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怎麼你說的好像臨終遺言一樣,不吉利!”
三個人走了約莫半個小時,海蘭珠忽然發現,他們前進的軌跡已經偏離了神道,朝著乾陵側麓的山中走去。許一城告訴她,如果想要尋找墓門,不能從正面去找。真這麼簡單,乾陵早被挖過無數次了。唐代依山為陵,整個山體都是陵墓的一部分,所以須得從乾陵中軸線兩側的山脊入手。換句話說,搜尋範圍不能在乾陵之內,而應該是乾陵周圍。
“就咱們三個,又黑燈瞎火的,怎麼搜啊?”海蘭珠擔心地說。她拿手電一晃,四周樹影幢幢,隨山風沙沙作響,根本不知地勢虛實。北峰山勢挺拔險峻,密林橫布,此時是黑夜,稍不留神就會失足掉下去。
“放心吧,山人自有妙計。”
許一城沖姬天鈞點了點頭。姬天鈞把背包解下來,俯身鼓搗了一陣,拿出一堆竹篦和棉紙。這些竹篦長短一樣,顯然是特製的。姬天鈞手腳麻利,很快就組裝成了三個圓筒狀的燈籠,外糊棉紙,底有支架,上頭封得嚴實,朝下的開口卻很大。
姬天鈞往燈籠下面放了沾滿豆油的布團,劃洋火點燃。很快這三個燈籠飄飄忽忽地浮起來。因為燈籠下端拴著絲線,所以都飄不遠,只在三人頭頂浮動,把周圍稍微照得亮堂了一點。不過在這漆黑的乾陵山中,突然升起三個如豆燈團,遠遠望去異常醒目,透著一絲詭異。
“這是什麼?”
“這是孔明燈,相傳是諸葛丞相發明的。能浮空堅持一個多小時,咱們這次找乾陵墓門,可全靠這東西了。”許一城解釋道。
海蘭珠有點迷惑,這玩意的照明效果不怎麼樣,如果真是嫌黑,拿幾根蠟燭秉在手裡也比這方便。憑它怎麼找乾陵墓門?難道說……這東西有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特別效果?海蘭珠一抬頭,頓時嚇了一跳。
她看到許一城把風水羅盤取了出來,平放手中,三個孔明燈的絲線就拴在羅盤上,勾住三指。羅盤上方,擱著郭震劍上的劍紋拓片。許一城那副樣子,哪裡還是個考究的考古學者,分明活脫脫一個風水神棍。
“許族長,那我先走啦。”姬天鈞一拱手,轉身拎起背包離開。海蘭珠一愣:“他……怎麼走了?”
許一城道:“乾陵太大,必須得分開行動搜尋。我們一路,他一路。我們各自帶了一把信號槍,有發現可以隨時聯絡。”
姬天鈞很快消失在黑暗中,海蘭珠則緊跟著許一城,離開神道,踏入梁山北峰附近的山林之中。梁山雖不像華山那麼險峻難行,也沒什麼斷崖深壑,但地勢變化頗多,溝坎連綿,夜入山中,腳下得萬分小心。許一城一路看著風水羅盤,牽引著孔明燈緩步前行,時而登高一眺,時而下坡查探,走走停停。海蘭珠跟在他身後,心裡充滿奇妙的感覺。此時四周萬籟俱寂,只有清涼山風偶爾吹過,山勢樹影,無處不在,偶爾還會看到一塊古碑、一片斷垣殘壁,更覺山谷幽深。
兩個人在山中轉悠了不知多久,海蘭珠忍不住問道:“到底要找怎樣的風水啊?”她不大信這些東西,而且她認為許一城也不會相信。他說要依風水尋墓穴,總覺得挺古怪的。
許一城盯著羅盤:“呵呵,你有所不知。乾陵這個地方,可不同別的帝王陵寢。若不知其中奧妙,只會深陷迷陣之中。”
海蘭珠見他說得鄭重其事,想起他說過乾陵的風水陰陽顛倒,忙問他到底有什麼奧妙。許一城腳下不停,一邊朝前繼續探索著,一邊娓娓道來,聲音迴蕩在這深山幽林之間:“這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來了。唐高宗李治一直有一個夙願,就是死後能葬在長安。為了在長安附近找到一塊合適的吉壤,李治派了兩位風水大師,一位是他的舅父長孫無忌,一位是太史令李淳風。”
“寫《推背圖》的那個李淳風?”
“對,就是他。長孫無忌和李淳風兩人各自選擇了一個方向,從長安城出發,遍訪三秦。長孫無忌先找到一塊風水寶地,在龍眼處埋下一枚銅錢。緊接著,李淳風也找到一塊寶地,在龍眼處釘下一枚釘子。兩人一先一後回到朝廷,李治有點為難,就讓武則天挑。武則天決定親自去看看,結果發現兩人不約而同,選的都是梁山。而且在龍眼之處,李淳風釘下的釘子,正好穿過長孫無忌的銅錢中心。
“武則天很高興,回來告訴李治,梁山東隔烏水與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與婁敬山、歧山相連,確實是一個聚風涵水的絕佳龍脈之地。本來這事已經定了,可朝中有一個人站出來,對李治說萬萬不可。這人是誰呢?他是李淳風的老師袁天罡。當初唐太宗為了預知大唐國運,請袁天罡、李淳風兩人卜算。李淳風年少氣盛,一口氣向後算了兩千多年,袁天罡趕緊推了他的背一下,說你天機泄露太多,快去休息吧,李淳風這才停手。這本書因此得名,叫作《推背圖》。從《推背圖》以後,袁天罡對李淳風格外留心,知道自己這位學生不懂謙折之道,早晚會惹下大禍。
“退朝以後,袁天罡單獨面見李治,說梁山不可為帝陵。李治很奇怪,問他為什麼。袁天罡說他曾為高祖李淵選擇陵址,也曾經探訪過梁山。他開始也覺得是一塊吉壤,可再細細一推究,發覺梁山風水有異。一是梁山的龍脈走向與高祖、太宗的帝陵相隔,有中斷之兆,反而盤結於周朝龍脈之末,此有改朝換代之憂;二是梁山北峰為頭,南邊雙峰為雙辱,呈現婦人之相,此陵利女子不利男子;三是烏、漆二水在山前合抱,水勢低流,看似合乎風水之術,但正午時分站在合抱之處,這裡恰好被雙峰的影子所遮擋,旺陰而不旺陽。總之,袁天罡說如果選擇這裡入葬,陰陽顛倒,恐怕李唐的帝統會被一個和周朝有關的女子中斷。
“李治聽了袁天罡的話,有些為難,因為這片地方是武則天選的,不好更改。他為人懦弱,最終還是決定梁山為帝陵,然後把宮裡所有名字帶‘周’字的女人都趕了出去,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後來李治死後,武則天將其安葬於梁山,沒過幾年,她謀奪皇位稱帝,國號果然就是一個‘周’字。”
海蘭珠聽得瞠目結舌,說原來乾陵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許一城撥開前方樹枝,把孔明燈稍微牽低一點,繼續道:“袁天罡說梁山是一個陰陽顛倒之局,利女主。武則天在修建梁山乾陵時,就暗藏機心,刻意安插親信,要把這個風水效力發揮到最大。所以這乾陵的風水,處處都和其他帝陵反著來的,主陰不主陽。墓門的設置,自然也有特別的講究。如果按照普通的風水理論去找墓門,不可能找得到。”
“那郭震劍上那幅地圖……”
“那條劍紋,必須得反著看才行。日本人如果不了解乾陵的秘密,按劍紋去找,嘿嘿,那是南轅北轍,待一年他們也找不到。”
海蘭珠這才明白為何許一城不走正道,原來是要踏入這個反風水局。她忽然很好奇:“這些事情,你怎麼會知道得這麼清楚?”許一城停下腳步,回過頭來,臉上露出一個難以形容的奇妙神情:“說出來你也許不信。我們許家先祖,跟武則天有很深的淵源。”
三個人走了約莫半個小時,海蘭珠忽然發現,他們前進的軌跡已經偏離了神道,朝著乾陵側麓的山中走去。許一城告訴她,如果想要尋找墓門,不能從正面去找。真這麼簡單,乾陵早被挖過無數次了。唐代依山為陵,整個山體都是陵墓的一部分,所以須得從乾陵中軸線兩側的山脊入手。換句話說,搜尋範圍不能在乾陵之內,而應該是乾陵周圍。
“就咱們三個,又黑燈瞎火的,怎麼搜啊?”海蘭珠擔心地說。她拿手電一晃,四周樹影幢幢,隨山風沙沙作響,根本不知地勢虛實。北峰山勢挺拔險峻,密林橫布,此時是黑夜,稍不留神就會失足掉下去。
“放心吧,山人自有妙計。”
許一城沖姬天鈞點了點頭。姬天鈞把背包解下來,俯身鼓搗了一陣,拿出一堆竹篦和棉紙。這些竹篦長短一樣,顯然是特製的。姬天鈞手腳麻利,很快就組裝成了三個圓筒狀的燈籠,外糊棉紙,底有支架,上頭封得嚴實,朝下的開口卻很大。
姬天鈞往燈籠下面放了沾滿豆油的布團,劃洋火點燃。很快這三個燈籠飄飄忽忽地浮起來。因為燈籠下端拴著絲線,所以都飄不遠,只在三人頭頂浮動,把周圍稍微照得亮堂了一點。不過在這漆黑的乾陵山中,突然升起三個如豆燈團,遠遠望去異常醒目,透著一絲詭異。
“這是什麼?”
“這是孔明燈,相傳是諸葛丞相發明的。能浮空堅持一個多小時,咱們這次找乾陵墓門,可全靠這東西了。”許一城解釋道。
海蘭珠有點迷惑,這玩意的照明效果不怎麼樣,如果真是嫌黑,拿幾根蠟燭秉在手裡也比這方便。憑它怎麼找乾陵墓門?難道說……這東西有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特別效果?海蘭珠一抬頭,頓時嚇了一跳。
她看到許一城把風水羅盤取了出來,平放手中,三個孔明燈的絲線就拴在羅盤上,勾住三指。羅盤上方,擱著郭震劍上的劍紋拓片。許一城那副樣子,哪裡還是個考究的考古學者,分明活脫脫一個風水神棍。
“許族長,那我先走啦。”姬天鈞一拱手,轉身拎起背包離開。海蘭珠一愣:“他……怎麼走了?”
許一城道:“乾陵太大,必須得分開行動搜尋。我們一路,他一路。我們各自帶了一把信號槍,有發現可以隨時聯絡。”
姬天鈞很快消失在黑暗中,海蘭珠則緊跟著許一城,離開神道,踏入梁山北峰附近的山林之中。梁山雖不像華山那麼險峻難行,也沒什麼斷崖深壑,但地勢變化頗多,溝坎連綿,夜入山中,腳下得萬分小心。許一城一路看著風水羅盤,牽引著孔明燈緩步前行,時而登高一眺,時而下坡查探,走走停停。海蘭珠跟在他身後,心裡充滿奇妙的感覺。此時四周萬籟俱寂,只有清涼山風偶爾吹過,山勢樹影,無處不在,偶爾還會看到一塊古碑、一片斷垣殘壁,更覺山谷幽深。
兩個人在山中轉悠了不知多久,海蘭珠忍不住問道:“到底要找怎樣的風水啊?”她不大信這些東西,而且她認為許一城也不會相信。他說要依風水尋墓穴,總覺得挺古怪的。
許一城盯著羅盤:“呵呵,你有所不知。乾陵這個地方,可不同別的帝王陵寢。若不知其中奧妙,只會深陷迷陣之中。”
海蘭珠見他說得鄭重其事,想起他說過乾陵的風水陰陽顛倒,忙問他到底有什麼奧妙。許一城腳下不停,一邊朝前繼續探索著,一邊娓娓道來,聲音迴蕩在這深山幽林之間:“這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來了。唐高宗李治一直有一個夙願,就是死後能葬在長安。為了在長安附近找到一塊合適的吉壤,李治派了兩位風水大師,一位是他的舅父長孫無忌,一位是太史令李淳風。”
“寫《推背圖》的那個李淳風?”
“對,就是他。長孫無忌和李淳風兩人各自選擇了一個方向,從長安城出發,遍訪三秦。長孫無忌先找到一塊風水寶地,在龍眼處埋下一枚銅錢。緊接著,李淳風也找到一塊寶地,在龍眼處釘下一枚釘子。兩人一先一後回到朝廷,李治有點為難,就讓武則天挑。武則天決定親自去看看,結果發現兩人不約而同,選的都是梁山。而且在龍眼之處,李淳風釘下的釘子,正好穿過長孫無忌的銅錢中心。
“武則天很高興,回來告訴李治,梁山東隔烏水與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與婁敬山、歧山相連,確實是一個聚風涵水的絕佳龍脈之地。本來這事已經定了,可朝中有一個人站出來,對李治說萬萬不可。這人是誰呢?他是李淳風的老師袁天罡。當初唐太宗為了預知大唐國運,請袁天罡、李淳風兩人卜算。李淳風年少氣盛,一口氣向後算了兩千多年,袁天罡趕緊推了他的背一下,說你天機泄露太多,快去休息吧,李淳風這才停手。這本書因此得名,叫作《推背圖》。從《推背圖》以後,袁天罡對李淳風格外留心,知道自己這位學生不懂謙折之道,早晚會惹下大禍。
“退朝以後,袁天罡單獨面見李治,說梁山不可為帝陵。李治很奇怪,問他為什麼。袁天罡說他曾為高祖李淵選擇陵址,也曾經探訪過梁山。他開始也覺得是一塊吉壤,可再細細一推究,發覺梁山風水有異。一是梁山的龍脈走向與高祖、太宗的帝陵相隔,有中斷之兆,反而盤結於周朝龍脈之末,此有改朝換代之憂;二是梁山北峰為頭,南邊雙峰為雙辱,呈現婦人之相,此陵利女子不利男子;三是烏、漆二水在山前合抱,水勢低流,看似合乎風水之術,但正午時分站在合抱之處,這裡恰好被雙峰的影子所遮擋,旺陰而不旺陽。總之,袁天罡說如果選擇這裡入葬,陰陽顛倒,恐怕李唐的帝統會被一個和周朝有關的女子中斷。
“李治聽了袁天罡的話,有些為難,因為這片地方是武則天選的,不好更改。他為人懦弱,最終還是決定梁山為帝陵,然後把宮裡所有名字帶‘周’字的女人都趕了出去,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後來李治死後,武則天將其安葬於梁山,沒過幾年,她謀奪皇位稱帝,國號果然就是一個‘周’字。”
海蘭珠聽得瞠目結舌,說原來乾陵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許一城撥開前方樹枝,把孔明燈稍微牽低一點,繼續道:“袁天罡說梁山是一個陰陽顛倒之局,利女主。武則天在修建梁山乾陵時,就暗藏機心,刻意安插親信,要把這個風水效力發揮到最大。所以這乾陵的風水,處處都和其他帝陵反著來的,主陰不主陽。墓門的設置,自然也有特別的講究。如果按照普通的風水理論去找墓門,不可能找得到。”
“那郭震劍上那幅地圖……”
“那條劍紋,必須得反著看才行。日本人如果不了解乾陵的秘密,按劍紋去找,嘿嘿,那是南轅北轍,待一年他們也找不到。”
海蘭珠這才明白為何許一城不走正道,原來是要踏入這個反風水局。她忽然很好奇:“這些事情,你怎麼會知道得這麼清楚?”許一城停下腳步,回過頭來,臉上露出一個難以形容的奇妙神情:“說出來你也許不信。我們許家先祖,跟武則天有很深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