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師徒論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9章

  陳省之有些激動地接過,然後迅速地看了起來。前面那個十棗湯,他已看過,並且有些對十棗湯的解說,葛如璽已經告訴過他了。現在看來,葛如沫是對的。

  「看完了。」陳省之手抓著方子,長長地嘆了口氣,「可惜,也生了很多困惑。」

  「你可以說說嗎?為何葛祥貴的病要用這兩個方子,病機是什麼,病因呢?」陳省之沉沉地看著葛如沫。

  此人先前是原主的師傅,現在誠心請教,恰好她又懂點,她想了想,也不藏私,「其實這兩個藥方都是治同一個病的,葛祥貴得的是標實本虛之證,根據治則,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此人腹脹如鼓,下身水腫,且乾嘔短氣、二便不利,此為標急。遂先治其腹水、待腹水減退,再治其本。」

  其實葛如沫不知道,她給葛祥貴開的方子陳省之曾細細研究過,而她先前和葛如璽說過的,同等份量的藥,甘遂芫花大戟放在一起的毒性比單味甘遂的要小。陳省之覺得有點道理,卻又拿不準。而她所加的健脾補益劑,他似模糊抓到一些什麼,又說不確切。據一些前輩說,在兩漢時期,時人喜歡用複方,制方多遵循君臣佐使的組方理論,以期做到主次分明,全面兼顧,揚長避短之效。可惜如今本草、內經、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等書十不存一,除了少數前輩細心地保留有一些殘存的方子外,許多經典藥方竟不復再見。其實損失的又何止是那些經典的藥方,還有那些指導辨症論治的醫理等等。

  所以,如今卻讓他得已見到兩個複方,如何能不激動,便是沒有回春堂的話打底,他也想見見這兩個方子的療效的。而今效果見到了,他卻仍有許多不明之處,不得不請教一二。

  「那你後面的那個藥方,就是治本的嗎?」

  「是的。」

  「我看你那藥方用藥,多半是治肝的?」

  見葛如沫沒有否認,陳省之再問,「你是如何看出他的病機在肝的?」

  「這很奇怪嗎?望聞問切之餘,再用循經診脈分經診斷法確診啊。」

  循經診脈、分經診斷!聽到這話,陳省之心一跳,兩眼發光,急切地追問,「你會循經診脈分經診斷?」

  葛如沫覺得奇怪,這不是行醫必學的嗎?想當初她為了記住這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和一些別經別絡的具體名稱,循經走向,所主疾病及灸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嗯,還有那四百零九個穴位。

  陳省之強忍著心中激動,「可否細說?」

  陳省之的疑惑和急切,是切切實實的,葛如沫眼中划過一抹訝然之色。葛祥貴的病說難不難,說易不易,難在他的病拖得久了。病久未得到妥善的治療,便會由表及里;或由實轉虛;或根據五行生剋乘侮規律損及其他臟腑。這些知識點看起來很全面,其實是很基礎的東西了。而陳省之的表現,似乎是從沒接觸過一般。

  他的醫術在十里八鄉也是有名的,水平竟然這樣低?還有,回春堂那孫大夫,聽說也是坐館多年了,在整個清河鎮來說,算得上是很有名的大夫了,對葛祥貴的病竟然也束手無策。不僅如此,陳省之是從京城來的,從他以前的隻字片語中透露出他的醫術在京城也不低。

  不,或許不是陳省之名不副實,而是這個朝代整個的醫術水平都很低。所以他的水平也被人稱讚不已了。想到這,她的心一跳,腦海里有什麼想法一閃而逝。

  她想了想,打了腹稿,才細細道來,「葛祥貴的病從病象上看,水腫、臌脹,乃水濕痰飲之症,病因多責於肺、脾、腎、肝。」

  「然後,在此之下,再由——」

  「等等——」陳省之打斷她,「你詳細說說,為何水濕痰飲之症,病因多在肺、脾、腎、肝?」

  葛如沫定定地看了他一眼,發現他很堅持,心中嘆了口氣,好吧,看來得從基礎的說起了,「俗話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失健運,則水飲內生;肝失疏泄,則氣機不暢,氣滯津停;津液停而為飲,飲凝成痰。」

  「嗯,病久及腎,腎失蒸化,開合失司,水則無主,諸液貯留體內,令腹漸大。故水濕痰飲的調治,從臟腑而言,多從脾、腎、肝入手。」

  說完,葛如沫看他,陳省之點點頭,示意明白了。她才接著繼續往下說,「在此之下,再由望聞問切,辨明病因在何臟腑,分清主次,遣方用藥。葛祥貴其面見青色,嗜酸,脈見弦象。想必你應該知道弦脈主肝膽病、痛證、痰飲。」

  「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肝氣鬱結則氣滯,氣滯則易瘀血內阻。如此便能辨別病因。而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而久病傷腎,故遣方時在疏肝理氣之時不忘溫補脾腎。」

  葛如沫的話落之後久久,陳省之口中仍念念有詞,似在強背消化她方才提及的知識。葛如沫也沒打擾他,而是在旁喝著她自製的水腫化瘀茶。

  陳省之回過神後第一件事,竟是起身,朝葛如沫一揖到底,「多謝今日解惑之恩,請受老夫一拜。」

  葛如沫側身避過,口中直說不敢領受。

  陳省之正色道,「學無先後,達者為師。」葛如沫年紀輕輕卻沒有敝掃自珍以此為資本,他的疑惑得解,受益者是他,這一禮她受得。

  葛如沫正色道,「陳老,當真不必如此。若你非要如此,那往日你的教導之恩,小女又該如何?」

  「既如此,那老夫問你最後一個問題。」陳省之肅穆著一張臉,「這些辨症用藥醫理,你是從何學來的?」

  陳省之自嘲,「說實話,便是老夫再積累十年二十年,也教不出一個你。」因為她懂得的東西,他根本無處得知。

  「這個,恕我不能告知。」葛如沫一直明白自己這身本事,很難解釋得清楚從何而來。不過她跟著陳省之學過,這能稍微解釋一二。這也是她今天耐心解惑的原因.她相信對於一個沉迷醫術的醫痴而言,有個地方能夠接觸更高深更全面的醫術,一定會好好保護不會讓人輕易破壞的。這之於她,若他能幫著遮掩一二,也盡夠了。

  陳省之想了想,葛如沫的醫術是他教的,可以說是他領進門的,一直以來水平如何,他很清楚,除了在後山的大半個月以及他離開的這段時間。不過她是個心眼多的,她不想說的話,他估計也問不出來。大約是得了什麼高人的指點吧,陳省之如是想。

  不知怎的,那高人竟然挑了葛如沫來傳授。陳省之有些悵然,然後不知道想到什麼,正色道,「既如此,老夫便也不多問了。只是有些話,雖說你已不是我的徒弟,老夫身為長者,便倚老賣老一回,希望你能謹記在心。」

  「陳老,您說。」

  「話說,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醫之一道,病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望你常懷寬容之心,切勿因一時喜好一已之私枉顧人命。」

  這話,喚起了她被進醫藥大學時對著諸位醫學鼻祖宣誓的情景,當時那種震撼人心的酥麻至今難忘。

  葛如沫面色肅然,「無論如何,這話我都會謹記於心的。」

  #####這兩天發燒了,三十八度八,暈暈沉沉的,忘更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