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無獨有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來外面也隱約有些關於藥膳的風聲,更有甚者,有些人直接求到她跟前,想讓她開一些藥膳給家中的老人妻子幼兒調理調理身子。因此,青囊醫院不得不另開一個關於身體調理的科室——藥膳科。

  這是謝如沫始料未及的。

  剛開始那些研究人員不知道,當他們第一次體檢時發現給他們體檢的是家主和少主時,都愣住了。如此一來,基地的成員幹活更仔細和認真了,心中都駐守著一種為了主家不惜肝腦塗地的信念。

  「你來見我,是不是有什麼發現?」

  「是的,少主,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和觀察,我們發現一些怪事,基地周圍,特別是靠近暖爐熱源的地方,竟然有綠植冒頭。」

  這大冬天的,整片山林都光禿禿的,他們基地周圍竟然有綠植冒頭,而且生長速度還不慢,怎麼看都很怪異,讓人心裡發毛。

  「還有,您讓我們用小白鼠測試,小白鼠們成批成批地死亡,壽命縮短了一倍不止。不過,放進實驗室的小白鼠們就跟成了精差不多,不僅懂得分配水和食物,還懂得拉幫結派打架鬥毆。」

  小白鼠成精,意思就是它們變聰明了?

  植物瘋長,小白鼠成精,然後壽命縮短:謝家嫡系子弟壽命短暫,卻在醫學天賦上的驚才絕艷。

  兩者何其相似,謝如沫總覺得這裡面有著若有似無的必然的聯繫,似乎那一份與眾不同的驚才絕艷是透支了生命得來的一樣。

  植物瘋長,小白鼠短壽成精,無一不在明示著這天石令有催生的效果,原來它的效果是促進加速細胞分裂嗎?而且還能刺激腦細胞,讓人更聰明嗎?似乎天石令的作用的確如此。

  思索完畢,謝如沫交待了謝昆接下來的研究方向,才讓謝明秘密將人送走。

  謝如沫接著又陷入了沉思,她在思索武成帝的意圖。

  如果是這樣,武成帝究竟想要什麼呢?要一個更聰明的謝家,謝家成員都是往醫學上發展,這些聰明才智會往這方面做更深層次的研究,難道武成帝是想謝家在醫學上達到更高層次的水平嗎?

  聯想到她之前對武成帝重生的猜測,如果她是他,四十而亡,不排除病死的可能,那麼重生後,要麼就抬著捧著謝家,哄著謝家往他病的那個方向研究。而他天性的多疑,外加上一世的經歷,都讓他無法輕信於人,並且將把柄交由他人手中,所以他這樣算計謝家,是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咯?想以最小的代價得到他想要的結果,順便規避他認為的風險。

  可不管怎麼樣,他也得將研究方向透露一二。

  或者說,他想延年益壽?多少皇帝到了年邁之時總幻想著長生不老,武成帝能免俗嗎?怕是不能。但她更傾向於前一種猜測,後一種猜測,得等到人年老體衰了才會有這種恐懼與想法,武成帝不可能如此早的布局。而且他前世如果真是四十病亡,不可能連這個病的坎他還沒過就想著延年益壽的事。

  「祖父,這些年來皇上有沒有明示或者暗示咱們謝家往哪個方面鑽研醫術?」

  謝如沫的思路很清晰,只要能找出這一點,就能從側面印證她的猜測。不然他費了這麼老大的勁,難道就為了悄無聲息地收割完謝家嫡系的性命嗎?如果是這樣,真的很不符合常理,這樣的計算是足夠隱秘了,但時間拉得太長,不免有節外生枝的可能。如果他沒有別的目的,真沒必要冒這個風險。

  謝老爺子認真想了想,搖了搖頭,「沒有。」至少他伴駕的時候是沒聽武成帝提過的。

  聽到這個答案,謝如沫是有一些失望的。她總覺得自已的推測方向已經無限接近真相了,但總有那麼一兩處沒想通。

  突然,她靈光一閃。是了,如果他提都沒提,那麼就是,他想要的,和謝家之前或者後來的研究方向已經不謀而合。

  如果是前者,他曾隱晦地向謝家提過研究方向的話,查一查,或許會有蛛絲馬跡,也能從側面印證她的猜測。如果是後者,他還賜下這天石令,是擔心謝家嫡系還不夠聰明無法在他心中規定的時間裡給他想要的結果嗎?太喪心病狂了。

  這些年謝家花費精力最多的研究就是臟腑的研究了吧?畢竟謝家嫡系都死於臟腑的衰竭。

  謝如沫的腦子在高速地運轉著,難道武成帝前世是死於某個臟腑的衰竭嗎?

  「對了,近日來我整理和翻閱了你那些叔伯長輩的生平資料,發現了一件事,武成帝似乎偏愛在醫道上天賦出眾的子弟,時常招他們前去伴駕。從他們對於伴駕的敘述中,倒是有提到今上時常憂慮我們謝家嫡系出現的身體狀況,讓我們謝家多關注臟腑的疾病——」謝老爺子想,謝家嫡系大多死於臟腑衰竭,謝家怎麼可能不重視?即使他不說,謝家對臟腑類疾病也是投入了很大的金錢精力去研究的。

  謝老爺子的話無疑印證了她的猜測。

  啪,謝如沫一擊掌,就是這個了!臟腑類疾病嗎?心肝脾肺胃腎哪一個是他比較關心的呢?

  謝如沫將自已的分析告知謝老爺子,直把謝老爺子恨得咬牙,「這個狗皇帝!」有事你好好兒說不行嗎?你是皇帝,讓謝家往這個方向研究,謝家能說不字嗎?他就是疑心謝家會不盡心!

  是啊,狗皇帝,武成帝的手段真是太血腥了,完全不將人命當一回事。

  「如果武成帝真用這麼隱秘的手段達到自已的某些目的,那麼無獨有偶,這樣的手段不會只對謝家用。祖父,你仔細想了想,別家呢,有沒有天石令引發的異常現象?」

  謝如沫將自已的想法一說,

  謝老爺子一愣,年輕人腦子就是轉得快,他還沉浸在對武成帝的恨意中不可自拔,自家孫女思維已經橫向發散了。再將她所說的話過一遍,是了,無獨有偶,用這樣的手段達到目的,武成帝一定很自得,那麼這樣的手段就不可能只用一次!接著他擰眉思索。

  不過她覺得,如果武成帝還用天石令這一招,那麼一定會更隱秘一些,出現兩三家和謝家一樣遭遇的世家,太引人注目了。謝如沫這麼一說,方向又更明朗一些了。

  「不無道理。」謝老爺子甚是贊同,「此事還須細細查訪。」

  謝如沫點頭,武成帝算計他們謝家這一手腕太高軒了,謝家嫡系幾近滅亡,才察覺到不對勁,別家呢?恐怕被算計的人都還沒察覺出來異樣。這些人家都有可能是他們謝府的盟友,先找出來再說,要怎麼做,具體再看。但首先不能打草驚蛇,讓武成帝警醒。

  武成帝現在還不知道,自已前些年布下的暗招已經被人掀開了個底兒,並且已經暗中形成了漩渦,表面風平浪靜,底下波濤洶湧。

  正月初八,天霽雪晴,宣動土宜遠行

  謝如沫等在大門,為了保暖和行事方便,她裡面穿著的是藏藍色纏花褙子,外面繫著一件素色錦緞鑲綴藍狐毛內里及踝披風,一副外出的妝扮。

  隨從們尚在府內歸置行李和整理馬車。

  巷子裡傳來歡快的童謠,「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掛花燈,耍獅子舞大龍,圓圓的湯圓碗裡盛......」

  聽著這歡快的上元節童謠,謝如沫笑,「這才剛過了春節,就盼著元宵了。」

  「小娃兒嘛,都這樣。」丁香也笑,然後不住地看向門內,「明管事怎麼那麼慢,少主,要不要我進去催一催?」

  丁香看著少主因等在外頭,被冷風吹紅的鼻尖,忍不住在心裡埋怨謝明的磨蹭勁兒。

  謝如沫攏了攏手,笑,「不用去催了,這不來了嗎?」

  隨著她的話音剛落,國醫府的中門的門檻被小廝們迅速搬開,此次出行準備的三輛馬車依次排開,徐徐而出。

  此次出行,謝如沫本不欲張揚,奈何留意國醫府動向的眼線太多,加上京城實行宵禁,悄然出行是行不通了。既然如此,那麼一切掩耳盜鈴的離開方法都不需要,他們就光明正大的出發。

  此次出行,對外的理由是回汝陰一趟,這理由不突兀,畢竟汝陰的藥材種植園地的項目讓謝家的管事們入股一事在京城該知道的人家都知道了。她帶人前往查看這個謝家的新項目也是說得過去的。

  況且此次出行她不僅帶上了謝英這位新任的大總管,還有另外幾位中層管事也一併帶上了,戲是做得足足的。

  隨著三輛馬車一停在國醫府門前,這路就窄了,恰好此時從小蒼駛來一輛中型馬車。謝府這邊還在歸置行李,不便相讓,僅剩的路不足以過一輛馬車。

  謝如沫剛想使人上前打聲招呼讓對方等一等再過,對方倒先主動退回巷子裡停下了。

  謝府這邊速度很快,「少主,人都到齊了。」

  謝如沫看看天色,「那就出發吧。」

  突然,旁邊響起一道少女的聲音,「少主,這盞花燈送您。」

  嗯?謝如沫疑惑地看了一眼面前這位眼生的小侍女。再看丁香,在一旁捂著嘴笑呢,看來她是認得這小侍女的?這盞花燈很小巧精緻,帶上也沒什麼。可她不知道是誰送的啊。

  這時謝明也湊了過來,「你是王大姑娘跟前的小丫環吧?」

  王大姑娘,王叟的孫女嗎?

  小丫頭靦腆地點了點頭,「少主,我們姑娘說將這盞花燈送給您,願您一路順風。」小丫頭抬手將花燈遞到她跟前,眼睛巴巴地看著她。

  「少主,這是王大姑娘的一片心意。」

  謝如沫笑著接過,「替我謝謝你們家姑娘。」

  「少主,這是我家姑娘今兒參加詩舍贏來的戰利品呢,你一路平安啊。」說完這句人就跑了。

  當謝如沫所乘馬車經過那巷子時,她福至心靈地掀開一旁的帘子,正好和馬車裡的姑娘打了個照面,那姑娘似乎沒料到她會掀帘子,瞪圓了眼,吃驚過後沖她抿唇一笑。

  說時慢去時快,一眨眼的功夫,馬車就駛過了那條不到兩丈寬的巷子。

  「那位就是王家大姑娘?」

  「是的,那位就是王星月,是王先生的嫡孫女。」

  饒是謝如沫這雙被後世無數美女荼毒過的眼睛見了王星月都有一瞬間的恍神,她太美了。她和禮儀大師蘇婉是兩種不同的美,一種如空谷幽蘭清冷光華,另一種卻如牡丹般雍容大氣。

  謝如沫輕嘆,幸虧她生在王家,而謝家又自成一派,不然她的美必然會成為某些人的掠奪對象。

  想到這兩人的同時謝如沫深感責任重大,需要謝家這顆大樹庇護的人太多了,但樹下的人也在努力地維護謝家這顆大樹,相互庇佑回饋吧。

  謝如沫沒想到,她的憂慮一語成讖,

  王星月這朵鮮研的嬌花,竟會招致毒手,在賦予了無數美好詩詞的上元節里出事,讓人痛惜扼腕。

  謝如沫剛出城門,多方人馬就接到了消息。

  趙嫻母女自然是扼腕無比,心生出了一種人算不如天算的感慨。只得一邊暗中籌謀,一邊讓人留意謝如沫歸來的消息。

  其餘勢力得知她前往的目的地是汝陰後,又忍不住將目光投注在汝陰這一片土地上。

  反倒是武成帝哂然一笑,早知道天選之人能折騰了不是嗎?

  正月的天氣還是很嚴寒的,和北方的乾冷不一樣,越往南走,越是濕冷。那種濕冷是冷到了骨子裡的感覺,仿佛連頭髮絲都是被帶著水氣的濕冷所冰封冷凍的。

  對謝如沫來說是久違了的感覺,這冷意還可以承受,但她帶來的護衛中就有兩人不敵這天氣感冒了。幸虧謝如沫是大夫,還帶了藥,剛染上風寒就被兩碗薑湯一把藥丸子治好了,沒有綿延入經。

  一行人快馬加鞭到了汝陰,然後在謝英等人的掩護下,謝如沫帶了護衛悄然離隊,棄了馬車走水路南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