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就這樣,進了十一月,南昌還打得是如火如荼,雖然寧王已經盡顯頹勢,但是還咬著不肯投降,他手下的散兵游勇、殘軍敗將在當地分散開來,時不時的就能給官軍添上一些麻煩,看來,朱厚照今年要回京過年,是不大可能的了!
既然如此,就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百官面前了:冬至祭天,除了國家大亂之外是沒有中斷過的,今年皇上在外頭,誰來祭天?
答案也只有一個了:小太子。
於是小包子就被抓了壯丁,惡補起了宮廷禮儀,為的就是讓冬至那日祭天時,他可以代表天下百姓跪拜祭祀,這裡面自有一套煩瑣的禮節,叫小包子學得是苦不堪言,整日裡惦記著在外頭打仗的父親,嚷著要叫父親快些回來,他好躲開這些個可怕的禮部叔叔們——兩個禮部郎中特地進宮教導小太子,沒想到得到的稱號卻是籠統的禮部叔
14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
叔們,叫他們不由得是好氣又好笑。
幾天下來,小包子瘦了不少,原本圓滾滾的臉蛋,現在已經尖了起來,樂琰如何不心疼?可惜朱厚照不在京里,的確是只能讓小包子祭天,就算百官肯讓她去,她也都跪不下來:現在她隨時可能臨盆,連屋子都不敢出。只得吩咐小包子的養娘,叫她千萬注意,讓小包子別凍著、累著了,連識字課程都一併暫停。惹得小包子還以為樂琰當時和他舉例時所說的,認五天字,休息兩天的意思是,休息的兩天裡要學禮儀,直呼寧願認字。
張太后看在眼裡,也有些焦急,和樂琰商量道,“笨鳥先飛……小包子雖然說不上笨,但比起你們兩個小時候的鬼靈精,還是差得遠了。要不要早些給他開蒙?”
“過年才五歲呢!”樂琰很是捨不得,小包子要到正德八年的二月才滿四周歲,四歲就開始上學讀書,實在早了點吧?這可不是說認字一樣,可以今天多認幾個,明天多認幾個,開蒙的意思,是小包子以後每天早晚都要去上學,對四歲小孩來說,這是很殘忍的一件事。“少說也等到七歲、八歲,再開蒙吧?”
張太后沉默了片刻,才道,“七八歲的時候,你都會對對子、作詩了!”
樂琰想到前塵往事,不禁有些心虛,當時她那也是因為金手指附身,才有這樣的驚人表現。不過朱厚照當時雖然沒有什麼高超的文學造詣,也能做懂好難的數學題了,從小包子現在的發展勢頭來看,他顯然沒有朱厚照的早慧。
“皇上春秋正盛,”她也只得從另一個角度來安慰張太后了,“今年才二十三歲呢!”
張太后頓時寬慰了,孝宗的身體一直不好,也都活到了三十六歲,朱厚照身體健壯,拉得起兩石的弓,每天不去校場摔打身體都不會罷休,活到四五十歲那是絕對沒有什麼問題的。
“說的是。”婆媳倆相視一笑,也就放下了讓小包子提早啟蒙的事,可憐小包子全程都在聽著,卻都沒有聽懂,只得眨巴著大眼,可憐巴巴地看著母親,巴望她能為自己出面,減少練習的時間!
或許是小包子有什麼深藏不露的才華,雖然出發到京郊齋宮之前,他還嚇得大哭起來,直嚷著不肯離開豹房——自從出生以來,他還真的只出過一次門,父母還陪在身邊,這次樂琰是不能跟著去了的,隨行的只有養娘。但是樂琰提心弔膽把他從齋宮盼回來後,他卻是一臉驕傲自得地跑到母親身邊,炫耀著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帶著好多叔叔跳舞!”的光榮事跡,樂琰不由得哭笑不得,原來小包子一直覺得自己學的是某種高難度舞蹈……當時在天壇帶領百官祭天,就是帶著好多叔叔們一起跳舞!
雖然這件事對小包子來說,頂多就是
14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
去外地走了個穴,但是朝臣們可不這麼想,小太子今年才四歲,就已是透著穩健的風格,在天壇上,就算被眾人注視,行為舉止都沒有亂了方寸,可見的性子根本和太子就不一樣!雖然宮中傳出的口風,暗示了小太子可能沒有當今聖上那樣的聰明才智,但這對大臣們來說卻是個好消息——穩重,就代表他不會和朱厚照一樣,沒事亂跑,不那麼聰明嘛,也就不會把群臣氣得七竅生煙又無計可施了。
現在最要緊的就是確保太子不會成長為如今皇上那樣的人!
什麼東宮遊樂場之類的事,是絕對不能再重演了!
小太子的教育必須擺到日程上來說,甚至,還必須和皇后好好溝通,讓小太子身邊出現劉瑾、張永等八虎樣宦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說來也可笑得很,小包子的教育問題,居然促成了閣臣們第一次聯手主動尋求皇后的幫助,而不是如以前一樣,態度曖昧地接受著、或是提供著樂琰所給、所需要的東西。楊廷和不過是在幾個閣老休息時略微提了提這個主意,整件事便在一連串的贊同聲中定了下來。
不過現在,就算是什麼軍機大事也都無法打擾皇后了——十一月十三日,樂琰胎動,她現在正在豹房生產著呢!王太皇太后、張太后、秦氏、樂瑜並年氏等人都進宮在正院候著,焦急地等待著產房內傳來嬰兒的哭聲!
作者有話要說:是男是女呢,嗯嗯
明天要不要加更呢,摸下巴……
143
143、出馬不出馬 ...
經過兩個時辰的焦急等待,產房內終於傳來了一聲撕心裂肺中氣十足的哭聲,太皇太后王氏有年紀的人了,已是到正房去休息,此時聽了這一聲,忙起身出來,與秦氏、樂瑜等人互相道喜,沒有過多久,產婆滿面笑容地推開了門,喊到,“母子平安!恭喜太皇太后娘娘,恭喜皇后娘娘,恭喜慶陽伯夫人,恭喜南夫人!”接著便被打賞的荷包給淹沒了,眾人一擁而入,圍著樂琰道喜。
樂琰這次生產,雖然也受了一些苦楚,但是勝在孩子比較小不說,也有過生育的經驗,因此不到兩個時辰就生了下來,算得上是很順利的,此時正靠在床頭疲憊地喘著氣,讓身邊的宮人,給自己擦拭著身子。雖然不是女兒,讓她心裡若有若無地有些遺憾,但,兒子也的確迎合了更多人的審美,讓眾人都笑的合不攏嘴,紛紛恭喜樂琰,這且不說。
小包子年紀小,眾人怕他誤事,便叫他在咸熙宮玩耍,此時出了好消息,也被接到豹房來和弟弟見面,他見母親一副虛弱的樣子,倒並沒有多高興,看了看弟弟,就挨到母親身邊和她說話,叫樂琰好一陣欣慰,對張太后道,“有了小包子在身邊,皇上儘管還在江西,都沒有多寂寞呢!”
張太后對朱厚照的行為很是不滿,哼了聲,慈愛地摸著小包子的髮絲,道,“我們小包子可不要學父親那麼荒唐!要好好的讀書上學,平安長大!”
樂琰只是笑,卻不接口數落朱厚照,過得了一會,自然眾人也都下去休息。
朝中眾臣得到了消息,也都很是喜歡,畢竟對於皇家來說,一脈單傳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些,當年朱厚照就因為是獨生子,孝宗一直沒有捨得管束他,才養成了這位現在無法無天的性子,現在皇次子出生,當然是大喜事了。
到了正德八年一月,樂琰做完了雙月子,身材也恢復了,朱厚照都沒有回京的意思,寧王在南昌已經快鬧騰不下去,頗有投降的意思了,他老人家就帶了兵去掃蕩江西、福建一帶的山賊,在寫給樂琰的信里,則稱他要帶著寧王的人頭進京,做正德八年的新春獻禮,還給皇次子取了個小名,就叫做小餛飩。和小包子做了一家人,對於具體的歸期,卻是隻字不提,樂琰心中有數:這人完全就是玩瘋了!
以楊慎為首的“勸歸團”現在還被困在楊一清軍中,和寧王做最後的決戰,朝中的眾位大臣們就有些蠢蠢欲動了,現在寧王只是困守在南昌附近的一所小村莊裡,大有要投降的意思了,看楊慎的樣子,好像也不足以震懾皇上嘛,不若由我們……
當時戰事吃緊的時候,他們不出面,現在卻要來搶楊慎的功勞,楊廷和肯定是不乾的,但朱厚照長久在外頭遊蕩不歸,終究也不是個
143、出馬不出馬 ...
事兒!眼看的就是春天了,難道春分時的小祭祀也要小包子到天壇去領舞嗎?他私下給楊慎發了幾封信催促,楊慎的回話卻也很無奈:他總不能臨陣脫逃去勸說朱厚照吧,明知道朱厚照是要把他困住,但這事他的確是沒有辦法推脫,總的說來,要和朱厚照鬥心眼子,楊大師兄還是少了點分量!
楊廷和再著急也只能先壓下這個心事,輾轉找了樂琰,先商議起了小包子的教育問題,他和張太后異曲同工,都想在今年讓小包子開蒙上學,又請樂琰私底下注意小包子身邊的養娘、宦官等人。
雖然樂琰和楊廷和之間頗有些疙疙瘩瘩的,但在這件事上,兩個人的立場倒是一致的,樂琰是絕對不想看到在小包子手裡出現什麼魏忠賢啊,什麼客氏之流的人物,因此雖然軟磨硬泡,頂住了開蒙的要求,卻是很痛快地作出了保證:孩子不是在她身邊,就是在張太后身邊,從小過的就不是典型的皇子生活,很是依賴家人,對宦官、養娘,反倒沒什麼感覺。
楊廷和這才稍微放心下來,痛痛快快地批了銀子,給皇次子辦了盛大豪華的彌月宴後,一個意想不到,又在意料之中的好消息,很快傳到了京城,也傳到了九江。
正德五年秋天揚帆下海的福船艦隊,已經出現在大明海域中了!他們之前停留在澳門做了整頓,現在正緩緩前行,估計在四月就能到廣州了!
且不說樂琰是多歡欣鼓舞,就連內閣都是大鬆了一口氣,就算這次沒賺到錢,航路走通了,就不算是完全沒有收穫,至少每次盛世的時候,不都少不了萬國來朝的盛大景象?
當然,賺了多少錢這種事,除了首輔楊廷和之外,是沒有多少士大夫承認他們也很在意這點的,表面上,他們都只是為王守仁大人能夠平安歸來表示很慶幸!
是的,憑藉著小船和旗語,福船艦隊已經傳遞出了這樣的信息:當時領導出海的宋嘉德、王守仁和羅祥三人,都平安無事!在船上還有蘇門答臘、英吉利等眾小國的王公貴族,渴望來到京城,朝見皇上!
萬國來朝,這可是萬國來朝啊!
眾人自然是不會去較真這幾個小國的王公貴族是否就代表了萬國,畢竟在永樂年間被眾人稱道的萬國來朝,也就是十多個國家而已,而按照皇后的口風,這次出海只是開始,日後要有更多的船下海的話……或許真正的萬國來朝,會在不遠後實現也說不定呢?當下又是一番歌功頌德,連遠在九江的朱厚照,都被捧成了能和朱棣比較的明君。
楊廷和自然也是高興不已,為的卻不止是福船艦隊平安歸來,還有很大的因素是為了朱厚照的歸期,這船上的外國客人們,到京城來都是為了朝見中國皇帝的,你朱厚照總不好意思
既然如此,就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百官面前了:冬至祭天,除了國家大亂之外是沒有中斷過的,今年皇上在外頭,誰來祭天?
答案也只有一個了:小太子。
於是小包子就被抓了壯丁,惡補起了宮廷禮儀,為的就是讓冬至那日祭天時,他可以代表天下百姓跪拜祭祀,這裡面自有一套煩瑣的禮節,叫小包子學得是苦不堪言,整日裡惦記著在外頭打仗的父親,嚷著要叫父親快些回來,他好躲開這些個可怕的禮部叔叔們——兩個禮部郎中特地進宮教導小太子,沒想到得到的稱號卻是籠統的禮部叔
14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
叔們,叫他們不由得是好氣又好笑。
幾天下來,小包子瘦了不少,原本圓滾滾的臉蛋,現在已經尖了起來,樂琰如何不心疼?可惜朱厚照不在京里,的確是只能讓小包子祭天,就算百官肯讓她去,她也都跪不下來:現在她隨時可能臨盆,連屋子都不敢出。只得吩咐小包子的養娘,叫她千萬注意,讓小包子別凍著、累著了,連識字課程都一併暫停。惹得小包子還以為樂琰當時和他舉例時所說的,認五天字,休息兩天的意思是,休息的兩天裡要學禮儀,直呼寧願認字。
張太后看在眼裡,也有些焦急,和樂琰商量道,“笨鳥先飛……小包子雖然說不上笨,但比起你們兩個小時候的鬼靈精,還是差得遠了。要不要早些給他開蒙?”
“過年才五歲呢!”樂琰很是捨不得,小包子要到正德八年的二月才滿四周歲,四歲就開始上學讀書,實在早了點吧?這可不是說認字一樣,可以今天多認幾個,明天多認幾個,開蒙的意思,是小包子以後每天早晚都要去上學,對四歲小孩來說,這是很殘忍的一件事。“少說也等到七歲、八歲,再開蒙吧?”
張太后沉默了片刻,才道,“七八歲的時候,你都會對對子、作詩了!”
樂琰想到前塵往事,不禁有些心虛,當時她那也是因為金手指附身,才有這樣的驚人表現。不過朱厚照當時雖然沒有什麼高超的文學造詣,也能做懂好難的數學題了,從小包子現在的發展勢頭來看,他顯然沒有朱厚照的早慧。
“皇上春秋正盛,”她也只得從另一個角度來安慰張太后了,“今年才二十三歲呢!”
張太后頓時寬慰了,孝宗的身體一直不好,也都活到了三十六歲,朱厚照身體健壯,拉得起兩石的弓,每天不去校場摔打身體都不會罷休,活到四五十歲那是絕對沒有什麼問題的。
“說的是。”婆媳倆相視一笑,也就放下了讓小包子提早啟蒙的事,可憐小包子全程都在聽著,卻都沒有聽懂,只得眨巴著大眼,可憐巴巴地看著母親,巴望她能為自己出面,減少練習的時間!
或許是小包子有什麼深藏不露的才華,雖然出發到京郊齋宮之前,他還嚇得大哭起來,直嚷著不肯離開豹房——自從出生以來,他還真的只出過一次門,父母還陪在身邊,這次樂琰是不能跟著去了的,隨行的只有養娘。但是樂琰提心弔膽把他從齋宮盼回來後,他卻是一臉驕傲自得地跑到母親身邊,炫耀著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帶著好多叔叔跳舞!”的光榮事跡,樂琰不由得哭笑不得,原來小包子一直覺得自己學的是某種高難度舞蹈……當時在天壇帶領百官祭天,就是帶著好多叔叔們一起跳舞!
雖然這件事對小包子來說,頂多就是
14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
去外地走了個穴,但是朝臣們可不這麼想,小太子今年才四歲,就已是透著穩健的風格,在天壇上,就算被眾人注視,行為舉止都沒有亂了方寸,可見的性子根本和太子就不一樣!雖然宮中傳出的口風,暗示了小太子可能沒有當今聖上那樣的聰明才智,但這對大臣們來說卻是個好消息——穩重,就代表他不會和朱厚照一樣,沒事亂跑,不那麼聰明嘛,也就不會把群臣氣得七竅生煙又無計可施了。
現在最要緊的就是確保太子不會成長為如今皇上那樣的人!
什麼東宮遊樂場之類的事,是絕對不能再重演了!
小太子的教育必須擺到日程上來說,甚至,還必須和皇后好好溝通,讓小太子身邊出現劉瑾、張永等八虎樣宦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說來也可笑得很,小包子的教育問題,居然促成了閣臣們第一次聯手主動尋求皇后的幫助,而不是如以前一樣,態度曖昧地接受著、或是提供著樂琰所給、所需要的東西。楊廷和不過是在幾個閣老休息時略微提了提這個主意,整件事便在一連串的贊同聲中定了下來。
不過現在,就算是什麼軍機大事也都無法打擾皇后了——十一月十三日,樂琰胎動,她現在正在豹房生產著呢!王太皇太后、張太后、秦氏、樂瑜並年氏等人都進宮在正院候著,焦急地等待著產房內傳來嬰兒的哭聲!
作者有話要說:是男是女呢,嗯嗯
明天要不要加更呢,摸下巴……
143
143、出馬不出馬 ...
經過兩個時辰的焦急等待,產房內終於傳來了一聲撕心裂肺中氣十足的哭聲,太皇太后王氏有年紀的人了,已是到正房去休息,此時聽了這一聲,忙起身出來,與秦氏、樂瑜等人互相道喜,沒有過多久,產婆滿面笑容地推開了門,喊到,“母子平安!恭喜太皇太后娘娘,恭喜皇后娘娘,恭喜慶陽伯夫人,恭喜南夫人!”接著便被打賞的荷包給淹沒了,眾人一擁而入,圍著樂琰道喜。
樂琰這次生產,雖然也受了一些苦楚,但是勝在孩子比較小不說,也有過生育的經驗,因此不到兩個時辰就生了下來,算得上是很順利的,此時正靠在床頭疲憊地喘著氣,讓身邊的宮人,給自己擦拭著身子。雖然不是女兒,讓她心裡若有若無地有些遺憾,但,兒子也的確迎合了更多人的審美,讓眾人都笑的合不攏嘴,紛紛恭喜樂琰,這且不說。
小包子年紀小,眾人怕他誤事,便叫他在咸熙宮玩耍,此時出了好消息,也被接到豹房來和弟弟見面,他見母親一副虛弱的樣子,倒並沒有多高興,看了看弟弟,就挨到母親身邊和她說話,叫樂琰好一陣欣慰,對張太后道,“有了小包子在身邊,皇上儘管還在江西,都沒有多寂寞呢!”
張太后對朱厚照的行為很是不滿,哼了聲,慈愛地摸著小包子的髮絲,道,“我們小包子可不要學父親那麼荒唐!要好好的讀書上學,平安長大!”
樂琰只是笑,卻不接口數落朱厚照,過得了一會,自然眾人也都下去休息。
朝中眾臣得到了消息,也都很是喜歡,畢竟對於皇家來說,一脈單傳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些,當年朱厚照就因為是獨生子,孝宗一直沒有捨得管束他,才養成了這位現在無法無天的性子,現在皇次子出生,當然是大喜事了。
到了正德八年一月,樂琰做完了雙月子,身材也恢復了,朱厚照都沒有回京的意思,寧王在南昌已經快鬧騰不下去,頗有投降的意思了,他老人家就帶了兵去掃蕩江西、福建一帶的山賊,在寫給樂琰的信里,則稱他要帶著寧王的人頭進京,做正德八年的新春獻禮,還給皇次子取了個小名,就叫做小餛飩。和小包子做了一家人,對於具體的歸期,卻是隻字不提,樂琰心中有數:這人完全就是玩瘋了!
以楊慎為首的“勸歸團”現在還被困在楊一清軍中,和寧王做最後的決戰,朝中的眾位大臣們就有些蠢蠢欲動了,現在寧王只是困守在南昌附近的一所小村莊裡,大有要投降的意思了,看楊慎的樣子,好像也不足以震懾皇上嘛,不若由我們……
當時戰事吃緊的時候,他們不出面,現在卻要來搶楊慎的功勞,楊廷和肯定是不乾的,但朱厚照長久在外頭遊蕩不歸,終究也不是個
143、出馬不出馬 ...
事兒!眼看的就是春天了,難道春分時的小祭祀也要小包子到天壇去領舞嗎?他私下給楊慎發了幾封信催促,楊慎的回話卻也很無奈:他總不能臨陣脫逃去勸說朱厚照吧,明知道朱厚照是要把他困住,但這事他的確是沒有辦法推脫,總的說來,要和朱厚照鬥心眼子,楊大師兄還是少了點分量!
楊廷和再著急也只能先壓下這個心事,輾轉找了樂琰,先商議起了小包子的教育問題,他和張太后異曲同工,都想在今年讓小包子開蒙上學,又請樂琰私底下注意小包子身邊的養娘、宦官等人。
雖然樂琰和楊廷和之間頗有些疙疙瘩瘩的,但在這件事上,兩個人的立場倒是一致的,樂琰是絕對不想看到在小包子手裡出現什麼魏忠賢啊,什麼客氏之流的人物,因此雖然軟磨硬泡,頂住了開蒙的要求,卻是很痛快地作出了保證:孩子不是在她身邊,就是在張太后身邊,從小過的就不是典型的皇子生活,很是依賴家人,對宦官、養娘,反倒沒什麼感覺。
楊廷和這才稍微放心下來,痛痛快快地批了銀子,給皇次子辦了盛大豪華的彌月宴後,一個意想不到,又在意料之中的好消息,很快傳到了京城,也傳到了九江。
正德五年秋天揚帆下海的福船艦隊,已經出現在大明海域中了!他們之前停留在澳門做了整頓,現在正緩緩前行,估計在四月就能到廣州了!
且不說樂琰是多歡欣鼓舞,就連內閣都是大鬆了一口氣,就算這次沒賺到錢,航路走通了,就不算是完全沒有收穫,至少每次盛世的時候,不都少不了萬國來朝的盛大景象?
當然,賺了多少錢這種事,除了首輔楊廷和之外,是沒有多少士大夫承認他們也很在意這點的,表面上,他們都只是為王守仁大人能夠平安歸來表示很慶幸!
是的,憑藉著小船和旗語,福船艦隊已經傳遞出了這樣的信息:當時領導出海的宋嘉德、王守仁和羅祥三人,都平安無事!在船上還有蘇門答臘、英吉利等眾小國的王公貴族,渴望來到京城,朝見皇上!
萬國來朝,這可是萬國來朝啊!
眾人自然是不會去較真這幾個小國的王公貴族是否就代表了萬國,畢竟在永樂年間被眾人稱道的萬國來朝,也就是十多個國家而已,而按照皇后的口風,這次出海只是開始,日後要有更多的船下海的話……或許真正的萬國來朝,會在不遠後實現也說不定呢?當下又是一番歌功頌德,連遠在九江的朱厚照,都被捧成了能和朱棣比較的明君。
楊廷和自然也是高興不已,為的卻不止是福船艦隊平安歸來,還有很大的因素是為了朱厚照的歸期,這船上的外國客人們,到京城來都是為了朝見中國皇帝的,你朱厚照總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