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沈綏輕撫她的額頭,粗礪的指腹帶著溫度,“很累罷,剩下的事情可以交給我了。”
葉欒往他懷裡靠了靠,道:“總有一天,我們會奪回河西,涼州、甘州、肅州和沙州的道路會再次被打通,西域和中原的親人得以相聚,運送絲綢和瓷器的商旅將使這片土地重現繁華。”
“安西大都護府也會永遠鎮守龜茲,”沈綏稍微低頭,將她一把摟緊了,“代價是難回長安。”
長安城曾經因為葉欒的存在,對沈綏來說意義非凡。而與她重逢後,這座城與那個人在他意識中終於分割,長安從此擁有的是更刻板的定義:帝國西都,政治、權力與文化的中心。
同時,他比誰都清楚葉欒與那座城之間深深的羈絆,葉欒唯一的故鄉只在遙遠的東方。她會不會後悔來到這裡,會不會太過想念長安,他抱著葉欒,第一次想像了無數可能。
夜裡很冷,她的腳冰涼。沈綏用自己的小腿夾著,不會壓得太疼,又能使她獲暖。然後他習慣性地把手插入葉欒發間,只是手指微動著摩挲。
第65章 路險遠
果不其然,安西節度使將沈綏引到沙州遠不是出於談判那麼簡單。他與吐蕃軍隊夥同一氣,合謀讓沈綏再也回不去龜茲,而挾持葉欒來的吐蕃人,正是其中一支。
好在劉則忍及時發現將他們扣留,本朝酷吏酷刑的風氣猶存,不到一個晚上,他們就把大致計劃和盤托出。第二天一早,劉則忍便派人暗中告訴沈綏。
沈綏剛醒時,腦子還昏沉得厲害,他低下頭,葉欒在懷中很輕地呼吸。他無聲地笑了下,發現自己很久沒有睡過這麼好的安穩覺了。
下床穿好衣服就下樓,街市已經開始漸漸熱鬧起來,沈綏等待清粥端上來的間隙,那人這時候就出現了,細細給沈綏說過原委。
沈綏表示他已知曉,想到尚在樓上睡覺的妻,很快地交代完後,便帶著東西離開。他進屋放下碗,湊近葉欒耳邊,道:“要以往這個時辰還睡下去,可就趕不上點卯了。”
豈止趕不上,她已經睡過了。她側過身體正對他,手臂一揮剛好攬在他脖子上,葉欒感覺這個人好像在笑,因為脖子那裡有些發顫。她睜開眼,好像也被窗外的明媚所感染。
今天也是晴空萬里,被她細細清洗過的官袍掛在窗邊,這會已經幹了。沈綏把官袍取下來遞給她,說:“和我一起去見節度使罷。”
這也正是葉欒所打算的,兩人吃完飯就往外走,那身紫官服和玉佩帶太惹眼,襯得她更添了幾分挺拔氣勢。阿昴揉著眼隨人群望去,忙追出來問他們要去哪,沈綏閒淡答:“收拾好東西,一會兒有我的人來接你。”
阿昴迷茫地又看看葉欒,她向自己點點頭。他沒想太多,打個哈欠打算睡場回籠覺。
認出她,不如說是認出那身象徵地位與權力的裝束。一位朝廷命官的遠途到來,讓這個州立刻引發了不小波動。
帳子裡的節度使聽聞這個消息,如有雷霆敲腦。是哪個葉欒?兩年多前,先皇給沈綏和李宜鳶指婚那晚的宴會,葉欒的所作所為,他現在想起來還是難忘得很。
“那些吐蕃人呢!怎麼還沒收到消息,半路上死了還是怎樣?眼看沈綏都來了,怎麼還沒到?”節度使狠狠一拍桌案,臉上盡顯陰鷙猙獰的表情。
門外急匆匆跑來探使,他撲通一聲跪下,雙手顫抖地險些支撐不住。“敦煌已經被封鎖,那些吐蕃人被困住外面無法進入,有些甚至被俘虜!”
節度使一下站起來,呵斥道:“沈綏才帶了不到一百人來,怎麼困得住敦煌!”
說到這,探使撇了眼節度使旁邊的地方,那個本應該出現在這裡待命的劉則忍,此時卻不知哪裡去了。他額角不停冒汗,道:“自沈綏來後,敦煌百姓越發排斥我們的統治,於昨夜起義,外御吐蕃。而且,我們軍營里出現了叛徒!”
他原本以為自己的計劃萬無一失,推翻沈綏之後奪取西域,甚至是隴右道都勢在必得,但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民心。
控制河西節度使的過程比想像中順利,先發制人,一舉進攻,官兵和百姓重重將他的營地封鎖,困在裡面的人頓時如瓮中的鱉,連兵器相交的聲音都很少聽見。
節度使一把握起旁邊刀架上擱起的長刀,腳步略微沉重地走出帳外,與他們相對。
那身紫袍在風中翻飛,葉欒此時此刻代表的是朝廷,她將以一個審判官的身份,不容置疑地宣布國家的領土與威嚴。
“呵,朝廷居然派了你來?我倒想知道,是那剛滿十三的小兒,還是昏庸無道的李璽允了你這決定的。”他明顯對李懷緒即將登基一事抱有猜測,這樣無非是暗中說明,她就算是朝廷三品文官,那也是個視主子如傀儡的奸臣。
沈綏的劍在地上拖出一道長印,節度使緊緊握住了刀柄。忽而平地風起,那長劍打掉半空中舉起的刀,橫在他脖子上。
“用最壞的惡意揣測別人,倒極像節度使你的作風。” 他面色沉凝,嘴唇微抿,渾身不自覺透出的大將氣度,正是這位安西節度使可望不可即的。
他們也在西域暗自對抗許久,今日便是了結。他大笑出聲,仿佛在做垂死掙扎,“這個朝廷頹靡成什麼樣了,葉欒,你以為你穿這一身就很光彩嗎!你們又有什麼資格教訓我?”
葉欒往他懷裡靠了靠,道:“總有一天,我們會奪回河西,涼州、甘州、肅州和沙州的道路會再次被打通,西域和中原的親人得以相聚,運送絲綢和瓷器的商旅將使這片土地重現繁華。”
“安西大都護府也會永遠鎮守龜茲,”沈綏稍微低頭,將她一把摟緊了,“代價是難回長安。”
長安城曾經因為葉欒的存在,對沈綏來說意義非凡。而與她重逢後,這座城與那個人在他意識中終於分割,長安從此擁有的是更刻板的定義:帝國西都,政治、權力與文化的中心。
同時,他比誰都清楚葉欒與那座城之間深深的羈絆,葉欒唯一的故鄉只在遙遠的東方。她會不會後悔來到這裡,會不會太過想念長安,他抱著葉欒,第一次想像了無數可能。
夜裡很冷,她的腳冰涼。沈綏用自己的小腿夾著,不會壓得太疼,又能使她獲暖。然後他習慣性地把手插入葉欒發間,只是手指微動著摩挲。
第65章 路險遠
果不其然,安西節度使將沈綏引到沙州遠不是出於談判那麼簡單。他與吐蕃軍隊夥同一氣,合謀讓沈綏再也回不去龜茲,而挾持葉欒來的吐蕃人,正是其中一支。
好在劉則忍及時發現將他們扣留,本朝酷吏酷刑的風氣猶存,不到一個晚上,他們就把大致計劃和盤托出。第二天一早,劉則忍便派人暗中告訴沈綏。
沈綏剛醒時,腦子還昏沉得厲害,他低下頭,葉欒在懷中很輕地呼吸。他無聲地笑了下,發現自己很久沒有睡過這麼好的安穩覺了。
下床穿好衣服就下樓,街市已經開始漸漸熱鬧起來,沈綏等待清粥端上來的間隙,那人這時候就出現了,細細給沈綏說過原委。
沈綏表示他已知曉,想到尚在樓上睡覺的妻,很快地交代完後,便帶著東西離開。他進屋放下碗,湊近葉欒耳邊,道:“要以往這個時辰還睡下去,可就趕不上點卯了。”
豈止趕不上,她已經睡過了。她側過身體正對他,手臂一揮剛好攬在他脖子上,葉欒感覺這個人好像在笑,因為脖子那裡有些發顫。她睜開眼,好像也被窗外的明媚所感染。
今天也是晴空萬里,被她細細清洗過的官袍掛在窗邊,這會已經幹了。沈綏把官袍取下來遞給她,說:“和我一起去見節度使罷。”
這也正是葉欒所打算的,兩人吃完飯就往外走,那身紫官服和玉佩帶太惹眼,襯得她更添了幾分挺拔氣勢。阿昴揉著眼隨人群望去,忙追出來問他們要去哪,沈綏閒淡答:“收拾好東西,一會兒有我的人來接你。”
阿昴迷茫地又看看葉欒,她向自己點點頭。他沒想太多,打個哈欠打算睡場回籠覺。
認出她,不如說是認出那身象徵地位與權力的裝束。一位朝廷命官的遠途到來,讓這個州立刻引發了不小波動。
帳子裡的節度使聽聞這個消息,如有雷霆敲腦。是哪個葉欒?兩年多前,先皇給沈綏和李宜鳶指婚那晚的宴會,葉欒的所作所為,他現在想起來還是難忘得很。
“那些吐蕃人呢!怎麼還沒收到消息,半路上死了還是怎樣?眼看沈綏都來了,怎麼還沒到?”節度使狠狠一拍桌案,臉上盡顯陰鷙猙獰的表情。
門外急匆匆跑來探使,他撲通一聲跪下,雙手顫抖地險些支撐不住。“敦煌已經被封鎖,那些吐蕃人被困住外面無法進入,有些甚至被俘虜!”
節度使一下站起來,呵斥道:“沈綏才帶了不到一百人來,怎麼困得住敦煌!”
說到這,探使撇了眼節度使旁邊的地方,那個本應該出現在這裡待命的劉則忍,此時卻不知哪裡去了。他額角不停冒汗,道:“自沈綏來後,敦煌百姓越發排斥我們的統治,於昨夜起義,外御吐蕃。而且,我們軍營里出現了叛徒!”
他原本以為自己的計劃萬無一失,推翻沈綏之後奪取西域,甚至是隴右道都勢在必得,但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民心。
控制河西節度使的過程比想像中順利,先發制人,一舉進攻,官兵和百姓重重將他的營地封鎖,困在裡面的人頓時如瓮中的鱉,連兵器相交的聲音都很少聽見。
節度使一把握起旁邊刀架上擱起的長刀,腳步略微沉重地走出帳外,與他們相對。
那身紫袍在風中翻飛,葉欒此時此刻代表的是朝廷,她將以一個審判官的身份,不容置疑地宣布國家的領土與威嚴。
“呵,朝廷居然派了你來?我倒想知道,是那剛滿十三的小兒,還是昏庸無道的李璽允了你這決定的。”他明顯對李懷緒即將登基一事抱有猜測,這樣無非是暗中說明,她就算是朝廷三品文官,那也是個視主子如傀儡的奸臣。
沈綏的劍在地上拖出一道長印,節度使緊緊握住了刀柄。忽而平地風起,那長劍打掉半空中舉起的刀,橫在他脖子上。
“用最壞的惡意揣測別人,倒極像節度使你的作風。” 他面色沉凝,嘴唇微抿,渾身不自覺透出的大將氣度,正是這位安西節度使可望不可即的。
他們也在西域暗自對抗許久,今日便是了結。他大笑出聲,仿佛在做垂死掙扎,“這個朝廷頹靡成什麼樣了,葉欒,你以為你穿這一身就很光彩嗎!你們又有什麼資格教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