鹽器具。更是親自帶人布置善堂粥棚,熬粥施藥給挨餓受凍的饑民,又是身受皇帝的重託改造戰船,繪製圖紙可以熬度至深夜。
她雖是女子,卻從不以身居後宅享受錦衣玉食為樂,殫精竭慮替本王分憂,以造福一方百姓之福祉為己任。這般心懷黎民,才華出眾的女子都當不得皇后,那麼本王倒是要問問翰林馬大人,何等的女子才擔當得起鳳儀?”
朝中的群臣們也是對驍王寵愛這位妾室扶正的王妃頗有耳聞的。只是先前都未深究,也只當這女子因著容貌出眾才得了驍王的寵愛。
可是今日朝堂上的這番對峙,可真是一句話點醒了夢中人——方才驍王所言,絕非杜撰,林林總總他們也都是聽說過的,更有荒誕的說辭,說那女子竟然是以前白露山的軍師諸葛先生。雖然不可信,但是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那就是這位雅玉王妃的才幹不下於朝中的任何一位臣子,絕對當得起國君的賢內助。
而且也不知這王妃是不是注意道了尺度,只專注於水利工程,卻從不過問朝政。竟是讓諫臣也挑不到半點錯處。這樣的得體識度,該是怎樣一個聰慧的女子?能盡得冷麵驍王的心思,豈會是個單單以色侍人的妖媚?
終卷:穩宮長相守
第194章
驍王本就是不怒自威者,更何況這言語犀利得更是讓人招架不住,那位直諫的馬大人臉色頓時掛不住了,想要當個名垂青史的忠毅諫臣也是需要一嘴的鐵齒鋼牙,若是在朝堂之上都不能慷慨陳詞,向聖上進言盡書自己的義膽忠肝,怎可能被人牢記得住?
怎奈這新帝便是沒理都能辯駁出三分的主兒,馬大人一時準備不足,頹敗得灰頭土臉,被驍王冷聲問了五遍:“誰堪當賢后,愛卿可否拉出個名單來?”
言語雖然勉強算得上和藹,可是那殺氣騰騰的眼神再搭配上了磨牙的模樣,怎麼看都是要依著那名單挨個殺光斬盡的模樣……
一時間被宮中後位空懸誘惑的群臣們這才猛然想起了以前關於驍王克妾殺妻的傳聞,一時間都是為自家的千金捏持了一把冷汗,各個膽戰心驚地望著下巴抖著鬍鬚的馬大人的嘴唇,生怕他老人家一個頂不住新君的龍威壓迫,說出了自己府內千金的名姓來!
幸虧尉遲敬賢及時解圍,順勢向驍王請奏了治理運河的事宜,這才讓馬大人得以體面地下了朝堂。也讓群臣們暗地裡長長地舒緩了一口氣。
至此後,再無人妄議皇后的人選。說到底,即將登基的新帝乃是強勢帝王,與講究制衡懷柔的先帝大是不同。這不是個守成謹慎之輩,做事講究雷厲風行,更是心內自有一番主張,不被朝中的群臣撼動,說到底,大齊天下真正的開拓者終於上位了。至於該如何與這新君相處,乃是朝中文武務必要從頭學起的,頭一件便是,新帝的家事切莫張口伸嘴,不然便等著龍威震怒,禍及九族。
大齊盛華元年,大齊第二任君主伴著旭日東升,錚錚作響的金鞭之聲,大齊玄武聖帝正式登基,同時冊封雅玉王妃為大齊新一代掌宮皇后,賜號鳳卿。
不同於以往,觀禮只有文武百官,因為有封后大典,各個府里的誥命婦人以及後宮裡先帝的嬪妃們俱是在大殿之外觀禮。
昔日的太子妃也是跪在人群之中,這幾日宮內的動亂,早已經讓這位養尊處優的世家女熬度了最後一點心血,滿臉的憔悴,望著本該自己安享的榮寵便是這樣付之東流,心內的苦澀真是難以言表……
在封后大典上,皇帝居然親自下了台階,走到了正陽門外,親自攙扶著華冠錦帶的新後下了鳳輦,帝後二人攜手一同踏上九十九層的台階,兩手相攜,一同在金鑾殿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宣布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那一刻,霍尊霆含笑眼望著自己身旁,頭戴鳳冠,顯得臉蛋愈加可人的女子,只覺得著比肩而立的時刻,竟是似乎上輩子便期盼了許久的了。
在佳人的巧笑嫣然間,似乎眼前一時有晃過了二人初次相逢的情形,一個身著男裝的清秀麗人,坐騎在馬背之上,一雙鳳眼閃著靈動的秋波,朝著自己抱拳問道:‘敢問閣下,前方的驛站該是往哪裡走?”
就算間隔了經年,可是那第一眼的驚鴻似乎還在眼前,終於與那畫中人相見而讓心內的產生的,如驚濤一般的悸動動始終未曾停歇。
從此之後,”弓弦馬上劍,傾國頻笑粲”,全力拼得這萬里河山,也不過是為了換得心愛女人的一世平安。
如今終於可以讓他最心愛的女人,光明正大地站在自己的身側,由此得來的慰藉,竟是勝過權利傾軋獲勝的欣喜。
當天夜裡,一身紅紗,嬌媚無限的鳳卿皇后被新帝親自抱到了龍床之上,剝掉了衣衫,此時宮燈籠著紅色的透紗,襯得燕兒那一身的肌膚愈加粉紅嬌艷。
霍尊霆龍袍半解,露出衣襟里健壯的胸肌,支腿半坐在龍榻之旁,嘴角含笑,那深邃的眉眼卻是被半明半媚的目光映襯得邪氣十足。
此時再抬眼望去,哪裡還是什麼白晝里器宇軒昂的大齊帝王,分明是剛剛潛入繡樓,要行那孟浪之事的不羈之徒。
飛燕也是被霍尊霆那略帶邪氣的笑容弄的心內有種說不出的悸動,便是翻身揚起優美的脖頸,輕笑道:“陛下為何這般看著臣妾?莫不是方才飲那西域葡萄酒,嘴上掛了酒漬不成?”
霍尊霆望著他的親親皇后,那兩片被紅酒暈染的櫻唇,眼波又是暗沉了幾分,勾起嘴角道:“雖是成禮兩次,可是只有今日牽著燕兒的手一同登上那高台之上,才有種與你是真正成禮之感,不禁想到當初與你初遇時,燕兒那般矜持,朕當時已經是對燕兒一見鍾情,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以後每每想起被燕兒硬著心腸回絕的模樣,便是傷心得睡不著覺,當下便是立下了大志願,若有一日得此女,定當報了當日之仇。可惜初時得了你時,還是千嬌百媚的少女,真是不忍辣手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