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穆命軍醫救治受傷和生病的逃難之人,給其餘人指點去往長安的道路,不分胡漢,一視同仁。這一日,開到一處名為石口的關隘。

  這裡距離雁門,不過只有數百里路。劉建指定的用以交換人質的方鎮,就位於石口和雁門關的中間。

  長途急行,士兵見乏,李穆命軍隊暫時駐紮下來,士兵抓緊歇息,自己帶了幾人,換上路人衣裳,先行去往方鎮探查地形。

  方鎮從前是位於這條古道之上的一個商貿點,東西南北的客商雲集於此交易換貨,一度曾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後來因為戰亂,荒蕪了下去,這兩年,就成了那些被強行遷到這裡充作奴役之人的臨時聚居之處。日復一日,風沙侵襲,如今城垣坍塌,周邊被埋,城內僅剩的那片還沒被黃沙掩埋的黃泥民居,也是低矮破舊,荒涼無比。

  高桓那日在敵營里偶遇高嶠,心知就算他還沒救出伯母母子,如今人也一定在他們附近,這讓他放心了不少。但想到對方守衛森嚴,伯父畢竟勢單力薄,且至今也沒什麼好消息傳來,心中又有些忐忑,故得知李穆要去暗探方鎮,立刻要求同去。

  幾人縱馬疾行,半日便到。快到之時,下馬改為步行,遠遠看見鎮口的方向,高高地掛著些長條狀的東西,風中晃晃蕩盪,吹來的風裡,隱隱漂浮著一股腐肉的臭味。

  走得近了,這才看清,鎮口的黃泥土牆和木樁之上,竟掛滿了一具具的屍體,地上更是伏屍遍地,足有數百具之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小,最小的一具,看起來不過幾歲大而已。

  從屍身上殘餘著的襤褸衣著判斷,應該都是前些日逃亡不成,被匈奴兵抓回來的鎮民。

  屍身已然腐爛膨脹,面目恐怖,一群烏鴉停在附近,正啄著腐肉,看到來了幾個活人,發出幾聲怪叫,振翅飛上空中,卻不停地盤旋在腐屍之上,不肯離去。

  空氣里充滿了濃烈的臭味,入目所見,更是如同人間地獄。

  這幾名隨從,無不是跟隨李穆出生入死,從屍山血海里走過的悍員,但面對如此景象,亦是面色微變。

  高桓早也習慣了戰場殺戮,但身處如此境地,一時無法呼吸,腹胃裡一陣翻江倒海,忍不住嘔了幾下,定了定神,才直起身,怒道:“這些禽獸不如的匈奴人!定是知道咱們會來這裡,故意留下這些屍體,好給咱們一個下馬威!等抓住了這些匈奴人,不將他們碎屍萬段,難消我心頭之恨!”

  李穆打量了下四周,穿過一具具的屍身,走進已經空無一人的鎮子,察看了一圈,最後爬上附近地勢最高的一座坡丘,立在上頭,眺望四周,出神了片刻,便出鎮,一語不發,只帶著高桓一行人,踏上了回程的路。

  傍晚時分,漸漸接近駐軍的營地,前頭道旁,走著一行十數人的難民,聽到身後傳來馬蹄之聲,回頭,見來了幾匹快馬,急忙讓到路旁。

  李穆經過這一隊難逃人時,回頭看了眼行在隊伍末尾的兩人,忽然放慢馬速,停了下來。

  高桓見他停下,便也跟著勒馬,順著他的視線望去,見那二人赤著兩腳,挑了一副破破爛爛的家當,正跟著前頭之人低頭向前。他們衣衫襤褸,皮膚被太陽曬得黝黑而粗糙,神色愁苦,看起來和這些日在道旁遇到的逃難之人,並沒什麼區別。

  高桓有些不解。

  李穆看著那二人越走越近,等到了跟前,命隨從攔下,冷冷地道:“你們是烏乾的手下吧?”

  他說的是匈奴人的話。

  烏干便是西涼皇帝劉建派來駐守雁門的統領,官居西涼左將軍之位,手下兩名萬騎長,多個千騎長和百騎長,是劉建的得力幹將。

  此前西涼和北燕交戰之時,慕容替所養的那支號稱無敵的鐵甲騎兵,就曾敗在烏乾的手下。此次劉建將他派來充當先發,和李穆交易人質,足可見對他的信賴。

  二人被攔下,面上皆露出茫然恐懼之色,立刻下跪,不住地叩頭,其中一人苦苦哀求:“我們都是漢人,從前是被匈奴人強行抓去做苦役的,家裡人都死光,如今僥倖才得以逃脫,也聽不懂匈奴話,不知道長官在說什麼。”

  李穆看向一旁的高桓,繼續用匈奴語對他說道:“殺了他們!”

  大多數匈奴人的相貌,和漢人相差無幾,頭髮束起,換身裝束,再學會說漢話,混在漢人里,便很難辨認。

  高桓知道這個道理。但實在看不出來這兩個人和其餘的逃難之人有何區別,更不知李穆何以認定他們是匈奴人的奸細。但見他神色嚴肅,語氣果決,雖心裡迷惑不解,但猶如下意識的反應,立刻翻身下馬,一手按劍。

  出劍之前,畢竟還是有些猶豫,再次看了眼李穆。

  李穆雙目卻盯著那兩個臉色漸變的男人,喝道:“還等什麼!殺了!”

  高桓一凜,應了聲是,再不懷疑,立刻上前。

  就在他拔劍之際,那兩人相互對望一眼,突然拋下擔子,轉身便跑,身法矯健,迅如閃電,卻哪裡跑得過身後嗖嗖射來的利兩道箭。

  箭是李穆所發。

  一人後心中箭,箭貫胸而出,當場撲地斃命。

  另一人,便是那個方才呼冤的,李穆似是有意留下性命,箭只射穿了他的膝窩。只聽到一聲慘叫,人摔倒在地,打了幾個滾,竟又爬了起來,拖著傷腿一瘸一拐地再跑,前路被高桓和幾個同伴攔住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