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香氣氤氳中,袁先生和小杏小七看著金光寺足足七百二十餘的台階,第一次望而卻步。

  七百二十節台階,在寺廟裡面真的並不算多,一些山上的寺廟台階足有千餘都不嫌多,但是這只是相對於健康人而言啊。

  對於袁先生來說,這樣多的台階,實在是太不友好了。

  誰讓袁先生年紀大呢?

  幾個學生一起開動腦筋,怎麼才能讓袁先生安全的到達山頂呢?

  “不若我們一人背一段?”常年練武的黎朗表示不是事。

  凌蘇抽抽嘴角,“我們是要走七百二十節的台階,不是七十二節,就算你和小七一人一半,也足足有三百六十節,我們還要趕最早的早齋,你確定自己不需要休息趕得上?”

  袁先生即使已經年老了也是有一米八一百多斤的,分量絕對不輕,黎朗比劃了下,還是放棄了背的打算。

  不是背不動,而是趕不上時間。

  “那我們把素齋打包?”

  這次抗議的是袁先生,“不新鮮的素齋就不好吃了,我還想吃午齋和晚齋呢!”

  最後,還是小杏想出了辦法,“不如坐軟轎吧。”

  金光寺十分有名,一定不止袁先生一個無法親自走上山的信徒,而這時候一定有一些人力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軟轎。

  而果然,在詢問打聽之後,袁先生就和小杏他們一起走到了人cháo的角落裡,這裡雖然也人多,卻頗為有序,大多是來定軟轎的,或上山或下山。

  小杏見此,也定了一輛,袁先生肚獨自坐,至於小杏他們,當然是自己走上山。

  學了多年騎she,若是連區區七百二十節台階都走不了,那也太廢了。

  就連凌蘇,別看外表柔弱,實際上騎she也絕不遜於人呢。

  袁先生乘坐軟轎開始了,而小杏他們雖然知道軟轎的轎手都是老手,必定平穩,卻也環繞一邊,護持左右。

  上山去寺里的人多,小心一些總是好的。

  好在半路上並沒有發生什麼意外,不過短短半個時辰,小杏一行就已經到了金光山頂的金光寺旁,轎夫在僻靜處停下,仔細的給小杏他們指明了地點,“如果下山時還需要軟轎,可以來這裡找我,我一般都在這裡等客人。”

  小杏對著轎夫們點點頭,“好的,過幾日下山時,定要再叨擾一番。”

  轎夫高興的笑笑,結清了余錢,就帶著其他轎夫坐到寺外的陰涼處,等著下一波的客人。

  而小杏他們,此時也正式踏入了金光寺內,正準備享用金光寺那聞名遐邇的……素齋。

  第108章

  走進寺內,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佛像, 而是巨大的香爐。

  袁先生授業解惑的癮又發作, 仔細給小杏小七他們講解著,“此香爐足有三尺三寸高, 重約千鈞, 乃是前朝著名的鑄造大師師桓所鑄, 據說師桓早年是金光寺的俗家子弟,所以在成名後,除了替大人物鑄造武器外, 就只給金光寺鑄造了一隻香爐, 外加一尊佛像。”

  “佛像至今供奉在金光塔的第十二層, 人們不得而見,但是這隻最開始叫紫煙爐,後被傳為金光爐的香爐卻是件難得的異寶, 據說在插入一千根香之後, 香爐的煙霧會自動形成佛台蓮座的模樣, 端的神異。”

  “曾經有很多人為了這個異象而研究過,最後發現是香爐的煙孔造成的, 一千個煙孔, 不同的角度, 在全部點燃後,就造成了這樣神異的景象。甚至還有人為此專門仿造過,卻均仿造的不成形,而前朝沒落後, 師桓作為武器大家也隨之隕落,那以後,這鋳造法就徹底失傳,不得而知了。”

  袁先生說著還有些遺憾,師桓大師在的時候,他還未曾出生,等到他知道師桓的事跡後,對方早已身故,他也只能瞻仰一下了,誰叫師桓不僅在武器鑄造上有一手,在袁先生看來其數術方面也定然不弱,不然這一千根煙孔可不是僥倖或者熟練能行的,沒有紮實的數術計算,絕不可能如此嚴謹。

  聽到袁先生如此說,幾個小傢伙也來了興趣,看著面前的香爐,以及上面密密麻麻的香,也忍不住各自買了一根,給香爐的異象添磚增瓦。

  香爐本來就快要滿了,此時再填幾根,後面又有來人繼續,不過一會兒,一千根香就已經填滿,而香爐上,也出現了讓小七小杏瞠目的異象。

  只見裊裊的煙霧徐徐升起,在半空中交織,糾纏,隨後循著各自的軌跡上升,最後形成了一個在半空中的,巨大的蓮台。

  蓮台邊上如煙似霧,仙氣縹緲,直讓人懷疑此時是否在某個仙家奇景,如此美不勝收。

  小杏張大了嘴巴,沒想到,居然真的有這種傳世名器,如此神異!

  當下,也理解了袁先生口中的遺憾,如果師桓有後人的話多好,這種鋳造法失傳實在是太可惜了。

  幾人在欣賞了一會兒後,隨著最開始點燃的香逐漸燃燒完畢,蓮台的景象也幻滅消失,小杏一行人這才徐徐步入金光寺。

  在繞過了香爐之後,就是金光寺的大殿了,金光寺分有前殿,中殿,和後殿。

  前殿是一世佛,中殿是二世佛,後殿是三世佛,求今生在前殿,求來世為中殿,求生生世世,則在後殿。

  這其中,今生的前殿和生生世世的後殿人數最為眾多,今生多為凡間苦惱,生生世世多為亡者祈福,倒是求來生的中殿,卻是泛人問津。

  只是中殿雖然信奉者寥落,卻也並不清淨,誰叫寺內將齋飯擺在中殿呢?

  寺內雖然占據山林,但是寺內的和尚就不少,香火又鼎盛,這就意味著除非提前預定,否則寺內的廂房幾乎是無法現場得到的,而對於這種沒有辦法在廂房用齋的香客,寺內自然也有辦法,就是在中殿的偏殿,被改造成一個小型的食堂。

  來金光寺的人還是少有遊玩,即使遊玩也會多少有些想要需求的事情,心誠則靈,既然來了,不妨拜一拜,萬一菩薩聽到了呢?

  所以儘管目標是中殿,但是在進入前殿的時候,大家還是都誠心的跪坐在蒲團上,給菩薩扣頭,希望菩薩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

  小七的願望很樸實,希望和小杏在一起——這已經是他連續好幾年的生日願望了,此刻面對佛祖,也仍然是一心不變。

  凌蘇和小杏的願望卻是出奇的一致——一個希望袁先生長命百歲,另一個希望袁先生百病不侵。

  袁先生的願望是希望四個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一展所長,在大晉的舞台上盡情遨遊,有出息,為國家做貢獻。

  而黎朗的願望——他希望可以娶凌蘇。

  凌蘇是黎朗見過的最與眾不同的女孩子,也是他最為心動的女孩子。

  她有著女孩子的柔弱,也有著柔弱身軀下堅強的心靈,有著讓人輕視的外表,卻有著讓人無法不看重的內心,這樣的矛盾而又和諧,第一時間吸引著黎朗的目光。

  他們是同一屆的同學,又同時留在學院當助教,高年級畢業後,又同時進了衙門當小吏磨鍊自己,儘管從未探聽過對方的蹤跡,但是又每每不期而遇,一路同行,如果這都不算緣分,還有什麼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