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招攬鬼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們謝家正在著手建設一所大型的綜合型醫院,如果呂先生不介意,也暫時沒有想去的地方,等醫院落成之後,可否來醫院助我?」

  謝如沫能看出來,鬼醫呂對她很有興趣,不,是對她的醫術很有興趣。而她醫院要建,人才緊缺,他都自投羅網了,她焉能不接住?

  通過今天的義診,她看得出來,他醫術不差。劉備尚能三顧茅蘆,她為何不能主動邀請與招攬?難道就因為她是女子,為了姑娘家的矜持,要反過來等著人家開口麼?那她乾脆也不要開醫院了。

  「何為醫院?」

  鬼醫呂果然很感興趣。

  「醫院,其實也相當於大型的醫館。不過不管是占地還是其地面建築,都會比醫館大得多。而且裡面還會分區域,分別建有門診、住院部、醫院食堂、藥房、煎藥處、職工宿舍等等。門診呢,用來處理一些病情簡單的病人,而住院部則是針對疑難雜症病情嚴重複雜的病人,這些病人需要隨時觀察病情發展轉歸,或者不適合移動等特點。剩下的比如食堂煎藥處等等,你光聽名字都能理解了吧?」

  這在他們聽來,是一套很新穎的說辭。可在她嘴裡,卻像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一樣。許多人,有點新東西,就忍不住炫耀。

  而她呢,眉目平和,絲毫沒有炫耀之意。心性成熟穩重得讓人懷疑她真的只有十五歲嗎?不,過了年就十六了,但還是很年輕啊,那張稚嫩的臉就是想往成熟點說都無法取信於人。

  如果謝如沫知道他們的想法,肯定會訝異,起點不一樣,根本沒有可比性,這有什麼可自得的呀。她有幸比別人多知道一些,不代表她就能藉此凌駕於眾人之上。

  「你和我說這些,不怕到了最後我不應你的招攬,反而轉頭將這些新穎的信息創意倒賣給他人?比如我覺得房家就很感興趣。」

  謝如沫挑眉,「我能說我不怕嗎?創意歸創意,他們拿去用了固然能讓人耳目一新,但我敢說,整個大周,最能將它們發揮到極致的人,是我!」說這話時,她整個人流露出來的自信真的是炫目極了。

  謝如沫不知道她此刻神采飛揚的一面落入了某人的眼裡。

  在送了武成帝回宮後,王聿不知怎地又折了回來。先前占著地方看馮鶴昌笑話的人散完後,他很容易就找到一間離謝家粥棚最近的酒樓雅間,他所在的雅間窗戶斜對著謝家粥棚。若是謝家的人說話的音量大一點,他側耳傾聽都能聽得到他們說話的內容。

  他此刻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小臉上飛舞的神采,心緒卻飄遠了。

  俗話說,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只有以身相許。以前他對這話是嗤之以鼻的,救命之恩固然厚重,但也不值當一個人用一生去賠。如果要和自已不願意的人共度一生,那樣的日子會很壓抑吧,又何來快樂可言?行屍走肉般的活著,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別人救呢。

  但自從十四那一年他得了那怪病,訪遍了多少名醫都沒有辦法,經歷過漫長的絕望後,謝如沫的施救,賦予了他新生,就如同快旱死的莊稼遇到甘霖,他迫切地想要回報她,以身相許算什麼?

  如果沒有謝如沫的出現,那麼他最有可能的結局就是謀劃著名讓王家安然度過皇位接替後,順便培養個侄子,最終會選擇到一個適合修養的地方幽居吧。

  在王聿心思浮動的時候,謝如沫和鬼醫呂的談話還在繼續。

  「醫院呢,會分科室,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希望將對應的人才放在對應的位置上。這樣既能幫助更多的病人,同一症候的病人多了,也方便他們鑽研更精深的醫術。就比如,我觀你開的方子,似乎在疑難雜症方面更為得心應手。到時醫院會有這麼個科室,你就到那坐診。」

  鬼醫呂想了想,她這樣分法挺好的,於患者於大夫都很有利,「不過在醫院建成之前,我能不能一直跟著你?」他這話算是同意了謝如沫的提議,會提這麼個提議也是他想多學一些東西。

  「可以。」她現在每次出行最少都要帶好幾個人,已經不像在汝陰的時候,僅帶阿南或者葛彥明了,加上一個鬼醫呂並不扎眼。

  謝如沫這番話並不避人,在場收拾的幾乎都是謝家人,醫館大夫,那也是謝家一系的,他們此刻在默默地喝著茶水休息著,少主要建醫院了?聽著不錯,規模也大,那麼大的醫院一定需要很多大夫吧?不知道少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會不會從謝氏醫館裡抽調過去?他們有沒有機會呢?

  相比謝家的一片崢嶸之勢,房家就顯得頹喪多了。

  「去,去請葛如璽。無論她提什麼條件,都答應她!唯一的條件就是務必要拿到她手上的全部資料,全部!聽到了嗎?」回到房家,房宗譽第一時間就吩咐了這事。

  馮潛立即吩咐心腹去辦這事。

  父子二人對坐著相顧無言。

  謝家得了謝如沫,簡直如虎添翼,再也不復之前默默等死死氣沉沉的模樣了,早知道在盈盈懷疑謝如沫身份的第一時間,他們就拿出雷霆手段,將她弄死在京城之外。

  誰也沒想到謝如沫一個小女娃本事那麼大,不僅讓謝家起死回生復煥生機,自身的醫術也那麼高超,將房家一干人徹底輾壓。

  若說他們房家沒重視衛盈盈遞來的消息,那是不可能的。

  其實當時房家已經夠重視了,那種強度的手段對付一般人已經是萬無一失了,哪裡知道由於皇上的插手,讓原本十拿九穩之事出了波瀾。

  而當時為了避嫌,更是為了避免謝如沫沒了之後謝家的瘋狂報復。房家和汝陰那邊並不是時刻保持著聯繫的,所以並不知道謝如沫在公堂上有如此精彩的表現。如果他們知道這一段,便知道她的醫術有多好了,這足以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而不是在她走脫了他們設的局後還覺得,謝如沫就一介女流之身,即使歸京,面對他們的布局夾擊,也只能無助地哭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