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他本是有事過來詢問蘇恬,結果看到這樣一副畫面,心情實在一言難盡。
媳婦兒自從買了四合院之後就瘋了,怎麼辦,好捉急!
******
時間平靜前行。
蘇恬一邊打理著公司的事物,一邊努力學習,兩邊兼顧,竟也處理的很好。
這天,胡教授上完課後,面色激動的把蘇恬叫到身邊,拿出一本雜誌,指著上面一篇文章對蘇恬說:“蘇恬,你的文章發表了!”
其實蘇恬早就已經知道了,不過看到胡教授那麼激動的樣子,她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
這次蘇恬發表文章的這本經濟學雜誌,在國內首屈一指,十分權威,很少有本科生能在上面發表文章,翻開目錄,上面的名字都是如雷貫耳的經濟學大家。
蘇恬以一個大二生的身份,第一次投稿就能被選中,可見她的能力。
而她的觀點,也的確十分獨特,國內基本還未出現,胡教授看完後,忍不住拍案叫絕。
“把高精的數學算法運用到金融領域,實在太妙了,也虧你怎麼想出來的,這個全新的領域在國內還沒有人涉及,蘇恬,你可算是填補了這一塊的空白。”胡教授對蘇恬大加讚賞。
蘇恬是怎麼想出來的,首先自然是因為她來自於未來,思想相比於這個時代的人,超前太多;其次,這兩年來,她在學習方面從未懈怠過,除了上課管理公司,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圖書館。短短兩年,燕大圖書館金融類方面的書幾乎都被她看遍了、吃透了。
更難得的是,她並不是死讀書,而是有自己的思考,結合實踐,勇於創新。
她從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認真而努力。
從大二開始,蘇恬開始上胡教授的專業課,不過,在此之前,兩人就已經接觸了一年,胡教授對這個學生也是重點關照,時常跟蘇恬探討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識,蘇恬從中也學習了不少,進步神速。
胡教授一直都清楚,他的這個學生思想與常人不太一樣,每每跟她說到專業方面的東西,蘇恬都能與眾不同的見解,但她還是沒想到,蘇恬會給他這麼大一個驚喜。
因為蘇恬的這篇論文,她成了整個金融系最為矚目的學生,金融系的教授們還把她請去了辦公室,讓她詳細闡述一下她的觀點。
蘇恬面對著這麼一群人,並不怯場。一眾經濟學的老教授則如嗷嗷待哺的孩童一般,聽得很是認真,連連點頭。
胡教授對蘇恬寄予了深厚的希望,竭盡全力的栽培她,帶她去參加金融高峰論壇,在這樣的地方,蘇恬的見識更為開闊,認識了各路金融領域的大咖。這讓她非常滿足,同時也看到了自身差距,更加努力的汲取知識,迎頭趕上。
大四的時候,蘇恬進入中投實習。
作為一個本科應屆生,她理所當然不受重視,剛開始的時候,蘇恬無所事事,也接觸不到任何核心的業務,基本都是在打打雜而已。
一些老員工知道她是實習生,打趣一個本科的實習生過來基本就是發青春呆的,蘇恬從不辯解,不過她沒有自怨自艾,抓住一切機會多學多看,不懂得就多請教。
直到進入中投三個月後,蘇恬開發出新的金融算法模型,所有人都震驚了,連高層都親自來過問此事。一些老前輩都覺得不可思議,認為這是不可能的,蘇恬甚至都還沒出校園,才二十幾歲,怎麼可能會做到連研究生甚至更高學歷都沒法做出來的事情。
但後來,這一項新算法模型在實踐中獲得了成功,才成功讓那些人閉上了嘴巴,高層大為讚賞,實習還沒完,就熱情邀請蘇恬留下來,並給她預留了位置,給予的待遇頗為豐厚。
蘇恬笑笑,沒有立刻接受offer,只說等到畢業以後再決定。
轉眼,大四即將結束。
這日,蘇恬被胡教授叫到辦公室,幫他整理那些文件報告。
作為胡教授最得意的門生,蘇恬做這些早已駕輕就熟,但今天,胡教授明顯不是因為還有別的事情,果然,蘇恬整理到一半,聽到胡教授問她:“蘇恬,畢業之後有沒有什麼打算?”
蘇恬確實還沒想好下一步該怎麼辦,她猶豫了一下,誠實的跟胡教授說:“老師,我現在有點糾結。”
胡教授推了推眼鏡,示意她繼續往下說。
蘇恬便道:“學院給了我保送研究生的名額,我可以在本校直接讀研,而中投那邊也給了我offer,領導很重視我,待遇也很不錯。老師你覺得我現在是繼續學習,還是去工作?”
難得看到得意的弟子問出這樣的問題,胡教授並不直接給出建議,而是問道:“你自己心裡是怎麼想的?”
“坦白說,我還沒想好。”蘇恬眼裡有一絲迷茫。
胡教授咳了一聲,道:“其實你不止這兩個選擇,你還有第三個選擇。”
“嗯?”蘇恬疑惑地看向胡教授。
胡教授也沒賣關子,給出了答案:“出國深造。”
蘇恬有些驚訝,她之前從沒想過要出國,主要是趙秋芳和楚澤濤都在國內,這一世她已經發誓,不會像上一世那樣自私,要照顧好家人,所以從沒有這個念頭。
“你難道沒想過要去華爾街體驗一番真正的金融世界嗎?那裡有世界上最頂尖的金融,每個渴望出人頭地的金融學生都希望去看一看,老師不相信你沒想過。”
媳婦兒自從買了四合院之後就瘋了,怎麼辦,好捉急!
******
時間平靜前行。
蘇恬一邊打理著公司的事物,一邊努力學習,兩邊兼顧,竟也處理的很好。
這天,胡教授上完課後,面色激動的把蘇恬叫到身邊,拿出一本雜誌,指著上面一篇文章對蘇恬說:“蘇恬,你的文章發表了!”
其實蘇恬早就已經知道了,不過看到胡教授那麼激動的樣子,她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
這次蘇恬發表文章的這本經濟學雜誌,在國內首屈一指,十分權威,很少有本科生能在上面發表文章,翻開目錄,上面的名字都是如雷貫耳的經濟學大家。
蘇恬以一個大二生的身份,第一次投稿就能被選中,可見她的能力。
而她的觀點,也的確十分獨特,國內基本還未出現,胡教授看完後,忍不住拍案叫絕。
“把高精的數學算法運用到金融領域,實在太妙了,也虧你怎麼想出來的,這個全新的領域在國內還沒有人涉及,蘇恬,你可算是填補了這一塊的空白。”胡教授對蘇恬大加讚賞。
蘇恬是怎麼想出來的,首先自然是因為她來自於未來,思想相比於這個時代的人,超前太多;其次,這兩年來,她在學習方面從未懈怠過,除了上課管理公司,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圖書館。短短兩年,燕大圖書館金融類方面的書幾乎都被她看遍了、吃透了。
更難得的是,她並不是死讀書,而是有自己的思考,結合實踐,勇於創新。
她從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認真而努力。
從大二開始,蘇恬開始上胡教授的專業課,不過,在此之前,兩人就已經接觸了一年,胡教授對這個學生也是重點關照,時常跟蘇恬探討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識,蘇恬從中也學習了不少,進步神速。
胡教授一直都清楚,他的這個學生思想與常人不太一樣,每每跟她說到專業方面的東西,蘇恬都能與眾不同的見解,但她還是沒想到,蘇恬會給他這麼大一個驚喜。
因為蘇恬的這篇論文,她成了整個金融系最為矚目的學生,金融系的教授們還把她請去了辦公室,讓她詳細闡述一下她的觀點。
蘇恬面對著這麼一群人,並不怯場。一眾經濟學的老教授則如嗷嗷待哺的孩童一般,聽得很是認真,連連點頭。
胡教授對蘇恬寄予了深厚的希望,竭盡全力的栽培她,帶她去參加金融高峰論壇,在這樣的地方,蘇恬的見識更為開闊,認識了各路金融領域的大咖。這讓她非常滿足,同時也看到了自身差距,更加努力的汲取知識,迎頭趕上。
大四的時候,蘇恬進入中投實習。
作為一個本科應屆生,她理所當然不受重視,剛開始的時候,蘇恬無所事事,也接觸不到任何核心的業務,基本都是在打打雜而已。
一些老員工知道她是實習生,打趣一個本科的實習生過來基本就是發青春呆的,蘇恬從不辯解,不過她沒有自怨自艾,抓住一切機會多學多看,不懂得就多請教。
直到進入中投三個月後,蘇恬開發出新的金融算法模型,所有人都震驚了,連高層都親自來過問此事。一些老前輩都覺得不可思議,認為這是不可能的,蘇恬甚至都還沒出校園,才二十幾歲,怎麼可能會做到連研究生甚至更高學歷都沒法做出來的事情。
但後來,這一項新算法模型在實踐中獲得了成功,才成功讓那些人閉上了嘴巴,高層大為讚賞,實習還沒完,就熱情邀請蘇恬留下來,並給她預留了位置,給予的待遇頗為豐厚。
蘇恬笑笑,沒有立刻接受offer,只說等到畢業以後再決定。
轉眼,大四即將結束。
這日,蘇恬被胡教授叫到辦公室,幫他整理那些文件報告。
作為胡教授最得意的門生,蘇恬做這些早已駕輕就熟,但今天,胡教授明顯不是因為還有別的事情,果然,蘇恬整理到一半,聽到胡教授問她:“蘇恬,畢業之後有沒有什麼打算?”
蘇恬確實還沒想好下一步該怎麼辦,她猶豫了一下,誠實的跟胡教授說:“老師,我現在有點糾結。”
胡教授推了推眼鏡,示意她繼續往下說。
蘇恬便道:“學院給了我保送研究生的名額,我可以在本校直接讀研,而中投那邊也給了我offer,領導很重視我,待遇也很不錯。老師你覺得我現在是繼續學習,還是去工作?”
難得看到得意的弟子問出這樣的問題,胡教授並不直接給出建議,而是問道:“你自己心裡是怎麼想的?”
“坦白說,我還沒想好。”蘇恬眼裡有一絲迷茫。
胡教授咳了一聲,道:“其實你不止這兩個選擇,你還有第三個選擇。”
“嗯?”蘇恬疑惑地看向胡教授。
胡教授也沒賣關子,給出了答案:“出國深造。”
蘇恬有些驚訝,她之前從沒想過要出國,主要是趙秋芳和楚澤濤都在國內,這一世她已經發誓,不會像上一世那樣自私,要照顧好家人,所以從沒有這個念頭。
“你難道沒想過要去華爾街體驗一番真正的金融世界嗎?那裡有世界上最頂尖的金融,每個渴望出人頭地的金融學生都希望去看一看,老師不相信你沒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