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洛神一邊手忙腳亂地阻攔,一邊噘著嘴,不停地抱怨他粗魯。早忘了剛醒來時那種不知該如何面對他的感覺。

  李穆這才笑著罷手,取了衣裳,親手替她一件件地穿好,開門喚人入內,服侍她洗漱梳頭。

  兩人收拾完畢,已快中午,李穆帶了洛神,一起去了盧氏那裡。

  昨夜之事,實是羞死了人。

  洛神起先有些訕訕,等見到他母親和平常並無兩樣,面帶微笑,只問她餓不餓,若餓,便立時開飯,似乎已經忘了昨日她曾操戒尺狠狠抽他兒子的事,慢慢也就安心了下來。

  至於阿停,更是懵懵懂懂,啥也不知。吃飯的時候,只埋怨阿兄昨晚進房早,今日出來晚,叫自己都沒法尋阿嫂說話了。

  “阿嫂,昨日我聽人說,金山那邊的桃花都已開了!阿兄,你瞧今日天氣如此好,你必定無事,帶阿嫂去玩好不好?再晚幾日,桃花恐怕都要謝啦!”

  阿停眼巴巴地看著李穆。

  這個興平十六年的春,仿佛來得特別得早。

  前兩日,洛神便看到大門前的屋檐下,新飛來了兩隻燕子,銜了春泥飛入飛出,忙著築窩。

  李穆含笑看了眼低頭認真吃飯的洛神,低頭靠了過來,唇湊到她耳畔,低低地問:“今日還走得動路嗎?”

  洛神登時鬧了個大紅臉,幸好對面的阿家看不到。

  她不理他,在桌下暗暗踢了他一腳。

  李穆便抬頭,對阿停笑道:“你阿嫂若去,我便送你們去。”

  “阿嫂?”

  阿停歡喜地看著洛神。

  洛神難道還能拒絕小姑子?

  於是飯後回屋,消食後,便預備起了出門賞桃花的準備。

  李穆備好車,在門口等著之時,衙署里的信使騎馬而來,傳了一封來自建康的信。

  信是高嶠發來的,道有緊急之事,命李穆見信,即刻去往建康見他。

  字裡行間,語氣隱見不快。

  照壁之後,傳來了阿妹和她走出時的腳步之聲。

  李穆目光微動,收起信,迎了上去。

  洛神正和阿停說笑而出,忽然看見那信使離去的背影,停住腳步,問道:“可是有事?”

  李穆打量著她。

  洛神今日穿了條春水綠的折褶襦裙,曼理皓齒,膚白如玉,怕入夜風寒,肩上披了條霞色織花披帔,風吹來,裙裾飄飄,整個人從頭到腳,洋溢著春日的氣息。

  見他只望著自己不語,洛神咬了咬唇,用手中拿著的那頂幕離,碰了碰他的胳膊:“問你呢!”

  李穆“哦”了一聲,方微笑道:“無事。只是收了封信。走吧,上路了,去晚了,怕人多要擠了。”

  第58章

  出京口往西北十數里,傍長江南岸,一四面環水的隆山之處,便是金山。

  山中有寺,巔有佛塔,寺後一觀潮之台,名曰游龍台。

  江潮如龍,夜夜自山腳奔流東去,亘古不息。人登臨台上,北望江山,一覽無遺,自古起,便是文人騷客喜愛的名勝之處。至如今,衣冠南渡,江北半壁沉淪,此處更是成了南人懷古傷今、憑弔往昔的去處,附近山壁之上,留了不少當世名士的題壁,引人慕名觀瞻,倒也成了另外一種風景。

  金山之下,還有一片桃林。今春入春早,正如阿停所言,桃花已是初綻,今日又逢春光明媚,江面如鏡,幾人抵達之時,附近舟渡往來,船舸點點,踏春遊人,絡繹不絕。

  李穆雇了一條船,扶著洛神上了船。阿停也不用他扶,早自己迫不及待地跳了上去。同行的瓊樹櫻桃等人,也紛紛提著食籃和裝了傘帳巾帕等外出隨身之物的包袱,高高興興地登上了船。

  眾人坐穩。那船夫一聲吆喝,口裡唱著漁歌,船便向著金山迎風而去。到了山腳,一行人登岸,在桃林里走走停停,遊了半日,至傍晚,因聽聞金山寺的素齋極是有名,便又登山入寺。

  此間方丈認得李穆,聽知客僧報,說他今日領了家眷入寺用齋,忙親自出來相迎,見他身邊傍著一個面覆幕離的女子,雖看不清面容,觀身段衣著,是為妙齡,女子旁又一個十來歲的少女,後頭跟了五六個僕婦侍女樣子的人,知是李穆家眷,其妻高氏女郎,自不方便細看,和李穆寒暄過後,便將人引入上房,命人端茶送水。

  須臾,齋飯陸續送上。菇筍腐竹,豆芽素雞,雖都只是尋常的素菜,但烹得卻極為用心。更喜杯盤明潔,相得益彰,加上眾人遊了半日,腹中飢餓,入口只覺十分美味,連飯量一向小的洛神,也禁不住多吃了幾口。

  飯畢上茶之時,那知客僧道今夜戌時左右,會有江潮流過金山腳。今夜的潮水,照了往年經驗,應是入春以來,潮頭最高的一次,人既已到了寺中,若不觀潮,有些可惜。

  莫說阿停蠢蠢欲動,在旁不住地攛掇,便是洛神,聽了也有些心動。

  她自小長於建康。白鷺洲畔,江潮泛濫。原本對於大江夜潮,也不陌生。

  但今日,或許是身畔多了個陪伴之人,竟覺什麼都新鮮好玩。

  其實昨夜被折騰了大半宿,今日又遊了半日,腿腳早就乏力,但心裡卻不捨得就這麼回去,不用阿停攛掇,自己看向了李穆。

  也不用她開口,李穆只瞧了她一眼,便捕到了她眼眸里的期待之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