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米勒小姐急忙追了出去,叫住了人。
這個中國男人停下了腳步,和身邊的男孩一道轉過頭,向著自己投來視線。
她取出名片,遞了上去,露出自己曾對鏡練習過了無數遍的最完美的笑容:“馮先生,商業時刊的專業和權威,您應該是知道的。老菲利克斯先生就是我們的老朋友。我們計劃出一期二十周年特刊,如果您能成為我們的特別報導,這將是我們最大的榮幸。”
她說完,見這個中國男人不過打量了自己一眼,禮貌,但明顯冷淡地點了點頭,作為回應,隨後將名片交給身後跟上來的一個人員,牽了兒子的手,轉身離開。
米勒小姐有點焦急了。
錯過今天,恐怕下次就再也沒這麼好的機會了。
“馮先生!我的專業能力,請您放心!您要是有空,何不看下我以前給老菲利克斯先生寫的專訪?看過之後,您再決定是否接受也是不遲!”
她立刻再次追了上去,補充了一句。
馮繼續朝前走去。
“馮先生!請相信我的誠意!”
就在米勒小姐失望地看著他的背影,以為自己徹底失去了機會之時,忽然,他的腳步慢了下來,停住,最後轉過了身。
“可以。我會讓辦公室安排,隨後聯繫你的。”
他用純正口音的英語回答,隨即抬手,摸了摸正仰著臉看著自己的兒子的臉,牽起他的手,再次大步而去。
米勒小姐鬆了口氣,欣喜不已,目送馮和他兒子的背影消失在了視線里,也跟著匆匆離開,去做專訪前的最後準備工作。
……
馮沒有讓米勒小姐多等。
三天之後,她如約來到了馮位於第五大道的Demete公司的大門之前。
這間公司的門面,在商業集團和老牌巨頭林立的華爾街里,看起來普普通通,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顯眼之處。
但就是在這扇門後,馮每天早上九點,準時來到這裡,指揮著手下的員工,運作著旗下以億為計量單位的美元,進行著以他的大腦判斷為基礎的進出和買賣的投資活動。
根據米勒小姐陸續搜集到的資料,馮的年齡應該在三十五六歲左右,妻子曾是著名的弗里德曼教授的助手,五年前剛來美國時,依然為教授工作,三年前,受聘於以開放而著稱的芝大數學系,短短几年時間,憑著發表的對數論的研究論文,獲得教授的資格。
他有一對雙胞胎兒女。他早年曾就讀西點軍校,參加過中國的二戰,將軍軍銜,除此,似乎還有特殊的身份背景。五年前舉家來到美國。他一邊在哈佛讀金融學位,一邊進入華爾街,起先做些小投資,因為判斷精準,名聲大噪,受到關注。至今沒有加入美國國籍。
這就是米勒小姐了解到的關於馮的一些個人信息。
能進行今天的這一場專訪,米勒小姐非常期待,也極其重視。特意精心打扮,務必要以自己最幹練,最專業,同時也不失女性魅力的形象,出現在專訪對象的面前。
她被一個秘書,準時帶到了馮的辦公室門口。
秘書替她敲了敲門,推開。
米勒小姐走進了辦公室。
這是一間占地約有五十平方的寬大的辦公室。三面牆旁,是成排的裝了各種書籍和文件夾的高大的紅木書架,中間一張同樣紅木的辦公桌,對面圍了一排沙發。整體簡單而凝練,正符合米勒小姐對於馮的個人風格的想像。
馮已經坐在沙發上,在等著她了。
和三天前他穿著帆船比賽服的樣子不同,今天的受訪者,身上套著剪裁合體的顯然是出自名匠之手的灰色三件式西裝,雪白的襯衫,系了條黑灰間紋的領帶,肩寬腰窄,雙腿修長,腳上一雙皮鞋,一塵不染,連鞋跟之上,也看不到半點灰土。整個人從頭到腳,雍容優雅,風度出眾,令米勒小姐為之眼前一亮。
比起那天在港口的冷淡態度,今天他的神色雖然依舊嚴肅,但顯得客氣了不少。秘書送上咖啡,他開口,請米勒小姐入座,自己也坐到了斜對面的一張沙發上。
他坐下後,隨意地將左腿交在了右腿之上。
米勒小姐看到了他露在左邊褲管之下的一小截泛著冰冷的金屬光澤的小腿。
她立刻就想起了關於他此前參加過二戰、立下過赫赫功勳的消息。
因為關注,在米勒小姐的意識里,這個三天前才看到了真人的馮,就如同自己認識了很久的一個人。
她沒有想到,會看到如此的一幕。
眼前浮現出三天之前,他帶著他的兒子參加完帆船比賽上岸的一幕。
米勒小姐壓下心中湧出的驚訝和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的一種複雜而奇怪的感覺,收回視線,拿出紙和筆,臉上露出笑容,起了個頭,隨即開始採訪。
自然了,談論的,都是一些和他的金融和商業活動有關的話題。
和米勒小姐以前採訪過的不少喜歡用長篇大論來表述自己的人不一樣,對面的這位受訪者,有著敏銳的思維,機辯的口才,習慣以簡短又往往精要的話來表達思想。
這就是對談沒多久後,他留給米勒小姐的印象。
採訪進行得十分愉快。
遇到這樣的受訪者,米勒小姐的情緒立刻被調到最佳的狀態,妙語如珠。在引導著對方說出自己需要的東西之外,也盡情地向對方展示了自己的頭腦和口才。
這個中國男人停下了腳步,和身邊的男孩一道轉過頭,向著自己投來視線。
她取出名片,遞了上去,露出自己曾對鏡練習過了無數遍的最完美的笑容:“馮先生,商業時刊的專業和權威,您應該是知道的。老菲利克斯先生就是我們的老朋友。我們計劃出一期二十周年特刊,如果您能成為我們的特別報導,這將是我們最大的榮幸。”
她說完,見這個中國男人不過打量了自己一眼,禮貌,但明顯冷淡地點了點頭,作為回應,隨後將名片交給身後跟上來的一個人員,牽了兒子的手,轉身離開。
米勒小姐有點焦急了。
錯過今天,恐怕下次就再也沒這麼好的機會了。
“馮先生!我的專業能力,請您放心!您要是有空,何不看下我以前給老菲利克斯先生寫的專訪?看過之後,您再決定是否接受也是不遲!”
她立刻再次追了上去,補充了一句。
馮繼續朝前走去。
“馮先生!請相信我的誠意!”
就在米勒小姐失望地看著他的背影,以為自己徹底失去了機會之時,忽然,他的腳步慢了下來,停住,最後轉過了身。
“可以。我會讓辦公室安排,隨後聯繫你的。”
他用純正口音的英語回答,隨即抬手,摸了摸正仰著臉看著自己的兒子的臉,牽起他的手,再次大步而去。
米勒小姐鬆了口氣,欣喜不已,目送馮和他兒子的背影消失在了視線里,也跟著匆匆離開,去做專訪前的最後準備工作。
……
馮沒有讓米勒小姐多等。
三天之後,她如約來到了馮位於第五大道的Demete公司的大門之前。
這間公司的門面,在商業集團和老牌巨頭林立的華爾街里,看起來普普通通,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顯眼之處。
但就是在這扇門後,馮每天早上九點,準時來到這裡,指揮著手下的員工,運作著旗下以億為計量單位的美元,進行著以他的大腦判斷為基礎的進出和買賣的投資活動。
根據米勒小姐陸續搜集到的資料,馮的年齡應該在三十五六歲左右,妻子曾是著名的弗里德曼教授的助手,五年前剛來美國時,依然為教授工作,三年前,受聘於以開放而著稱的芝大數學系,短短几年時間,憑著發表的對數論的研究論文,獲得教授的資格。
他有一對雙胞胎兒女。他早年曾就讀西點軍校,參加過中國的二戰,將軍軍銜,除此,似乎還有特殊的身份背景。五年前舉家來到美國。他一邊在哈佛讀金融學位,一邊進入華爾街,起先做些小投資,因為判斷精準,名聲大噪,受到關注。至今沒有加入美國國籍。
這就是米勒小姐了解到的關於馮的一些個人信息。
能進行今天的這一場專訪,米勒小姐非常期待,也極其重視。特意精心打扮,務必要以自己最幹練,最專業,同時也不失女性魅力的形象,出現在專訪對象的面前。
她被一個秘書,準時帶到了馮的辦公室門口。
秘書替她敲了敲門,推開。
米勒小姐走進了辦公室。
這是一間占地約有五十平方的寬大的辦公室。三面牆旁,是成排的裝了各種書籍和文件夾的高大的紅木書架,中間一張同樣紅木的辦公桌,對面圍了一排沙發。整體簡單而凝練,正符合米勒小姐對於馮的個人風格的想像。
馮已經坐在沙發上,在等著她了。
和三天前他穿著帆船比賽服的樣子不同,今天的受訪者,身上套著剪裁合體的顯然是出自名匠之手的灰色三件式西裝,雪白的襯衫,系了條黑灰間紋的領帶,肩寬腰窄,雙腿修長,腳上一雙皮鞋,一塵不染,連鞋跟之上,也看不到半點灰土。整個人從頭到腳,雍容優雅,風度出眾,令米勒小姐為之眼前一亮。
比起那天在港口的冷淡態度,今天他的神色雖然依舊嚴肅,但顯得客氣了不少。秘書送上咖啡,他開口,請米勒小姐入座,自己也坐到了斜對面的一張沙發上。
他坐下後,隨意地將左腿交在了右腿之上。
米勒小姐看到了他露在左邊褲管之下的一小截泛著冰冷的金屬光澤的小腿。
她立刻就想起了關於他此前參加過二戰、立下過赫赫功勳的消息。
因為關注,在米勒小姐的意識里,這個三天前才看到了真人的馮,就如同自己認識了很久的一個人。
她沒有想到,會看到如此的一幕。
眼前浮現出三天之前,他帶著他的兒子參加完帆船比賽上岸的一幕。
米勒小姐壓下心中湧出的驚訝和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的一種複雜而奇怪的感覺,收回視線,拿出紙和筆,臉上露出笑容,起了個頭,隨即開始採訪。
自然了,談論的,都是一些和他的金融和商業活動有關的話題。
和米勒小姐以前採訪過的不少喜歡用長篇大論來表述自己的人不一樣,對面的這位受訪者,有著敏銳的思維,機辯的口才,習慣以簡短又往往精要的話來表達思想。
這就是對談沒多久後,他留給米勒小姐的印象。
採訪進行得十分愉快。
遇到這樣的受訪者,米勒小姐的情緒立刻被調到最佳的狀態,妙語如珠。在引導著對方說出自己需要的東西之外,也盡情地向對方展示了自己的頭腦和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