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凶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他兩座又都有主了,我就不奪人所愛了。」封華說道。

  「不會不會!」沈鶴庭趕緊道:「只要你喜歡,怎麼都行!」那兩個領導只是換房子,又不是沒房子,他們現在住的只比這兩個小一點點,他們換了大的,好把小的分給下面人,要不然下面人不好跳過他倆住大房子。

  他之前還聽這倆人抱怨搬家麻煩,捨不得老鄰居呢。現在正好!既省了他們麻煩,又能讓他們為這個賺美元的新項目做貢獻,他們得高興壞了。至於不高興的等著分房子的兩家,只要在功勞簿上給他們添一筆,也就沒問題了!

  「還是不太好吧?」封華謙讓了一句。

  「沒什麼不好的,只要價錢合適...」沈鶴庭玩笑道,有幾分試探的意思。

  「這麼大的房子啊。」封華舉目看了一圈沈家的房子:「我對上海的房價還真不了解,現在得多少錢了?」

  「現在哪有什麼房價。」沈鶴庭小聲道:「誰敢買賣?不過換還是可以的。」比如說一個人住在城西,然後工作調動要去城東上班,交通不方便的現在跨越一座大城市,自行車騎到了估計也下班了。所以不能買賣房子,但是可以換。

  兩家人換房子,自己協商,可以補差價。這麼操作是可以的。

  封華自然也沒有房子拿出來換,不過她相信在對方有求於她的情況下,什麼都能給她安排好。

  「不過要說價錢,這樣一座房子,怎麼也得值幾萬、十萬的。」沈鶴庭道。可以交換,需要補差價,就說明有「市場價」的存在。

  封華點點頭,確實值。她的老家一座農村的土房子還得三四百呢,這裡是大上海,房子從來都值錢,更何況是不差錢人住的花園洋房。沈家這個花園式石庫門比花園洋房還差一些,花園小了,房子也沒什麼歷史,就這樣還值小10萬呢。

  「這種就照十萬算。」封華說道:「不過武康路的房子我要看看再說。」

  「對,應該看看,明天我們就去。」沈鶴庭高興道。一座房子他就賣出去10萬,能換1000棵果樹!2座就是2000棵。本來這倆房子是要分給他們自己人住,一分錢不值....現在讓他換來2000棵搖錢樹!這買賣賺大了,他的高升指日可待!

  說完,沈鶴庭就拎著蘋果出門了,找領導請示去了。賣單位的房子換樹苗,而且是已經分給別人的房子,不管是「賣房子」還是「買樹苗」都是大事,他自己說了可不算。

  過了兩個小時,沈鶴庭才一臉笑容地回來,看來她給的價錢很讓人滿意......這就好。

  第二天一早,封華就被他拉走去看房子。

  那兩座跟沈家差不多的房子果然差不多.....上海所有石庫門的格局都差不多,進門是天井,一樓是客堂間,客堂間上面是普通房間,客堂間後面是廚房,廚房上面是亭子間。

  幾乎所有石庫門裡弄全是如此,差別只在於房間大小或者兩層三層,當然還有內部裝修。

  這兩座房子的主人原來看來也有些身家,裝修的不錯,雖然已經過時了.....但是因為已經「有主」了,又被重新粉刷收拾了一番,在現在人眼裡看著是不錯的。

  封華掃兩眼就不在意了,她又不來住。關鍵是幾年之後,這房子能不能保住,還不好說......

  「成,就這樣吧。」封華說道,反正1000可小樹苗的事,轉眼就弄好,她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

  「好的!」沈鶴庭高興地應了一聲。

  兩人又騎了半個小時的自行車,到了武康路,來看最後一處房子。

  武康路修建於1907年,原名「福開森路」,1914年被劃入法租界,1943年法國宣布放棄此地法租界,福開森路被改名為武康路。

  這條路上後世有很多名人故居,然而此時這些名人基本都活著,所以可以想像,它現在就是上海萬千大街小巷中的一條。

  封華和沈鶴庭從武康路的南端進入,正好路過路口的「宋慶齡故居」。封華朝裡面望了一眼,只有一眼,沒敢看第二眼,因為門口有人站崗,她敢多看兩眼估計就要被請去「喝茶」。

  據說宋慶齡在此居住到1963年,然後去了北京後海的一個王府大宅居住,一直住到81年去世。

  封華嘆了口氣,剛才她還想著跟人家做鄰居呢,倒是忘了現在環境,看來這個鄰居只能神交了。

  再往前騎了大概500米,到了武康路的中斷,沈鶴庭停在了一張嶄新的木門前。此時在全國,估計都找不出幾扇大鐵門,都拿去煉鋼了~

  這個木門一看就是臨時拼湊的,很不走心,縫隙能有一指寬,從寬寬的縫隙里能看見裡面參天的大樹和瘋長的野草,不過最顯眼的還是野草中間那個堪比鬼屋的建築。

  「我去,怪不得院牆這麼高。」封華吐槽了一句。與大門相連的圍牆有兩米半高,比別人家的高一大截,原來是為了「遮羞」,一座鬼屋大刺刺地矗在這裡,是挺影響市容的。

  沈鶴庭從兜里掏出鑰匙,打開了院門。

  「這房子最早是個法國人的,後來聽說住著個大班,再後來一夜之間人去樓空,也不知道去了哪裡。」沈鶴庭說道。大班:BANKER,大銀行家,引申為大老闆、富豪。

  這個院子確實大,封華精神力掃了一圈,有1000多平,在整個武康路建築里,不算最大,但也不算很小,屬於中上水平。院子裡的幾棵大樹看著都有年頭了,不過最多的也就三四十年。

  1907年福開森出資建路的時候,建的是條土路,而路兩邊不是農田就是池塘,直到1914年被划進法租界,這裡才開始建設,有了豪宅,有了別墅。

  讓封華留意的是地面,仔細看才發現整個院子裡的荒草長得「凹凸不平」,原來荒草下是一個個土堆,看著跟墳包一樣。

  「舅舅,什麼情況?這是個凶宅?」封華問道。

  「不是不是,絕對不是!」沈鶴庭否認道,然而封華看他的表情,似乎有些心虛。

  ···············

  12點之前爭取再來一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