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是就是,李兄招他惹他了?”

  “哎,不是說是六皇子……”

  顏清書看著漸漸進了的宮門,轉頭比了個噤聲的手勢,眾人便安靜下來。

  遞了牌子,又確定了人數,眾人便被放了進去。

  收回自己進宮的牌子時,等候已久的公公上前,先是與顏清書行了禮,然後便說長公主與陛下已經等著了。

  顏清書眼神閃了閃,輕聲道:“公公,姨奶奶與陛下現在心情如何?”

  那公公倒是不奇怪他這麼問,聞言接了他遞過來的碎銀,小聲答道:“奴才瞧著,心情還不錯。不過奴才方才過來的時候,看見淑妃娘娘過去了。”

  顏清書笑了笑:“多謝。”

  眾人又走了兩步,一人驚叫:“哎,這……”又意識到這是在宮裡,連忙噤聲。

  顏清書聞聲回頭,瞧見那人驚訝地看著地上,神色微頓,走過去撿起那地上的一塊白色錦帕。

  只那錦帕隱隱透著血色,瞧著……像是血書。

  其他人看清後,紛紛一驚:這可是在宮裡,光天白日,怎麼突然就出來了這麼一個東西?

  又想起進宮之前聽到的事,聯想到那李言秋,紛紛一驚,面面相覷。

  顏清書握緊手中的錦帕,眉心皺起,卻是將那錦帕收進了袖子裡。

  眾人見此,有些不解。

  “這……”

  顏清書輕嘆一口氣,“不管如何,看見了便不能當沒看見,我們且先去拜見陛下吧。”

  “也、也是。”

  於是眾人復又前行,顏清書背對著眾人,神色間似乎是鬆了口氣,卻又轉瞬即逝。

  顏清書並不是大衍的人,但是,顏清書娘的命,是溫悠然救回來的。

  這種小事,一般人怎麼會注意到呢?

  第82章

  顏清書把錦帕上交, 將這東西的來歷如此這般一說,長公主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皇后罵了一遍,然後讓人去清查錦帕的來歷。

  當然, 她無論如何都查不出來的, 那錦帕就那麼憑空出現,無影無蹤。

  眾位學子有的是初次進宮, 有的則是有幸參加過幾次宮宴,但在天子黑下臉時, 均保持了沉默, 安靜如雞。

  只顏清書神色最為輕鬆, 還有閒工夫去安撫他的姨奶奶。

  天子擰著眉,讓太監攤開那錦帕,在看清上面書寫的三行字後, 神色大驚。

  在眾人未反應過來之前,天子一把抓過那血書,細細看了良久,臉色一變再變, 把一旁的長公主都嚇到了。

  長公主:“弟弟,怎麼了?”

  天子捏著錦帕的手有些抖,好似沒聽見長公主的話一般, 看了半響,雙目充血,猛地站起身,大吼:“來人!”

  “去, 把寫這血書的人找出來!”

  “是!”

  天子頓了片刻,又道:“找出來,不要傷著他,帶到朕面前來。”

  “是。”

  長公主一驚,天子將血書遞給她,有些怔怔的坐下,又看見那一群低著頭努力裝不存在的學子,頓了頓,有些不耐煩的擺擺手,“你們先退下吧。”

  顏清書垂著頭,行禮,“是,臣等告退。”在天子面前,顏清書稱臣,天子不說,也沒人會說他。

  待人都走了,長公主將那血書放在書上,也是有些怔怔。

  長公主:“真、真的是她?”

  天子扶額,神色間竟然有些愧疚,“是她,朕當年答應過她,這是朕與她說的。”

  只見那血書上寫著兩行詩,最後一句卻是——蕭氏皆亡,你可甘心了?

  “她不是已經……”長公主回神,皺起眉,有些不滿,“既然沒死,又離開了這麼多年,這時候又寫這麼一封信來,又是什麼意思?”

  “……朕不知。”

  “怎麼,你還念著她?”

  “姐,朕、我這一輩子,只愛過她一個人。”

  “……”

  長公主沉默良久,有些不敢置信地看著自己的弟弟,“難不成、難不成,都這時候了,你都一把年紀,還……”

  “朕答應過她。”

  “胡鬧!”

  “現在蕭氏一族已經全滅,她即便有恨,也不會……”

  這時候,一位侍衛進殿,徑直跪下,“陛下,已經找到了。”

  天子看著他身後,沒有旁人,皺眉:“人呢?”

  “人已經死了。”

  天子:“什麼!”

  李言秋死了。

  李言秋死了,江南第一畫師,被人廣為推崇的新興畫師,為了一封血書,把自己寫死了。

  這個消息一出,整個京城都震驚了。

  更讓人震驚的是,陛下為了這件事大動肝火,狠狠發作了大皇子、三皇子以及六皇子三人,還順便罵了四皇子一通。

  氣的四皇子閉門不出,在家閉關了月余,一出門就是奏請前往邊關做士兵。

  陛下還批准了,第二天四皇子就打包了東西啟程,一去就是幾年,頭都不回一下。

  然李言秋死了,京中卻漸漸流傳起一個故事。

  李言秋是前朝遺脈,不知自己身世,寄情山水,本來可以安安樂樂的過完自己這一輩子。

  當今天子本是前朝深受陛下信任的臣子,當年因為未來得及救下蕭氏一族還頹廢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為了百姓,被其他人推上了帝位,然後改朝換代。

  雖然如此,天子每年還是會去蕭氏墓上上香,也聽不的其他人說前朝陛下不是,至今仍舊稱前朝亡國之君為陛下。

  陛下未見過李言秋,卻認得那蕭氏的血,見了那血書,當即便知道這人是誰來,欣喜若狂,連忙讓人去把李言秋請進宮來。

  卻不想,李言秋卻是被三皇子與六皇子一起逼死了。

  蕭氏最後的血脈,就這麼斷了。

  陛下是個明君,也是跟忠臣,當即大怒,發作了幾位皇子。

  這只是其中之一的版本,至於其他幾個版本,細節上稍有不同,只一點卻是一致的。

  李言秋是前朝最後一脈,然後他被當朝皇子逼死了。

  比起逼死一個頗有才名的畫家,逼死一位前朝遺脈使得這件事更讓人樂意八卦。尤其在陛下還為此事雷霆震怒,直接廢了三位皇子之後。

  不過不管他們怎麼猜,都不會猜到,當今天子之所以發火,並不是什麼忠臣、什麼怒其不爭。

  原因很簡單。

  因為晏秋的母親,是他的白月光、心頭血,因為從未得到,也得不到,才顯得更加的重要。

  所以晏秋才會那麼受寵,因為他身上有著他母親的影子。

  晏秋看不起這位用不光明的手段奪取了江山的偽君子,這便是其中之一。

  十成十的渣男,渣的沒有雜質,渣的閃閃發光。

  他只是自私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