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匠人慌忙從地上爬了起來,追上。

  李穆將人帶入路旁的一頂軍帳,道:“情況到底如何,你從頭說來!”

  匠人感激萬分。五大三粗的漢子,話未開口,先竟哽咽,紅著眼圈,將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三年之前,慕容替攻下洛陽不久,抽調民夫,於各地興修水利。其中一處,便位於上津口。

  上津口位於穿過洛陽的洛水下游,亦是附近幾條河流和洛水的交匯口,又位於黃河的一道折彎口處,水水相通。每到豐水季節,常會發生黃河之水倒灌洛水,高出河堤,淹沒兩岸田地村落之事。民眾長期苦困。但因規模不大,加上從前的北夏朝廷對此絲毫不予在意,日復一日,也只能如此過了下去。

  這匠人姓王行五,乃上津之人,父祖都是工匠,他從小聰慧,對水利之事,頗有心得。知家鄉苦於水患,多年前起,便勘察地勢,繪製圖紙,向當時的北夏官府提交建議,懇求在這一帶修建堤堰,水枯蓄水,水滿放水,以杜絕從前的水患。但北夏朝廷不予理睬,他無可奈何。沒想到新來到北燕皇帝竟要修築堤堰,也知道他的名字,竟將他請去主持修建。王五歡欣不已,帶著全村男丁奔赴到了河口,領著民夫,開始工事建造。前前後後,克服了諸多困難,歷時兩年多,就在數月之前,這座依靠地勢的自然高低而調節水位的堤堰終於修成。

  就在王五等人為之鼓舞,附近民眾也對北燕皇帝慕容替感恩戴德之時,噩夢發生了。

  最近大雨不斷。從七八天前開始,洛水水面漸漸慢漲,村中積水。王五放心不下,帶著一群工匠,想上堤堰察看情況,意外地發現,堤堰竟被一支軍隊給占領了。

  這就罷了,最令他吃驚的,還是對堤堰的操作。

  本就是黃河的豐水期,加上連日大雨,本該泄洪,保證河水暢順通過那道折口,他卻萬萬沒有想到,堤堰竟是合攏的。非但沒有幫助泄洪,反而如同在這河道之上,強行橫加了一道阻攔水勢的堤壩。

  上游雨汛,黃河之水,滔滔而來,在這裡被大壩所阻,強行拐道,被迫倒灌入了洛水,洛水又挾上游洪水下來,兩峰相遇,巨浪滔天,水位更是不斷上漲,衝擊著兩旁的河道。

  河堤一旦被撕開口子,瞬間便是千里崩潰,到時河水倒灌,首當其衝的洛陽和其餘郡縣,將會發生如何慘絕人寰的可怕之事,王五再清楚不過。

  他大驚失色,加以阻攔,卻遭到鮮卑士兵的毆打和驅趕。同行村民里,幾人更是被打得傷重吐血,被迫返回,又是驚恐,又是不解,實在不懂,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又歷時兩年才建成的這座原本應當造福於民的堤堰,如今士兵為何要做如此之事。直到當天深夜,一個平日和他有所往來的主管河道的小官偷偷尋他,道自己就要跑了,叫他也趁早快些帶著家人逃走,他這才知道,原來北燕皇帝慕容替,竟存了水淹洛陽的念頭。

  隨即,又有消息傳開,說他之所以做出如此的計劃,目的,是為了阻擋南朝李穆的北伐大軍。

  水位繼續在上漲。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附近十里八鄉的人全都知道了。

  河道一旦全線崩塌,洛陽和別的那些郡縣固然要被倒灌的滔天洪水所吞沒,但這裡,更是會在第一時間就被夷成平地。

  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怎肯如此放棄家園?許多人衝去和鮮卑士兵理論,理論隨即變成一場殺戮。

  王五的幾個族親,當時就被殺死。

  消息如同瘟疫般散開。無可奈何的人,只能揮淚收拾家當,逃往附近任何一個能夠容納自己暫時停留的地勢高的山地之上。

  眼見耗費了自己無數心血而建成的堤堰,最後竟變成毀滅家園的罪魁禍首,王五痛心萬分,絕望之下,想到了前些時日傳得沸沸揚揚的據說就要打到洛陽的南朝人李穆,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不顧一切地趕了過來,盼望他的大軍能儘快趕到上津,在決口之前,將堤堰打開,以釋洪水。

  李穆的神色,變得凝重無比。沉吟了片刻,問他:“以你估計,上津口還能支撐多久?”

  王五道:“幸而當初修建堤堰之時,在我多次提請後,亦加固過河壩。但水勢如此之大,河口岌岌可危。以我那日所見,再不儘快打開堤堰,最遲七八天內必要崩潰。一旦崩潰,大水倒灌……”

  他目露恐懼之色,痛哭流涕,再次下跪,對著李穆不斷地磕頭懇求。

  ……

  慕容替站在上津口的一道崗坡之上,注目著那道巨浪洶湧的河口,身影久久未動。

  河口之下,數十萬人口,萬頃良田,很快,都將要隨著決口倒灌的天上之水,替那個南朝人李穆陪葬。

  很久之前,他曾應許過一個女子,道自己日後攻下洛陽,不會屠城施加報復。

  他確實做到了。

  如今他們要怪,就怪命該如此。

  害了他們的,是那個名叫李穆的南朝之人。

  “陛下,此地危險,請速速撤離,回往安全之地。”

  他的親信,一個名叫姚軌的鮮卑大將在旁勸他,見他未應,順著他的視線,又看向遠方洛陽的所在,遲疑了下:“陛下既有如此安排,為何不秘密進行?聽聞王姓工匠逃走,應是去向李穆尋求援助了。大水若是倒灌,固然能阻擋他的大軍,給我軍以重整旗鼓的時機,但消息瞞著不叫他知道,以防他逃跑,到時淹死他的大軍,豈非更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