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雖然外界盛傳多個帝後失和的版本,大多都是那拉皇后惹怒了乾隆,才會在南巡途中被遣送回京,可沒有人知道,景嫻是哀莫大於心死,她是心甘情願被幽禁的,她真的累了,最後只想放過自己,也放過弘曆。
不久後,嘉貴妃也病逝了,據說走得突然,沒有人知道她是患了什麼病。
如今紫禁城中,又多了許多嬪妃,其中最受寵的要屬新晉的魏氏,升遷速度令人嗔舌,短短三個月內,就從一個普通的宮女晉封為令嬪了。
這位令嬪性情很溫順,從前舊時的妃嬪見到她第一眼時,便知道她為什麼會得寵了,因為她的眉眼長得十分像慕雪,比蘇婉清還要像,性情也像。
自從慕雪走後,弘曆便養成了獨宿的習慣,即使寵幸了妃嬪,漫漫長夜也仍舊是他一個人度過的。
經常睡不著的時候,便會去空置的長春宮,對著慕雪的遺像,訴說相思,止不住的心痛。
有時候半夜睡不著起床,用詩文記錄自己的空虛和心事,都是對慕雪的思念:
十旬攸以臨,服制眾雲易。予懷未覺遙,有如一日隔。偕老歡莫追,嘆逝愁奚益。
因悟宇宙間,率為形神役。別後已杳杳,憶前尤歷歷。惟其無顯名,是矣貽芳跡。
嗟哉長春宮,遺像空懸壁。歡去悲以歸,每念增憂惕。蘭湘陳豆核,椒漿泛爵雙。
三奠盡一心,一心紛百析。傾爵酒頻酹,拭巾淚尤滴。滴淚不能幹,平生恩愛積。
齊物慚未能,難學莊盆擊。獨旦不能眠,欹枕懷百端。魄淵促代謝,朱明形欲闌。
涼秋率感人,況逢形影單。未聞蛩杵聲,已覺寢簟寒。寒宵那更同,梧月虛膧朧。
九御咸備位,對之吁若空。
這一年,他己經年過半百,又到慕雪陵寢去酹酒,並留下了感人的詩句:
謁陵之便來臨酹,設不來臨太矯情。我亦百年過半百,君知生界本無生。
庚回戌去誠倏爾,
註:先後以戊辰仙逝,今庚辰倏一紀矣。
日夏夜冬有底爭。
掃卻喜愁歸靜寄,盤山山色實相迎。
弘曆56歲這年,酹酒時感慨“生前恩不盡,別後事斯多”。也是這一年,和他相伴三十餘年的繼後輝發那拉氏景嫻也鬱鬱而終,他們三人多年的恩怨也算就此終結了。
弘曆60歲這年,在慕雪陵前酹酒時又感慨萬千的說:“六旬我獨慶,百世汝稱賢”;但在寂寞與思念的心情下,他同時卻也勸告自己要“達觀息多戀”,他知道慕雪一定希望他能夠開心的生活。
乾隆三十九年,弘曆已經64歲,又去祭陵時,雖再度勸告自己“余戀只宜捐”,對她的思念仍是只增不減。
71歲這年,弘曆來到陵前,感慨“幻景徒驚速,故人不憖遺”,同時他告訴慕雪:我們的曾孫當前已經完婚了,睡中的你可曾聽說了嗎:“曾孫畢姻近,眠者可聞知”。
73歲這年,弘曆又去祭陵,對於二十多年共同生活的往事仍念念不忘:“事遠重提處,能忘獨旦歌”。
77歲這年,弘曆在赴陵酹酒所作詩中,又惆悵地懷念起慕雪的溫柔窈窕:拜瞻禮既畢,勝水峪臨前。追念吟窈窕,不孤諡孝賢。春秋復三歲,參昴共千年。可識元孫獲,思之益悵然。
自從與結髮賢妻白頭偕老的願望隨著運河中的春水一去而不復返地流逝以後,弘曆所企盼的只是在另一個世界與慕雪重逢。乾隆55年春天,他在陵前表白了這一心愿:
三秋別忽爾,一晌奠酸然。追憶居中閫,深宜稱孝賢。
平生難盡述,百歲妄希延。夏日冬之夜,遠期只廿年。
80歲的皇帝對地下的妻子說,我與你陰陽相隔,無法把這麼多年的經歷與苦楚一下子都告訴你。想起當年與你度過的一個個冬夏日夜是多麼美好,唯一能夠安慰的是,和你相會地下的願望再過不到二十年就能實現了。
乾隆六十年,他親往皇后陵前酹酒三爵,仍是余情未了:齊年率歸室,喬壽有何歡?
最後一次至愛妻陵前,是嘉慶元年三月初九日,弘曆帶著新即位的嘉慶皇帝一起祭奠。這年他已86歲,與慕雪已陰陽分離整整48年,望著陵前高矗入雲的松樹,弘曆寫下了這樣傷感的詩句:
吉地臨旋蹕,種松茂入雲。暮春中浣憶,四十八年分。在“四十八年分”句下,太上皇自註:孝賢皇后於戊辰大故,偕老願虛,不堪追憶!
八十九歲這年,弘曆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想到很快就能與慕雪地下相會了,他心中倒是十分平靜,當了幾十年的皇帝,他發現竟是最後的這一段時間,是最輕鬆的。
彌留之際,滿殿的皇子皇孫跪在榻前,他看了他們一眼,安祥的笑著,轉而又看向虛空,似乎看到慕雪在向他招手,在另一個世界正在等著他,他含笑伸手,又緩緩的將手垂下,面容安祥,一代皇帝帶著對結髮妻子的思念離開了人世。
不久後,嘉貴妃也病逝了,據說走得突然,沒有人知道她是患了什麼病。
如今紫禁城中,又多了許多嬪妃,其中最受寵的要屬新晉的魏氏,升遷速度令人嗔舌,短短三個月內,就從一個普通的宮女晉封為令嬪了。
這位令嬪性情很溫順,從前舊時的妃嬪見到她第一眼時,便知道她為什麼會得寵了,因為她的眉眼長得十分像慕雪,比蘇婉清還要像,性情也像。
自從慕雪走後,弘曆便養成了獨宿的習慣,即使寵幸了妃嬪,漫漫長夜也仍舊是他一個人度過的。
經常睡不著的時候,便會去空置的長春宮,對著慕雪的遺像,訴說相思,止不住的心痛。
有時候半夜睡不著起床,用詩文記錄自己的空虛和心事,都是對慕雪的思念:
十旬攸以臨,服制眾雲易。予懷未覺遙,有如一日隔。偕老歡莫追,嘆逝愁奚益。
因悟宇宙間,率為形神役。別後已杳杳,憶前尤歷歷。惟其無顯名,是矣貽芳跡。
嗟哉長春宮,遺像空懸壁。歡去悲以歸,每念增憂惕。蘭湘陳豆核,椒漿泛爵雙。
三奠盡一心,一心紛百析。傾爵酒頻酹,拭巾淚尤滴。滴淚不能幹,平生恩愛積。
齊物慚未能,難學莊盆擊。獨旦不能眠,欹枕懷百端。魄淵促代謝,朱明形欲闌。
涼秋率感人,況逢形影單。未聞蛩杵聲,已覺寢簟寒。寒宵那更同,梧月虛膧朧。
九御咸備位,對之吁若空。
這一年,他己經年過半百,又到慕雪陵寢去酹酒,並留下了感人的詩句:
謁陵之便來臨酹,設不來臨太矯情。我亦百年過半百,君知生界本無生。
庚回戌去誠倏爾,
註:先後以戊辰仙逝,今庚辰倏一紀矣。
日夏夜冬有底爭。
掃卻喜愁歸靜寄,盤山山色實相迎。
弘曆56歲這年,酹酒時感慨“生前恩不盡,別後事斯多”。也是這一年,和他相伴三十餘年的繼後輝發那拉氏景嫻也鬱鬱而終,他們三人多年的恩怨也算就此終結了。
弘曆60歲這年,在慕雪陵前酹酒時又感慨萬千的說:“六旬我獨慶,百世汝稱賢”;但在寂寞與思念的心情下,他同時卻也勸告自己要“達觀息多戀”,他知道慕雪一定希望他能夠開心的生活。
乾隆三十九年,弘曆已經64歲,又去祭陵時,雖再度勸告自己“余戀只宜捐”,對她的思念仍是只增不減。
71歲這年,弘曆來到陵前,感慨“幻景徒驚速,故人不憖遺”,同時他告訴慕雪:我們的曾孫當前已經完婚了,睡中的你可曾聽說了嗎:“曾孫畢姻近,眠者可聞知”。
73歲這年,弘曆又去祭陵,對於二十多年共同生活的往事仍念念不忘:“事遠重提處,能忘獨旦歌”。
77歲這年,弘曆在赴陵酹酒所作詩中,又惆悵地懷念起慕雪的溫柔窈窕:拜瞻禮既畢,勝水峪臨前。追念吟窈窕,不孤諡孝賢。春秋復三歲,參昴共千年。可識元孫獲,思之益悵然。
自從與結髮賢妻白頭偕老的願望隨著運河中的春水一去而不復返地流逝以後,弘曆所企盼的只是在另一個世界與慕雪重逢。乾隆55年春天,他在陵前表白了這一心愿:
三秋別忽爾,一晌奠酸然。追憶居中閫,深宜稱孝賢。
平生難盡述,百歲妄希延。夏日冬之夜,遠期只廿年。
80歲的皇帝對地下的妻子說,我與你陰陽相隔,無法把這麼多年的經歷與苦楚一下子都告訴你。想起當年與你度過的一個個冬夏日夜是多麼美好,唯一能夠安慰的是,和你相會地下的願望再過不到二十年就能實現了。
乾隆六十年,他親往皇后陵前酹酒三爵,仍是余情未了:齊年率歸室,喬壽有何歡?
最後一次至愛妻陵前,是嘉慶元年三月初九日,弘曆帶著新即位的嘉慶皇帝一起祭奠。這年他已86歲,與慕雪已陰陽分離整整48年,望著陵前高矗入雲的松樹,弘曆寫下了這樣傷感的詩句:
吉地臨旋蹕,種松茂入雲。暮春中浣憶,四十八年分。在“四十八年分”句下,太上皇自註:孝賢皇后於戊辰大故,偕老願虛,不堪追憶!
八十九歲這年,弘曆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想到很快就能與慕雪地下相會了,他心中倒是十分平靜,當了幾十年的皇帝,他發現竟是最後的這一段時間,是最輕鬆的。
彌留之際,滿殿的皇子皇孫跪在榻前,他看了他們一眼,安祥的笑著,轉而又看向虛空,似乎看到慕雪在向他招手,在另一個世界正在等著他,他含笑伸手,又緩緩的將手垂下,面容安祥,一代皇帝帶著對結髮妻子的思念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