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
第一個視頻是白水港地方政府涉嫌瞞報,板上釘釘。
打開第二個視頻文件,凌言才意識到這一次的泄露污染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第二個視頻是蘇閒對白水港漁民的走訪,好幾個村民的採訪視頻拼接在一起,還給了幾個海上魚排被污染的鏡頭。
「第一天晚上的時候娃睡覺就一直咳嗽,大概是晚上三點吧,就反覆地咳嗽醒來,醒來咳嗽,第二天聞到油漆味,還以為是隔壁誰家裝修了,等到出門的時候發現全村的人都在戴口罩,粉色的霧氣肉眼可見……
「領導來轉了一圈看了看,就說不讓我們下去直接接觸污染水源就完了……
「一晚上啊,魚排泡沫全腐蝕乾淨了!魚苗全跑光了,沒跑出去的全死了,就算不死誰還敢買?誰還敢吃呢?還有海蠣田,紫菜田,這些天港口封停,每天作業的大小漁船,這多少損失啊!……
「我十幾歲就跟父親出海捕魚了,從沒遇到過這麼嚴重的事故……
「白天的時候都是臭味,整個區都可以聞到,舉報投訴一撥撥地去,都沒辦法了……」
*
破產的漁民,密布的藥廠,渾濁的海水,歇業的海鮮館……
凌言看著這陽光下的失魂落魄和滿目瘡痍,好像刺鼻的異味也抓撓著他的臉,一陣刺癢。
他心道:完全不一樣。
他看的新聞是水產品檢測已達標,已經可以正常上市,他還記得那天晚上他去接蘇閒的時候,空氣不說沁人心脾,但是帶著一點鹹味兒,還是股濕潤的好聞。
「這種污染影響肯定是長期的,絕不僅僅是生計問題……現在飯店都不開門了,當地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沒有人敢賣魚,也沒有人買,飯店都不開門,自己家種的菜也不能吃,只能買外面來的……這十幾年,聽他們當地人說,自從藥廠建在養殖區附近,癌症就開始高發……鄰近的高校有環境學院,教授們要來做實地調查,還沒到人就被扣下來……地方警察挨家挨戶地登門,強制性讓民眾刪除網上的言論,就算百姓發了言論,也會被屏蔽,發了視頻,也會被禁掉……」
*
按照流程,這種污染事件遇到群眾的環境舉報,基層政府會先對其有一個判斷,然後看污染嚴重程度上報,只是很顯然,這個小魚港的事情還沒到婁昆這一級就被截胡了。
然後官方媒體就開始不許隨意發聲,新聞就開始顛倒黑白。
凌言咬著嘴唇,忽然想,他應該早有察覺的,他應該早意識這個問題,網絡上大一統的和諧里,他應該早一點警覺的,而不是心有旁騖地沒能見微知著。
*
祁思明覷著他的臉色,安撫地捏著他的後頸,像是想讓他緊繃的脊背放鬆下來一樣,「別自責,污染泄露不比地爆炸、火災、核泄漏,本來就需要時間考察的,前兩天災情尚不明朗,這不怪你。」
「是啊,就是因為不是不是爆發性的突發事件,所以基層不必反應迅速,民眾不必守望相助,媒體不必報導真相,別說救災積極性了,現在能瞞則瞞,能關注的便已是難得。」
一個海上「田園」式的村莊,裡面幾萬的人口,蘇閒知道她是第三方,她勢單力薄,既不能沖在前線進行環境保護,也不能幫助那些漁民維權。所以她來求助凌言,求他解民生之多艱。
她說,拜託了。
第七十一章
白水港化工藥品泄露第五天,VI區和III區兩位區長同時成立現場指揮部和專家組。
婁昆身先士卒,帶領區內應急署直奔白水港事故發生區域,調查和應急部署共同展開,一邊委託專業機構對水質、海產品進行取樣檢查,安排有關部門調查污染事故,一邊封鎖海綿,疏散當地漁民,妥善做好養殖戶工作,按照事故調查結果來賠償損失。
將軍一動,三軍景從。
轄區海域發布緊急通知,農林水局發布暫緩起捕、銷售和食用。
媒體不再用「油品」模糊「危化品」,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回應公眾關切。
*
其實發生類似危害公眾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如果幾天前及時處理,還能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如今縱然主政一把手全權坐鎮負責,全體官員百姓眾志成城,做的也只能是補救而已。
五天,已經足夠毒氣發生二次反應。
專家檢氣後,初步斷定這種化工污染,短期吸入會發生急性中毒,輕則頭暈頭痛噁心嘔吐步伐不穩,重則昏迷抽搐循環衰竭直至死亡。
民眾怨聲載道,婁昆一力扛鼎,說保護民眾言論自由,不許網路攔截刪帖。
世上本無萬全之人,更無萬全之事,有關部門管理的協調能力自然就更不可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滿意。一時間輿情滔滔,沸反盈天。
*
再之後,原白水港基層崗位四處火氣。
官僚人浮於事,一溜大小官員涉嫌行政亂作為,事情兜不住了,他們只能等候發落。
蘇閒在通訊里說到這件事的時候,凌言卻憂心忡忡,欲言又止,想了片刻只說你千萬注意安全。
這女人有血性,講義氣,在所有人反應不及的時候,孤膽深入災區絲毫不怵。不接受利誘,也不畏懼要挾——這樣的人,有多少人敬佩她,就有多少人想要拔除她。
蘇閒卻只是對凌言說,「這段時間我恐怕沒辦法去XXI區接女兒了,她就託付給您了」。
第一個視頻是白水港地方政府涉嫌瞞報,板上釘釘。
打開第二個視頻文件,凌言才意識到這一次的泄露污染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第二個視頻是蘇閒對白水港漁民的走訪,好幾個村民的採訪視頻拼接在一起,還給了幾個海上魚排被污染的鏡頭。
「第一天晚上的時候娃睡覺就一直咳嗽,大概是晚上三點吧,就反覆地咳嗽醒來,醒來咳嗽,第二天聞到油漆味,還以為是隔壁誰家裝修了,等到出門的時候發現全村的人都在戴口罩,粉色的霧氣肉眼可見……
「領導來轉了一圈看了看,就說不讓我們下去直接接觸污染水源就完了……
「一晚上啊,魚排泡沫全腐蝕乾淨了!魚苗全跑光了,沒跑出去的全死了,就算不死誰還敢買?誰還敢吃呢?還有海蠣田,紫菜田,這些天港口封停,每天作業的大小漁船,這多少損失啊!……
「我十幾歲就跟父親出海捕魚了,從沒遇到過這麼嚴重的事故……
「白天的時候都是臭味,整個區都可以聞到,舉報投訴一撥撥地去,都沒辦法了……」
*
破產的漁民,密布的藥廠,渾濁的海水,歇業的海鮮館……
凌言看著這陽光下的失魂落魄和滿目瘡痍,好像刺鼻的異味也抓撓著他的臉,一陣刺癢。
他心道:完全不一樣。
他看的新聞是水產品檢測已達標,已經可以正常上市,他還記得那天晚上他去接蘇閒的時候,空氣不說沁人心脾,但是帶著一點鹹味兒,還是股濕潤的好聞。
「這種污染影響肯定是長期的,絕不僅僅是生計問題……現在飯店都不開門了,當地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沒有人敢賣魚,也沒有人買,飯店都不開門,自己家種的菜也不能吃,只能買外面來的……這十幾年,聽他們當地人說,自從藥廠建在養殖區附近,癌症就開始高發……鄰近的高校有環境學院,教授們要來做實地調查,還沒到人就被扣下來……地方警察挨家挨戶地登門,強制性讓民眾刪除網上的言論,就算百姓發了言論,也會被屏蔽,發了視頻,也會被禁掉……」
*
按照流程,這種污染事件遇到群眾的環境舉報,基層政府會先對其有一個判斷,然後看污染嚴重程度上報,只是很顯然,這個小魚港的事情還沒到婁昆這一級就被截胡了。
然後官方媒體就開始不許隨意發聲,新聞就開始顛倒黑白。
凌言咬著嘴唇,忽然想,他應該早有察覺的,他應該早意識這個問題,網絡上大一統的和諧里,他應該早一點警覺的,而不是心有旁騖地沒能見微知著。
*
祁思明覷著他的臉色,安撫地捏著他的後頸,像是想讓他緊繃的脊背放鬆下來一樣,「別自責,污染泄露不比地爆炸、火災、核泄漏,本來就需要時間考察的,前兩天災情尚不明朗,這不怪你。」
「是啊,就是因為不是不是爆發性的突發事件,所以基層不必反應迅速,民眾不必守望相助,媒體不必報導真相,別說救災積極性了,現在能瞞則瞞,能關注的便已是難得。」
一個海上「田園」式的村莊,裡面幾萬的人口,蘇閒知道她是第三方,她勢單力薄,既不能沖在前線進行環境保護,也不能幫助那些漁民維權。所以她來求助凌言,求他解民生之多艱。
她說,拜託了。
第七十一章
白水港化工藥品泄露第五天,VI區和III區兩位區長同時成立現場指揮部和專家組。
婁昆身先士卒,帶領區內應急署直奔白水港事故發生區域,調查和應急部署共同展開,一邊委託專業機構對水質、海產品進行取樣檢查,安排有關部門調查污染事故,一邊封鎖海綿,疏散當地漁民,妥善做好養殖戶工作,按照事故調查結果來賠償損失。
將軍一動,三軍景從。
轄區海域發布緊急通知,農林水局發布暫緩起捕、銷售和食用。
媒體不再用「油品」模糊「危化品」,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回應公眾關切。
*
其實發生類似危害公眾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如果幾天前及時處理,還能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如今縱然主政一把手全權坐鎮負責,全體官員百姓眾志成城,做的也只能是補救而已。
五天,已經足夠毒氣發生二次反應。
專家檢氣後,初步斷定這種化工污染,短期吸入會發生急性中毒,輕則頭暈頭痛噁心嘔吐步伐不穩,重則昏迷抽搐循環衰竭直至死亡。
民眾怨聲載道,婁昆一力扛鼎,說保護民眾言論自由,不許網路攔截刪帖。
世上本無萬全之人,更無萬全之事,有關部門管理的協調能力自然就更不可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滿意。一時間輿情滔滔,沸反盈天。
*
再之後,原白水港基層崗位四處火氣。
官僚人浮於事,一溜大小官員涉嫌行政亂作為,事情兜不住了,他們只能等候發落。
蘇閒在通訊里說到這件事的時候,凌言卻憂心忡忡,欲言又止,想了片刻只說你千萬注意安全。
這女人有血性,講義氣,在所有人反應不及的時候,孤膽深入災區絲毫不怵。不接受利誘,也不畏懼要挾——這樣的人,有多少人敬佩她,就有多少人想要拔除她。
蘇閒卻只是對凌言說,「這段時間我恐怕沒辦法去XXI區接女兒了,她就託付給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