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吳握愚慢慢長大,漸漸能站在凳子上摘下葡萄,油畫也畫的像模像樣。
後來,原來奶聲奶氣的小娃娃抬手就能摘到葡萄架上的葡萄,還嬉皮笑臉地和程素分享師兄給她寫的情書。程素看著吳握愚出落的亭亭玉立,追求者甚多,但也沒聽說誰獲取芳心,看著吳握愚依然跟自己聊著莫奈,聊著梵谷,聊著塞尚……有一句沒一句地應著,不禁有些晃神,想到自己的青春歲月,想到牽絆一生的人,又搖了搖頭,看著吳握愚年輕的臉,不知道誰能讓吳握愚墜入愛河。
吳握愚十七歲的那年,一個夏日的傍晚,伴著蟬鳴,吳握愚走進程素的院子。和以往的神采奕奕不同,今天有些垂頭喪氣 。
程素招呼著她坐下,倒了杯茶給她,坐在對面的沙發上。
「在家裡挨說了?」
吳握愚搖搖頭。
「學問上遇上麻煩了?」
吳握愚又搖搖頭。
「有什麼事情,儘管和我講,你在怕什麼?」
程素抿了一口茶,靜靜地看著吳握愚。吳握愚雖然膽子小,性子孤,但也是生來倔強。幼時被別的孩子欺負,被打的渾身是土,也不肯哭。
「握愚……握愚怕……握愚怕您不接受我。」吳握愚啜囁著說,眼淚在眼圈直打轉。
接受?
這話說的程素心裡一緊,緊緊地看著吳握愚。
吳握愚抿了抿唇,輕聲說「師父,握愚……我……我喜歡女孩子。」
一時間屋內只能聽見窗外的蟬鳴。
許久,程素嘆了口氣,說道」憨憨,保護好你自己。「
吳握愚眼淚滑倒臉上,抬手胡亂地擦了一下。又聽見程素說」你還是你自己,你還是我的好孩子。「
程素給吳握愚講徐再虞和自己的事情,是在吳握愚二十歲的時候。
兩個人看著書房牆上的那幅畫,程素平靜地講故事娓娓道來,就像是在說一個無關人的事情。陽光透過窗子打在程素的臉上,歲月已逝,唯情長存。
吳握愚細細咀嚼著程素的情感,許久,才怯生生地問了一句」師父,您恨她嗎?「
程素笑了笑,「只有你們這些小娃娃,才整日裡怨啊,恨啊的。我是氣過她不告而別,可是啊,她也是那漫長的黑夜裡,我唯一的念想,支撐著我向前走,活下來。然而,我越不恨她,她越內疚,我對她的責罰已經夠深了。」程素右手摸著左手腕上的玉鐲,心中難得的平靜。
「那……那您為什麼不去找她?或者她為什麼不來找你?」
「握愚,我們再出現在對方的生命里,該以什麼樣的身份?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的人,才知道活著有多重要。我們何必再置對方以危險的境地呢?」
再後來,程素和吳握愚從網上看到了徐再虞的訃告。程素靜默了許拿著口琴走到窗前,吹了一首《心已許》。窗外鳥鳴陣陣,屋內的人以靜默無言對抗驚破天旻的悲傷。
兩個月後,徐再虞的兒子李奈拜訪了程素。帶來了徐再虞的遺書和一些遺物。徐再虞的生平畫作,全部遺贈給了程素。小鐵皮箱裡是她們離別後,徐再虞寫給程素的,始終未發出的信。
還有另一個玉鐲和那張真絲手帕。
手帕下腳被徐再虞刺上了幾個字:死生睽闊 來世相期。
程素揚起頭,逼回淚水。開口問,「你媽媽,葬在哪了?」
「按照她的遺願,骨灰灑進香江里了。」
兩年後,追求者無數,卻一直單身的吳握愚終於追上了一個她喜歡,也喜歡她的姑娘——周可溫。在同一年的中秋節,程素認了吳握愚做乾女兒,並送了玉鐲作為紀念。談了戀愛的吳握愚,纏著程素學做菜,終於在把廚房點著之前,學會了幾道拿手菜。
奶聲奶氣的小娃娃就這樣成家立業,又過了兩年,小朋友吳從周出生,小混血會說話後,奶聲奶氣地叫程素「奶奶」。
雖然吳握愚移民德國,卻也惦念著程素。三天兩頭地讓程素出國小住。並且在吳從周五歲那年,小姑娘吳祉白出生,當年的小娃娃也成了兒女雙全的媽媽。
程素的生命最終在她九十歲的春天走到盡頭。聽聞程素狀況不好的吳周二人趕緊從德國回到北京。還沒進院子就聽見口琴聲,還是那首《心已許》,演奏者變成了吳從周。
吳握愚推開院門,急邁著步子進了客廳,蹲在程素的腿邊,眼淚在眼眶打轉」媽,您怎麼樣了?」
「我這不挺好的嗎?從周這兩天也沒去公司,照顧著我。」
吳握愚回頭看了眼兒子,目光又回到程素身上。
「握愚呀,你要聽可溫的話,有機會回來就回來,這裡才是家。」吳握愚明白,程素一直希望她回國任教,可是她卻始終沒找到機會。
程素笑了笑,說」去給我做碗面吃,然後我們去醫院。」
吳握愚胡亂應下,囑咐周可溫和吳從周陪著程素到房裡歇下。程素看著吳握愚走進廚房,回頭跟吳從周講「從周,你先歇著,我和你媽咪有話要講。」
吳從周點點頭,看著周可溫跟著程素進了書房。
周可溫扶著程素坐在桌前,程素深深地望了一眼牆上的話。然後和周可溫說「可溫,你和握愚這麼多年我也信的過你。握愚眼窩前,有些話不能和她講,你是醫生,生離死別的問題上,你比她看得通透。」
後來,原來奶聲奶氣的小娃娃抬手就能摘到葡萄架上的葡萄,還嬉皮笑臉地和程素分享師兄給她寫的情書。程素看著吳握愚出落的亭亭玉立,追求者甚多,但也沒聽說誰獲取芳心,看著吳握愚依然跟自己聊著莫奈,聊著梵谷,聊著塞尚……有一句沒一句地應著,不禁有些晃神,想到自己的青春歲月,想到牽絆一生的人,又搖了搖頭,看著吳握愚年輕的臉,不知道誰能讓吳握愚墜入愛河。
吳握愚十七歲的那年,一個夏日的傍晚,伴著蟬鳴,吳握愚走進程素的院子。和以往的神采奕奕不同,今天有些垂頭喪氣 。
程素招呼著她坐下,倒了杯茶給她,坐在對面的沙發上。
「在家裡挨說了?」
吳握愚搖搖頭。
「學問上遇上麻煩了?」
吳握愚又搖搖頭。
「有什麼事情,儘管和我講,你在怕什麼?」
程素抿了一口茶,靜靜地看著吳握愚。吳握愚雖然膽子小,性子孤,但也是生來倔強。幼時被別的孩子欺負,被打的渾身是土,也不肯哭。
「握愚……握愚怕……握愚怕您不接受我。」吳握愚啜囁著說,眼淚在眼圈直打轉。
接受?
這話說的程素心裡一緊,緊緊地看著吳握愚。
吳握愚抿了抿唇,輕聲說「師父,握愚……我……我喜歡女孩子。」
一時間屋內只能聽見窗外的蟬鳴。
許久,程素嘆了口氣,說道」憨憨,保護好你自己。「
吳握愚眼淚滑倒臉上,抬手胡亂地擦了一下。又聽見程素說」你還是你自己,你還是我的好孩子。「
程素給吳握愚講徐再虞和自己的事情,是在吳握愚二十歲的時候。
兩個人看著書房牆上的那幅畫,程素平靜地講故事娓娓道來,就像是在說一個無關人的事情。陽光透過窗子打在程素的臉上,歲月已逝,唯情長存。
吳握愚細細咀嚼著程素的情感,許久,才怯生生地問了一句」師父,您恨她嗎?「
程素笑了笑,「只有你們這些小娃娃,才整日裡怨啊,恨啊的。我是氣過她不告而別,可是啊,她也是那漫長的黑夜裡,我唯一的念想,支撐著我向前走,活下來。然而,我越不恨她,她越內疚,我對她的責罰已經夠深了。」程素右手摸著左手腕上的玉鐲,心中難得的平靜。
「那……那您為什麼不去找她?或者她為什麼不來找你?」
「握愚,我們再出現在對方的生命里,該以什麼樣的身份?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的人,才知道活著有多重要。我們何必再置對方以危險的境地呢?」
再後來,程素和吳握愚從網上看到了徐再虞的訃告。程素靜默了許拿著口琴走到窗前,吹了一首《心已許》。窗外鳥鳴陣陣,屋內的人以靜默無言對抗驚破天旻的悲傷。
兩個月後,徐再虞的兒子李奈拜訪了程素。帶來了徐再虞的遺書和一些遺物。徐再虞的生平畫作,全部遺贈給了程素。小鐵皮箱裡是她們離別後,徐再虞寫給程素的,始終未發出的信。
還有另一個玉鐲和那張真絲手帕。
手帕下腳被徐再虞刺上了幾個字:死生睽闊 來世相期。
程素揚起頭,逼回淚水。開口問,「你媽媽,葬在哪了?」
「按照她的遺願,骨灰灑進香江里了。」
兩年後,追求者無數,卻一直單身的吳握愚終於追上了一個她喜歡,也喜歡她的姑娘——周可溫。在同一年的中秋節,程素認了吳握愚做乾女兒,並送了玉鐲作為紀念。談了戀愛的吳握愚,纏著程素學做菜,終於在把廚房點著之前,學會了幾道拿手菜。
奶聲奶氣的小娃娃就這樣成家立業,又過了兩年,小朋友吳從周出生,小混血會說話後,奶聲奶氣地叫程素「奶奶」。
雖然吳握愚移民德國,卻也惦念著程素。三天兩頭地讓程素出國小住。並且在吳從周五歲那年,小姑娘吳祉白出生,當年的小娃娃也成了兒女雙全的媽媽。
程素的生命最終在她九十歲的春天走到盡頭。聽聞程素狀況不好的吳周二人趕緊從德國回到北京。還沒進院子就聽見口琴聲,還是那首《心已許》,演奏者變成了吳從周。
吳握愚推開院門,急邁著步子進了客廳,蹲在程素的腿邊,眼淚在眼眶打轉」媽,您怎麼樣了?」
「我這不挺好的嗎?從周這兩天也沒去公司,照顧著我。」
吳握愚回頭看了眼兒子,目光又回到程素身上。
「握愚呀,你要聽可溫的話,有機會回來就回來,這裡才是家。」吳握愚明白,程素一直希望她回國任教,可是她卻始終沒找到機會。
程素笑了笑,說」去給我做碗面吃,然後我們去醫院。」
吳握愚胡亂應下,囑咐周可溫和吳從周陪著程素到房裡歇下。程素看著吳握愚走進廚房,回頭跟吳從周講「從周,你先歇著,我和你媽咪有話要講。」
吳從周點點頭,看著周可溫跟著程素進了書房。
周可溫扶著程素坐在桌前,程素深深地望了一眼牆上的話。然後和周可溫說「可溫,你和握愚這麼多年我也信的過你。握愚眼窩前,有些話不能和她講,你是醫生,生離死別的問題上,你比她看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