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照例是要攔上一攔:「勞煩這位大人報上姓名,小人且去通傳一番。」
程小白尚未開口,就聽沐雨喝道,「放肆,陛下曾有口諭,先生隨時……」
話音未落,門內傳來低沉的聲音:「還不請先生進來。」
侍衛慌忙讓開,心中卻一驚,先生,陛下稱先生的人,也只有傳言中那位……
逝去十年的帝師。
初秋的北國,夜風已染了寒涼。
御書房裡早早燃起了青銅鎏金獸紋暖爐,通了地龍,無煙的紅羅碳燒得正旺。
那人從書案前起身迎上來,「怎麼這時候來了?當心路上著涼。」
程小白下意識的退後兩步,卻發現眼前人笑意淺淺,神色如常。
他揣測過齊烈的許多反應,唯獨沒有這一種。
像是什麼都不曾發生。似乎黃昏時分的不歡而散,只是自己錯覺一場。
路上想好的種種說辭,反倒不知如何開口了。
而入夜之後來此無事叨擾,實在失禮……
正要告了罪退下,侍從卻已服侍他褪下披風。
那人帶著他往書案前走去,「倒是正好,近來多事,朕的摺子尚未批完,先生來了正好為朕解憂一二。」
方一落座,便有人置好筆墨,沏上熱茶。
鏤空熏爐里點著梅香冰片,提神醒腦的淡香之中,程小白漸漸沉靜下來。
現在這樣……也沒什麼不好。他不提,就不說。
目光落在楠木案上兩沓絹面奏摺,每沓一尺多高,險些一口茶嗆出來……
誒呦我去!你丫高考呢?!
#關注中小學素質教育,論帝王減負的科學性,可行性#
#一個勤於政事的皇帝,寫字速度0.5個/每秒,假設理想狀態下每天不間斷工作8小時,每個奏摺需批覆40字以上,請列方程求每天批覆的最大量?(3分)#
再看對面那人,已持起了硃砂筆,目光專注,長眉微蹙,儼然一副認真寫作業的模樣。
程小白一時同情心大起,認命的翻開一本奏摺看了起來。
茜紗宮燈柔和的光暈之下,兩人對坐書案。青衣公子淡漠的眉眼被染上暖色,而盛年帝王褪去朝堂的冷肅壓迫,唇邊似有淺淡的笑意。茶溫正好,燃香氤氳。時間如更漏流水一般平淡而繾綣。
程小白對朝野時局尚不完全清楚,也不急著下筆,只是迅速瀏覽,在腦海中理清脈絡。
翻了二十份有餘,很快便明白過來,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帝王雖不是事必躬親,但仍有許多免不了一一操心的事……
卻越看越驚訝,十年間齊烈已完成了統一貨幣,改分封,立郡縣等等重大改革,現在還正試著廢舉薦,行科舉……這未免,太快了……
雖說他早已肅清權臣,又是以武定國,兵權政權集於一身,阻力少了很多,但就如今的進展來看,不由讓人擔憂操之過急,欲速不達。
「怎麼了?」對面人似有所覺,放下筆,好整以暇的看著他。
程小白驟然驚醒,才發現自己剛才想著改革的事,已經直直盯了齊烈很久,倉皇垂下眼:「臣失禮。」
齊烈只是不在意的笑笑,「先生對李大人的上奏有何看法?」
程小白看了眼手中諫議大夫李修平的摺子,在反科舉一派中算是「有理有據,令人信服」的典範。
沉吟片刻開口,「臣以為,舉薦暫不可廢。可以先在萬戶以上的大郡縣試行科舉,逐步推廣,舉薦與科舉並存,重用科舉選拔出的人才,逐步架空舉薦制……長此以往,十年乃成……」
程小白打量了眼對面人神色,見他沒有表態的意思,只得接著說下去,「還需設立專門負責的機構,從組織考試到選拔人才,切不可權責不清,令科舉有利可圖,此事可交由許大人去辦……」
程小白記得許璟在民間廣立學堂,平民百姓皆可薄資入學,多講「仁德大同」之道,是以聲望極高。由他來做,再合適不過。
帝王卻微微搖頭,「許璟,早已辭官。」笑意中似有幾分無奈,「現今大概是在金堆城裡,抱兒子……」
程小白一怔。
主角你的基友跟別人跑了?!
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哪家姑娘勾的他這麼奮不顧身?!
等等我去寫份卷子,不,批份摺子冷靜一下。
程小白瞬間腦補完『被竹馬好基友拋棄不為人知的傷痛』,當機立斷決定談工作來機智的轉移話題,「如此臣便寫下細則安排,陛下差人按計劃去做,想來也不會出錯……不過,臣以為,天下初定,當安民固本,休養生息,陛下這些年種種政令改革……委實操之過急了些。」
帝王的笑意收斂了幾分,目光沉沉如深淵浩海,注視著他,看不出喜怒。
程小白陡然心中一緊,要不,我們把話題換回去,再聊聊許基友?
眼前人倏爾起身,轉過去面對雕花書架,抬手取下一冊厚重的線裝書,抽出夾在其中的一疊紙。
紙是徽州雲母箋,輕薄光滑,隱隱透出墨跡,疊的很是整齊。
程小白方才覺得眼熟,對面人就繞過桌案向他走來。
距離漸近,近到能看清那人眼底涌動的懷念和……悲慟。
低沉的聲音在頭頂響起,帶著莫名的壓迫感,
「你還記得多少?」
程小白尚未開口,就聽沐雨喝道,「放肆,陛下曾有口諭,先生隨時……」
話音未落,門內傳來低沉的聲音:「還不請先生進來。」
侍衛慌忙讓開,心中卻一驚,先生,陛下稱先生的人,也只有傳言中那位……
逝去十年的帝師。
初秋的北國,夜風已染了寒涼。
御書房裡早早燃起了青銅鎏金獸紋暖爐,通了地龍,無煙的紅羅碳燒得正旺。
那人從書案前起身迎上來,「怎麼這時候來了?當心路上著涼。」
程小白下意識的退後兩步,卻發現眼前人笑意淺淺,神色如常。
他揣測過齊烈的許多反應,唯獨沒有這一種。
像是什麼都不曾發生。似乎黃昏時分的不歡而散,只是自己錯覺一場。
路上想好的種種說辭,反倒不知如何開口了。
而入夜之後來此無事叨擾,實在失禮……
正要告了罪退下,侍從卻已服侍他褪下披風。
那人帶著他往書案前走去,「倒是正好,近來多事,朕的摺子尚未批完,先生來了正好為朕解憂一二。」
方一落座,便有人置好筆墨,沏上熱茶。
鏤空熏爐里點著梅香冰片,提神醒腦的淡香之中,程小白漸漸沉靜下來。
現在這樣……也沒什麼不好。他不提,就不說。
目光落在楠木案上兩沓絹面奏摺,每沓一尺多高,險些一口茶嗆出來……
誒呦我去!你丫高考呢?!
#關注中小學素質教育,論帝王減負的科學性,可行性#
#一個勤於政事的皇帝,寫字速度0.5個/每秒,假設理想狀態下每天不間斷工作8小時,每個奏摺需批覆40字以上,請列方程求每天批覆的最大量?(3分)#
再看對面那人,已持起了硃砂筆,目光專注,長眉微蹙,儼然一副認真寫作業的模樣。
程小白一時同情心大起,認命的翻開一本奏摺看了起來。
茜紗宮燈柔和的光暈之下,兩人對坐書案。青衣公子淡漠的眉眼被染上暖色,而盛年帝王褪去朝堂的冷肅壓迫,唇邊似有淺淡的笑意。茶溫正好,燃香氤氳。時間如更漏流水一般平淡而繾綣。
程小白對朝野時局尚不完全清楚,也不急著下筆,只是迅速瀏覽,在腦海中理清脈絡。
翻了二十份有餘,很快便明白過來,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帝王雖不是事必躬親,但仍有許多免不了一一操心的事……
卻越看越驚訝,十年間齊烈已完成了統一貨幣,改分封,立郡縣等等重大改革,現在還正試著廢舉薦,行科舉……這未免,太快了……
雖說他早已肅清權臣,又是以武定國,兵權政權集於一身,阻力少了很多,但就如今的進展來看,不由讓人擔憂操之過急,欲速不達。
「怎麼了?」對面人似有所覺,放下筆,好整以暇的看著他。
程小白驟然驚醒,才發現自己剛才想著改革的事,已經直直盯了齊烈很久,倉皇垂下眼:「臣失禮。」
齊烈只是不在意的笑笑,「先生對李大人的上奏有何看法?」
程小白看了眼手中諫議大夫李修平的摺子,在反科舉一派中算是「有理有據,令人信服」的典範。
沉吟片刻開口,「臣以為,舉薦暫不可廢。可以先在萬戶以上的大郡縣試行科舉,逐步推廣,舉薦與科舉並存,重用科舉選拔出的人才,逐步架空舉薦制……長此以往,十年乃成……」
程小白打量了眼對面人神色,見他沒有表態的意思,只得接著說下去,「還需設立專門負責的機構,從組織考試到選拔人才,切不可權責不清,令科舉有利可圖,此事可交由許大人去辦……」
程小白記得許璟在民間廣立學堂,平民百姓皆可薄資入學,多講「仁德大同」之道,是以聲望極高。由他來做,再合適不過。
帝王卻微微搖頭,「許璟,早已辭官。」笑意中似有幾分無奈,「現今大概是在金堆城裡,抱兒子……」
程小白一怔。
主角你的基友跟別人跑了?!
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哪家姑娘勾的他這麼奮不顧身?!
等等我去寫份卷子,不,批份摺子冷靜一下。
程小白瞬間腦補完『被竹馬好基友拋棄不為人知的傷痛』,當機立斷決定談工作來機智的轉移話題,「如此臣便寫下細則安排,陛下差人按計劃去做,想來也不會出錯……不過,臣以為,天下初定,當安民固本,休養生息,陛下這些年種種政令改革……委實操之過急了些。」
帝王的笑意收斂了幾分,目光沉沉如深淵浩海,注視著他,看不出喜怒。
程小白陡然心中一緊,要不,我們把話題換回去,再聊聊許基友?
眼前人倏爾起身,轉過去面對雕花書架,抬手取下一冊厚重的線裝書,抽出夾在其中的一疊紙。
紙是徽州雲母箋,輕薄光滑,隱隱透出墨跡,疊的很是整齊。
程小白方才覺得眼熟,對面人就繞過桌案向他走來。
距離漸近,近到能看清那人眼底涌動的懷念和……悲慟。
低沉的聲音在頭頂響起,帶著莫名的壓迫感,
「你還記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