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以前的事還提它幹嘛!你只管讀書,我只管工作,都是一種選擇,一種生活嘛!不說這些了,你今晚怎麼這麼有空啊,不用上課嗎?”阿蘭貌似不想提起輟學這件事。

  “今天星期六啊,當然有空啦!”阿志對每天星期幾倒是非常清楚。

  “放假了麼,哎,不讀書就是不一樣嘛。我這裡根本分不清每天是星期幾,天天都要工作,遇到節假日的時候人就更忙了,店裡都是來看貨拿貨的人,人山人海。有時候未必能顧及吃飯,也真是累啊!每天遇到認識的人就是‘上班了’、‘下班了’的客套打招呼,其實和讀書時‘老師好’、‘下課了’也差不多嘛!”阿蘭不無感嘆的說道。

  “這麼忙啊!那你必須注意休息啊!親姐還這麼虐待親妹麼。哈哈哈!”阿志聽阿蘭訴著苦,趕緊安慰她,最後還不忘調侃一下她倆的姐妹關係。

  “沒有你想的那麼嚴重啦,只是偶爾會感到心累。”阿蘭怕阿志誤會,趕緊解釋。

  “那就好,照顧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阿志說出了最重要又最想說的一句話。

  “好的,你也是!”阿蘭也回答了一句最想說又最重要的話。

  既然關心的言語已經完全表達,阿志往下再和阿蘭說了些互相鼓勵的話,便放下了話筒。IC電話卡的餘額不用查詢阿志也知道所剩無幾,這次通話時間比平常打電話回家去或打完電話趕著去上課,所用通訊時長遠遠要久得多。

  周六,縣一中校內可以說是荒無人煙,行人稀少。

  縣城的孩子,不是回三區、五區、九區的家,就是到明康路、泰安路、和寧街的窩,有些近一點的同學也會回十幾公里外的家,像阿志和林英之這種家在縣城外三十多公里的人,若非連放三天以上假期,否則他們很少回家。

  這樣的傍晚,阿志再不用擔心上自修的鈴響聲,再不用被排著長隊的同學催促他趕緊說完,他可以慢吞吞的、一清二楚的對阿蘭問東問西,噓寒問暖,聊聊她眼下的生活或他當前的想念。

  當阿志走出電話亭的時候,校道上的路燈,斜對面的士多,近旁的寬闊操場,不遠處的體育館,還有左右兩棟高大的教學樓和矗立在學校中央的那座綜合樓,必要的燈火都通明起來,只是綜合樓樓頂那八個校訓大字——“德業知行敬愛誠敏”,幾乎無法辨認。

  此時,阿志在自己身影的陪伴下煢煢孑立,踽踽獨行,一人慢慢向宿舍走去……

  ☆、大華書店

  “習慣”是個什麼東西?

  人一旦適應了某種生活的固定模式和不變格局,一陷進去便難以自拔,最終使重複的行為變成一種習慣。

  阿志等一批新人熟悉了陌生的校園環境後,開始融入縣一中沉悶的學習生活中,他們每天都是在賽跑,早讀、上課、吃飯、洗澡、睡覺等等,沒有什麼不是在加速度的狀態下完成的,除了功課。

  縣一中人才薈萃,群英濟濟,阿志在Y一八的成績只能算是中等以上,受過良好教育和培訓的城鎮孩子遠比來自農村的他和林英之的成績要更好。不過有一點不會變,那就是他們存在縣一中的唯一意義就是為了排名,除了排名還是排名(非上進者另當別論)。

  大華書店。

  阿志一人坐在兩排書架之間的木地板過道上,拿著一本名字叫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書,剛好讀到保爾柯察金與冬妮婭相識的章節,整個人完全沉浸在書的海洋里,若不是外界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極有可能跌入回憶的無底深淵。

  “嗨!你也在這看書呢?”那個人說話了。

  “噢,你怎麼也在這?”阿志回頭看了一下拍他肩膀的人,她不是好友,更不是陌生人,是不很熟悉的同學車娜娜。

  車娜娜對阿志的反應似乎感到奇怪,她為什麼不能來這看書或干點別的事。她充滿疑惑又略帶調侃的說:

  “大華書店又不是你家開的,我怎麼不能來?”

  “噢。當然不是!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只是……好奇……你也……喜歡……看書?”阿志急急的解釋,又吞吞吐吐的詢問。

  車娜娜被阿志的“結巴”給搞糊塗了。

  阿志心想車娜娜人雖活潑開朗,樂觀大方,但她在班裡的成績其實並不好,基本是排在靠後幾名,真沒想到她還是個愛看書的女孩,就好像那時愛看言情小說的阿蘭。

  “是呀,我放假時也會來這裡走走,畢竟這個小店是這座小城裡最愜意的去處。你說是不是?”車娜娜說出了自己來這裡的緣由,並拐彎抹角的問他為何也來大華書店,可惜阿志反應遲鈍沒聽明白。

  “小店?小城?”阿志嘴裡嘀咕著,不好意思的問她:

  “你以前見過或到過的書店是不是都很大,圖書的品類是不是也很多?”

  “當然了,起碼是這裡的十倍吧!”車娜娜一五一十的回答阿志。

  “哇喔!那豈不是和我們整座教學1樓那麼大咯!”阿志大聲感嘆道,又想起阿蘭對他說的B城記憶,繼續問車娜娜:

  “你以前上學的那個城市,是不是很多好吃的東西和好玩的地方?我的一些同學早早就選擇到那裡打工生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