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芳馨道:“龔大人倒不忌諱……究竟是讀書人,和沒有讀過書的奴婢相較,行事天上地下。”

  我心中一沉:“怎麼?難道姑姑在宮裡受委屈了?還是陛下遷怒漱玉齋了?”

  芳馨忙擺手道:“不。陛下和穎妃娘娘都忙於國喪,沒有遷怒漱玉齋,且奴婢也沒有受委屈。”

  我見她目光閃躲,遂追問道:“事情究竟怎樣?姑姑實話實說好了。”

  芳馨只得道:“是有人派了一些重活給綠萼她們。小丫頭們沒見過世面,賓客一多,物事一亂,難免出錯。她們受不了外面姑姑的責罵,一個個都回來哭。”說著擠出一絲嗔怪的笑容,“這都是平日裡姑娘待她們太寬和了,縱得她們已經忘記了宮裡還有嚴苛的主子。這算什麼委屈呢?奴婢就告訴她們,務必要和各處管事和姑姑和睦相處,辛苦過這幾日,姑娘就回來了。”

  事實絕不止如此。既然芳馨輕描淡寫地說著,我也就漫不經心地聽著:“這三年我可不在宮裡,究竟是誰縱了她們,天知道。”

  芳馨見我不追問,鬆一口氣道:“是。都是奴婢的錯。”隨即欣慰道,“幸而姑娘平日裡待人好,即使落難入獄,也無人落井下石。這便是姑娘常說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故君子有不落難,落難有助矣。”[77]

  我笑道:“姑姑讀《孟子》,很有心得。”

  芳馨道:“奴婢哪裡會讀書,平日裡聽姑娘說得多了,才記住了一兩句。”

  心中泛起暠若天光、靜如秋水的安寧與感激,我緊緊握住她的手:“多謝姑姑。”

  芳馨微笑道:“只怕奴婢說得不好,說得不對,倒惹姑娘傷心。今夜一見姑娘,雖瘦了些,卻沒有半分灰心喪氣,奴婢也就放心了。姑娘的人緣好,入宮舉喪的夫人們見姑娘不在,多少來問的。穎妃娘娘一概回答姑娘一回宮就病了,在漱玉齋養病。”

  我笑道:“定是蘇妹妹、啟姐姐和採薇她們來問。”

  芳馨道:“這三位是與姑娘交好的,還有與姑娘沒有往來的命婦,也好奇問。旁人也就罷了,唯有信王府,得了穎妃娘娘的答話還不夠,竟派了兩個丫頭特意尋奴婢問了兩次。”

  我奇道:“啟姐姐為何要問兩次?”

  芳馨搖頭道:“一次是世子王妃遣了丫頭來問,一次是林妃身邊的心腹姑姑來問,奴婢得了穎妃娘娘的囑咐,不敢實言。”

  我不禁問道:“信王正妃與我不過相識,她為何要特來問你?”話一出口,我便後悔了。

  果然聽得芳馨道:“奴婢當時也沒在意,事後想想,應該是信王世子托王妃的侍婢過來問的……”她頓了一頓,注視我道,“這麼些年,世子殿下還是惦記姑娘的。”

  第二十二章 夫婦之道

  前些日子在汴河之畔,高暘執意將唯有的一盞風燈掛在我的車轅下,自己卻和隨行的小廝摸黑回府。不是不明白他的心意,卻只能愧對。“君子既濟,思患而豫防之”[78],既無能為力,連感動都是蒼白多餘的。不但多餘,更是奢侈。

  我抱膝,轉頭望著小窗外被鐵柵割破的茫茫夜空,合目感受冰冷自由的氣息。皇宮雖大,與這間低矮狹窄的掖庭獄其實沒有什麼分別。星空雖廣,入眼的只有四方天上那一顆最亮的星辰。“將隆大位,必先倥傯”[79],做女錄是這樣,登臨大位更是如此。我的路是我自己選的,我不後悔。

  竟有一絲淚意在鼻息間涌動,我嘆息道:“姑姑,現下說這個還有什麼用?”

  芳馨道:“奴婢心疼姑娘。姑娘一個人熬了這麼多年,唯有世子是真心的。其實姑娘日後出宮了,也還是可以嫁給世子的,想必世子王妃——”

  我冷冷地打斷道:“姑姑——”

  芳馨垂眸不敢看我:“姑娘恕罪……”

  我緩一緩,寧和了口氣道:“姑姑心疼我,我怎麼能不知道?只不過……”雙唇一滯,心頭泛起冷毒的自嘲,“在所有人的眼中,我不過是一個似是而非的不入流的女寵,在名分上,比女御還要不清不楚。這一輩子,恐是蹉跎。他的心意,我實實配不上,也請姑姑今後不要再提起了。”

  芳馨一驚,道:“姑娘怎能這樣說自己?姑娘和聖上,可還是清清白白的!”

  我斜睨她一眼,不覺冷笑:“清清白白?如何可證?”

  芳馨一怔,訥訥不語,良久方含淚道:“好不容易得空來看一回姑娘,卻讓姑娘傷心了,都是奴婢不好。”

  我搖一搖頭,將深潛的絕望再度深潛:“男女之情,不過如此,不提也罷。”深吸一口氣,問道,“這些日子姑姑見到弘陽郡王殿下了麼?”

  芳馨道:“王爺聽說姑娘被發落了,十分焦急,立刻遣了芸姑娘來找奴婢商議。奴婢實在不得空閒去長寧宮看望殿下,便將姑娘的話對芸姑娘說了。昨日芸姑娘才來回話,說殿下得了姑娘的口信,心安了大半。又讓奴婢轉告姑娘,姑娘的用意,他都明白了,兩廂保重,自有相見之期。”

  我欣慰道:“那就好。”

  芳馨道:“奴婢斗膽問一句,姑娘陷在獄中,三妃自不必說,連慧媛都求過陛下。太后也說,姑娘身子弱,恐怕熬不住掖庭獄的粗重功夫,請儘早定罪,該罰的罰,該放的放。如今皇后已然大殮,陛下命穎妃娘娘仔細查問當日姑娘在守坤宮的言行。若王爺在病中求一求聖上,聖上只怕會更惹憐憫,實是事半功倍。姑娘為何竟不要王爺理會此事呢?”

  我淡淡一笑道:“婉妃是我的親姐姐,穎妃和昱妃自幼與我相識,多少有私交,這些陛下都清楚。且她們是後宮婦人,為親友求情實是尋常。只有王爺不行。一旦出宮開府,便是國家藩屏,朝廷重臣。心心念念為一個在御書房當差的女官謀求生路,不但有結黨之嫌、覬覦之意,更是無視君父的英明,心存怨望之念。況且嫡母崩逝,身為皇子,正該痛心疾首、茶飯不思,怎還能顧及旁人?”

  芳馨嘆道:“姑娘的心思也太多。其實姑娘給王爺做過侍讀,王爺去求一求,也未嘗不可。若不聞不問,反顯無情無義,鐵石心腸。”

  我緩緩道:“不求情,並不是不聞不問。”

  芳馨一怔,沉吟嘆服:“奴婢明白了。”

  我又問:“這幾日,玉樞好麼?”

  芳馨嘆道:“不大好。婉妃娘娘有一次在儀元殿外跪了許久,陛下只命人扶了回去,後來就再沒召見。娘娘白日舉哀,夜裡發愁,又不得面聖。奴婢聽小蓮兒說,娘娘總是哭。”

  我心痛道:“我臨走的時候明明囑咐過她……”

  芳馨道:“婉妃娘娘如何比得弘陽郡王,想來不能領會姑娘的深意。”

  我攥緊了茶杯,灰綠色的茶水斜溢出杯壁,緩緩浸潤著被烤得燥熱的肌膚:“我哪裡有什麼深意,只是不想她犯傻,葬送了好不容易爭來的聖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