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不過趙大娘和韓小月也沒指望那一老一小幫忙,有趙鐵牛這個壯勞力在,也用不著他們。
一家人忙活一天,家裡總算能正常開火做飯了。
晚飯是趙大娘和韓小月婆媳兩個一起做的,紅燒肉,雞蛋湯,炒白菜,再加上早上沒吃完的小鹹菜,也有三菜一湯了。
吃完飯趙鐵牛就自覺的洗碗去了。
趙大娘看著坐在椅子上跟個老太爺似的喝著茶的趙老爹,再看看被媳婦兒□□的勤快自覺的暴躁兒子。
忽然發現在管教男人方面,自己跟兒媳婦比起來差遠了。
要不要跟著學一學呢?
想一想,還是算了吧,都跟著過了一輩子了,也都習慣了,不整那么蛾子了。
站起來就伸了個懶腰,感嘆的說道:“還是在家裡吃飯舒服自在些!”
韓小月想到趙大娘在外面,挺直了腰杆兒,正襟危坐的樣子,你也笑著點頭應和著。
今天這一天逛的,好像比回老家都要累,吃完晚飯都又累又困的,沒聊多會兒就撐不住都去睡覺去了。
等韓小月開學那天,一家人早早的就起床,想著學校也不急,就先去了□□看升旗。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人對於黨,對於政府,對於主席都帶著發自內心的由衷敬畏。
看升旗的時候,趙老爹和趙大娘滿臉肅穆,紅著眼框的跟著周圍的人一起唱著國歌。
走的時候,老兩口兒抹著眼淚,一步三回頭的,看了好幾遍那飄揚的國旗。
沒有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是體會不了這種心情的。
最後,韓小月和趙鐵牛還陪著老兩,口到校園裡去逛了一圈。
這之後上學的上學,忙生意的忙生意,老兩口就在家裡做做飯,種點兒菜。
趙老爹適應的挺快,沒幾天就已經逛到潘家園去買硯台去了。
後來還加入個什麼老年書法協會,拜了個師傅,天天跟著去學毛筆字,忙的見不著人影。
韓小月看趙大娘除了買菜和跟鄰居老太太聊天兒以外,都不怎麼往外走,也知道趙大娘不怎麼適應北京的生活。
所以每次放假回家,不是帶著趙大娘去逛華僑商店,百貨商店,買個絲巾,皮鞋,雪花膏什麼的,就是帶著她去吃各種各樣的小吃,什麼豆汁焦圈,滷煮火燒,驢打滾……每次吃完還給家裡帶點回去。
讓趙大娘不僅在趙老爹面前優越感十足,還讓她對北京這個祖國首都迅速熟悉了起來。
周圍的老太太都羨慕她有一個這麼孝順的兒媳婦,讓趙大娘這個農村老太太也漸漸融入了周圍大娘大媽的八卦圈子。
有了老姐妹兒的趙大娘現在也不用韓小月特地陪著她了。
每天早上跟人約了有說有笑的出去買菜,然後回家洗衣做飯,忙活家務。
半下午的時候,就搬個小板凳兒去屋後面小花園的亭子裡,跟一群老太太們談天八卦,或者去那邊退休所看人家唱歌,跳舞,吹啦彈唱表演節目。
在北京混熟了,才知道城裡人的老年生活有多麼豐富多彩。
趙大娘跟人一起什麼都試了一遍,被人誇獎了好多次,才發現原來自己唱歌能唱的這麼好。
那滿是皺紋的臉,笑起來一臉燦爛,再加上那洪亮的大嗓門兒,唱起歌來,也放得開,拉著嗓子就歡樂的唱起來,哪怕偶爾有點兒跑調兒了,也依然能帶動大家的熱情。
老兩口兒在北京都找到了自己的事業和樂趣,已經玩的樂不思蜀了,也不再經常念叨著回老家了。
第82章
看著爹娘已經適應了北京的生活, 韓小月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中去了。
不僅自覺的到處找國外的雜誌翻譯各種論文, 還加深了第二外語的學習, 每天圖書館, 教室,食堂,三點一線忙的不亦樂乎。
而且跟著李三花這個勤奮好學的好學生一個宿舍, 最大的好處就是, 午休時間也被她帶著一起學習。
畢竟當你躺那兒準備睡覺的時候,旁邊坐著一個非常優秀的學霸,正在埋頭苦學, 這讓人哪能安心的睡覺,要不是實在困得不行,韓小月都會被影響著一起學習。
趙鐵牛從老家回來以後, 也一直忙碌著車隊的事兒,跟著出了好幾趟車。
畢竟他這種小車隊, 做的也是到處倒買倒賣的生意, 沒有老闆親自盯著,底下的人, 哪怕人品不錯,也得耍小心思。
這樣平靜忙碌的生活,被一個突如其來的小生命給打破了。
這個星期六下午, 韓小月從學校出來,就慢悠悠的開著車,接了小悠悠回家去。
一路上母女倆像朋友一樣聊著各自的學習生活, 氣氛非常和諧溫馨。
在家門口那條街上還碰見了買菜回來,拎著一兜菜,兩條魚的趙大娘。
看到娘今天買到了魚,韓小月想到好久沒有吃清蒸魚了,剛想停車下去撒個嬌,讓娘晚上做清蒸魚吃。
這時候小悠悠就在後面拍了拍車門,示意韓小月停車,車剛停好,她就竄了出去,接過奶奶手裡的菜,歡樂的跟她撒著嬌。
看到小悠悠搶先一步,把她想做的都做完了。
韓小月嘟著嘴,開車跟在他們旁邊,時不時的按一下喇叭,吸引她們的注意力。
趙大娘看著幼稚的跟小孫女爭寵的兒媳婦,又是無奈又是寵溺的哄著她,還承諾待會兒做她喜歡吃的清蒸魚。
一家人忙活一天,家裡總算能正常開火做飯了。
晚飯是趙大娘和韓小月婆媳兩個一起做的,紅燒肉,雞蛋湯,炒白菜,再加上早上沒吃完的小鹹菜,也有三菜一湯了。
吃完飯趙鐵牛就自覺的洗碗去了。
趙大娘看著坐在椅子上跟個老太爺似的喝著茶的趙老爹,再看看被媳婦兒□□的勤快自覺的暴躁兒子。
忽然發現在管教男人方面,自己跟兒媳婦比起來差遠了。
要不要跟著學一學呢?
想一想,還是算了吧,都跟著過了一輩子了,也都習慣了,不整那么蛾子了。
站起來就伸了個懶腰,感嘆的說道:“還是在家裡吃飯舒服自在些!”
韓小月想到趙大娘在外面,挺直了腰杆兒,正襟危坐的樣子,你也笑著點頭應和著。
今天這一天逛的,好像比回老家都要累,吃完晚飯都又累又困的,沒聊多會兒就撐不住都去睡覺去了。
等韓小月開學那天,一家人早早的就起床,想著學校也不急,就先去了□□看升旗。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人對於黨,對於政府,對於主席都帶著發自內心的由衷敬畏。
看升旗的時候,趙老爹和趙大娘滿臉肅穆,紅著眼框的跟著周圍的人一起唱著國歌。
走的時候,老兩口兒抹著眼淚,一步三回頭的,看了好幾遍那飄揚的國旗。
沒有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是體會不了這種心情的。
最後,韓小月和趙鐵牛還陪著老兩,口到校園裡去逛了一圈。
這之後上學的上學,忙生意的忙生意,老兩口就在家裡做做飯,種點兒菜。
趙老爹適應的挺快,沒幾天就已經逛到潘家園去買硯台去了。
後來還加入個什麼老年書法協會,拜了個師傅,天天跟著去學毛筆字,忙的見不著人影。
韓小月看趙大娘除了買菜和跟鄰居老太太聊天兒以外,都不怎麼往外走,也知道趙大娘不怎麼適應北京的生活。
所以每次放假回家,不是帶著趙大娘去逛華僑商店,百貨商店,買個絲巾,皮鞋,雪花膏什麼的,就是帶著她去吃各種各樣的小吃,什麼豆汁焦圈,滷煮火燒,驢打滾……每次吃完還給家裡帶點回去。
讓趙大娘不僅在趙老爹面前優越感十足,還讓她對北京這個祖國首都迅速熟悉了起來。
周圍的老太太都羨慕她有一個這麼孝順的兒媳婦,讓趙大娘這個農村老太太也漸漸融入了周圍大娘大媽的八卦圈子。
有了老姐妹兒的趙大娘現在也不用韓小月特地陪著她了。
每天早上跟人約了有說有笑的出去買菜,然後回家洗衣做飯,忙活家務。
半下午的時候,就搬個小板凳兒去屋後面小花園的亭子裡,跟一群老太太們談天八卦,或者去那邊退休所看人家唱歌,跳舞,吹啦彈唱表演節目。
在北京混熟了,才知道城裡人的老年生活有多麼豐富多彩。
趙大娘跟人一起什麼都試了一遍,被人誇獎了好多次,才發現原來自己唱歌能唱的這麼好。
那滿是皺紋的臉,笑起來一臉燦爛,再加上那洪亮的大嗓門兒,唱起歌來,也放得開,拉著嗓子就歡樂的唱起來,哪怕偶爾有點兒跑調兒了,也依然能帶動大家的熱情。
老兩口兒在北京都找到了自己的事業和樂趣,已經玩的樂不思蜀了,也不再經常念叨著回老家了。
第82章
看著爹娘已經適應了北京的生活, 韓小月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中去了。
不僅自覺的到處找國外的雜誌翻譯各種論文, 還加深了第二外語的學習, 每天圖書館, 教室,食堂,三點一線忙的不亦樂乎。
而且跟著李三花這個勤奮好學的好學生一個宿舍, 最大的好處就是, 午休時間也被她帶著一起學習。
畢竟當你躺那兒準備睡覺的時候,旁邊坐著一個非常優秀的學霸,正在埋頭苦學, 這讓人哪能安心的睡覺,要不是實在困得不行,韓小月都會被影響著一起學習。
趙鐵牛從老家回來以後, 也一直忙碌著車隊的事兒,跟著出了好幾趟車。
畢竟他這種小車隊, 做的也是到處倒買倒賣的生意, 沒有老闆親自盯著,底下的人, 哪怕人品不錯,也得耍小心思。
這樣平靜忙碌的生活,被一個突如其來的小生命給打破了。
這個星期六下午, 韓小月從學校出來,就慢悠悠的開著車,接了小悠悠回家去。
一路上母女倆像朋友一樣聊著各自的學習生活, 氣氛非常和諧溫馨。
在家門口那條街上還碰見了買菜回來,拎著一兜菜,兩條魚的趙大娘。
看到娘今天買到了魚,韓小月想到好久沒有吃清蒸魚了,剛想停車下去撒個嬌,讓娘晚上做清蒸魚吃。
這時候小悠悠就在後面拍了拍車門,示意韓小月停車,車剛停好,她就竄了出去,接過奶奶手裡的菜,歡樂的跟她撒著嬌。
看到小悠悠搶先一步,把她想做的都做完了。
韓小月嘟著嘴,開車跟在他們旁邊,時不時的按一下喇叭,吸引她們的注意力。
趙大娘看著幼稚的跟小孫女爭寵的兒媳婦,又是無奈又是寵溺的哄著她,還承諾待會兒做她喜歡吃的清蒸魚。