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情哪有這麼簡單!”上校看完總督軍埋怨執政會的話後,喃喃自語。

  “於是,他們開始強行徵召,因而引起了不少的騷亂,雖然很快得以平息,但帶來的永久傷痕,無論日後付出多麼大的代價也撫平不了。即使是極不情願的被逼迫而上了戰場,有時效果也適得其反,不過是將那些新人蛋子,一個又一個的扔進了這架殘酷戰爭的絞肉機。對此,相信你也有所耳聞,……”上校確實聽到了一些很不好的現象。那些上了戰場的新青年,要麼當了逃兵,要麼調轉槍口,消滅自己人,很像發了瘋的精神病人一樣。幸好在自己的隊伍里,從都城或周邊大城招來的士兵不是很多,而且隊伍里絕大多數是老實巴交的最底層的窮人。他們沒有什麼最高要求,思想也比較麻木,只求一頓飽飯。不過最重要的一點,軍餉絕對要按時發放,就像做生意那樣,你發餉,他拼命,不拖不欠,誠信第一。所以,在這場爭奪軍事重地的巴匕鎮戰役里,上校才能指揮他們最終打下來戰地。攻守之間,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可他們總算極其頑固的守住了據點。

  再看信的內容,總督軍隱隱約約,十分晦澀的表達出了內心的憂慮。那就是,在大執政的日漸吹風下,都城執政會準備革除他的職務,換上大執政的親弟弟。至於什麼理由,即使信中不說,上校也能猜出七七八八。但最重要的原因,一定是那個。很多人都說都城總督軍是革新人物的全權代表,與大執政意見不合已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上校聽說,同樣作為執政會成員的總督軍,在都城全體執政會議上,沒少反駁過大執政的決策,但都是出於公務考慮,絕無半點私心。可在旁人的眼裡,這簡直是大逆不道,分明是革新派意圖推翻保守派的不詳徵兆,行為影響非常嚴重。因為執政會裡也有少幾個中立背景的成員,所以每次爭論出現不相上下的局面時,就有人出來打圓場,會議最後便不了了之。終於有一次,雙方再也妥協不了,個個唇槍舌劍,事件的導火索就是當下這場局部戰爭,現在看來應該是全面戰爭了。(但上校暮年時回首往事,很肯定這不是一場全面戰爭,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局部戰爭!)因為關乎人的生死存亡,那一次全體執政會議幾乎開了一天一夜,面對強敵的凌弱,都城到底是俯首屈服,還是迎頭痛擊,成員們的分歧特別巨大,無非是打與不打。上校也是開戰以後才大概得知以上事情的來龍去脈。

  話說星洲三鎮,分別是巴匕鎮,童話鎮,復興鎮,得其一而能獨踞天下,控南扼北,窺伺中都。此三鎮歷來是都城的附屬及控制領地,其最高長官的人選便是由總督軍提名,再由執政會任命派選,各種力量的博弈調和,長久無事。地勢上,三鎮連珠,轄地範圍最大的是巴匕鎮,但它卻處在都城勢力圈的最邊緣,往後便是童話鎮;而最靠近都城的復興鎮,也是個很重要的小鎮。在星洲這塊大陸地上,能與都城聯盟軍爭霸的對手,無非是君主國聯合軍。都城與聯邦之間的齟齬,早在之前就已日積月累,嫌隙頻生,仇怨不斷,但礙於各自內亂的起起伏伏,才沒有發生大的戰爭衝突。如今雙方隊伍兵強馬壯,蓄勢待發,非我族類者,其心必異,恃強凌弱,征伐不斷,導致戰火連年。鞏固後院秩序的帝國聯邦,終於向都城發難了,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迅速出兵占領了巴匕鎮前不遠處的流放地。關於此塊流放地的領屬權聲明,都城和聯邦各自主張,互不承認。只是因為它是塊不毛之地,荒蕪偏遠,除了遍地皚皚白骨骷髏,行人避之唯恐不及,又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所以一直寂寥的橫亘在那裡,接壤的城邦只是形式上申明私有權,既不開墾,也不駐兵。但根據以往形成的和約條款,流放地的實際控制,處於都城的勢力範圍,其西邊便是去往巴匕鎮的方向。

  當君主國聯合軍無理占領流放地的消息傳來,執政們很不以為意,除了總督軍之外,他們都以為那一塊死氣沉沉的地方,能有多大威脅。於是,對於總督軍要求發兵收複流放地的請求,果斷被會議拒絕。等到聯軍的隊伍越過流放地,來到巴匕鎮前方駐紮時,執政們才稍微認真對待總督軍所要求的發兵抵禦入侵之敵的請求。可這一要求還是得不到施行,眼看戰機一再延誤,總督軍日日心急如焚,後在參謀軍官的獻計下,終於說動了執政會。那條計策,叫做“地質家的謊言”。按照參謀官的建議,總督軍暗中派人在都城內大肆散布流言,說有位地質學家在流放地旅行時不小心發現了地底下蘊藏著豐富的黃金礦產,從而導致聯邦搶占先機,占領流放地。這樣一來,加上總督軍在執政會議上的陳詞慷慨,條條是道,分析形勢,尤其是說到巴匕鎮的重要性時,大執政才勉強同意他出兵的請求。可惜出發的兵馬,拖沓日久,先是滯留復興鎮,再拖到童話鎮,等到達巴匕鎮時,聯軍已攻下了這個咽喉要地。此番領軍的都城將領,正是大執政的親弟弟,一個無能的庸將,貪生怕死。即使他試圖重奪巴匕鎮,卻屢戰屢敗,最後竟然還以缺糧的藉口調轉馬頭,悻悻的潛回都城。這樣一來,形勢更加不妙,君主國聯合軍一路打到了都城外圍的復興鎮,消息震驚全城。後來的事,便是上校臨危受命,浴血出征,經過戰線的來回拉鋸,敵我反覆鏖斗,終於將聯邦的隊伍打回到流放地,光復三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