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秦陵生變一事在朝野中傳的沸沸揚揚。既沒親眼見到,也未到過秦陵,然則眾說紛紜的流言卻早已傳的越發離譜,就連那些衣冠體面的朝臣也是說什麼的都有——尤其是諸如妖孽滋生兵俑復活之流的更是編排的惟妙惟肖。
夏夷則聽得既多,心中雖也往這方面想過,然而他將心中想法告知清和,卻只見師尊朝他搖頭笑了笑,又告知他不必去管那些流言——他屆時便知清和心中必是已有了些確切猜想。然而清和不說,他便也不問,尤其今日又聽得秦煬暗示,他便只等著師尊到罷——
合眼時恍惚有柔軟清淺的梅花冷香掠過面孔,令他得了一夜好夢。
第24章 二十三
二十三
夏夷則去聞人羽初到秦陵的那日便知曉有數名星海部天罡受傷,秦煬亦說的確有兵俑趁夜出現傷人,然而他在此地又待數日,秦陵這一片山脈卻是安靜的反常,這安靜來的太過湊巧,仿佛有人掐准了夏夷則到來的時間——沒有異動,沒有兵俑,也令他沒有了任何送回長安的奏報。
窮極無聊下,夏夷則便偶爾與聞人羽過招,又或是與秦煬論及兵士防禦——秦煬在軍事上的見解有太多值得他思考之處。
而這日晚間夜深,夏夷則照例於自己帳中擺出棋盤,上方落得一處殘局是他前幾日自己與自己對弈的結果——說是自相對弈也全然正確,因為他以白落子之時下意識的用了清和慣常的布局方式,他之棋藝自是清和所授,然而多年下來,已隱隱有了青出於藍的架勢。
他修長兩指正夾著一枚白子細細揣摩,便聽得一陣急促步伐聲在帳外猛地停住,不待帳外之人開口,夏夷則已是瞭然:“中郎將,進來便是——”
掀開帳簾之人生的一副少年面孔,正是當日領命去溪邊詢問夏夷則的金吾衛郎將,夏夷則這數日與他接觸頗多,已得知這年輕的中郎將名為齊也歌,年齡雖小卻沒有半分世家子弟的驕縱之氣。
他與齊也歌交談不過幾次,卻也日漸熟稔。除開諸多因素不談,夏夷則每見齊也歌,便總能想到昔年初遇樂無異聞人羽——
齊也歌進來後甚是訝異:“殿下怎知是我?”
夏夷則道:“聽出腳步聲罷了,何事?”說話間他已將那枚白子落定。
“伙夫方才在煮圓子,說是要應應景。因而秦將軍命我問問殿下是要芝麻的,又或是桂花的?”
這話問的夏夷則微微一怔,回神後心中細細一算,不由得搖頭嘆道:”竟然已是十五了——“
”是啊。“聽夏夷則提及十五,齊也歌眼中不由一亮,顯出幾分少年心性:”這三日的長安城中最為熱鬧——“
“的確……”齊也歌只見這平日頗為冷肅的三皇子不知因他的話想到了甚麼,竟露出一個頗為柔和的表情,只是這表情卻又很快收斂,夏夷則似是想到齊也歌來的目的,看向他道:“與我盛一碗桂花便好。”
齊也歌又出去了不過片刻,便有人送來一碗雪白的圓子。
夏夷則攪了攪碗中湯水,舀起一個吃了下去,唇齒間留下一股桂花的清甜糖味,這個口味亦是清和最喜歡的——青年端著碗走到帳口處,掀開帳簾一角看向遠方。
勿需太過想像也能猜到此時的長安城必是明燈錯落,火樹銀花,城河與曲江有如天上的星河。正月十五——這燈火輝煌的佳節,正是月明風清的良宵,那些秦樓楚館的歌姬會是艷光四射,一面唱著梅花落的曲調,一面對長街上人潮如流中哪位俊朗的公子盈盈一笑。
曾幾何時清和攜著他,過天街,觀花燈,看身邊儘是一片繁華絢爛,如同開到盛極的煙火。
長安的上元燈節,當真是無論看過多少次,都是觀賞不盡的。
夏夷則閉目又睜眼,唇畔帶了些柔和笑意。他看著遠處山巒融入一片黑暗,而那些生在山巒間的樹木,遇風生起一陣肅殺之聲,兩相對比下他選擇放了帳簾坐回案前,仍舊是一張薄薄信紙,半盞研的剛好的濃墨,只是這一次夏夷則卻是沒有半分躊躇,唯提筆時略略一頓,字跡流於筆端卻是換了一手工整妍麗的小楷。
開頭敘述秦陵這半月無事以及瑣碎日常,之後便寫“天候漸暖,然師尊舊傷,亦應善加珍重。”又道“今日元宵燈會,想來長安城人海如潮。”此處他筆鋒微微一頓,再落下一句:“昔年燈節同看,今日師尊門前可懸花燈一盞?”
這信寫到這裡便算寫完,可夏夷則卻尚未停筆,他眉心微蹙,略一思索。仍是落筆添上了那句自己最想提及的——“昔日讀罷那句“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今日竟方覺其意。”
燭火搖曳,在青年的側顏上投注一片暖融融的光。甚至襯得他一身深色劍袖都分外柔和。夏夷則書好落款,又在末尾印了自己的私章,平鋪在桌上,只待墨跡干透方封好交予帳外兵士,命他遣人送往太華觀。
這信到清和手中已過一日光景,彼時也正值太華入夜,夜幕為盤,繁星落子。
靜夜裡有沙沙的落雪聲,清淡的梅花香,訣微長老的居所門前懸著一盞花燈,花燈內的明亮光線在雪地上投注一叢陰影。
清和倚坐在榻間,他正將夏夷則書信展開一覽,未閱內容,只見那穠纖得中,骨肉勻稱的小楷道者便微微一笑。
訣微長老擅書字體為楷草篆,然則他是最喜好楷書,自己也最擅寫楷。
青年暗藏在字跡後綿延的情意他是收到了,而那”燈節同看,懸花燈一盞“的隱隱抱怨也收到了,直到最後那一句——”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令清和眼底笑意越深,恍如映出窗外一泓雪色銀光。
他終是不由自主的在心中接下了這句詩的末尾——“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他記起自己初三臨別前,夏夷則眼睛下泛著淺淺的青色,那種青色並非睫毛垂落所造成的陰影。也記得夏夷則鬢角處垂落的碎發,有些清減的臉頰。
當他伸手撫摸過夏夷則的臉頰時,心中湧上過一陣莫名的苦澀,而夏夷則仿佛察覺到一般,伸手握住清和隱在袍袖下的手指,隨後將一張——大約是箋紙之類的物事塞進清和掌心。
清和握住了那一張薄薄箋紙用指腹輕輕摩痧,夏夷則的身形還沒有動,屆時的那個距離過於像兩人耳鬢廝磨的場景,而夏夷則一側頭,有留戀意義的吻落在清和鬢角的髮絲上,清和當時只覺心中似有春水融過殘冰,滿是溫暖之意。
那一張箋紙被清和夾在這幾日默下的數張經文中,他此時想到了,便伸手在堆在案几上角的一疊經文內翻找,直到那箋紙現出身形,所在的那一張經文,開頭恰是一句“不明道德,不得以大道。”
清和若有所思的摩痧著浣花箋的紙面——是了,夏夷則交予他的正是一枚浣花箋,此時的長安城中,已不再盛行這種箋紙。
夏夷則聽得既多,心中雖也往這方面想過,然而他將心中想法告知清和,卻只見師尊朝他搖頭笑了笑,又告知他不必去管那些流言——他屆時便知清和心中必是已有了些確切猜想。然而清和不說,他便也不問,尤其今日又聽得秦煬暗示,他便只等著師尊到罷——
合眼時恍惚有柔軟清淺的梅花冷香掠過面孔,令他得了一夜好夢。
第24章 二十三
二十三
夏夷則去聞人羽初到秦陵的那日便知曉有數名星海部天罡受傷,秦煬亦說的確有兵俑趁夜出現傷人,然而他在此地又待數日,秦陵這一片山脈卻是安靜的反常,這安靜來的太過湊巧,仿佛有人掐准了夏夷則到來的時間——沒有異動,沒有兵俑,也令他沒有了任何送回長安的奏報。
窮極無聊下,夏夷則便偶爾與聞人羽過招,又或是與秦煬論及兵士防禦——秦煬在軍事上的見解有太多值得他思考之處。
而這日晚間夜深,夏夷則照例於自己帳中擺出棋盤,上方落得一處殘局是他前幾日自己與自己對弈的結果——說是自相對弈也全然正確,因為他以白落子之時下意識的用了清和慣常的布局方式,他之棋藝自是清和所授,然而多年下來,已隱隱有了青出於藍的架勢。
他修長兩指正夾著一枚白子細細揣摩,便聽得一陣急促步伐聲在帳外猛地停住,不待帳外之人開口,夏夷則已是瞭然:“中郎將,進來便是——”
掀開帳簾之人生的一副少年面孔,正是當日領命去溪邊詢問夏夷則的金吾衛郎將,夏夷則這數日與他接觸頗多,已得知這年輕的中郎將名為齊也歌,年齡雖小卻沒有半分世家子弟的驕縱之氣。
他與齊也歌交談不過幾次,卻也日漸熟稔。除開諸多因素不談,夏夷則每見齊也歌,便總能想到昔年初遇樂無異聞人羽——
齊也歌進來後甚是訝異:“殿下怎知是我?”
夏夷則道:“聽出腳步聲罷了,何事?”說話間他已將那枚白子落定。
“伙夫方才在煮圓子,說是要應應景。因而秦將軍命我問問殿下是要芝麻的,又或是桂花的?”
這話問的夏夷則微微一怔,回神後心中細細一算,不由得搖頭嘆道:”竟然已是十五了——“
”是啊。“聽夏夷則提及十五,齊也歌眼中不由一亮,顯出幾分少年心性:”這三日的長安城中最為熱鬧——“
“的確……”齊也歌只見這平日頗為冷肅的三皇子不知因他的話想到了甚麼,竟露出一個頗為柔和的表情,只是這表情卻又很快收斂,夏夷則似是想到齊也歌來的目的,看向他道:“與我盛一碗桂花便好。”
齊也歌又出去了不過片刻,便有人送來一碗雪白的圓子。
夏夷則攪了攪碗中湯水,舀起一個吃了下去,唇齒間留下一股桂花的清甜糖味,這個口味亦是清和最喜歡的——青年端著碗走到帳口處,掀開帳簾一角看向遠方。
勿需太過想像也能猜到此時的長安城必是明燈錯落,火樹銀花,城河與曲江有如天上的星河。正月十五——這燈火輝煌的佳節,正是月明風清的良宵,那些秦樓楚館的歌姬會是艷光四射,一面唱著梅花落的曲調,一面對長街上人潮如流中哪位俊朗的公子盈盈一笑。
曾幾何時清和攜著他,過天街,觀花燈,看身邊儘是一片繁華絢爛,如同開到盛極的煙火。
長安的上元燈節,當真是無論看過多少次,都是觀賞不盡的。
夏夷則閉目又睜眼,唇畔帶了些柔和笑意。他看著遠處山巒融入一片黑暗,而那些生在山巒間的樹木,遇風生起一陣肅殺之聲,兩相對比下他選擇放了帳簾坐回案前,仍舊是一張薄薄信紙,半盞研的剛好的濃墨,只是這一次夏夷則卻是沒有半分躊躇,唯提筆時略略一頓,字跡流於筆端卻是換了一手工整妍麗的小楷。
開頭敘述秦陵這半月無事以及瑣碎日常,之後便寫“天候漸暖,然師尊舊傷,亦應善加珍重。”又道“今日元宵燈會,想來長安城人海如潮。”此處他筆鋒微微一頓,再落下一句:“昔年燈節同看,今日師尊門前可懸花燈一盞?”
這信寫到這裡便算寫完,可夏夷則卻尚未停筆,他眉心微蹙,略一思索。仍是落筆添上了那句自己最想提及的——“昔日讀罷那句“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今日竟方覺其意。”
燭火搖曳,在青年的側顏上投注一片暖融融的光。甚至襯得他一身深色劍袖都分外柔和。夏夷則書好落款,又在末尾印了自己的私章,平鋪在桌上,只待墨跡干透方封好交予帳外兵士,命他遣人送往太華觀。
這信到清和手中已過一日光景,彼時也正值太華入夜,夜幕為盤,繁星落子。
靜夜裡有沙沙的落雪聲,清淡的梅花香,訣微長老的居所門前懸著一盞花燈,花燈內的明亮光線在雪地上投注一叢陰影。
清和倚坐在榻間,他正將夏夷則書信展開一覽,未閱內容,只見那穠纖得中,骨肉勻稱的小楷道者便微微一笑。
訣微長老擅書字體為楷草篆,然則他是最喜好楷書,自己也最擅寫楷。
青年暗藏在字跡後綿延的情意他是收到了,而那”燈節同看,懸花燈一盞“的隱隱抱怨也收到了,直到最後那一句——”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令清和眼底笑意越深,恍如映出窗外一泓雪色銀光。
他終是不由自主的在心中接下了這句詩的末尾——“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他記起自己初三臨別前,夏夷則眼睛下泛著淺淺的青色,那種青色並非睫毛垂落所造成的陰影。也記得夏夷則鬢角處垂落的碎發,有些清減的臉頰。
當他伸手撫摸過夏夷則的臉頰時,心中湧上過一陣莫名的苦澀,而夏夷則仿佛察覺到一般,伸手握住清和隱在袍袖下的手指,隨後將一張——大約是箋紙之類的物事塞進清和掌心。
清和握住了那一張薄薄箋紙用指腹輕輕摩痧,夏夷則的身形還沒有動,屆時的那個距離過於像兩人耳鬢廝磨的場景,而夏夷則一側頭,有留戀意義的吻落在清和鬢角的髮絲上,清和當時只覺心中似有春水融過殘冰,滿是溫暖之意。
那一張箋紙被清和夾在這幾日默下的數張經文中,他此時想到了,便伸手在堆在案几上角的一疊經文內翻找,直到那箋紙現出身形,所在的那一張經文,開頭恰是一句“不明道德,不得以大道。”
清和若有所思的摩痧著浣花箋的紙面——是了,夏夷則交予他的正是一枚浣花箋,此時的長安城中,已不再盛行這種箋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