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一樹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衙役先是推辭,後來見她「情真意切」地,也就收了。

  麻溜地往館內跑了一大圈回來,稟道:「王爺沒事。

  「只是為了把今兒的接風宴辦得更周到,方才把負責白音館的陳典史傳到房裡去問話了,時間就往後挪了半個時辰。」

  白音館就是烏剌國的行館。

  接風宴往往也就是例行招待一下。

  眼下烏剌人這麼明目張胆地帶著大部隊來燕京討錢,燕棠半路中間還傳陳典史去問話,想把這接風宴辦得更「周到」?

  這話騙鬼還差不多。

  「我聽說白音館外牆下有兩株極大的海棠,眼下正是花期,我想去看看,還請小哥帶個路。」

  她笑眯眯地又塞了一小塊碎銀。

  前世里燕棠接待烏剌使臣她沒親見,事後也沒有聽他說起過什麼,既然來了那就去看看。

  衙役這回接錢就順手了,熱情地伸手在前引路,指向白音館的後門。

  戚繚繚扯了蘇慎慈一把,蘇慎慈便也連忙跟上了。

  作為書香世家出身的小姐,琴棋書畫詩酒花,蘇慎慈都得沾惹點。

  難得她豪氣干雲英姿颯爽的戚二小姐居然有這樣的雅興,怎麼可能不奉陪?

  到了白音館東牆外小花園的門下,那衙役站在門口說:「二位姑娘進去吧。

  「這裡是兩館之間的小花園,平時咱們也常在這走動,就是讓王爺見到也沒大事兒。」

  ……海棠樹下。

  花開得正好,兩棵樹還不及前世見到時的大,但那殷紅的花瓣卻又映紅了人臉。

  戚繚繚對著滿樹嫣紅凝眸看了會兒,然後就走去牆頭下。

  蕭珩三歲起就被送去滄州清泉寺居住,一直到年將弱冠才正式回京。皇帝並沒有因為他幼時離宮而對他冷落疏忽,相反時常派太監前去看望。

  等他回京,不光赦建了王府給他,且還時常欽點他代為招待他國使臣。

  她印象中以楚王妃的身份陪同前來,就有三次。

  第一次來的時候正是婚後第三個月,也是個北地的小國家。

  他趁著空檔,偷偷牽著她到來這裡,乘著微醺折了枝花插在她鬢上。

  「我家阿慈很適合海棠紅。」

  他把下頜抵在她頭頂喃喃說。

  但是,適合你個大頭鬼喲……

  杜若蘭死後,他倒是沒對她的做法說半句不好,只不過卻在杜若蘭的院子裡種了幾株海棠。

  一到春天,那花開得就跟杜若蘭死時吐出來的血似的……

  可見,在他心裡,但凡他看上過的女子,大約都適合海棠。

  「這棵樹,倒是有些年頭了。」

  蘇慎慈可不知道她在想些什麼,正頗為專注地琢磨起這樹花來。

  戚繚繚抱著胳膊斜倚在牆畔樹幹上,帶著勾起的唇角上那抹清冷,懶洋洋望著鏤花窗那頭:「據說建館的時候就種下的,自然是有年頭了。

  「——這花有邪氣,你以後最好別稀罕它。等有機會,我帶你多去看看山上野花什麼的。」

  蘇慎慈聳肩:「野花有什麼好看的,平平無奇。」

  戚繚繚瞥她,說道:「平平無奇的不見得就不好。你這麼以貌取人,仔細以後被人騙得渣都不剩。」

  蘇慎慈一口氣憋在喉嚨口,鼓起腮幫子來。

  戚繚繚伸出一根手指頭戳扁她的腮,笑嘻嘻。

  蘇慎慈揉了揉臉,又覺得莫名:「為什麼會有人要騙得我渣都不剩?」

  除了姚氏他們,旁人誰敢輕易動她?她可不認為小夥伴們之間的小謊言算得上是欺騙。

  但戚繚繚這番話,又令她不經意就看出了認真。

  戚繚繚沒說什麼。

  她第二次來這裡的時候是婚後第三年。

  作為正妃的她一直沒有生孩子,皇帝都有些著急。

  正好暹羅國使臣來訪,皇帝聽說暹羅國皇庭里有生子秘方,便叫他們去招待。

  宴上她與他配合得無懈可擊,像極了一對求子多年苦於無果的恩愛夫妻。

  心下卻道著狗屁,她跟他連房都沒同過,哪裡來的孩子?

  但他仍然在回程的輿駕上望著她說:「你小時候是什麼樣子?」

  她笑嘻嘻地反問:「王爺好奇?」

  他揚唇,從容地拈著一串檀香珠看著前方:「不好奇。」

  她就輕哂著閉上了眼。

  至於第三次……

  「胡亞拉……」

  正神遊著,窗那頭這時候遠遠走過來兩個身材魁梧的漢子,很明顯的烏剌人著裝。

  左首那個比著手勢,邊走邊快速地說著什麼,然而說的是韃靼語,沒有四夷館的人充當譯者,根本聽不懂他們說什麼。

  她收斂心神打量。

  這兩人肌肉都很結實,目光也很銳利,看起來是武士一類的人物。

  他們走到階上便停下,其中留須的一人神情略顯激動,正是先前說話的那人,配合著手勢與環著胸的另一人交流著。

  而環著胸的那人看著年輕許多,古銅膚色,五官鋒銳,一雙眼窩本就略深的眼睛,看著略凶。

  「他們就是烏剌使臣?」蘇慎慈問。

  戚繚繚搖了搖頭,她也說不好。

  她到白音館這小花園來,不是為看海棠,不過是記得這棵海棠樹後能看到館裡部分面貌。

  烏剌國不大,但是盛產良馬,也一直向大殷提供馬匹。

  兩個月後,烏剌這伙足有千人之多的使臣團因為馬價被狂砍,隨即在燕京與司禮監及禮部的人起了爭執。

  當時鬧得影響挺大,烏剌那邊還死了兩個人。

  使臣團回國之後,烏剌王蘇楚隨即就遣人傳來了書信,譴責大殷這種行為。

  很難說這件事與後來的土庫之戰有沒有直接關係,但終究論起來,應該也是因素之一。

  至少這件事鬧開之後,直到戰爭爆發,烏剌也沒有再遣使前來通商。

  她還記得當時禮部那批酸腐還自負地說,向大殷朝貢的外邦那麼多,區區一個烏喇要與大殷斷交,不是大殷的損失,而是他們的損失。

  結果糾纏了一年之後,人家就以不足十萬的兵馬分三路攻向了大殷西北,遼東一線邊境。

  「其亞顧嘿……」

  那邊廂還算平順的語調忽然間高了起來。

  定神看去,只見那年輕的烏喇男人正透過花窗往這邊怒目而視。目光的焦點,正是懶懶靠著樹幹的戚繚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