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欠身道:“‘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209]。”

  皇帝一目十行地掃過,欣慰而讚嘆:“實話說吧,前些日子就有諫官說朝中有人爭搶和攀比你的畫作而鬧出了醜事,恰好朕收藏了一幅你數年前所繪的美人火器圖——就是那一年朕偶然在如意館看到的那幅。朕命施哲拿真跡出去比對,幾個老畫師都說外間流傳的都是贗品。朕的玉機果然清潔自守,朕沒有看錯你。”

  比對真跡這樣的小事,明明可以派內官或掖庭令李瑞去,但他偏偏讓施哲去,無非是知道李瑞曾受我恩惠,怕他偏私。而內官們整日在妃嬪女官中周旋,更是無法秉公持正。

  而那封從民間來告發我的奏疏,是我命小錢回家讓朱雲寫的。與其待劾,不如自劾。諸葛亮曾云:“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210]

  我從沒有希冀他的信任,他待我也不過如此。

  有淡淡的悲哀如薄霧漫過,轉念一想,又不覺好笑。有什麼可悲哀的?就算我真的做了他的貴妃,他也不會全心全意地相信我。陸皇后便是前車之鑑。

  或許無可悲哀才是最大的悲哀。

  我暗暗嘆息,正要答話,忽聽御書房外一陣歡快的腳步聲,小簡興沖沖地跳了進來,險些絆一跤,隨即伏地叩首,歡喜得熱淚盈眶,大聲道:“啟稟陛下,粲英宮使人來報,婉妃娘娘又有孕了。報喜的人就在殿外等著回話呢。”

  注釋:

  [1]《漢書·張耳陳余傳第二》

  [2]《詩經·國風·邶風·谷風》:“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

  [3]杜甫《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

  [4]《法言義疏·吾子卷第二》:“注釋:怪屈原文過相如,至不容,作離騷,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讀之未嘗不流涕也。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

  [5]《漢書·揚雄傳第五十七》:“用心於內,不求於外,於時人皆曶之;唯劉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譚以為絕倫。”

  [6]《孝經·聖治章第九》:“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

  [7]《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8]《孟子·公孫丑章句上》:“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

  [9]《晉書·載記第十·慕容儁傳》:“(常)煒神色自若,抗言曰:‘結髮已來,尚不欺庸人,況千乘乎!巧詐虛言以救死者,使臣所不為也。直道受戮,死自分耳。益薪速火,君之大惠。’”

  [10]《詩經·大雅·盪之什·盪》

  [11]《論語·學而第一》:“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2]《論語·八佾第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13]《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弘謝曰:‘有之。夫九卿與臣善者無過黯,然今日庭詰弘,誠中弘之病。夫以三公為布被,誠飾詐欲以釣名。且臣聞管仲相齊,有三歸,侈擬於君,桓公以霸,亦上僭於君。晏嬰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絲,齊國亦治,此下比於民。……’”

  [14]《漢書·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王嘉傳》:“亂國亡軀,不終其祿,所謂愛之適足以害之者也。宜深覽前世,以節賢寵,全安其命。”

  [15]《南齊書·列傳第二十七·王秀之傳》:“丈夫處世,豈可寂漠恩榮,空為後代一丘土?足下業潤重光,聲居朝右,不修高世之績,將何隔於愚夫?”

  [16]《詩經·小雅·古風之什·小明》:“嗟爾君子,無恆安處。靖共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穀以女。”

  [17]《詩經·國風·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18]《詩經·小雅·都人士之什·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19]《詩經·國風·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絲五。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fèng,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20]《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21]《論語·顏淵》:“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22]《論語·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23]《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4]《論語·季氏》:“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25]《詩經·國風·鄭風·野有蔓糙》:“野有蔓糙,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糙,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26]《論語·先進》:“‘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